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校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1198
刘 静

  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当前我国各大高校的英语教学注重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和听说读写译技能的训练,教学活动大多停留在机械的语言模仿上,缺乏对学生高级思维能力—思辨能力的培养。只有把思辨培养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

一、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什么是思辨能力。

布鲁姆认知分类(Bloom’s Taxonomy) 将思维层次分为低级思维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两个层次。低级思维能力是指思维过程初级阶段,包括记忆、理解和使用。而分析、评估和创造被归为高级思维过程。思辨能力集中体现在认知能力阶梯的应用、分析、探索、综合和评价等高级层面。因此可见,思辨能力是一种高阶思维能力,培养思辨能力有利于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思辨能力可分为认知技能和感知倾向两个维度。在认知技能维度,思辨能力包括阐述、分析、评估、推论、解释和自我校准六个方面,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探索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在感知倾向维度,思辨能力包含好奇心、追寻真理、对有分歧的观点持开放态度、分析、系统思考、自信、心智成熟等,意味着敏锐的思维、好奇的探究、对推理的热情和对可靠信息的渴望。总的来说,思辨能力是一种能够区分事物表现和判断事物本质的能力,思辨能力可以使一个人能够始终保持独立而理性地思考,不盲从附和或者盲目相信权威,对信息抱有审慎的态度,懂得发现和分析、解决问题。因此可见,思辨能力是科学探索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思辨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培养思辨能力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

如今,中国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创新是思辨能力的重要体现,未来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思辨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以思辨为导向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该把培养思辨能力作为核心教学目标纳入课程教学大纲。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以思辨为导向设定教学目标,提供教学内容,搭建教学活动,培养思辨型教师。

2.大学英语教师应努力成为思辨型教师。

大学英语教师要通过专业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创造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学习环境;在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思辨能力训练;能有效评估学生的思辨能力。

3.采用有效的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

英语教学提倡通过语言学习知识,并通过知识学习语言,在使用语言完成特定知识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这种“内容与语言融合”的教学更加注重课堂互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创造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加使用英语的机会;加强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探究;提供跨文化比较与反思的机会;引导学生探索解决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等。

  大学英语课堂鼓励采用讨论(seminar)教学形式,布置学生事先完成阅读任务,课堂上轮流发言,接受同学提问。鼓励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解决问题,课前布置小组活动,小组课后讨论,制作PPT,课堂展示,接受其他小组提问。

4.搭建合作探究的英语学习共同体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辨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搭建一个合作探究的英语学习共同体,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成为常态。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英语作为工具,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合作探究学科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在丰富多彩的交互活动中不断提高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

三、结语

如何促进高校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的发展,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这已成为当前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但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重视,更缺乏有效的教学激励措施;大学英语教师还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努力成为思辨型教师,并在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