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成为我国高校一项紧迫的任务革命,同时也是我国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中华上下五千年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是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及民族历史道德传承形态的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为促使大学生能够在多元化思想冲击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以人本理念为主,高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构建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受当下多元文化的影响,思想认知受到各种西方文化的冲击,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受到了很严重的干扰,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体系迫在眉睫。由此可见,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日常开展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以人本理念为主,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创新教育理念,严格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规律,以确保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切实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把握好传统文化在思政教育融入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坚持教育开放共享原则。二、拓宽融入工作的视野和范畴,完善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理论课程时,需要拓宽融入工作的视野和范畴,注重完善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体系,中华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更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础核心内容,由此,做好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国家法制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等思政教育的融合与对接工作尤为重要,这样不仅可以突出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内容的本土化、大众化、创新性及时代性,还可以令传统文化融入工作科学化发展。此外,高校思政教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形式和手段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改革,传统文化的融入方式直接影响其融入工作的开展,高校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课程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及活动教学等教学手段中极大程度的开展对传中华统文化的融入工作,为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力量是大学生
高校教育应明确教学主体,把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高校思政教育明确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力量,努力提高师生文化素质,强化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强化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提高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自信认同感,切实做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教育工作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四、做好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的后勤保障工作
中华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可以很好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发展进步。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理论教育时,要注重融入条件的配置和供给,并且制定相对应的规章制度,以确保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教育的后勤保障工作。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去,积极做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工作和传播工作。五、创立全面的高校思政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价督导机制
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的努力,还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课件准备工作,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注重对教学方法的改进,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考核制度的构建和执行,以学生思想道德提升等多方面进行考核,构建科学的考核机制对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教育工作进行评估,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有效提高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的教学质量。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对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教育充分发挥个人力量,在教学过程中创新教育理念,积极完善教育环境,探索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新路径,改善教学方法,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想意志力。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