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第三中学
从目前初中生写作的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畏难情绪、内容空洞、形式雷同、语言平淡。畏难情绪指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害怕写作但是必须写的一种心理状态;内容空洞表现在看似内容丰富,但是缺乏真情实感且言之无物;形式雷同表现为很多学生习惯于平铺直叙中记着繁琐的流水账;语言平淡指的是学生无法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流畅表达自己的思想,导致作文词不达意。因此,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引导学生有话说的基础上,“以评促学”通过集体评价促进学生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一、利用文本情境,提升写作效率
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教育专家精心选择的佳作,许多课文都具有以读促写教学开发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将其作为基础材料创设文本情境能够极大提升写作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是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提取信息进行缩写;第二是能够根据所学的课文展开想象进而扩充文本使其成为一篇新的作文;第三是通过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者表达的形式进行合理地改写。如在教学《珍珠鸟》一文时,学生们对冯骥才笔下天真可爱的珍珠鸟颇感兴趣,沉浸在作者所营造的温馨氛围中,此时便可适时引导学生给可爱的珍珠鸟来一段诗意的描绘。当读到最后“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富有哲思的结句时,老师这样引导:动物与人都能创造出如此美好的境界,人与人之间是不是也可以呢?除了“信赖”还有什么品质能创造美好的境界呢?仿照文中的写法,思考人与人交往的美好境界应该怎样?学生感悟与表达对接,激活了学生思维,文本情境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路径,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当堂完成写作,提升了写作效率。
二、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写作内容
艺术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创设各种生活情境,在生活体验中思考,不断积累写作素养,让作文内容变得充实,也可以借助学校开展的重大活动或特殊节日,帮助学生去捕捉最有感触的最能打动自己心灵的场景,唤醒学生沉睡的内心世界。如“青青校园”这个作文专题我们就开展的非常成功,当时正值新校园搬迁,学校团委就有以“我爱美丽新校园”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学生热情高涨,面对环境优雅,设施先进的新校园学生有感而发,用他们敏锐的眼光放眼学校的每个角落。接下来便是全校性的军训活动,我鼓励学生每天写军训日记,记录这几天的苦与乐。于是一篇篇情真意切,或喜或恼的生活画面就在学生的笔下灵动再现。还有运动会、踏青、游民居苑等活动以及如母亲节、教师节等特殊节日都是帮助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达生活的极好契机。比如在一次全班学生野炊活动中,老师观察到一位学生的菜品相对简单,将两个鸡蛋打开,将蛋清和黄分离之后,放在烧开的水上面蒸蛋,自己在旁边的炒锅上面又简单炒了韭菜和青菜,分别将刚刚蒸好的蛋白和蛋清放在两道菜上面。这时候教师突发奇想,指着其中一道韭菜说这道菜可以取一个名字叫“两个黄鹂鸣翠柳”,另一位学生立马想到了那旁边这道菜就叫“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们纷纷点头称赞。然后教师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帮自己的菜取一个好听的名字。这次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活动中每一个小的细节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如记录自己第一次做菜的经历,描写野炊时状态百出的窘态,抒写分享的快乐、成功的喜悦等。学生们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非常好,每一个学生都非常开心,收获了很多的快乐。学生上交的作文中的语言生动、鲜活,很显然这是学生们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三、立足评价情境,共享写作体验
“评价即学习”,科学合理的评价应该成为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摒弃传统由教师一人批阅的评价方式为集体评价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自己的写作体验,在交流中实现思想共享,思维碰撞。第一步就是合理分组。一般情况下是5-6 人为一组,既要有同水平的学生,也要有高水平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组内竞争和提升。第二步是组内建设。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需要推选一个组长,然后准备自己的写作本,需要设计属于自己小组的名字和标识。第三步是提出要求。教师需要设计一个主题,然后小组集体讨论:如主题的确立,素材的运用,如何过渡,如何呼应,然后指定或抽签的方式让小组内一两位同学进行写作,其他小组成员对他们的作文进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俩同学根据小组提出的意见修改文章。最后每个组选择最好的一篇参加小组之间的联评。这样让写作与团队荣誉挂钩,不仅激发了写作积极性,更是撬动了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四、结语
创设多元情境,给学生创设操作性较强的情境模式,不仅提升写作效率,丰富写作内容,激活写作热情,还能够丰富写作教学样态,真正达到提高作文教学成效,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