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井陉县教育局教研室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经验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普遍偏低,学历较高,而他们在实践经验方面则明显不足,在课程讲解中也深受大学老师的影响,容易走“大学路线”,在内容的拓展和深挖方面有一定的潜能,其课程之所以如此设置的原因就在于,想要课程足够生动、有趣,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课程时间本来就有限,其理解能力还相对不强,如果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涉猎更广泛的知识,只会起到“蜻蜓点水”的效果,表面看是拓展了知识,其实并没有起到真正的教学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拓展运用不合理的现象,这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十分不利的。关于拓展的“度”的把握,笔者认为,造成拓展不适宜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对课堂节奏缺乏有效把控。第二,教学目标制定不合理,过于偏重课外拓展,而忽视了课内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1]2.提问方式不当,未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无论选用哪种方式教学,都不可避免产生一些问题,因此,在课堂提问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设定问题情境,教师通过发挥自己引导者的身份来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这样方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对课堂问题设计结果造成影响的,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关于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这些都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及思维能力的拓展情况。当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提问一些非常具体的问题,主要是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是对学生主动思考能力的一种限制,长此以往下去学生将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局限性会越来越强,这些均是由于提问方式不当,这种教学方法也不符合新课改中“将课堂还给学生”的教学要求,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限制性影响。二、解决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建议
1.取长补短,深入研究新课标。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只有创意思维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必须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取长补短,提升教学效率。要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必须先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语文知识的拓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在课程内容设置中,要考虑到课堂时间的限制,懂得取舍,分清侧重,深入研究新课标,对课本教材进行深挖,利用创造性的劳动来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综合各方因素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确保内容既不单薄,也不冗长,以提升课堂教学的“完整效果”。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为保证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尽量不要拖堂,以免引起学生方案。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几个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十分有限,因此教学中应将培养学生的阅能力;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初步的默读能力即可,此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词、句、篇的理解能力,对汉语拼音音节和常用字必须熟知,字典、词典等常用书也要会用。第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阅读量的积累,只用课本想把语文学好是基本不可能的,新课标要求,小学六年的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0 万字以上,因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鼓励学生去放开阅读,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提高。第三,累积背诵量。小学阶段是特殊的,背诵也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鼓励或要求学生熟记一定数量的词语或者优秀诗文,它们都将成为未来学生阅读学习和写作的素材积累,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做好把关工作,科学合理的安排课堂时间,提升课堂教学效率。2.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提问的质量与教学质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和过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是教师技能展现的一种重要方式,代表着教师的水平。[2]为提升课堂教学,教师提问不能过于具体,问题的设置应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尽量提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如,在《“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教学中,要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父母不同形式的爱,要求学生对句子有深刻的了解,笔者提问“哪位同学能讲讲‘哪些人对巴迪的诗进行了评价?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应?你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经过这样的循序渐进式的引导提问,学生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带着问题学习的热情很高,整篇文章读更饱满,颗粒分明,阅读教学效果良好。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是学生接收外界消息的一个主要途径,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完善学生对语文知识体系的认知等方面有极大帮助,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启蒙期,教师只有不断强化这一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问题,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小学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