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一〇四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
电视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不仅是一项繁杂的、细致的工作,更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在采访过程中,要提高电视采访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有独特的提问技巧和方法,能够掌握事件发生的整个过程,包括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后果以及影响等。新闻采访对记者专业水平、综合素养、新闻采集要求较高,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进行资料搜集并准备有效问题采访当事人,采访结束后进行资料整理。
一、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电视新闻记者在进行现场采访之前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对采访环境、人物有基本的了解,提前列出采访提纲。针对不同采访对象,运用不同的采访语言和采访方式,拉近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距离,缓解采访对象的局促感,让采访对象清楚了解采访主题,避免出现语不达意的难堪情况。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心无旁骛地进行采访,以专业化的态度完成提问和记录,用专业语言引导采访对象表达出真情实感。在采访中,记者不能板着面孔,应根据采访话题表露出合适的神态和表情,尽量使采访对象感到放松,避免采访对象过于紧张。新闻记者还应具备较强的临场应变能力,合理掌控采访节奏,及时发现突发情况并从容应对。记者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在镜头面前会十分明显,并影响观众的观感,所以记者应有合体的装扮,给观众留下完美的印象。二、新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做好采访报道的方法路径
1.转化采访思维。
时效性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最大的优势,新媒体能够将海量的信息迅速发布出来,让大众第一时间阅读到最新的新闻。但这种新闻往往缺乏专业的编辑过程,新闻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成为新闻的发布者,部分自媒体人为了博取大众眼球,会制造和散布虚假新闻,这一行为会对社会舆论氛围造成严重破坏。因此,编辑记者应肩负起纠正这一社会风气的职责,站在专业的角度,充分挖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意义,并从多主体角度挖掘更多具有价值的新闻素材,以此来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提升新闻的深度和广度,引发受众的思考。2.制定详细的采访提纲。
在对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之后,就需要制定比较完善和详细的采访提纲,并且采访提纲应该以采访目的为依据。采访提纲的制定应该在保证有条不紊的前提下进行,而不是让记者临场发挥。同时,记者还要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一个合理的、详细的提纲在制定过程中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首先,采访目的明确。只有全面明确采访目的,才能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其次,采访内容要具备逻辑性。采访要具备一定的层次,可以由小到大,由浅到深,深化采访内容,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上懂得制造问题;最后,提纲在制定过程中应该把握换位思考的原则。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被采访者的感受,避免影响采访的成功率,同时,在采访过程中还要做好各种物品的准备工作。3.优化新闻采访提问技巧。
第一,增强提问的逻辑性。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提问的逻辑性主要体现在新闻的层次性上,避免受众在收看新闻后一头雾水。因此,在采访过程中,新闻记者提出的问题要主题明确、有重点、有意义、避免重复,才能在采访中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实现采访的目的。第二,增强提问的具体性。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若记者提出的问题范围比较广,受访者就很难抓住回答的重点,出现所问非所答的现象,影响采访工作的进行。因此在采访时,记者要尽可能提出比较具体的问题,受访者的回答才更具价值。第三,增强提问的合理性。在不同的采访环境下需要采用不同的采访方式,所以新闻记者要重视提问方式的科学性。新闻记者应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依据不同的采访场景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获得良好的提问效果。4.提高现场报道水平。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可以分为预发事件报道和突发事件报道。对于预发事件报道,可以先期进行策划,准备好出镜词。但突发事件报道要难得多,这就对出镜记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在到达现场后,要第一时间观察了解现场的情况,访问相关知情人,看看现场有什么特点,估计事件发展的态势,会出现哪些新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记者从接到新闻热线开始时,就要对现场报道进行粗略的构思,明确整个报道的框架结构,包括报道的主题和基调,选取能表现现场气氛和特点的场景,酝酿解说时如何开头、结尾,如何与摄像师打好配合。三、结语
对于新闻编辑记者来说,新媒体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媒体形式的出现,既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了便利,让新闻采访报道工作更加的自由开放,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记者明确自身的传播责任,能够利用新媒体优势强化采访报道水平,推动新闻事业的全面发展。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