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9017
涂云芳

  福建省福清洪宽中学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人才的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背景下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同时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也是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以往的高中数学教学当中,教学内容更多的是趋向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学工作就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发展,不能够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由此可见,在当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当中着重加强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一、当前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教学方法较为单一死板。

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所应用的教学方法以及用于指导教学的教学理念都比较落后,在教学中经常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整个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不符合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和学生数学知识的认知需求。比如很多教师在课堂当中只是一味的对一些数学理论知识进行传输,要学生背概念。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进行认知,但是这种让学生处于被动式的学习环境始终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得教学效果不高。同时很多教师缺乏开展实践性教学、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模式,限制了新时期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

2.学生总是被动的获取知识。

在当前高中生活当中,很多教师仍旧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禁锢,教学方式仍旧是一言堂和满堂灌。在这一情况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往往是被动的、机械的,并没有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把握。同时在整个课堂当中,教师也往往作为教学课堂的主体给学生灌输知识,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忽视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尤其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措施

1.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科目。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兴趣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强数学理论知识和学生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在专业学习当中获取数学的影子,并且能够充分的应用的数学知识。如在教学《圆与方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发现生活当中的圆形,将数学与生活实践进行很好的结合。学生组成小组,探究园的重要性以及对生活的作用,并且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早期对“圆”的探索,比如祖冲之的“圆周率”,激发兴趣,从而在探究过程当中了解到数学文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和创新意识。

2.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

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死板的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学方式,要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开展头脑风暴讨论式教学,可以开展探究式教学、巴特勒学习模式、合作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模式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模式。同时必须要注重学生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技能特长等方面的教学,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也要善于打破传统的思维教学定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通过思维障碍,对事物的看法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入思考,让学生打破传统固定的思维模式,用新的角度和新的方法探究问题,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想在高中数学教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关教学工作这必须要抓住学生的特点,结合数学内容开展科学的、合理的教学,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开发自己的思维,形成较好的数学意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