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中学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析
高安强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第一中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生物教师都要不囿成见,认真挖掘和利用这一优势,努力进行创新教育。
初中生物;生物教育;创新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也就是创新教育。一提起创新教育,很多人认为创新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学校里搞发明创造。这是对创新教育的误解,创新教育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单就基础教育而言,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为日后创新能力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源初性的个性品质,如好奇心、求知欲、认识的独立性、自由思考、怀疑态度、探索精神等等。这些东西尽管还不是创新品质,但却是创新品质的源头活水。没有它们,或者它们受到过分的压抑,就不会有后来创新人才的成长。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含着创新的素材。生物教师都要不囿成见,认真挖掘和利用这一优势,努力进行创新教育。
一、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新奇的气氛,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要做到这一点,我看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创造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设计上,而不是在课堂上控制学生。要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要为人师表,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不能仅满足于学生继承知识,而应使学生学会创造;要诚实正直、平等待人,善于与学生沟通。
刚上初中的学生还认为老师是最完美的,课本是绝对正确的。为使学生得以改变这种观念,培养其善于发现问题创造自我的能力,我在课堂上有意警示学生:我本次讲课会出现几个问题,请同学们随时指出或课后指出,指出者为良,纠正者为优,并记入平时成绩。此法使学生课堂听课的注意力集中了,并有兴趣、有激情、有信心、有胆量质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增大课外阅读量,为创新蓄势
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是实现创新“蓄势”的重要途径。有了丰富的材料,扩大了知识面,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会最大可能的产生创造性思维。没有渊博的知识,就等于思维处于贫瘠的土壤,创造思维的形成便成了空中楼阁。生物知识包罗万象,老师应格外重视创设博采知识的氛围。基于此,在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在各班建立了图书角。为了减少费用,我就到旧书摊上为学生挑选 《少年科学》、《百科知识》、《家庭医学科普》、《生物趣谈》等旧杂志和书籍,让学生自由选择,广泛阅读,但不作硬性干涉。对于不太适合的阅读材料,与学生做认真和善的商榷,让学生明白此书的哪一点、哪一方面不够好,应该带有批判的观点去读。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还初步形成了创造性思维能力。课外阅读“蓄势”形式多样:举行专题演讲会,办专题手抄报,举办生物小论文比赛等。开展这些活动,学生便会翻阅大量资料,以此促使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涉猎知识,汲取营养。这对学生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发展创造性思维不无禆益。
三、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朱熹语)。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是创新品质的重要方面。通过鼓励质疑,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在学习《线形动物门》之后,史培培同学提出问题:“老师,蛔虫不会被人体的消化液浸蚀,是因为体表有角质层。猪肉绦虫也生活在人的小肠内,它为什么没有被人消化?也有角质层吗?”我说:“猪肉绦虫的体表是表皮层。”“表皮层就是角质层吗?”我说:“表皮层不是角质层。”“那猪肉绦虫为什么没有被人的消化液浸蚀?”我被“将军”了,于是我们一起查阅资料。我们查到 “猪肉绦虫的表皮层具有较强的抵抗宿主消化酶的作用,这可能是由于皮层细胞的分泌物能促使宿主消化道内增加淀粉酶的活性,抑制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这样虫体虽然浸没在宿主消化道的食糜中,仍然保持完整的体表,不致被宿主消化酶消化掉,并藉体表的渗透作用来吸收宿主小肠内已消化的营养物质。”她非常高兴。后来我在班上表扬了史培培同学的这种探索精神。全班同学倍受鼓舞,求知的气氛更浓了。
四、强化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研究生物学的最基本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好机会。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参与、多动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如在学习环节动物门时,课本上“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主要靠环带。”学生在挖掘蚯蚓时发现有的蚯蚓没有环带,我告诉他们只有性成熟的蚯蚓才有环带。同学就问该如何区别蚯蚓的前端和后端呢?我说自己观察之后再说。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前端较活跃,后端较被动,前端的前叶颜色较浅,和后端的肛门有明显的不同。”五、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只有能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才能称得上能力。在去年入冬后,其他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子,而我校的厕所旁有几棵青杨还郁郁葱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学们非常奇怪,这是怎么回事?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接着同学们就讨论开了,后来得出结论:一、靠近厕所的墙根避风,温度高,所以落叶晚;二、青杨落叶晚。“这种结论对不对呢?”我又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墙根的树包括青杨都早已落了叶。“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又讨论起来,最后发现这几棵青杨最大的不同是附近有一盏长明灯。“因为光照时间长!”?学生终于找出了答案。我补充说:“光照不仅影响植物落叶,还影响植物的开化和结果呢。”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发挥生物学科优势,进行创新教育,其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走自己的路,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