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董中铎
丰宁满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面对充满挑战、富于竞争的未来社会,只有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能获得机遇与发展,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初中化学教学;创新教育
培养更多思路开阔、反应敏捷的具有创新思维品质和能力的个性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最新课题。作为化学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机地渗透创新教育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民主、信任、双向的关系。教师是“平等的首席”,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和蔼亲切的语言可以消除学生害怕回答问题的心理障碍;教师耐心地倾听学生发表不同看法,并及时地进行鼓励和帮助,可以让学生心情舒畅、信心十足地投入到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中。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赖、合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创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体验创新的价值与魅力,并发展独立自主的人格与创新意识。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没有浓厚兴趣就会厌学。好奇是创新行为的开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呢?不断创设疑问情景,引导学生质疑思辨是激发学生好奇心、求知欲的重要形式。化学实验特有的魅力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最重要和最强大的诱因,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在学习“碱的通性”时,预先用无色酚酞试液在白纸上写上“碱的通性”四个大字,上课时让学生在纸上喷洒NaOH溶液,纸上马上显出红色字样来。又如,学习“盐类水解”时,首先提出酸溶液pH<7,碱溶液pH>7,那么NaCl、NH4Cl、CH3COONa水溶液的pH是多少呢?也许学生马上会回答,但通过实验后,学生感到很诧异,为什么结论与自己不一样,为什么这些盐溶液会呈不同的酸碱性?这样就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新知。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还要努力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例如:在讲空气组成时,介绍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空气成分的。拉瓦锡发现了空气中氧气大约占1/5体积,氮气大约占4/5体积。后来雷利又发现从含氮化合物中制得的氮气每升重1.2505克,而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氮气在相同情况下每升重1.2572克,两者相差几毫克,但已经超过实验误差范围。后来由他和其他科学家通过反复实验,又陆续从空气中发现了氦、氖、氩等稀有气体。通过这个事实,教育学生在学习及今后的工作中都要一丝不。
三、注意实验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1.创新演示实验。创新教育需要创造性的教与学。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形式,它生动、简捷、有效,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好的教学手段之一。对一些要求不高的演示实验,可以对学生开放实验室,要求学生设计或改进后上台演示;对一些要求较高、现象又不太明显的演示实验,教师可先进行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的缺陷在哪里,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究的思维状态,进而改进实验。
教师创新演示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了化学的有关知识,而且培养了他们不迷信课本,敢于对科学方法进行创新的精神,激活了创新意识,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之目的。
2.改实验的验证性为探索性。
挖掘教材实验中的探索性实验或将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设计问题的情境,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实验、启思、引探”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例如:学生在学习了镁条可以在CO2中燃烧的知识后,提出了镁条可否在CO、NO、NO2等气体中燃烧的问题。于是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制备多种气体,逐一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并进行综合对比、归纳总结得出了正确结论。这种边探索、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扩大了信息量,锻炼了思维的流畅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创精神,提高了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的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进行设计实验,独立完成有关实验,不但可以有效地培养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并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创造性思维得以发展,培养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HCl实验室制法时,要求学生先认真学习教材关于HCl的实验室制法的内容,分析实验室制取HCl的反应原理、条件和特点,然后结合HCl的性质,自己设计一套制取HCl的装置,这套装置可以和课本上相似,但不能和课本上完全相同。这样就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去设计、去创新。布置任务后,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先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优缺点等。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由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对于比较好的方案给予表扬,对于较差的也要从其中找出某方面的优点给予肯定,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化学课堂教学只有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进行统一,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