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浅谈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9152
郭智力河北省涞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教学研究

  浅谈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郭智力
河北省涞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体的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教育教学的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们以前仅靠一只粉笔和一块黑板进行教学的方式已经不再,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用来教学的常规手段。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中,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新课程改革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进程,就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经常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物理教学;整合技巧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的学科,与其它学科有明显的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教育技术以其独有的先进特性进入各个学科的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整合物理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例如: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视频实物展台、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媒体,在物理实验中具有直观形象、化小为大、化远为近,改变时空、动静变化、快慢可调、重复再现等功能,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利用实验课不仅可以让学生记住某些相关结论、实验步骤,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透彻理解并且完全掌握产生实验结论的过程。在普通物理课堂的演示实验中,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实验效果常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现实实验环境下难以完成的一些物理实验,则可弥补常规实验仪器的不足,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

  多媒体课件“简单来说就是老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如何做到信息技术和物理学科的整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阐述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功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用网状结构非线性地组织管理的一种先进技术,是多媒体系统的一种固有特性。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超文本“强大功能,为物理教学提供了非常优越的条件。教学中,有时板书较多、例题及解题过程要规范、实物图、电路图或一些画面要出示等,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写、画,会浪费许多宝贵的时间。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计算机”超文本“技术,就可以克服弊端。许多的计算机软件,如:Word、PowerPoint及网页工具FrontPage、Dreamweaver等软件都具有超文本(超链接)功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工具。例如:利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把讲课用的视频资料、例题分析、解题步骤、板图、练习题等,都用幻灯片的形式存储成不同的单元或专题学习网站,再用超链接的方法进行链接到需要的部分。当教师讲到需要用的部分时,就可以很方便的调出需要的内容。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超文本功能,制成电子教案,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完成自我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由教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新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现代教育技术中多媒体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提供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知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合,使学生构建合理、清晰的认知结构。

三、信息技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愿望

信息技术像一颗糖果,吸引学生来品尝,激发内在动力,提高学习愿望,慢慢获取更多的精神食粮,渐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热烈的学习愿望就是学生在掌握知识或完成实际作业的每一具体阶段,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所体验的一种精神上满足的状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奥秘不在传授,而在激励、唤起和鼓舞。”我们通过直观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正是对激励、唤醒、鼓舞的这一教学艺术的诠释。在教学中创设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激活其思维的情境,学生就会感到亲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能让教学形式有趣、新颖,生动形象,从而萌发对数学的情感,进而产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为实现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进教学效果

进入网络时代后,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库、资源库,网上的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一个现代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信息素质。网上资源具有信息量大、更新快等特点,例如: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教育资源库物理学科、广东教育资源网资源中心物理学科、中国物理教育网等可谓是一间完整的中小学数字资源库,它为我们提供了同步教学、优秀课件等多种资源,且处于动态的更新之中。通过下载这些优秀课件、优秀习题再作进一步的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来。

  本人在进行浮力教学时,须向学生解释浮力产生的原因。我先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受到的压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深度不同,受到的压强大小不同,压力也因而不相等。浮力的产生是由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的向下的压力差,但如果使用语言和文字向学生讲授向上和向下压力差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对整个过程反映比较茫然。所以我通过相关课件解决这一难题。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慢镜头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不动,但加载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慢慢向上移动,同时超级链接浮力大小的推导公式录相。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很轻易就攻破这一难点,同时为讲授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做好理论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传统教学很难做得到的。

  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进行学习,由此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就能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参与意识很强,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较理想,尤其是实验教学,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实践证明,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