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
周风华
河南省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毋庸置疑,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标志,拥有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个人心理素质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当前的中职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相对于普通中学生更缺乏完整人格,而他们又需要更早地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这就对我们这些中职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紧迫、更高的要求。
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并兼顾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呢?我在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抓好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语文教材中的情感教育是比较容易挖掘的。我首先突出的是感恩教育,尤其是感恩父母。由于近年来高校扩招,普高升温,中职生源质量严重滑坡。这些学生身上存在着诸多不良习惯,但大多数学生还是纯真善良的,对父母的情感更是单纯的,而父母对他们倾注地关爱也是满满的。只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他们,在迷茫于“我是谁”的徘徊中,而忽视了对父母爱的回应。很多学生不是他们不爱父母,也不是父母不爱他们,而是他们都选择了错误的爱的方式。在教授老舍的《我的母亲》及史铁生的《合欢树》时,引导学生在大作家质朴的语言中,体会如娟娟细流般的母爱,唤醒母爱的记忆,在“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爱母亲”的大讨论中,将对母亲的爱落实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对至亲的至爱的回归,洗涤了学生纯净心灵的底色,也奠定了对学生进一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情感教育的另一个突破口,我选择了青春期学生最敏感的话题——爱情。《诗经》中《静女》一诗中,那搔头挠耳等待心上人的可爱形象,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爱情的纯真。而《林黛玉进贾府》、《雷雨》、《边城》等也都涉及到了爱情这一话题,爱情本也是我们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是我们人类最美好、最神圣的情感之一。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不仅能纠正学生早恋、玩弄感情的不正确思想,也将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婚姻乃至一生的幸福。处在青春期的学生,生理上在逐渐成熟,而心智上的成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和学生一起直面爱情这一话题,教材也给我们安排了很多很好的文章。舒婷的《致橡树》和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两首诗恰好构成了一种男性与女性之间关于爱情的对话。《我愿意是急流》让我们感动于男性可以为心爱的女人奉献,甚至付出生命的爱情表白;《致橡树》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女性对真正平等爱情的向往与呼唤。而最后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今天的我们是否可以谈爱情?同学们很认真的听,很积极的讨论,最终形成统一的正确认识:爱情是需要责任与担当的,我们现在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们应该努力掌握好专业技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自己美好的未来,让明天的自己具备这样的条件!
爱情和亲情的情感教育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能正确对待亲情、爱情,那其他的情感教育也就比较容易去纠正、实施了。
二、开拓语文教材中的人格教育,促使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在中职生中,不乏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纪律涣散,得过且过的;意志薄弱,学无所成的;自私狭隘,斤斤计较的。这些学生确实存在人格缺陷,应该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予以纠正呢?语文教育家于漪说:“认识语文是人文学科特点,讲究语文教学的综合效应,使学力形成和人格形成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塑造学生优美的心灵。”我们的语文教材所显示的人文精神,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养料。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能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获得人格的独立和自由,无疑能推动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白岩松《人格是最高的学位》的演讲,平凡的小故事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对于一个人来说学识的渊博是重要的,具有高尚的人格是最重要的。冯友兰先生的《人生的境界》让学生又一次认识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生最高的境界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王蒙先生的《善良》更让学生在辩思中感受到做人的根本。教学中我又设计了“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讨论环节,这一问题全社会的大讨论太多了,引过来让学生辩论。真是不辨不足以明是非,那些狭隘的思想终在学生们善良的心地中无地自容。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中,列夫·托尔斯泰墓“那逼人的朴素”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好雪片片》中流浪老人为作者扣扣子的小细节,让我们感到“人明净的善意”。更有艾青一首《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的吟咏,便将这所有的情感升华。
当然,《项链》中路瓦栽夫妇的担当,《荷花淀》中一群妇女在抗日的保家卫国中成长,《一碗清汤荞麦面》中面馆夫妇的善良、母子三人的团结自强,《我与地坛》中史铁生面对厄运的挑战,无一不成为激励学生,点燃学生心智,促其建立健全人格的优秀之作。但关键还在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
中职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建立独立完美的人格。语文教育责无旁贷。
这里还想再谈一点,这些教育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也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这是需要我们中职教师们长期坚持,共同努力方能有所成效的长期工程。想到芝兰绕阶,桃李满天的喜悦时,这些付出难道不是值得的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