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论琵琶音乐的特点
赵琦
天津艺术职业学院
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在其漫漫的历史发展长河中经过不断地创新改进,使得这一民族乐器具有了丰富的演奏技法和音乐表现力,琵琶音乐也成为我国民族音乐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琵琶音乐特征的审视,以窥见我国民族音乐之本质特征。
一、琵琶的颗粒性声音特点
琵琶音乐表现了一种“点”状的声音特点。琵琶运用各种演奏技巧使其音乐具有鲜明的颗粒性声音特色,正如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种“点”是由琵琶的演奏方法所决定的,琵琶在由点连成线的音乐进行中“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的演奏技巧主要有左手弹奏技巧和右手按音技巧,左手演奏技巧有弹、挑、勾、抹、摭、分、轮、扫、拂、滚、摇指等指法;右手演奏技巧有吟、揉、推、拉、带、擞、打、颤等技法。演奏时要求每一个音的声音要饱满圆润,明亮而坚实,弱而不虚,强而不噪,且力度均匀,音色统一。琵琶演奏的点状声音形态,使声音具有很清晰的“颗粒性”,这种颗粒性构成了琵琶音乐风格的物质基础和声音条件;琵琶音乐又要在“点”与“点”之间形成一个音乐整体,使琵琶音乐具有了音乐上的连贯性,构成了富有歌唱性的音乐风格。声音是造就琵琶音乐风格的外在特征,琵琶音乐的声音特点是以点成线,以点带面,演奏中处理好点与线、点与面的关系,对于充分表现音乐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为在每一个点的构成中都是由人来演奏的,正是由于人的原因使得琵琶音乐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使琵琶的声音特性成为具有生命意义的“点”。在人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琵琶的演奏理念,决定了琵琶音乐的风格特征和文化特征。因此,琵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构成了对琵琶演奏习惯和理念的认同性,而使琵琶音乐焕发出灿烂的光彩,使琵琶音乐成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信息的凝炼,成为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琵琶音乐的旋律性特点
琵琶音乐的旋律性有两层含义,从狭义上讲琵琶是一种弹拨乐器,在音乐中无论是激越雄壮的舞曲,还是抒情柔和的文曲都是以“点”来完成的,在演奏中旋律线的表述尤为重要;从广义上讲,每一部作品的完成都离不开旋律的进行,它在音高、节奏、节拍、调式等音乐因素有目的的结合中构成作品的基础,当然它也包含作者的主观感受。长期的艺术实践,特别是在传统琵琶曲的演奏过程中,艺人们对旋律线的要求是非常讲究的。首先,琵琶乐曲的旋律性体现在演奏技法及对乐曲的整体把握中。琵琶曲的演奏非常重视音与音的连接。对音的层递关系先要有理性的把握,即有目的、有意识地演奏每一个音,注重起句、收句或起音、落音等。在文曲中运用推拉吟揉等技法对音或余音进行美化,使音乐形成点中有线;在武曲中注意运用右手扫、拂、轮等技法,使音乐形成线中有点,有点成线。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成为琵琶演奏的独特风格。当然,根据乐曲内容的需要,既有音与音、乐句与乐句之间的连贯,又有音的棱角。如在乐句、开始音、结束音的处理,乐曲中力度、重音等方面形成节奏、气势、神韵和力量,都是运用技巧和通过对整体情绪的把握来完成的。乐曲《大浪淘沙》是民间艺人阿炳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创作的一首乐曲。在第一乐段慢板的陈述中,起伏富有个性的旋律运用在长轮前加一弹挑的“七指轮”形式来突出旋律的柔中带刚,表达阿炳对黑暗现实的疑问、不平与激愤。第三乐段运用苏南民间音乐唢呐曲《将军令》部分音调,采用双弹与轮指为主的技法造成节奏轻盈,旋律铿锵有力、刚柔相济的艺术效果。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旋律中充满着乐观与自信。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了琵琶乐曲独特的旋律性特征。
其次,琵琶乐曲的旋律性体现在音乐作品中。以传统乐曲为例,所谓传统乐曲是指世代流传下来经久不衰的优秀作品,它是众多艺人们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创新改革完善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作品的旋律进行自如流畅,抑扬顿挫,具有较强的对比性和统一性。如《飞花点翠》《月儿高》等许多作品的旋律中,特别是在一个占几拍时值的长音中多运用高低八度衬托对比或换弦换节奏等结合左右手技法来表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起伏跌宕的艺术风格。旋律的变奏、循环,节拍的转换、调式转换等,在传统琵琶曲中屡见不鲜,这些都是历代演奏家们精心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塑造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
三、琵琶刚柔相济的音乐特征
琵琶音乐以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的演奏理念形成她的音乐特征。魏晋时期的孙该在《琵琶赋》中形容琵琶演奏“离而不散,满而不盈;沉而不重,浮而不轻”。可以看出这种演奏特征深受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音乐文化的影响,在音乐中体现出中和之美,这也正是琵琶一种演奏理念的体现。我国当代琵琶演奏家刘德海说:要“以不快不慢、不强不弱、不紧不松、不刚不柔为基本状态”。轮指以“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刚而不暴烈,柔而不消沉,皆以‘中’作基点”。这种演奏方法和理念,是人们对琵琶音乐所采取的审美态度,即以中和为美的艺术标准和审美观念。一般来说,琵琶音乐取决于每一个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和方法,良好的演奏方法则有可能产生美好的声音形态,这也是一切从事器乐演奏专业的基础,但更重要的取决于演奏的理念。从传统琵琶演奏及人的观念中,人们常常将琵琶音乐分为文曲、武曲两大类。所谓文曲一般是指琵琶音乐以旋律的优
美抒情为主,节奏轻缓,演奏上注重左手的推拉吟揉等技巧的运用,来表现乐曲或内心细腻情感或对自然景色的描绘等等。例如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讲到“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音乐以左手的各种演奏技法为主,表现一种细腻的感情色彩,正所谓“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琵琶音乐的委婉幽怨的音乐风格,曾经在许多诗人的诗句中展现出来,“琵琶声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玉奴琵琶龙香拨,倚歌促酒声娇悲”。这些诗句通过描述人的内心世界复杂的情感,充分展现了琵琶的音乐表现力和其音乐风格特征。武曲则是乐曲情绪激烈,威武雄壮,节奏复杂多变,音乐表现富有戏剧性为其鲜明特征;注重右手力度较大的演奏技巧,多表现强烈的气氛和情绪。明代流传下来的《十面埋伏》就是一首琵琶武曲,明末王猷定在《四照堂文集》中对汤应曾演奏此曲的情景进行了描绘:“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金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之无从也,起感人如此。”
综上所述,琵琶既具有鲜明的颗粒性声音特点,又富于歌唱性与旋律性的音乐风格;琵琶音乐既柔又刚,具有刚柔相济的音乐特征;琵琶音乐还呈现出丰富性与多样性,她以其丰富的演奏技巧,乐曲题材的广泛多样,以及独特的韵味和艺术风格成为民族乐器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