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那一场雪和那一块碑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9291
赵新芳

  四月十七日那天,因耳疾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病房在十二楼。上午八时许,随着一声“下雨了”的呼唤,楼道里响起了杂乱的脚步声。我也经不住诱惑,趁着查房的医生护士们还没有过来,就穿鞋下床来到楼道的窗前看雨。因病房楼是丁字形,窗户在楼道的最东头,又有一个斜面,视野十分广阔,不仅居高临下,还可环顾东北南三个方向。

  放眼望去,远处鳞次栉比的楼宇,近处密密匝匝的泡桐树,还有那些火柴盒似的小汽车,都沉浸在了灰蒙蒙的烟雨之中。此时,雨已由零星状变成丝状,细细的,柔柔的,像一条条马尾垂直而下。直击刚刚冒出绿芽的泡桐枝杈,发出“丝丝”的响声。雨点打在稍矮一点的起伏错落的楼顶上,溅起阵阵雾气,像刚掀开的蒸笼。忽然,雨丝中间出现了一些白点,零零星星,像一个个小精灵飘忽在雨丝之间。开始时我还认为是柳絮呢,但柳絮又怎么能飞到十二层楼的高度呢?须臾之间,白点越来越多,直到下面楼顶的背阴处一片片变白,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雪!

  顿时,雨夹着雪,雪托着雨,混混沌沌,被风吹拂着,一缕一缕的,犹如一把大刷子刷出的模糊线条,左右摇摆着,呈现出变幻莫测的柔美弧形。偌大的一个空间也由黑变灰,由灰变白,终于,雨彻底变成了雪,不一会儿工夫,就成就了一个完整的银装素裹的世界。

  看雨者纷纷惊叫起来。“怎么成了雪呢?马上到‘谷雨了啊!”“果树可遭殃了啊!”“小麦没问题吧!”

  中午时分,雪停了,我驱车从石家庄匆匆往邢台赶。由于温度较高,路上的积雪已全部融化,但路两边的树上仍然落满积雪,最遭殃的是杨树和柳树,那些稚嫩的枝芽是经不住积雪的重压的,和枝干一起纷纷匍匐在地,有的还被彻底压断掉落在地上,一片狼藉状……

  不足一天时间,积雪就彻底消失,可人们的议论远没有停止。“小麦没有什么影响,果树可是彻底绝收了啊!”

  雪后十几天,到沙河市的山区出差,走在山间小路上,惊奇地发现路边的灌木丛全部跟霜打了似的,枝条上刚刚冒出的簇簇新芽在阳光的照耀下纷纷脱落。此时,如果没有山坡上那一片片勃勃生机的小草作衬,肯定认为时节是在晚秋呢!

  雪后月余,闲暇时到小河边散步,无意中竟践踏到岸边大柳树掉落下来的枯枝。“春天刚过,怎么有枯枝呢?”诧异之余,我抬起头细细地观看那些柳树。只见他们已完全失去了往年“万千绿丝绦”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稀疏、蓬松的树冠,垂下的枝条几乎都没了叶子,秃秃的、光光的,在干热风的吹拂下,干瘪着、脱落着。无疑,又是那场雪惹的祸!

  雪后两个月,又一次到省会出差,在驱车回程的路上,猛然间看到高速路中间绿化带上的侧柏和周边的环境有着巨大的反差。盛夏时节,小柏树本该是绿意盎然的,但一棵棵却灰突突的,濒临死亡。再拉近视线仔细观看,每一棵侧柏的顶部又都顽强地生出了稚嫩的绿芽,形成了一个富有生机的绿盖,而且上下部的颜色格外分明,犹如小青年刚刚剃出的“寸发”。此时,大自然又一次验证了那场雪的威力。因高速路是南北方向,且相对空旷,中间的绿化带肯定是积雪最多的地方,同时也是受灾最重的地方。

  坐在车上,那些仍然在灾难中奋争的一棵棵侧柏从我的眼前飞逝而过,我的思绪也不禁飞扬起来。

  不知怎的,我却想起了山东曲阜孔庙里的那块成化碑。因为每次到那里旅游,导游小姐都会指着断为两截、又被水泥粘结后重新矗立起来的碑身愤慨地讲解着:“在文革中,北京师范大学学生谭厚兰带着红卫兵到孔庙造反,开着拖拉机硬是拉倒摔断了这块石碑。现在碑上的裂痕,就是当年造反派耻辱的见证”。通过网络搜素,我又了解到,当年,以谭厚兰为首的造反派们,毁坏的不仅是一块成化碑,他们在“三孔”圣地竟然毁坏文物六千余件,烧毁古书两千七百余册,各种字画九百多轴,历代石碑一千余座,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文物的国宝七十余件,珍版书籍一千多册……

  由此不难想象,在那场浩劫中,整个神州大地又有多少文物被毁坏!而为那段儿历史蒙羞的也不仅仅是著名学府北京师范大学和她的学生谭厚兰,更有整整一代人和一代领袖们。

  我还想到了秦始皇,想到了他的“焚书坑儒”;想到了项羽,想到了他随意的一把火就毁掉了那个富丽堂皇的阿房宫……

  我甚至还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搞的政绩工程,其结果是,领导的头顶增添了光环,带来的却是对一方百姓长久的、不尽的伤害……

  有些无奈!有些悲伤!

  转而又联想到我们的地球在6500万年之前遭受的那次大撞击,那真的是一场灭顶之灾!但是,不可一世的恐龙灭绝了,人类却诞生了……

  不必无奈!也不必悲伤!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