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赣西风采

时间:2023/11/9 作者: 散文百家 热度: 10862
张品成

  我在萍乡工作过六年,当时就在市文联主持作协的工作,自己也干着文学的营生,对萍乡的文化多少有些了解。萍乡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出过不少文化名人。浩气长存的文廷式,才思敏捷的刘凤诰,还有数不清的大小文人墨客由此产生,很难一一列举。萍乡产文人,自然也产佳作。

  这是个自古重视文化的地方,地域性的文化渗透于整个民间,其受楚文化的影响尤甚。可以说萍乡人的方言发音柔和,字调整的应用也非常形象,讲究意寓意境。萍乡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之一,尤其汉冶萍工业格局,使其在传统文化积淀的基础上又接受了西方文明的先进文化。而这一结果是,萍乡人直至当今依然比别地方更容易接受新的思潮,他们思想活跃。这些,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非常重要。

  我手头放着的是萍乡五位散文作者的新作,我仔细地读了这五篇作品,有着一些感想,我也很愿意向读者推荐这几篇文章。

  《守夜》的作者李琼在医院工作,对于病床旁患者亲友的“守夜”可谓司空见惯,但自己守夜时,“猛然换了个身份”就换出了许多感受。由这种感受去观察,就有了更丰富的东西。铺排成文字,表达出“守夜,正是在守护着这种亲情”的主题,自然,流畅,平凡中显出功底。

  当地民俗,往往是散文家关注的主题。“捞菜”说不上民俗,只是赣西湘东一带人家在经济困难时期的一种烹调方式。但从捞菜中体会母爱,却有着另一种感受。这是叶书麟《捞菜情》所要传达给读者的。他做到了。

  《寒山驮马》,写的是深山里的原始状态的交通工具。作者语言感觉尤好,写山、写竹、写人、写马,笔笔精到。李晓斌对事物的观察,细而独特,所以景致也写得细而独特。

  楚山的《堂妹曾珊》,是其中唯一一篇写人物的散文。作者用很简练的语言,写了一个女人的悲惨的一生。“我求你们,一定要把我葬在热闹点的地方,我这一辈子什么都不曾怕过,就是害怕孤独!”结尾这一句,读来让人动容。

  吴申良的《遥远的月夜》,是一个没有经历过乡间月夜的年轻人对曾经的一次乡间月夜经历的回忆及引发的感想。选此题做文章,是因为作者对那个月夜的经历永生难忘,有着许多深刻而新奇的印象。

  花开五朵,连理同枝。五位作者,由于他们身份和所受的教育不同,观察生活的角度也不一样,作品所呈现出来的风采自然也不尽相同。但都植根于赣西的日常生活,虽然平常,却足以打动人心。

  (本期栏目特约编辑:叶书麟)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