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中学生如何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时间:2023/11/9 作者: 红楼梦学刊 热度: 14609
张庆善

  内容提要:教育部提出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对改进和丰富中学基础教育、推动《红楼梦》的当代传播、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素养,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做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需要了解作者及家世,重视版本选择,注意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区别,重视前五回的作用,理解重要诗词的作用,抓住主要情节线索,厘清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重视阅读辅导资料的选择等问题。

  一

  教育部提出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对于改进和丰富我们的中学基础教育,推动《红楼梦》的当代传播,乃至对于提升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素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20 年中国红楼梦学会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社科学术社团主题学术活动资助课题“《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系列研究”,我担任首席专家。在我们课题组中,上海师范大学詹丹教授、安徽师范大学俞晓红教授等更贴近教学一线,他们发表的诸多重要文章使本课题成果丰硕。

  在发表我对中学生如何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看法之前,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当下中学生能做到“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吗? 我提出这个问题似乎与今天要讨论的话题不怎么合拍,大家要问,你到底是赞同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还是反对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呢? 这里我要声明,我是举双手赞成中学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我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首先我认为这是一个问题;其次我想要强调的这是我们今天探讨中学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不能回避的问题,或者说这是我们今天探讨中学生“《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基础。我甚至认为,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引导好、辅导好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前不久,由中国红楼梦学会、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科研》、《学语文》杂志社联合举办了“2021 全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征文活动”,参加征文活动的大多是高校中文专业的教师、中学的语文教师、高校中文专业在读的博士研究生以及大学生和中学生,其中中学生参与的人数最多。这次征文活动的优秀文章结集出了一本书《悦读红楼》,我在为这本书写的序中说这是一次关于《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实实在在的“民调”,最能反映中学的语文老师是怎样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尤其是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和辅导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中学生又是怎样阅读《红楼梦》的。

  在获得优秀的文章中,天津市天津中学吴奇老师的文章引起我的关注,他的文章标题是《“整本书阅读”宜“简”不宜“繁”》,吴奇老师似乎对在中学生中推行《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不是那么乐观,他在文章中谈到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吴老师的文章一开头就说:“从实际效果看,进行‘整本书阅读’并不是很理想,与设计者的预期效果有很大距离。学生参与不够热情,教师只好用‘知识清单’和‘训练题’代替整本书阅读指导。”他特别强调《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对成年人与中学生的要求应该是不同的,他认为: “如果不认真考虑这个独特的对象——中学生,那么进行整本书阅读只能是走过场,一场大雨过后,只收获几滴雨滴不仅是费时费力不讨好,还会败坏学生本就不很高的阅读兴趣。”“事实上,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对阅读《红楼梦》是不太感兴趣的。如果学校老师不强力推进的话,学生是不会读的。学生还是有喜欢的作品的。”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的呢? 根据我的了解,我认为吴奇老师所说的这些情况真是这样。吴奇老师文中强调“网络时代的中学生对阅读《红楼梦》是不太感兴趣的”,“学生还是有喜欢的作品的”,这两句话是那样的醒目,又是那样的令人沮丧,我们在探讨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这种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时间、阅读兴趣等实际情况出发,探索出网络时代的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好思路、好方法。

  在中学推动《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主体当然是中学生与他们的语文老师。前两年,北京有一所著名中学曾请我去讲《红楼梦》,我开始很犹豫,为什么? 不是怕讲不好,准确地讲是我不知该怎样给中学生讲《红楼梦》。当我面对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们时,要讲作者曹雪芹及其家世吗? 要讲作者曹雪芹及其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是什么关系吗?《红楼梦》是不是作者曹雪芹的自传,对《红楼梦》进行“索隐”对不对? 刘心武那样讲《红楼梦》对不对? 要讲《红楼梦》的版本吗? 要讲《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关系吗? 高鹗是不是《红楼梦》的续作者? 早期脂本好还是程乙本好? 王熙凤的结局“一从二令三人木”是什么意思?要不要讲? 还有《红楼梦》中那么多的诗词要不要讲? 如果有一个孩子问我“秦可卿之死”的问题,我该怎么解答?还有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我真不知该怎样对中学生说。我不熟悉现在的中学基础教育情况,也不知道现在的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喜欢不喜欢读《红楼梦》? 不知道他们是怎样认识曹雪芹与《红楼梦》的? 我对这所中学的领导、老师说,最有资格给中学生讲《红楼梦》的是他们学校的语文老师,因为他们了解他们的学生,熟悉中学基础教育,当然中学语文老师首先要熟悉《红楼梦》,至少要对《红楼梦》及其研究有一定的了解,否则也讲不好《红楼梦》。

  在《悦读红楼》一书中,中学生组的文章最多,内容十分丰富。但我注意到,与各位老师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思考不同,中学生的“阅读”更多在“兴趣”“感受”“欣赏”上,《相约红楼》《天地之间蜉蝣之距》《宝黛爱情之我见》《我为何更喜欢林黛玉》《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只道相思却成空》《红楼一曲最殇情》……篇篇无不表现出中学生的“喜欢”。他们的“着眼点”大多都不在《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上,但这却是中学生阅读《红楼梦》真实情况的反映。我们在推动指导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时,不能离开中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特点、关注点。

  《红楼梦》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文学经典,冯其庸先生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他说每一个有一定文化的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红楼梦》,应该把喜欢不喜欢《红楼梦》、熟悉不熟悉《红楼梦》作为衡量中国人人文素养的标志之一。对冯老的观点我是非常赞同的。当然,《红楼梦》也不是那么好读的书,尤其是正确地理解认识《红楼梦》思想艺术成就及其文化内涵,就更不容易。鲁迅说: “《红楼梦》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谁是作者和续作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鲁迅《〈绛洞花主〉小引》) 鲁迅近百年前批评的《红楼梦》研究状况,至今也还存在,关于《红楼梦》“主旨”仍是众说纷纭,尤其是自传说、索隐派的种种说法影响很大,这些都对人们正确地认识《红楼梦》带来了许多误导和干扰。而《红楼梦》又不是一部以情节见长的小说,它不像《三国演义》那样有着波澜壮阔的战争描写,也不像《西游记》那样有趣生动、情节曲折。《红楼梦》主要是描写了一个贵族家族的衰落,以及伴随着家族的衰落深刻细腻地演绎出一群年轻人的爱情悲剧、婚姻悲剧、人生悲剧。虽然《红楼梦》文笔优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宝黛爱情及其悲剧凄美而动人,成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但这一切似乎都不会引起今天中学生的兴趣,他们读起来会有很多困难、障碍。正因为现在中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乃至于整本书阅读其它文学经典,我们才更要积极提倡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尤其针对当下中学生对中外文学经典整本书阅读的淡化、碎片化的情况下,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20 年修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年版)指出:“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形成和积累自己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这里说得非常明确,今天我们倡导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不是为了高考,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着眼于提高中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着眼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着眼于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提倡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根本目的和长远目标。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做到辅导好、引导好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呢? 我认为,对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不要有什么硬性规定,要给学校、老师更多的自主权,要给学生一些自主权,要鼓励中学语文老师结合教学实践有不同的教学方案。

  我认为中学语文老师如何针对中学生的特点、兴趣、思想、生活,乃至于阅读文学经典的时间安排,设计好阅读、教学方案是关键,尤其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辅导,激发中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从被动阅读到主动阅读文学经典。对如何设计教学方案,如何引导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我没有什么发言权,说不出多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我想着重从《红楼梦》及其研究的角度谈谈中学生如何整本书阅读《红楼梦》。

  二

  从《红楼梦》及其研究的角度,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从了解作者曹雪芹开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整本书”,当然是指现存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把《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仅仅限于《红楼梦》“文本”上,显然是不够的。在我看来,《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从了解作者曹雪芹开始。古人说,知人论世,当我们读一部文学经典的时候,了解它的作者有怎样的人生经历,他为什么又是怎样创作这部作品的,无疑是很重要的。而就《红楼梦》而言,尤其重要。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红楼梦》是一部带有一定自传性质的小说,《红楼梦》为什么从苏州说起? 林黛玉为什么是从扬州“抛父进京都”? 贾母为什么说要带贾宝玉回南京老家去? 《红楼梦》中为什么有一个京城“贾家( 假) ”又有一个江南“甄家( 真) ”? 《红楼梦》中为什么一再出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样的对子?《红楼梦》中为什么浓彩重墨写元妃省亲? 等等,这些都与作者曹雪芹的人生阅历及其家族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年来,关于《红楼梦》作者问题被炒得沸沸扬扬,有些人乱给《红楼梦》找作者,又没有任何文献支持,全凭主观臆测。这种“乱象”对读者阅读《红楼梦》产生了很大的干扰,我们必须以正视听。《红楼梦》是曹雪芹人生体验的结晶、人生感悟的产物,“满纸荒唐言,一把心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你如果不了解作者曹雪芹的人生阅历及其家世,不了解曹雪芹的思想、性格和生活,你就不能够深刻理解曹雪芹为什么要写《红楼梦》? 当然也就不可能真正读懂《红楼梦》。

  二、《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要重视版本问题,就是说我们要选择一个好的《红楼梦》本子。

  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本子非常重要。或许有朋友会有些疑惑,难道这个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与那个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还能不一样吗?不都是《红楼梦》吗? 怎么会有不一样的《红楼梦》呢? 其实,《红楼梦》的版本情况非常复杂,确实有不一样的《红楼梦》。

  近年,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一直宣传程乙本是最好的本子,在社会上影响很大,对此红学界有很大的争议。在红学界,人们一般认为早期抄本即脂砚斋评本的文字更好,早期脂本更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这些大多署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早期抄本,它们的文字与程甲本程乙本有许多不同,差异不小,尤其与程乙本的差异更多。差异有多少? 我告诉你,几乎页页都有差异,这恐怕是一般读者很难想象的。这些差异的情况十分复杂,有的是一字一句的不同,有的是一段一段的不同,有的甚至是情节的不同。从整体上看,早期抄本即脂砚斋评本的文字更好,程甲本和程乙本虽然有自己的特色,但在文字的整体上不如早期抄本好。程甲本的前八十回基本还是依据脂本文字,而程乙本经过后人整理改动的较多,脂砚斋评本则较少地受到后人的删削篡改,较好地保留了曹雪芹原著的面貌。

  新中国成立以后,出版的基本上都是程乙本,这自然是受到胡适观点的影响。但对程甲本与程乙本的优劣,学术界一直有很大的争议。一般认为程甲本与早期脂本( 前八十回) 的语言风格基本是一致的,比较接近曹雪芹原著的面貌,程乙本的语言风格看起来更通俗化了,但却缺少了曹雪芹原著典雅凝重的语言风格,与曹雪芹原著的面貌离得远了。

  现在各出版社出版的各种《红楼梦》,据说有一二百种,但主要是三种本子,一是以脂评本为底本整理的本子,二是程甲本系统的本子,三是程乙本系统的本子。1982 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整理注释的本子,人们通常称之为新校本,学术界一般认为,这个新校本是目前比较好的一个通行本,也是目前发行量最大最权威最受读者欢迎的通行本。为什么它能被称之为“最权威”的通行本? ( 一) 它是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 二) 它是以红学大家冯其庸先生为首,聚集了来自全国的几十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历经七年时间,并参校了十一个早期抄本一字一句校勘出来的;( 三) 它的注释是许多位著名专家学者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参加注释的专家学者中,有著名的红学家、民俗学家、服饰专家、中医药专家等,而注释内容对象适中,繁简得宜,通俗易懂,严谨准确,是当下红学最高水平的反映; ( 四) 自1982 年3 月初版以来,它又经历了三次修订,包括正文的修订、校记的修订、注释的修订,无论是标点分段,还是一字一词都经过严谨的审核,可谓精益求精;( 五) 设计精美,典雅大气。插图全部出自当代著名《红楼梦》人物画大家戴敦邦先生之手,既为图书增光添彩,又具有较大的收藏价值。尽管这个校注本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包括文字校勘、标点和注释的准确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我认为,目前选择这个新校注本是最好的,是适合中学生阅读的。

  三、《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不能忽略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关系。

  《红楼梦》整本书当然是指阅读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但我们要知道红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红楼梦》的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不是一个人写的,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的作者是谁? 过去说是高鹗,现在看来可以说高鹗不是《红楼梦》的续书作者,他和程伟元都是整理者。《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是谁,目前我们还不知道。后四十回的文笔比起前八十回差了很多,而后四十回中的许多描写并不符合曹雪芹创作的原意。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一百二十回都是曹雪芹写的,是一个完美的整体。如白先勇先生就说: “我一直认为后四十回不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续作,世界经典小说,还没有一本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作者合写而成的例子。《红楼梦》人物情节发展千头万绪,后四十回如果换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把这些无数根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后成为一体。”“后四十回本来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经过高鹗与程伟元整理过罢了。”“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对不输前八十回,有几处可能还有过之。”白先勇先生是著名作家,他的阅读感受是不是符合《红楼梦》的实际呢? 据我所知,绝大多数红学家并不认可其对程乙本的评价,不认可他对后四十回的评价。有趣的是,同样是著名作家的张爱玲却和白先勇的阅读感觉完全不同,她非常不喜欢《红楼梦》后四十回,所以才有人生三恨之说( 其中一恨是“《红楼梦》未完”) ,她还说: “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很久以后才听说后四十回是由一个高鹗续的。怪不得!”张爱玲与白先勇都是著名作家,可他俩对后四十回的阅读感受竟有如此大的不同。我更相信张爱玲的阅读感受,张爱玲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受《红楼梦》影响最大、也是学《红楼梦》创作学得最好的作家,你看她的小说,看她笔下的人物和笔法,明显受到《红楼梦》的影响。

  我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不可能是曹雪芹写的,后四十回中也不可能有曹雪芹的遗留文字。我的依据是:

  第一,脂批透露出的八十回以后的情节,续书中一条也没有,或完全不符合。我们知道脂批者是最早的《红楼梦》读者和评点者,他们都和曹雪芹关系密切,非常了解曹雪芹的创作情况。他们看到过许多八十回后的曹雪芹描写的故事情节,诸如狱神庙相逢故事、薛宝钗借词含讽谏、虎兔相逢大梦归、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寒冬噎酸齑雪夜围破毡、卫若兰射圃、花袭人有始有终、贾宝玉悬崖撒手等重要情节,现存的后四十回中是一点也没有。如果说《红楼梦》后四十回有曹雪芹的笔墨,为什么脂批中透露出的这些故事没有一点踪影呢? 只有一个解释,后四十回中没有曹雪芹的一点笔墨,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二,现存的后四十回主旨、创作观念与前八十回明显不同。曹雪芹的原稿,贾宝玉是“悬崖撒手”,今本后四十回虽然也写了宝玉出家,但是却“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再如,在曹雪芹的原作中,贾家最后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而今本后四十回却让贾府“兰桂齐芳”,等等。

  第三,后四十回扭曲了人物形象,如在前八十回,林黛玉从来不劝宝玉去读书,即从不说劝贾宝玉的“混账话”。可在现在的后四十回,林黛玉竟像薛宝钗一样,成了道学姑娘。又如掉包计,有人认为后四十回中“掉包计”揭露出封建统治者的残忍,而“黛死钗嫁”同时发生,情节很感人。但我要告诉各位,这看起来很感人的情节,其实极不合理。因为在前八十回中最支持木石前盟的一个是王熙凤,一个是贾母,一个是紫鹃。王熙凤怎么会想出“掉包计”的馊主意呢? 最爱宝玉黛玉的贾母怎么能忍心把自己的外孙女害死呢? 而薛宝钗又怎么会在黛玉还没死时就会答应冒名顶替去跟贾宝玉结婚呢? 黛玉临死时说“宝玉,宝玉,你好……”,怎么能让黛玉怀着对宝玉的怨恨去死呢? 这完全不符合曹雪芹原作中“还泪”的设计。

  第四,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文笔、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后四十回的文笔比起前八十回差得太远了。张爱玲说后四十回不好看了,许多人都有着这样的感觉。后四十回中还有不少描写明显是重复、模仿前八十回情节,缺少创意和灵动。日本著名汉学家松枝茂夫先生一生两次翻译《红楼梦》,他对我说,翻译《红楼梦》前八十回就像读唐诗,翻到后四十回就感觉不好了,像喝白开水了。许多人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都有这样的阅读感受。尽管有的专家推测后四十回中有曹雪芹的遗稿或散稿,有的专家甚至还找出一些篇章或内容说这都是曹雪芹原作的遗稿等,但当我们把这些篇章和描写与前八十回相关描写对比品味,就会感到这些描写与曹雪芹的笔墨相差甚远。也就是说,现在我们没有从后四十回中找到大家能够认可的曹雪芹笔墨。总而言之,现在的后四十回与曹雪芹无关。虽然令人遗憾,但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说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原作,不等于全盘否定后四十回,不能说后四十回一无是处。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后四十回的价值。首先要尊重一个重要的事实,二百多年来,广大读者看的就是这个一百二十回本。清代《红楼梦》续书有几十种,只有这个后四十回能接在八十回后流传,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了,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评价,就说广大读者接受了它,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这是事实,是了不起的评价。

  虽说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笔墨,但其中的许多描写,也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胡适虽然认定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书,但他并没有全盘否定后四十回的成就和功绩,他说:“我们平心而论,高鹗补的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的遭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有精彩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这些人都写作悲剧的下场,还有那最重要的木石前盟一件公案,高鹗居然忍心害理的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这一点悲剧的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胡适的评价还是比较客观的。特别是后四十回总体上完成了悲剧的结局,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但从总体看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相比差异很大,水平相差很大。如果说《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是天才之作,那么后四十回只能说是高手之作,后四十回是不能与前八十回相提并论的。

  鉴于《红楼梦》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矛盾、不同、差异等情况,在辅导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时,要以前八十回为主,后四十回为辅。后四十回主要是阅读主要故事、主要人物的结局等,如宝玉与黛玉的故事及悲剧、王熙凤的故事及悲剧、贾母的故事及悲剧,还有薛宝钗与宝玉的故事及结局以及探春远嫁等。如果在阅读中感觉与前八十回有明显的矛盾,则需要通过老师的辅导予以解惑,但不必占用中学生太多的阅读时间。

  《红楼梦》前五回在全书的整体结构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有一种说法,说《红楼梦》第四回是全书的总纲,这显然不符合《红楼梦》的实际,但如果说前五回是《红楼梦》的总纲,我倒觉得更符合实际。就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而言,前五回确实可以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对中学生来说,把前五回看明白了,就会更好地认识和把握《红楼梦》全书。《红楼梦》前五回包含这样一些重要的内容:( 1)两个神话故事( 顽石的神话故事与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的神话故事) 与全篇的关系;( 2) 甄士隐及英莲的小枯荣与贾府大悲剧的关系; ( 3)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与全篇的关系;( 4) 黛玉进府与全篇的关系; ( 5) 宝钗进府、护官符与全篇的关系;( 6) 第五回中《红楼梦》判词、红楼梦曲与全篇的关系。可以说《红楼梦》前五回,回回都与《红楼梦》“整本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前五回中除黛玉进府和甄士隐丢女儿的情节故事性比较强以外,其它各回中基本没有多少“动人”的故事,这对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考验。

  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十分重视前五回的作用。怎么办,我看读前五回主要靠教师的引导,要靠教师辅导时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顽石、神瑛侍者、通灵宝玉是一种什么关系? 甄士隐( 真事隐) 与贾雨村( 假语存)隐喻了什么? 《红楼梦》中写了“四大家族”了吗? 那些判词、《红楼梦》曲子隐喻了什么,等等。

  五、《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重视《红楼梦》诗词的作用。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红楼梦》中的大量诗词是无法回避的。阅读《红楼梦》诗词既是一个热点、亮点,又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中学生来说,大多数《红楼梦》诗词阅读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尽管如此,《红楼梦》诗词也还是要好好读一读。

  首先我们要清楚地了解《红楼梦》诗词的特点,以及在全书结构中的重要作用。《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与其它古典小说不一样,不是可有可无的。在许多中国古代小说中,它们的诗词基本上与作品的故事、人物没有多大关系,你看不看对阅读作品影响不大。《红楼梦》中的诗词曲赋则不一样,因为它们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它们最大的特点和功能是具有“谶语性”,即隐含着人物的命运结局,你如果不看或者是看不明白,就会影响你阅读和理解《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等。

  比如《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那些“判词”“曲子”,这是比较明显地隐寓金陵十二钗的结局命运。除此之外,《红楼梦》还有许多诗词,包括酒令、谜语、灯谜等等都有隐寓,比如林黛玉的《葬花吟》《代别离·秋窗秋雨夕》等。其他人物的诗词也是这样。由于《红楼梦》八十回后曹雪芹的原稿已经遗失,现在的后四十回是他人续写的,许多描写并不符合曹雪芹创作的原意,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因此《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诗词隐寓的人物命运结局,对于我们了解曹雪芹原稿的内容就十分重要了。由此可见,不读懂《红楼梦》中的诗词,真是会影响我们理解和认识曹雪芹的《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诗词都是按人戴帽,诗如其人,就是说每首诗词都能表现出那个人的性格特点,如“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只能出自薛宝钗之口,“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只有林妹妹才吟得出,“一夜北风紧”只能属于没有多少文化的王熙凤,“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那非薛蟠莫属。有人说,这算什么诗,这当然不算什么诗,但当他是薛蟠的“诗”的时候,就十分有趣了,一个流氓无赖薛大傻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你的眼前。曹雪芹真是了不起,这样的风趣笔墨,却成为刻画人物形象的神来之笔。你如果让薛蟠吟出“一个黄鹂鸣翠柳,两行白鹭上青天”那还是薛蟠吗? 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替《红楼梦》中这么多人物写诗? 曹雪芹就有这样的诗才,模拟逼真,恰如其分,惟妙惟肖,这正是《红楼梦》中诗词的特点,正是《红楼梦》中诗词了不起之处。一首《葬花吟》在风格上仿效初唐歌行体,在艺术上似乎没有什么创新,但它的成功是与林黛玉这个艺术形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林黛玉的哀伤、不平和孤傲性格,表现出林黛玉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不渝,正因为如此,《葬花吟》已经成为林黛玉命运的代名词,成为拨动人们情感心弦的千古绝唱。

  中学生阅读《红楼梦》诗词可以分三种情况处理,第一种是重点阅读的诗词,一定要好好读,读懂它。重点阅读的诗词如: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红楼梦曲、第二十二回的春灯谜、咏白海棠、菊花诗、牙牌令、螃蟹咏、秋窗风雨夕、五美吟、葬花吟、题帕三绝、第六十三回的花名签酒令、柳絮词等。第二种是一般性的读一读,不必下太大的功夫,如大观园题咏等。第三种是可读可不读,不愿意读可以不读,如四时即事诗、第二十八回云儿的小曲和女儿的酒令、怀古绝句十首、芦雪广即景联句、姽婳词、芙蓉女儿诔等。后四十回中的诗词基本可以不读。《红楼梦》中诗词的精彩篇章,最好能背下来,其他的教师简单地讲一讲就行了。

  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要抓住《红楼梦》主要情节线索。我们读《红楼梦》会发现,《红楼梦》的故事实际上是有两条线索在交织地发展,一是家族衰落的线索,一是年轻人的悲剧线索,这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机地交织在一起。

  说到家族的衰落,《红楼梦》一开始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贾府,就已经是处于衰落的趋势,只不过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已经尽上来了。《红楼梦》中说有四大家族,即贾史王薛,其实主要写了一大家族,这就是贾家,包括荣宁两府,其主要人物有: 贾母、贾赦、贾政、贾珍、贾琏、王熙凤等。它虽然仅写了一个贾府的困境、矛盾和衰落过程,却深刻地反映出封建社会、封建宗法家族的种种矛盾和危机,展示出封建贵族家庭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历史趋势。这个宗法家族的最高统治者——老祖宗贾母,一天到晚就是吃喝玩乐。她的子孙们,尤其是男人,几乎没有一个好人或有出息的人,一家子都是坐吃山空,一个贵族家庭硬是这样被子孙们糟蹋完了。《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他说: “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的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冷子兴在这里说的原因,正是一个贵族家庭衰亡的重要内因,归纳起来: 一是经济上坐吃山空; 二是子弟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 三是家族内部的矛盾,探春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就痛苦地说: “可知这样大族之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又说她们家的人,一个个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四是教育的失败,这在第九回闹学堂中已描写得清清楚楚了。正是这些原因,导致了贵族家庭的败落。《红楼梦》在这方面的描写,形象而深刻。王熙凤的贪婪狠毒,贾政的迂腐,贾赦的色迷,贾母的安富尊荣,一味子高乐,等等。这样的贵族家庭还能不败么! 腐败了,衰落了,贾府这样的贵族家庭已经进入末世,虽然作者曹雪芹仍流露出感伤,但他的如椽之笔,还是无情地写出了这样的贵族家庭、这样的社会,不配有更好的命运。

  伴随着贵族家庭的衰落,《红楼梦》中还为我们揭示了一批年轻人的悲剧,特别是年轻女儿的悲剧。这包括宝玉的人生悲剧、宝黛的爱情悲剧,以及其他女儿的人生悲剧、爱情悲剧、婚姻悲剧、生活悲剧,等等。比如,《红楼梦》中写了一个大观园,“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这个大观园设计妙不可言,美不胜收,院子里还住着那么多漂亮的有才华的姐姐妹妹,令人神往。有人说,大观园是贾宝玉、林黛玉等青年男女的乐园、是众多女儿的理想世界。真的是众多女儿的理想世界吗?

  《红楼梦》中大观园,毫无疑问是曹雪芹伟大的艺术创造,是曹雪芹用文字和智慧建立起来的一座园林。它当然是专门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设计的,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活动舞台,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环境。

  说大观园是作者曹雪芹专门为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设计的活动舞台,这自然是不错的。然而,当我们细细地阅读《红楼梦》,深深地琢磨《红楼梦》关于大观园的文字,又觉得曹雪芹设计一个大观园,又决不仅仅是为贾宝玉与姐姐妹妹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而是有着缜密的艺术构思,蕴藏着深刻的含义。

  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我以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 1)大观园是为元春省亲建造的,但《红楼梦》是明写省亲,暗写康熙南巡。如脂批所说,借省亲写南巡,出脱心中的忆昔感今。原来大观园的描写及其元春省亲隐含着曹雪芹家的一段历史,在《红楼梦》中写元春省亲作者是深有寓意的。( 2) 大观园建造的豪华及省亲的奢费过度,既是作者的一把辛酸泪,又深刻地揭示了一个贵族之家衰败的内在原因。历史上的曹家就是因为接待康熙皇帝南巡,造成巨大的亏空,最后导致败落。《红楼梦》中的荣国府也是因为修建大观园,接待元春省亲,花光了家里的钱,为家族败落埋下了祸根。( 3) 借元春省亲之名建大观园,为贾宝玉及姐姐妹妹生活在这里找了一个非常合适的理由。否则贾宝玉和姐姐妹妹们怎么能住在那么大、那么豪华、那么漂亮的园子里呢? ( 4) 大观园原本是省亲别墅,贾宝玉和姐姐妹妹能住在这里,是元妃的恩赐,是借住。“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大观园是“妃子家”,并不是贾宝玉和姐姐妹妹们真正的“家”。原来贾宝玉、林黛玉等青年人住在大观园里,他们是借住,作者这样写也是深有寓意。( 5) 虽然一般的男人不能随便走进大观园,但大观园从来也没有脱离外面世界的管束和侵蚀。宝玉和女儿们的欢乐是短暂的,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基础是非常脆弱的,大观园不可能成为女儿们的理想国。( 6) 大观园里有一个栊翠庵,住着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妙玉,作为省亲别墅,自然有其存在的合适理由,但作为一个女儿国,栊翠庵的存在就是别有意蕴,也不吉祥。

  结果我们发现富有同情心的曹雪芹,原本想为众多女儿建造一个世外桃源——大观园,让她们和宝玉一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伴随着贵族家庭的衰落,伴随着诸多矛盾的爆发,伴随着大观园以外污浊气息的侵蚀,他精心建造的女儿国,遭到了毁灭,在大观园里演绎出诸多女儿的悲剧。这是贾宝玉的悲剧,是女儿的悲剧,更是美的毁灭,是曹雪芹的期待和理想的毁灭。

  在阅读《红楼梦》时,抓住了这两条主要线索,你就抓住了《红楼梦》的“整体”。

  七、要重视《红楼梦》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主要是宝黛爱情及其悲剧、探春悲剧与结局、湘云的故事与悲剧、宝钗的为人与结局、元春的悲剧、王熙凤的命运等。

  八、《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探佚”的关系如何处理?“探佚”要不要? 实际上阅读《红楼梦》,“探佚”不可避免,比如读到《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和曲子,就涉及到“探佚”的问题,王熙凤“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是什么意思?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什么意思? 判词、曲子透露出的内容,与现有的后四十回的描写都不一样。对这些矛盾、疑惑,学生不必寻根问底,主要靠教师予以辅导,教师结合《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具体描写,以及红学家关于后四十回“探佚”的学术成果讲一讲就可以了,也不必占用学生太多的阅读时间。

  九、《红楼梦》中不适宜中学生阅读的内容怎么办? 如第十一回“庆寿宴宁府排家宴见凤姐贾瑞起淫心”、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以及二尤的故事等,我认为中学生不必读。

  十、要重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辅导资料的选择。

  推动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主角是中学生与他们的语文教师,中学生的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是由学生“读”与老师“导”共同来完成的。鉴于目前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阅读的热情不是很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辅导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做好引导、辅导工作,他首先就要读好《红楼梦》,对《红楼梦》及其研究有所了解,因此如有一套辅导参考资料就非常必要了。这套辅导参考资料,不同于红学家的学术专著,而是针对中学生整本书阅读需要的普及性读物,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写法上都要符合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需要,因此这套参考辅导资料既要全面又要有问题意识,既可以帮助教师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方案又能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注意到有人推荐《白先勇细说红楼梦》《蒋勋说红楼梦》等书,坦率地说,这些当下比较有热度的“细说”,都不适合作为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辅导参考资料。在我看来,目前还没有很适合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的参考、辅导资料。现在市面上各种名著导读的书很多,但对名著解读的误导更多,有的是过度阐释,有的是碎片化分析,有的属于心灵鸡汤式的解读,大都脱离文本内容借题发挥。许多导读,只有热度,没有深度,以庸俗的解读而消解了《红楼梦》的深刻和雅致,但因为它可以满足大众猎奇与短暂愉悦的心理,而受到大量粉丝的拥护。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由真正的红学家、教育专家推荐一些比较可靠的《红楼梦》研究著作,供中学的语文教师参考。当然,如果教育部或者教育部委托一个专业机构包括红学家和高校教师、中学教师参加,针对中学生整本书阅读,搞出一套比较完整的、严谨的、科学的辅导参考资料,那是最好的了。

  三

  对中学生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我有几点期待。

  一、把《红楼梦》当作文学作品来读,不要刻意求深,不要钻牛角尖,不要受自传说、索隐派等奇谈怪论的影响。

  二、重要章节,重要的故事,要精读、细读。把精读、细读与整本书阅读结合起来。对中学生来讲,精读、细读《红楼梦》重要的篇章是主要的阅读要求。如“黛玉进府”“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香菱学诗”,第十七回至第十八回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第二十七回的“宝钗扑蝶”、第三十三回的“宝玉挨打”、第三十七回的“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第三十八回的“林潇湘魁夺菊花诗”、第四十九回的“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第六十回的“大观园风波”、第七十回“重建桃花社”,以及第七十四回的“抄检大观园”,等等。还有“晴雯撕扇”“湘云醉卧”“元妃省亲”的故事等也要好好读一读。《红楼梦》中的大多描写似乎是那样的平淡无奇和琐碎,因此一些年轻人似乎有点读不下去。不可否认,《红楼梦》由于叙述方式、表现内容等原因,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有一些阅读的障碍。尽管如此,我认为对这样的伟大文学经典,我们一定要读一读,不是“死活读不下去”,而是“死活也要读下去”。

  三、重在欣赏、审美、感悟。好好欣赏《红楼梦》传神般的描写、生动鲜活的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细细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加深对生活、对人生、对人情世故的感悟,感受《红楼梦》的美妙和精彩。通过细细品味《红楼梦》人物的性格特征,达到深入领会作品的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品味作品的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的阅读目的。

  四、对于中学生来说,通过《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不仅了解全书的主要故事、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更要深刻认识作品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不仅要全面了解《红楼梦》写了什么,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还要了解《红楼梦》“好”在哪里,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世界文学史上有怎样的地位等。

  我们的中学生通过整本书阅读《红楼梦》,提高了人文素养,增长了人生阅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阅读与鉴赏能力,甚至提高了写作水平,那么,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目的就达到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