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永远怀念指导《红楼梦》电视剧拍摄的胡文彬先生

时间:2023/11/9 作者: 红楼梦学刊 热度: 14811
欧阳奋强

  我是在成都家中惊闻胡文彬先生不幸辞世的噩耗的,受剧组全体演职员委托,当天就以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剧组的名义,表达了对他的深切怀念: “2021 年5 月1日下午2 点22 分,著名红学家、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副监制胡文彬先生与世长辞。德高望重的胡文彬先生当年对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作出了很大贡献,功不可没。87 版电视剧《红楼梦》剧组每一位演职员都忘不了您。”其后以剧组名义敬献的花篮也放到了追悼仪式大厅。

  王扶林导演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胡文彬先生是引导他走进《红楼梦》中的人。王导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与胡文彬先生当年对电视剧《红楼梦》拍摄的帮助分不开。王扶林导演接到了拍摄电视剧《红楼梦》任务后压力很大,他主要感觉自己的红学知识、文化储备不足,就通过吴世昌先生结识了胡文彬先生。20 世纪80 年代初,上海举行红学会议,胡文彬先生介绍王扶林导演与会听取红学专家的建议。周岭先生那次也从安徽赶过来参加,后来他出任了《红楼梦》电视剧的编剧,主要负责八十回后的探佚改编。胡文彬先生是《红楼梦》电视剧的副监制,这部被称作“百科全书”的史诗般作品必然涉及很多传统文化元素,从演员的琴棋书画知识到化妆造型以及场景所需道具等,都是由胡文彬先生组织、推荐专家来讲授相关的专业知识。胡文彬先生的监制并不是挂名,他是帮助我们剧组做实事,是从学术上指导引领《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可以讲,从这个剧组的第一期学习班开始,直到剧组的正式开拍看样片等沟通,胡文彬先生经常来剧组检查工作,落实中央电视台的拍摄任务。

  《红楼梦》电视剧里面有个很大的场面,就是秦可卿出殡。那场戏是在河北正定拍摄的,在当地一条街上设计搭建了拍摄所需的场景,为此剧组准备了很长时间,如主要人物所乘轿子怎么排列、马队怎么走等等,都是胡文彬先生亲自安排指导。当时的拍摄条件很艰苦,工作人员也不够,为拍好这场戏,我们的所有演员都是从凌晨一点多就开始轮流排队化妆。我们剧组的所有职员也都同时出现在了那条街上,准备随时投入拍摄。那场戏开场的镜头使用了升降机,从宁荣街的牌坊摇下来,出殡的演员们迎着镜头而来。虽然那场戏拍摄前剧组准备了足有半个月,演员又熬了一个通宵,但眼看马上要开拍,突然被临场检查工作的胡文彬先生发现有问题,他向导演提出暂缓拍摄。什么问题呢?就是“宁荣街”的那个牌子写错了,颠倒写成了“荣宁街”。于是剧组几百号人在那条街上就全部停下来了,等着美工加班,重新制作牌子。这样又延迟了大半天才开拍,那场戏就是这种情况下完成的。正是胡文彬先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全体演职员对专家建议的尊重,才有了现在的秦可卿出殡等经典场面,才使得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成为名著影视改编的标杆,成为中国电视剧发展史上的丰碑。以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拍摄成功为标志,开放包容、充满人文情怀的20 世纪80 年代,给人们留下了永远的美好记忆。

  尽管我与胡文彬先生相识较早,但同他深度交流却是在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拍摄完成的30 年后了。为什么当年拍摄期间与他交流并不深呢? 他曾推荐很多专家来剧组讲课,但其实第一期的学习班我并没参加,因为那个时候饰演贾宝玉的演员还没找到我,我进入剧组时已是第二期学习班的中后期,所以我在全剧组里是唯一与红学专家们交际最少的演员。与胡文彬先生真正熟悉是在2017年。当时我们想做个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30 年大聚首活动,策划者组织者是我。我的想法是,要将当年剧组的演职员都请来,还要将学术上对剧组做过很大支持、帮助的红学专家也请来。于是我找到胡文彬先生,将我的想法告诉他,在他的有力支持下,人民大会堂举办的87 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30 年大聚首活动很成功。通过胡文彬先生介绍,我认识了亦师亦友的张庆善会长,以后又结识了赵建忠、孙伟科两位副会长,参与了全国红学界的很多大型活动,如2017 年在深圳举行的“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以及同年在天津举行的“京津冀红学高端论坛”,2018 年在吉林举行的“首届红楼梦与长白山文化研讨会”以及同年在昆明举行的“中国西部首届红楼梦学术研讨会”,2019 年在郑州举行的“红学家中原聚首高端论坛”,以及全国很多高校的《红楼梦》进校园活动等。正是通过胡文彬先生,我从一个饰演《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演员,走进了曹雪芹这部名著的文化氛围。

  2017 年以来,胡文彬先生不断鼓励我,作为一个导演,要拍大作品,要拍中国的名著,他给我打气,给我力量和信心,并且鼓励我有机会重拍一部学术与艺术完美融合的新版电视剧《红楼梦》。虽然至今为止我还没有达到他的期望,但他的热情鼓励给了我很大的力量和信心。每当想起胡文彬先生对我的不倦教诲,眼前浮现出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形象,尤其是他对《红楼梦》几十年如一日的痴情热爱和努力传播,就让我久久不能释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