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深圳召开梅节先生“欣开九秩”座谈会

时间:2023/11/9 作者: 红楼梦学刊 热度: 14806
2018年12月16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与香港梦梅馆联合召开了“梅节先生的著述人生——梅节九十寿诞论文集《寒梅著花未》出版座谈会”。座谈会在深圳地标性文化机构“尚书吧”举办,来自海内外的红学、金学研究者及梅先生亲属、友好共30 余位出席了座谈会。

  座谈会在梅节先生各时期学术活动影像及古琴曲《良宵引》现场弹奏的优雅气氛中徐徐拉开帷幕。会议首先宣读了中国红楼梦学会的贺信: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香港梦梅馆

  并转梅节先生:

  欣闻梅先生九十寿诞论文集《寒梅著花未》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并于2018年12月16日在深圳举行“梅节先生的著述人生——梅节九十寿诞论文集《寒梅著花未》出版座谈会”,中国红楼梦学会谨致热烈祝贺!并祝梅先生

  身体健康,学术之路长青!

  中国红楼梦学会

  2018年12月15日

  与会者带来了各地红学、金学学术团体与一众学人友朋对梅节先生九旬寿辰的良好祝愿,梅先生和夫人对莅会嘉宾及海内外学友的祝福表示深深的感谢。

  参加座谈会的朋友们一致认为,梅节先生是当代红学大家,为红学事业作出了独特贡献,“研红”四十余年,成就卓著,诸多学术观点具有代表性,影响广泛;同时,梅先生还倾心《金瓶梅》研究,其《金瓶梅词话》的校订,助推了金学研究的广度深度;金、红二学之外,梅先生还致力《左传》研究,对《左传》的作者和语言叙述,多有独立见解。多年来,梅先生谆谆提携晚辈后学,尤其是对那些没被纳入正规学术机构的学者,给予了真诚帮助和特别支持。

  1928年梅节先生生于战火频仍的旧中国,曾侨居越南读书,1951年起就读燕京、北京大学,1954年分配到《光明日报》社工作,1977年移居香港。先生为人敦厚,为学扎实,学术观点敏锐犀利,足资后学晚辈景仰。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组成了一部风光旖旎的传奇,不可复制。

  梅节先生对朋友们的浓情厚意深表感激,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褒扬,谦逊表述:“愿意听取大家的意见”,并以“九十自述”的方式,书写十六个字分送大家共勉:

  著述不易 传世更难 学术薪火 有赖后贤

  梅节先生寄居青衣,淡迫名利,潜心著述,学术成果琳琅满目。恰逢先生九旬寿诞,纪念文集以王维诗句名《寒梅著花未》,是先生要将自己的术业与学行,画一个问号,任褒任贬。学界对梅节先生学术贡献的普遍肯定与赞誉,恰恰做出了回答,证明是:

  老树开新枝,寒梅著花已。

  海内外学者杜春耕、龚敏、潘建国、史小军、张惠、陈传坤、汪炳泉、张青松、易福平、任晓辉、萧凤芝等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国图出版社编辑总监廖生训主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