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歌写作貌似无门槛、诗歌的标准愈益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今天,诗歌文本的成败优劣以及诗人天赋的有无、才情的多寡和境界的高下,依然是一种客观分明的存在,并不会因尘世的纷繁、喧嚣、混杂而消弭了应有的界限。诗人因其作品而存在。文本摆在那里,成为批评的依据。
方严的名字,于我尚不熟悉。但也许惟因其面孔的陌生,加之颇有些个性的表达,也便更吸引了我关注的目光,激发了我品评的兴致。
方严有作为诗人的天赋。这一点,阅读她的诗就能明显感觉到。她不仅有天赋,而且通过后天的诗学积养,让自己的天赋得到了良好的挥发和呈现。
醉翁之意不在山水
方严向我们捧出了她的诗集《山水诗笺》。全书分为“山水”“长夜”“望天”三辑。书名中既有“山水”,第一辑又名为“山水”,可见作者对“山水”的重视,亦见出“山水”二字之于这部诗集的意义。天下谁人不喜欢山水?几乎所有的人,无不向往名山大川,无不沉醉于自然美景。即使一些所谓高层次的人士,也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而喜欢艺术的人士,则在喜欢山水的同时还将其搬到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之中。
诗人方严呢?她的诗集《山水诗笺》又向我们勾勒出了怎样的山水形态呢?希图诗人像摄影师那样对自然外物做出逼真呈现的人,面对方严的山水诗可能要感到遗憾乃至失望了。因为方严对于依葫芦画瓢地描摹山水不感兴趣,她实际上是在借山水说事、借山水传情、借山水言爱。刘彦和所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文心雕龙·神思》),也许可以用来解释方严的《山水诗笺》。正可谓:醉翁之意不在山水,而在于一方方山水所激荡起来的情思与爱意。且听方严的咏唱:
跟着翩翩的蝶儿,把你牵进雷公山、巴拉河
不需要月亮来做媒,判你带上几片云朵
和我走,怀揣香草清风
——《与阿妹信步黔东南》
如果你愿意从早晨的日光曲,
听到月夜的小夜调
我愿伴你一路颠簸去往天涯海角
笑看海风中摇曳的无数的风帆
——《天涯海角》
今夜在重庆北
月光放大了我的影子
把情诗还给星河
把希望还给枯枝
把你的小手再还给你
——《今夜在重庆北》
我是一个坐在门槛赏风花雪月的人
祈祷梨花在落下的时候可以重一些
重一些的时候,多像是她在拍我的肩啊!
——《梨花落在去年下雪的地方》
这是从诗集第一辑中顺手拈出的一些诗的片段,已经足以说明方严这些山水诗的风格特点。与其说它们是山水诗,不如说它们是爱情诗。山水只是标签,而言情才是实质。读方严这部诗集中歌咏爱情的诗篇,有时会让人想起仓央嘉措,有时让人想起当年“专心做情诗”的湖畔四诗人(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有时又让人想起一些民间情歌。而实际上,方严就是方严,方严只是方严。她写情诗写出了自己的特点,让情诗打上了方严的烙印和色彩。
读这部诗集,可以做浮光掠影式的浏览,也可以选择一些篇章做细微的品鉴。这要看读者的喜好,也要随你的心情而定。
时而微风,时而闪电,时而钟声般悠远……
我以诗的语言写下这样一个小标题,意在表达我阅读方严诗歌的心理感受,也是为了说明方严诗歌取材上的丰富多样,和笔法上的灵活多变。如前所述,方严的诗并没有在模山范水上下工夫,而是以抒情言志为旨趣。时下诗歌写作中叙事之风比较盛烈,而方严的写作似乎并不为时髦、时尚的东西所左右,依然我行我素地抒情言志,这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同时也可从中见出她的浪漫主义和古典主义情结来。
前面论述中我例举了诗集里的爱情诗,实际上这部诗集的感情传达是多方面的,并不局限于爱情,比如还有父子情:“此时父亲肩扛装满沙土的重袋/正在溃堤之处,守护山河,守护家园”(《父与子》);还有祖国情:“我常想我是青青的禾苗/在强盛的祖国/在丰饶的土地上”(《祖国颂》);还有救灾情:“灾情就是命令,大堤的灯火亮了/湿漉漉的夜/堤上堤下到处都是警惕的夜之眼/在危险重重的堤坝站位”(《大堤灯火》);还有其他人生情感等,也在诗集里得到反映。
但爱情的表达于方严这部诗集来说无疑最为典型,也最能体现方严诗歌的抒情特点,所以我的论述便多以她的情诗为例。这部诗集里的情诗,不但在第一辑中多有体现,而且在后面两辑中也不时出现。有的诗,看上去好像不是写爱情的,而是写人生体验的,但读着读着,就发现爱情的元素。如第二辑中《老去的江湖》起笔写道:“江湖已老,男人也老。”让人感觉作者想要表达一种云淡风轻的散淡心态,但读到诗的结尾:“女人入怀,江湖上多了一些绝响的爱情。”发现作者绕来绕去,又绕到爱情上 了。
是的,主人公被爱情击中,深陷于其中而不可自拔,有欢乐也有痛楚,她似乎想要写尽爱情和人生的酸甜苦辣:
你递来的葡萄被我一口吃下
不管多酸,笑着说是甜的
多么像是不顾一切也要拥抱的两个人的爱啊
在没有相爱之前,葡萄没有甜味
——《葡萄》
不加糖的咖啡
蕴含了我对你太多的思念
摇下与你的一些甜味的回忆
在寂静漫长的秋天里
解一解我这一往情深的苦
——《苦咖啡》
前者写跌入爱河的恋人,品尝到了爱情的葡萄般的甜味;后者言爱情带给主人公的“一往情深的苦”——相思之苦,以至于她要去喝“不加糖的咖啡”,目的在于以毒攻毒,以苦解苦。
可见方严爱情诗的不同味道、不同色调。有的温暖明亮,如微风吹来,如《与阿妹信步黔东南》《天涯海角》《葡萄》《愿望》《康定情歌》等篇;有的则如“一阵雨水”,或者如“闪电一声闷响/就像木瓜从夜空扔掷过来落在地上”(《在高铁上》),这类诗除了《在高铁上》,还有《白蛇传》《忘忧草》《三七》《独饮》《沉默的箫管》《分别后》等。除了以上两种,还有的诗所表达的感情比较幽深复杂,可谓喜忧掺半,苦乐交织,如百回千转的钟声,敲在心上,传至悠远。
通读《梵净山的钟声》这首诗,我们感觉到,我们的抒情主人公,像千千万万个凡人一样,常常为人间情、世间事所困,想忘而终不能忘掉。烦恼无奈之际,不如到山水中走走吧,不如去听一听梵净山的钟声吧。第一节,主人公“带着仰慕”进山,但她首先关注的不是严肃的经文典籍,而是在风吹拂下活泼可爱的“树叶和草木”,因为它们会“送上好心情”。但这“好心情”也许将到未到,也许转瞬即逝,使人的心情很快发生了逆转。随着脚步的攀登,“踏进云雾的故乡”,让人陡感神秘莫测、路途迢遥曲折。“远征的船”和“漂流瓶”,是两个不同的意象,前者象征有目标的追寻,后者喻示不确定的抵达。而它们的相继“破碎”均指向追求的失败或无望。绝望之际,“山上钟响二声”,似让人警醒。而“自开自醉的乔木杜鹃”又展示了生存的另一种状态,激发出“我尽管慢慢欣赏”的心理。随之,呼应着钟声的“鸟鸣的声音”进入双耳,算是“安放了深重的灵魂”。接下来,从“钟响三声,每缕微风都带着醉意”,经过钟声的多次敲打,直到“钟响九声”,此时“流水回头,在云朵里生,在山峰上落”,象征着涅槃,宣告了重生,给觉悟者带来“一路狂奔”的喜悦。值得关注的还有诗的结尾:“在密林间,小声地为你读一首诗/之后,缓缓下山。”从章法上看,这是钟声的余韵,也是诗的余味。而从诗的主旨意蕴看,以“为你读一首诗”作结,喻示着诗乃最高境界之所在,也是心灵的最好的解药。
读《山水诗笺》,我们不仅看到了一颗心从矛盾挣扎到开悟解脱的过程,而且看到了一位诗人挑战诗歌难度、追寻形式高度时捧出的果实。
2021年8月12日于北京农展馆南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