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是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和云翥。
一、前言
《贺新郎.赠杨开慧》是毛泽东的早期作品。
2009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16周年纪念日。一个改变中国历史,乃至影响整个世界的伟人,离我们远去已经33年了。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但有的人,有的事,却永远难被岁月的尘沙所淹没。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我觉得自己应该写点文字。
毛泽东是我崇敬的伟人,他的智慧,他的才华,他的胸怀,他的胆略,他的毅力,有如高山仰止。毛泽东的诗词,是艺术性和思想性完美的结合。一个终身致力于自己理想而忙碌的、未曾接受过高深教育的农家子弟,亦能精读中国古典文学,并且著作等身,这没有理由不让人敬重和感叹。毛泽东诗词,不仅是极好的文学艺术品,还是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是一批真正的共产党人奋斗和情怀的写照。毛泽东诗词是阳春白雪,但雅俗共赏。在白话文发展起来之后,他的作品,开一代古典诗词的新风,其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古今诗人词家亦少有人可以比肩。
一本《毛泽东诗词》就放在我的案头,我已经珍藏了近二十个春秋。
当我重读他的《贺新郎.赠杨开慧》时,感慨万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我试图透过《贺新郎.赠杨开慧》的诗词文字,能肤浅解读其对人类最亲密情感的态度,以及其物我两忘的精神境界。
二、词牌介绍
中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中中仄,中仄平平中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仄,仄平仄(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中平中仄,仄平平仄(韵)。中仄中平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韵)。中仄仄、平平中仄(韵)。中仄中平平中仄,仄中平、中仄平平仄(韵)。中仄仄,中平仄(韵)。
注:(1)、《贺新郎》又名《金缕曲》、《金缕衣》、《金缕词》、《金缕歌》、《乳燕飞》、《敲风竹》、《金貂换酒》、《雪月江山夜》。此词牌最早收于苏轼的《东坡乐府》,苏轼用名为《贺新凉》。南宋词家叶梦得将词牌名改为《贺新郎》,至此始用此名。后人多以叶梦得词为谱,亦有用辛弃疾词为谱者。叶词与辛词的平仄稍有不同。苏词与叶、辛词的句逗、平仄多有不同。(2)、本词牌上、下两片,共一百一十六字,押仄韵;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3)、此调声情沉郁苍凉,宜抒发激越情感,历来为词家(特别是“豪放派”)所喜用。用入声韵,声调激越;用上、去声韵,则悲凉沉郁。
三、作品简析
(一)、写作背景
毛泽东从少儿时代开始喜欢并写作古典诗词。现存最早一首诗写于8岁;17岁时作《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也就是在这一年,他第一次离开韶山,曾给父亲写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毛泽东早期受过杨昌济、蔡元培、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影响。曾与蔡和森等人创办《湘江评论》,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20年组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毛泽东于1914年在长沙认识其老师杨昌济之女杨开慧;1920年冬两人结婚;育有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三子。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召开,毛泽东参加了会议,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大会通过了关于国、共两党合作的议案。1923年11月中旬后,毛泽东接到中共中央通知,由长沙取道上海赴广州,参加国民党“一大”。毛泽东此作可能写于当年12月份离开长沙的时候。
(二)、词句解读
“挥手从兹去”:此句总揽全篇,通篇文意起伏均自此出。起笔干净利落,力鼎千斤;极得《贺新郎》词牌声调之神韵。本词牌的名作均是这样起笔。此句化用唐.李白“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又,宋.张孝祥“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这两句有柳永《雨霖铃》之情境,与其后三句,以下片首三句互为照应,情从此出。“苦情”二字亦含千言万语。
“眼角眉梢都是恨,热泪欲零还住”:此处亦有柳词情味,“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恨”字精用;“恨”者,“离愁别绪”也;“零”即“落”,花落为零落。唐.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似和此境。
“知误会、前番书语”:此次分别之前,作者曾借用唐.元缜《菟丝》“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丝蔓。依倚榛与荆”写给杨开慧。杨开慧是极其好强的女性,不愿意象“菟丝”一样。因而引起误会。杨开慧是中共第二个女性党员,在1930年遇害之前,她不仅照料家庭,亦积极协助、组织革命活动。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此两句是“误会”的解述,句法倒装。因是知己,终能理解,误会亦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前句化用宋.苏轼“过眼荣枯电与风”。“算”即“掂量”,非领格虚字。本词牌在此位置宜用虚词,则更有词味。作者深谙此道。
“人有病,天知否”:这两句最难让人读懂。作者用问句收笔,概因其意关涉社会、人生问题。作者后来有诗云“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此处可以理解作者一是对社会的焦虑,二是对爱妻的内疚。此处的“人”与“天”承应前句的“吾”和“如”,亦可解读为作者为了社会大计舍弃儿女情长,希望爱妻理解。
“今朝霜重东门路”:这句开宕一层,在章法上亦布局精妙。上片所言前事前情,此句引领下片所写未来之情境。“霜重”即“霜厚”,是深秋之意;点明此别的季节。“东门路”指长沙城东的小吴门的大路。
“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横塘”,用典于“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唐.崔颢《长干行》),这里指东门外的“清水塘”;毛泽东与杨开慧曾居住于此。“如许”即“如此”。这句点明了此别的时间是在清晨。第一句是“半天残月照横塘”的倒装。“横”、“残”两字精用,词味极浓。此两句及前一句可谓“造境”最美。作者不是简单写景,及交待此别的季节和时间,同时暗含心语,亦有柳词之味;“烘托”的艺术手法用得淋漓尽致。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此两句将全篇的离愁别绪推向高潮,极尽凄然。汽笛一声,爱侣此别,天涯孤旅。“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南朝.梁江淹《别赋》)。
“凭割断愁丝恨缕”:“凭”即“请求”,这里的意思是“借以”,包含双方,非指单方面之“请求”。“愁丝恨缕”是“离愁别绪”的形象比喻。“凭”字亦精用。本词牌此处宜用虚词,以谐音调。作者在这首词中,多处恰当位置使用了类似的虚词,其填词技巧由此可见一斑。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这两句是“割断愁丝恨缕”的进一步抒发;表明作者参加革命斗争的强大决心,同时也烘托了未来革命的强大声威。“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割断愁丝恨缕”是义无反顾的。
“重比翼,和云翥”:指在未来的革命斗争中,再次相逢时,应比翼齐飞,共同战斗。“和云”,夹带云朵;“翥”者,鸟之高飞也。这两句文虽浅近,意却深远。
(三)、艺术特点
此作用字凝练,句意灵动,语感颇有词味,章法十分严谨,通篇用典天成。在艺术构思方面,深得李白、李贺之神思,有辛弃疾之奔放;情境抒写,亦有李商隐之细腻,柳三变之悱恻。
上、下片均以写景开句,先境后情,情景交融,虚实相生。上片起首一句,引领全词;下片首句,承转顺畅。“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是恨,热泪欲零还住”;“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其清如许”,这几句均是婉约笔调,把离愁别绪写得如诉如泣,缠绵悱恻。“凭割断愁丝恨缕”一句,一抹“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的灰暗。“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则是“铜琶铁板”,奔放激越。“重比翼,和云翥”,意境高远,全篇亮色顿添。这六字,将本作与大多离愁别恨作品的暗色调区分开来。我们从词句中可以看出,将婉约与豪放相互融合,将儿女情长与革命激情柔起来,是本作最大的艺术风格。
本作与纳兰性德(清朝)的一首悼亡词,可以说都使用《贺新郎》这一词牌抒写人间情爱的经典之作。然而,毛泽东的这首词,在艺术境界上,则是纳兰词所无法比拟的。
四、后注
(一)、毛泽东的这首词,最早公开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词的题目是《贺新郎》,没有副标题。这首词现在常见的两个标题是《贺新郎.赠杨开慧》、《贺新郎.别友》。
毛泽东的诗词,在其生前所发表的,均由他亲自校订过,其中有的诗词加入副标题或者文字注解。这首词发表于毛泽东逝世之后。此作其在生前修改过。一篇修改稿上曾有“别友”手迹,但未正式确定。本人更偏向于《贺新郎.赠杨开慧》的标题。毛泽东在1920年的一首《虞美人》曾明确标注“赠杨开慧”。从此首词的文字,以及我们所知道的历史资料来看,这首是写给杨开慧的说法更有依据。
(二)、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有多种看法,众说不一。其中一种很常见的说法是1923年4月份。基本文字类似于:“一九二三年四月,湖南省长赵恒惕下令通缉“过激派”毛泽东。毛离开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参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二四年秋才回湖南搞农运。这首词是与妻子杨开慧分别时所作”。我认为这种说法很难站得住脚。
根据《毛泽东年谱》及相关文献来看,这首词应该是毛泽东11月份与杨开慧分别,12月份抵达上海后,根据两人分别时的情境写的。况且,词中所写深秋初冬之词语,亦可佐证。
(三)、毛泽东是历史巨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家;物我两忘的境界常是一个伟人所具备的品质。我们更多地看到他波澜壮阔,奋斗不止的历程;但很难窥见其情感世界的全貌。毛泽东在1919年10月所写《祭母文》可探一斑。
在影响毛泽东一生的女性中,除其母亲之外,对杨开慧的追思终身难忘。毛泽东的诗词中,多首写及杨开慧。1920年写过一首《虞美人.赠杨开慧》。这首《贺新郎》是难得的精品。“我失骄杨君失柳”(1956年《蝶恋花.答李淑一》);“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1961年《七律.答友人》),都是凄切动人的诗句。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