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人民立场;人民群众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1.04.05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姚恒伟.党坚守人民立场的理论底蕴及实践经验[J].克拉玛依学刊,2021(4)37-4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认识和解决各种问题,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政治立场。因此,中国共产党要坚守人民立场,扎实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根基。深入挖掘人民立场的理论来源,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理论底蕴
(一)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党坚守人民立场的理论来源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但社会制度的更替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发地实现和完成,必须借助人民群众的力量。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生产关系。因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首先,人民主体地位体现在人的活动与历史发展的规律具有一致性,历史发展规律需要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来呈现,因而历史发展规律与人民发展规律具有一致性,正是这种一致性奠定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其次,人民的主体地位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将人民作为利益的主体,人民群众从事实践活动所奋斗的目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2]。再次,人民群众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作用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人类的“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人民的实践活动不是抽象的,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正是由于人民在历史中的主体地位、人民是利益追求的主体以及实践活动中人民的主体地位,党才确立了以人民为主体的地位。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代表绝大数人利益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不同于以往的阶级政党只为少数人谋利益,它所做的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4],是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这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中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丝毫没有自己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会上曾提到:在县委书记这个岗位上,成就一番事业,要坚持“做工作自觉从人民利益出发”[1],明确要求县委书记要从人民利益角度开展各项工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
“民生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为本是中国几千年所公认的鲜明政治的标准。”[5]“以民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的理论来源之一。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要求统治者重视“民心”和“民意”。荀子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5]的观点来表明民本思想。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天立王以为民”的思想,体现了民众对政权稳定的重要作用。人民群众对国家的重要作用深刻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之中。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引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我们必须牢记。”[6]来表明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把群众当作党执政的根本,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此外,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明确了共产党人的奋斗方向,即“消灭私有制”[4],马克思、恩格斯希望建立一个能够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期望在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旧制度后,建立一个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这是由无产阶级政党所代表的阶级性质所决定的,无产阶级政党不同于以往的阶级政党只为少数人谋利益,它所做的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正是由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共同目标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投身于革命事业、共同致力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从而使共产党能够凝聚起人民的力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目标成为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价值遵循。
二、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百年历程
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显著区别在于,它代表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它代表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3]。因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的百年历程中,始终将人民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始终将人民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为人民谋幸福”是百年大党的使命底色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矢志不移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党的一大党纲中就明确指出,党组织人民的力量将对革命的兴起具有推动作用,党“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7]这是党坚守人民立场的开端。次年,党的二大提出:“党的一切运动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7],这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捍卫的原则。由于土地自古以来就是农民最根本的利益所在,因此,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深刻的体现在土地改革的实践中。抗战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以减轻农民负担,实现对农民生产力的解放。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对土地问题着重进行理论上的阐述,他认为:人民利益的保障需要通过改革土地所有制的方式实现,达到“解放农民”的目的[8]。这是通过土地制度的改革保障农民的民生,使农民获得土地,合理的土地制度成为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制度支撑。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为切实保障人民利益,于195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明确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不合理性: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存在严重问题,束缚了农村生产力,也是造成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的症结所在。中国共产党为保障人民利益,巩固革命胜利成果,获得人民支持,“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9]这是破除封建剥削、保障人民享有革命胜利果实的基础,是发展农业、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时期,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深刻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即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发展战略,将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具体化,并将是否能够提高人民收入作为检验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人民收入是否增加”[10]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关系到社会主义发展成果的体现。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为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在“三步走”发展战略基础上,从新的历史方位出发,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为中国共产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谋求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可能。2017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实现人民的利益、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做到发展红利惠及人民,要“多做谋民生之利”,[11]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手,这是党为人民谋幸福的体现。
(二)“以人民为中心”是百年大党的价值追求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出,人类存在的基本条件离不开个人的存在,即全部人类历史发生的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3]明确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作为价值追求。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立场作为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深刻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明确提出党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12],明确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党的七大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写进党章。此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以党章的形式固定下來。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的主体地位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权利归人民所有。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反映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标准,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思想。世纪之交,面对复杂国际环境,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党“代表谁”、最终“为了谁”的新课题,这是发展生产力与人民利益高度融合的理论归宿,更是鞭策党坚守人民立场的重要举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人民利益与科学发展观有机统一,实现了依靠人民发展的理念内涵与实践的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体现着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是对党百年奋斗价值追求的深刻总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赋予了人民立场的独特内涵,该思想充分体现了党以人民满意为导向的价值追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而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向新境界。
(三)“人民至上”是百年大党的奋斗本色
“人民至上”体现在人民权利的行使上。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提到:党要团结人民组成自己的国家,党要依靠人民选举政府并采取民主的形式赋予人民自由权,这样的人民自由权只有在党的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才能做到”[8]。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党将“人民至上”的奋斗本色落实到制度建设中。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党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国家权利属于人民,确立了保障人权的国家制度,使新中国的制度体系彰显着“人民至上”的本色。在党的领导下构建起来的完备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为党在新时期坚守“人民至上”提供了可能。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思想束缚,从世界发展环境、中国经济状况出发,借助社会主义初步探索积累的物质基础,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13],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市场经济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人民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为坚守“人民至上”原则提供了保障。
进入21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思想,将党的奋斗目标与保障人民利益统一起来。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2020年春,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近平总书记紧急指示:党要将人民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采取有效措施拯救人民群众生命,“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14]。正是由于百年大党坚守人民至上的原则,党在艰苦奋战之下,解决了困扰中国发展百年来的贫困问题。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宣称: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胜利,这是建党百年最好的答卷,脱贫的胜利创造了百年党史上又一伟大光辉的奇迹,脱贫攻坚的胜利是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支撑。
三、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立场的实践经验
中国共产党为坚守人民立场构建了完备政治制度体系和法律制度;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坚守人民立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制定决策“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的工作原则,实现对人民立场的坚守。这些经验使得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立场的坚守不仅获得理论上的认识,也在实践上得以落实,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与时俱进的表现。
(一)党坚守人民立场需要制度保障
人民立場的坚守离不开完备的制度保障。马克思认为:国家制度从它自身存在的客观性以及它所产生作用本质来看,国家制度必将是实现人民利益、赋予群众权利的保障,即通过国家制度“设定为人民自己的作品”[15]。为此,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建设保障人民行使权力的国家制度来坚守人民立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参与政权建设提供了法律规范,1954年的宪法明确提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这就为人民拥有民主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法律保障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障了人民权利制度体系的构建,为人民权利的行使提供了保障。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为了有效稳定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市场和计划都是经济手段的经典论断,这个论断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理论指导。党的十四大进一步将这一论断深化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要坚守人民立场,要重视和维护人民正当利益诉求,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16],兼顾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保障分配的公平,防止因制度不合理导致两极分化,逐步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国家制度体系的建设,他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集中彰显在国家制度、民族关系、经济体制、思想道德建设等各方面。我国“坚持人民当家做主”[17]的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依靠人民发展的思想。中国共产党要确保人民能够通过多渠道参与到国家管理、不断完善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制度、构建完备的民主制度体系,从而“提高政府的决策和管理水平”[18],旨在建国百年之际,实现国家制度体系现代化。
(二)党坚守人民立场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支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截止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90 865.1亿元,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 733元,自2001年到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达百分之九,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可达百分之九点二。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期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生产力显著提升,这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不断深入解决区域性贫困、解决贫困人口生存问题,实现了农村人口全面脱贫,取得了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在2020年底实现了全面小康。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庄严宣称这一重要历史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19],这是建党百年来的重要时刻,消除了绝对贫困的历史难题,创造了伟大奇迹。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为中国开启实现“十四五规划”的目标提供了可能,同时为新时代坚守人民立场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党坚守人民立场需要践行群众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守人民立场要求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到党的全部工作之中,“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1]。党的群众路线体现在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中,党践行群众路线淬炼于建党百年的风雨兼程中、完善于党的实践活动中。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密切联系群众。在抗日即将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谈到关于中国前途命运的问题时,提出要加强党与群众紧密相联的作风建设,即“党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8],这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实践有机统一,是党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有效克服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方法,是中国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理论武器,密切联系群众为党坚守人民立场提供了重要价值遵循。
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的变化。为有效应对新变化,党的八大提出:党制定的正确领导意见要从群众中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关于群众路线的内容有了完整的论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将人民上升为党开展全部活动的依靠力量,并提出践行群众路线的方法论。此外,这次会议明确了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我们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为党坚守人民立场提供了理论遵循。进入21世纪,党本着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进一步将群众路线与推动社会发展的实践有机统一起来,进一步深化了党坚守人民立场的理论。
进入新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对党践行群众路线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顺应网络普及的趋势,如何将践行群众路线的传统方法与互联网相结合,如何实现从单一形式走向综合形式,这些问题成为新时代党践行群众路线面临的新挑战、新考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互联网成为党与群众紧密沟通的新渠道,让互联网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平台。党要善于运用网络渠道了解人民群众意见、汇集人民群众智慧、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从而凝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运用网络平台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已经成为新时代条件下党政干部做好群众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条件。此外,践行群众路线与互联网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11]这是互联网时代对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提出的新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通过网络平台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解决人民群众的担忧,确保党做出的政策顺应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群众的诉求。这样才能充分利用网络推动群众路线的践行,实现践行群众路线“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的目标。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党的百年历史是党坚守人民立场的历史、是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20],这是对人民地位最为贴切的表达。在百年历程中,党始终牢记人民利益至上、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使命担当,“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党的优良传统,”[21]不断推动改革朝着人民满意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0、14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8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413、146.
[4]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2、51.
[5]谢仁生.民生改善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9、55.
[6]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1)[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162.
[8]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74、1477、1094.
[9]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11:93.
[10]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14.
[1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9、11、276.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22)[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188.
[1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
[14]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
[16]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7.
[17]习近平.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5.
[18]姚恒伟.疫情防控局势下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用研究——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视角[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20(2):48-51.
[19]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
[20]习近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N].人民日报,2021-02-21(1).
[21]姚恒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视角下践行群众路线探析[J].新疆社科论坛,2020(4):91-94.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