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科学认识和处理新时代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辩证关系

时间:2023/11/9 作者: 克拉玛依学刊 热度: 17891
吴文杰 陈家俊

  摘 要: 中国社会的发展根基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只有统筹好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才能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我们仍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发展破解难题;同时注重围绕中心、聚焦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特别是推进经济发展领域的意识形态创新性演进、创造性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协调处理两者辩证关系中确保以经济上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坚实的根基,以意识形态上的加强指引经济建设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 新時代;经济建设;意识形态建设;辩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D261.5;F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0.05.07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吴文杰,陈家俊.科学认识和处理新时代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辩证关系[J].克拉玛依学刊,2020(5)46-51.

  以党的十八大为重要节点,党在治国理政的时代实践中,汲取历史经验、聚焦现实问题,注重统筹抓好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在始终突出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和重要功能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遵循和实践指引,从而实现了一系列伟大变革。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必须同时科学校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立场,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以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演进和创造性发展引领中国经济进一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进一步丰富中国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进一步为中国社会发展把航向、正方向、强动力。

  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

  在集中精力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协调推进好意识形态工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政权提供物质和精神的两个层面上的重要支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领导无产阶级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而中国共产党人针对如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科学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总结了很多教训,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保持意气风发、生机勃勃提供历史镜鉴。

  (一)科学认识和处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指出,“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1]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在整个人类社会演进进程中具有最基础的推动力。而作为社会经济结构的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变化和发展具有根本决定力量。作为上层建筑重要元素的意识形态,奠基于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之上,是与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紧密联系的一系列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以其鲜明的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维护自身利益、批判异己思想、巩固经济基础的重要媒介。然而,意识形态对于经济基础的反映不是亦步亦趋的。马克思主义认为,“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原因造成了,它也就起作用,就能够对它的环境,甚至对产生它的原因发生反作用。”[2]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始终置于经济发展的支配作用之下,对阶级社会的发展具有能动的影响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辩证关系的理性认识和思考,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要实现社会的协调运转,必须通过摒弃上层建筑中落后的、腐朽的、消极的部分,使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更加科学、更加先进,相较于旧的社会意识形态更突出合理性和先进性。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建设在社会发展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功能。

  (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注重围绕经济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而党领导和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指导下的伟大实践。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各个时期实际相结合,并贯穿于党的治国理政之中。其中通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遭遇了来自各方面的敌视和冲击,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3]的科学认识,指导全党全国通过推进各项工作、实行“三大改造”,努力补上历史遗留的发展差距,筑牢经济基石。在此基础上,更加重视思想政治的统帅地位和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拨乱反正、把航定向,为新时期中国社会开辟了中国道路、规划了中国方案、谱写了中国故事。改革开放的40余年,我们之所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发展奇迹,正是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坚持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开辟光明的前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战略指向来保证党的坚强领导。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愈发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其中,党坚持把意识形态建设置于国家发展的突出地位,提醒全党在聚焦经济建设工作重心的同时,必须深刻研究新境遇下如何更高质量地开展党的思想工作,“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发生[4],从而保证中国道路不偏不倚,各族人民勠力同心共建。

  (三)新的历史方位上必须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

  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党对新的历史方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往哪前进、怎样作为、如何发展等重大课题,以基本方略的形式作出了科学的回答。宏观来说,这一基本方略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视角和科学方法,对如何处理一系列新的问题作出回答,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科学指导下的具体谋划,是推动经济建设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微观上来讲,这一基本方略是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向深入的实践蓝图,是科学处理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辩证关系的科学遵循,是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吸引力的重点工程。例如,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必须置于党的全面领导之下,通过坚持新的发展理念,为经济建设提供科学强劲的发展动力,深入推进现代化建设;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必须突出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进一步坚定广大军人的政治信仰和纯洁理想信念等。它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科学处理经济建设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辩证关系的政治智慧和理论精华,为阐释社会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提供了有力依据。

  二、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5]因此,始终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全面自由发展的多元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贯彻和践行其战略要义、中心要义和价值要义过程中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成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和强劲动力。

  (一)战略要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进入新时代,党中央立足政治高点、把握时代脉搏,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6]的战略研判,成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出发点。一方面,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应有之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五个维度,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内含于其中并占据重要地位。经济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心工作,是其他各项建设的基础。意识形态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其他各项建设明确了价值追求和发展方向,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灵魂工程。另一方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极具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搞建设、搞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改善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7]。“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正是把握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终极理想追求,着眼于整个社会和全人类的全面发展,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贯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指示要求,突出抓好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力量支撑,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中心要义: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回顾我国发展足迹,展望新时代发展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8]。这仍然是我们必须坚持和发展的战略指导思想,也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恪守的科学遵循。一方面,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其战略思想的根本举措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9]经济建设是其他各项建设的物质基础,是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坚实保障。有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人民的多元发展需求才有扎实的根基。另一方面,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离不开发展。邓小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4]要消灭贫困的问题,必须用好发展的“金钥匙”“重武器”。而我们所着眼的贫困不仅是经济上的贫穷,还有精神上的贫瘠。从一定程度上讲,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精神文明发展程度,是衡量和评判现代化建设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内容。只有实现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持续增强,才能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强大支撑。因此,发展的问题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的中心问题。

  (三)价值要义: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全党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10]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必须牢牢把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6]这个根本。其一,有利于批判新自由主义等多元社会思潮,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元指导地位。当前社会中某些领域存在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必须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靠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真理揭露谎言,让科学战胜谬误”[11]。其二,有利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当前,某些领域存在的贪污腐败和某些个人出现的功利主义、自由主义等不良现象,一定程度上与社会意识形态建设不力有一定关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人民群众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水平。

  三、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新时代,必须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逻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统筹起来,紧紧抓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以及推动现代化建设新发展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一)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2],确保了马克思主义在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上的根本指导地位。当前,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在经济发展上的引领作用,要从法治的高度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加以巩固,确保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和价值遵循引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二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深刻总结和吸收历史经验,关照现实问题,挖掘其发展特点和规律,不断强化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三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理想,没有共同目标,没有共同价值观,整天乱哄哄的,那就什么事也办不成。”[1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15],是一种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党员干部必须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抓细、抓小、抓实,大力营造全社会崇德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立场

  一是始终高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鲜明旗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逻辑和中国建设实际情况的,必须把握其时代内涵和根本要求,在坚持和贯彻基本路线上坚定立场。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引导,进一步阐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科学性和真理性、强化其凝聚力和引领力,发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始终尊重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这一科学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的重要现实体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必须把社会的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引领到实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上来,使社会生产重新回归它的本源、聚焦服务它的主体,坚持从人的需要出发。三是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党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15]必须依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关联性要求,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要求,切实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厘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进行系统设计和科学谋划,区分轻重缓急,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协调发展中拓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发展后劲,切实实现“两个文明”建设相互促进、齐头并进。

  (三)着力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政治保证和文化支撑

  一是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统筹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9]它作为党治国理政工作中的重要范畴,主体是党、关键在党,必须贯彻党的指示精神、彰显党的执政意志、服务党的执政目的。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坚决同一切违背、歪曲、否定党的政治路线的言行作斗争,坚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经济建设指引正确的方向。切实推进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制度落地生根,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16],从而更好地把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统一、协调起来。二是以中国精神引领社会大众,培塑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7]随着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这一股力量更加具有“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17]的作用。因此必须“克服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的错误思想”[18],围绕发展中国精神、强化中国力量、培塑社会大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弘扬主旋律、强化正能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化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凝聚共识、引发共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思想体系为实践原点,绘就新时代各族人民的思想同心圆。三是以经济建设的社会效益反馈推进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相互促进,不可偏废”[18]。而基于“在思想认识上的收获,比我们在发展上的收获更有长远意义”[7],意识形态工作领域正是经济建设实现和彰显其社会效益的实践载体和现实平台。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突出地位,继续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完善,推动文化建设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必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17],从而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加先进、更加优秀、更加丰富的文化供给,共享新时代文化。

  四、结语

  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上积累和总结了很多经验教训,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镜鉴。新时代,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亟需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筑牢中国社会发展根基,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建设逻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统筹起来,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把航向、正方向、强动力。实践证明,经济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作为社会有机体中的“子系统”,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只有完善自身结构、发挥应有功能,同时注重加强整体性规划、全面性设计、总体性安排,做到统筹兼顾、相得益彰,才能使整个社会有机体顺利运转。

  总之,科学认识和处理新时代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辩证关系,一是必须强化“旗帜意识”,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进一步阐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强大科学性和真理性,确保全党全社会凝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旗帜上来,从而发挥其在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必须强化“法治意识”,切实发挥制度在解决问题上的功能和作用,切实推进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原则制度落地生根,以法治的刚性激发各级党组织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三是必须强化“创新意识”,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學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深刻总结和汲取改革开放以来我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特别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经验,不断推陈出新,引领经济建设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2.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59.

  [3]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9.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8、116.

  [5]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7.

  [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1).

  [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95、83.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5.

  [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3、153.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6.

  [11]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12]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24.

  [1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4.

  [14]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7.

  [1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3-4、825.

  [16]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03.

  [17]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N].人民日报,2018-8-22(1).

  [18]习近平.知之深? 爱之切[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17.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