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矛盾分析法在新疆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应用

时间:2023/11/9 作者: 克拉玛依学刊 热度: 18082
张慧 迪德尔古丽

  摘 要: 精准扶贫是新疆打赢脱贫攻坚战一以贯之的工作思路,体现对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坚持和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的运用。基于矛盾分析法,新疆地区正视脱贫实际,承认精准扶贫工作中矛盾存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落实“五通七有”、贯彻“六个精准”、推进“七个一批”,化解疫情防控风险,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建立动态预警机制;践行“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重点攻克新疆南疆脱贫难题;掌握内外因辩证关系,结合社会帮扶力量与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综合取得决定性成就。

  关键词: 精准扶贫;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F092.7;F1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20.05.02

  欢迎按以下方式引用:张慧,迪德尔古丽.矛盾分析法在新疆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应用[J].克拉玛依学刊,2020(5)10-16.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宏观引领国家脱贫攻坚的工作路向,马克思主义矛盾分析法作为有效的方法论,微观渗入各地脱贫攻坚的实践领域。矛盾分析法是以矛盾的观点认识、观察和分析事物的方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都是矛盾分析法的主要内容。新疆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布局的重要构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灵活掌握矛盾分析法,运用于脱贫攻坚领域,紧密团结全疆各族人民,戮力同心、砥砺前行,携手取得脱贫攻坚决定性成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经过各方面艰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2014年新疆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7.9万户、308.9万人,贫困村3 666个,贫困县32个。截至2019年,全疆累计脱贫292.32万人、退出3 107个贫困村、摘帽22个贫困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9.4%降至1.24%。”[1]从矛盾分析法的角度入手,分析新疆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决定性成就的原因,体会背后蕴含的哲学意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贫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望远镜”与“显微镜”,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体现其将矛盾论创造性地运用于脱贫攻坚领域。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把“精準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为全国科学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方向指引。贫困领域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二者辩证统一,不可割裂,自觉运用矛盾分析法把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点与精髓。

  (一)考察全国贫困实情,承认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蕴含双重维度,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始终发生着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中国人口众多,地形地貌复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迥异,使得贫困问题成为多数省份共同面临的发展难题,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进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12月23日公布的贫困县名单显示,全国共有832个贫困县,分布在22个省份。其中河北45个,山西36个,内蒙古31个,吉林8个,黑龙江20个,安徽20个,江西24个,河南38个,湖北28个,湖南40个,广西33个,海南5个,重庆14个,四川66个,贵州66个,云南88个,西藏74个,陕西56个,甘肃58个,青海42个,宁夏8个,新疆32个,[2]呈现出涉及面广、覆盖面宽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视中国贫困普遍存在的最大实际,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高度,始终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明确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

  (二)立足新疆地区实际,体认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意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全国脱贫攻坚是一个系统性矛盾的综合,置于整体矛盾中的各个部分即全国各个地区在贫困领域有相似的问题,但又各不相同,新疆作为全国脱贫攻坚格局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既存在与其他贫困地区共同耦合的问题,又显现着自身的特殊性。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居于亚欧大陆腹地,土地面积占全国六分之一,沿线与8个国家接壤,是古丝绸之路文化交流要道,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的重点区域,拥有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近代以来,囿于历史及其他综合因素的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存在一定的差距,就疆内而言,南北疆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也非常明显,贫困人口分布极不均匀。北疆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绿洲平原分布广,水源充足,且社会开放程度高,经济发展水平稳定,贫困人口相对少,贫困发生率低。而南疆地区气候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发展不够完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等一系列原因,致使贫困人口占比和贫困发生率较高。

  新疆整体贫困情况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区域性整体贫困。新疆存在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集中在南疆四地州,部分地区处于沙漠边缘、高山内缘,交通不便,凸显出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等问题。经济结构单一化,以第一产业为主,但人均耕地少、土壤贫瘠,造成农业优势不明显,第二、三产业发展动能不足,增大了扶贫工作开展的难度。二是自主脱贫能力较弱。新疆不少贫困地区长期依赖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扶贫政策,未能及时盘活地方优势资源,激发地方发展潜力,自主脱贫内生动力不足。三是教育资源不均衡。新疆整体教育资源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表现出差异化状态。教育条件相对落后、师资力量不足等成为制约贫困地区人才培养的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要脱贫致富,从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3]发展教育是持续改善新疆贫困状况的重要抓手,是摆脱贫困的根本大计。

  深化体认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普遍存在性,科学审度新疆脱贫攻坚工作的特殊性,有利于从全国脱贫攻坚总格局的高度认知打赢新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性;有利于紧扣新疆发展实际,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契机,维护民族团结,巩固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有利于跟上其他地区的脱贫节奏,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协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和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理解“精准扶贫”的核心要义。2015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提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4]的论断。新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正确坚持、自觉运用与切实践履。新疆将脱贫攻坚视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焦“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靶向聚焦贫困地区痛点,综合打好脱贫组合拳。

  (一)落实“五通七有”,贯彻“六个精准”,推进“七个一批”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人们从几千年前直到今天单是为了维持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从事的历史活动,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5]基本的物质性需要成为困难群众期盼解决的问题。新疆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的现实利益问题,紧盯“两不愁、三保障”,解决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的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延伸,集中解决“五通七有”问题,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勾勒出“以人民为中心”的脱贫轨迹。

  “六个精准”是新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据。一是扶贫对象要精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5号)精神,按照全国扶贫工作座谈会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要求,以及国务院扶贫办的《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贫困地区的扶贫干部通过“入户走访,逐户摸排”的方式,开展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精准识别工作,遵循“四议两公开”的原则,明确“扶持谁”的问题,提高识别准确率。二是项目安排要精准。新疆各地区围绕贫困户的实际需求和致贫根源,有的放矢地安排扶贫项目,破解“造血不足”的难题。三是资金使用要精准。新疆严格把控扶贫资金的专项使用,严格资金监管,规范使用范围,肃清扶贫领域贪污腐敗、截留挪用的问题,确保困难群众能如实如数享受。四是措施到户要精准。扶贫干部在开展扶贫工作中进行科学研判,遵照“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一户一策”,制定帮扶计划,保障贫困户帮扶措施的精准化。五是因村派人要精准。新疆坚持因区选派,因村选派,打造起一支支政治素质硬、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的工作队伍。六是脱贫成效要精准。新疆持续开展“回头看”工作,强调扶贫工作不能浮于表面,避免落入“开会”“填表”“报数据”的花架子,陷入“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境地,保证数据真实可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

  新疆立足地区发展实况,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中发〔2018〕16号)中“五个一批”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增加“农牧民转为护边员脱贫一批、土地清理再分配一批”,形成“七个一批”。“农牧民转为护边员”,不仅体现新疆因地制宜,贯彻执行国家“兴边富民”战略,创新解决农牧民边境贫困问题,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还能够补充“军警民”联防体系中“第三梯队”的力量,增强其卫国的责任感和戍边的荣誉感。如:素有“万山之州”之称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北部和西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相邻,边境线长达1 195公里,战略地位险要,以农牧民转为护边员,对巩固边防和改善民生非常重要。“土地清理再分配”是新疆脱贫攻坚的一项创新,通过依法清理土地的方式,掌握土地资源使用现状,增加贫困人口享受土地承包权和收益权范围,纾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夯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

  (二)化解疫情防控风险,开展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建立动态预警机制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国家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带来极大影响,使得众多行业的正常运转受到制约。为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县全部摘帽,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新疆认清当前发展的严峻形势,遵循“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事而新”的方法,采取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相统筹的策略,对2019年年底未摘帽的10个贫困县、559个未退出贫困村开展挂牌督战工作,分县分村,精准施策,努力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在挂牌督战的过程中,新疆集聚人力、物力、财力向重点地区倾斜,加快补短板、强弱项,投资建成207个农村幸福大院,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生活照料问题,全面保障核验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饮水安全问题,巩固控辍保学专项行动的成果,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与补充医疗保险全覆盖,多措并举防止因病致贫返贫。

  2020年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艰巨,绝不能松劲懈怠。”新疆紧盯返贫和致贫两大要点,为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坚决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6],持续稳定地巩固脱贫成效。利用互联网技术,依托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建立脱贫与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扶贫机制,实现自治区、地、县、乡、村五级协调联动。目前,新疆脱贫攻坚数据平台收录了16余万未脱贫人口、292万已脱贫人口和37万边缘易致贫人口的动态信息,以“红橙黄绿”四种颜色信号灯显示收入水平,对于收入出现大幅度波动的家庭,采取及时介入的措施,确保及时精准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动态帮扶,将致贫和返贫风险纳入可控范畴。

  三、践行“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法又体现为“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两点论”要求在分析任何事物的任何矛盾的时候,不仅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二者之间的统一;不仅要看到矛盾体系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看到次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等。而“重点论”强调的是要抓住事物的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把它们作为解决一切矛盾的根本点和出发点。

  (一)紧盯全疆脱贫重点,化解南疆致贫风险

  全疆脱贫攻坚一盘棋,南疆是“棋眼”。新疆脱贫攻坚工作涉及32个县,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南疆四地州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是全疆脱贫工作的主战场,解决该区域贫困问题事关新疆社会总目标的实现和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新疆脱贫攻坚战,必须攻克南疆这个主要矛盾,将薄弱地区转变为助推全疆脱贫的动力源。

  新疆关注深度贫困地区,靶向对焦南疆四地州的贫困痛点,在众多扶贫手段中,重点突出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教育扶贫。第一,坚持产业扶贫。首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引进内地服装加工厂,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使得贫困户掌握技能的同时增加收入。其次,利用南疆独特的自然风景和多元的人文景观,建设旅游景区,吸附景区周边困难群众参与餐饮、销售工艺品等服务,在拓宽收入来源的同时弘扬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最后,依托地缘优势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促进困难群众增收。如:和田地区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思路,实施“十百千万亿”级产业工程①,大力提升“造血”功能,带动45.81万人持续增收,贫困户直接受益现金收入18.32亿元。第二,坚持就业扶贫。自治区政府实施《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就业扶贫三年规划(2018-2020)》《南疆四地州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方案》,依托喀什地区、和田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形成政府主导,有组织转移就业的新机制,打破区域流动之间的隔障。一方面,引导贫困劳动力向其他地区、兵团师市、县域内城镇、企业园区等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利用对口援疆机制,奔赴上海、浙江、湖南、山东等省市开展劳务对接,开发就业岗位,日渐绘制“家家有门路、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的美好图景。第三,坚持易地扶贫搬迁。易地扶贫搬迁旨在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窘境。截至2019年年底,新疆顺利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使40 146户16.94万人乔迁新居,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第四,坚持教育扶贫。新疆在南疆地区实行十五年免费义务教育,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新建及扩建幼儿园、中小学、职业高中等,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上下真功夫,花大力气。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融合新疆未来发展趋势,在原有的党中央治疆方略基础上增加“文化润疆”和“富民兴疆”,丰富新时代党中央治疆方略的内涵。“大力推动南疆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是落实“富民兴疆”的重要抓手,也是对接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契机,更是增添南疆地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保障。

  (二)聚焦南疆脱贫痛点,扩充基层党组织力量

  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领域应当始终把扶贫开发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结合起来,发挥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7]自2014年起,新疆地区连续7年派驻各级干部参加“访惠聚”驻村工作,形成工作队覆盖所有村的局面。坚持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原先单位作后盾,一把手负总责,使得“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排头兵,解决最困难的问题,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激活基层党建的“神经末梢”,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主心骨。2019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考察时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8]

  脱贫攻坚离不开精准对接群众工作,新疆各级干部下沉到脱贫攻坚一线,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努力凝聚“民心红利”。一方面,系统接受决胜脱贫攻坚专题培训,明确“干什么”“怎么干”的問题,增强胜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素质与能力;另一方面,集中精力挖掘贫困村的“穷根”,集思广益,吸取群智民慧,采取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秉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奉献精神为南疆脱贫攻坚献策献力。截至2019年底,“南疆四地州累计脱贫251.16万人、退出2 683个贫困村、摘帽16个贫困县,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29.1%降至2.21%”[9]。“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贫困群众生活得到大幅改善,人民群众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掌握内外因辩证关系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因协同发力的必然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催化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经由内因才能产生作用。新疆脱贫攻坚中影响因素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新疆地理位置偏远,生态环境相对恶劣,虽然面积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但荒漠、戈壁占比大,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特别是南疆地区人均耕地面积严重不足,加之一些不可抗力的天灾人祸等都是制约脱贫攻坚工作纵深推进的外部因素。二是贫困人群自身内在因素,例如:自身文化程度较低,“等靠要”思想较重,缺乏谋生技能和脱贫信心等。纾解这两种因素与脱贫工作之间的张力困境,一方面需要发挥国家、社会和各种组织的力量,另一方面,必须着重激发贫困主体的内生动力,做到两者相结合。

  (一)强化外部帮扶,集结社会扶贫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考察时指出:“全面小康路上不能忘记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家庭。”[9]促使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承诺,这句沉甸甸的诺言正在新疆大地上逐渐转化为现实。长期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新疆发展并给予大力支持,“2014年至2019年,中央财政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转移支付从2 636.9亿元增长到4 224.8亿元,年均增长10.4%,6年合计支持新疆2万多亿元。19个援疆省市把帮助新疆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要任务,全面加强全方位对口支援,累计投入援疆资金(含兵团)964亿元,实施援疆项目1万余个,引进援疆省市企业到位资金16 840亿元,中央企业投资超过7 000亿元。”[11]如:河南省通过援疆扶贫九项行动,助力哈密市的贫困县脱贫摘帽;黑龙江、吉林两省安排援疆资金建设民生工程,改善当地群众生活条件。

  事实充分证明,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向好态势明显,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新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强大的外部帮扶力量有针对性地结合受援地实际情况注入资金、安排项目、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协助易地扶贫搬迁,促进贫困户增收获益,立体化全方位推动新疆各地取得脱贫成效,促进新疆脱贫工作向深度推进、向广度拓展,彰显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身体力行主动脱贫

  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体,必须要用自己的真实劳动脱贫致富,不能一味依赖外在帮扶,否则即使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也只能起到眼前脱贫的效果,不是持久之道。近几年来,新疆累计超过十万名干部下沉基层,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助力脱贫攻坚,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方面功不可没。贫困村第一书记、“访惠聚”驻村工作队、村“两委”班子、乡村扶贫干部先从思想解放入手,利用农民夜校、广播、公开栏等形式,宣讲党的惠民政策,宣传贫困户代表、致富带头人的典型事迹,组织“听党话、跟党走、记党恩”系列教育活动,用身边的感人故事引导人,用身边的正能量吸引人,用身边的新风尚熏陶人,实现“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

  思想转变的下一步是落实为具体行动,困难群众通过农民夜校平台,表达自身的意愿要求,参与“订单式”实用技能培训课程,掌握使用技能转化为增收渠道,促进技能与收入同增。依托当地的差异化产业发展格局,将自身嵌入产业链条,或者借助“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参与入股分红,激发勤劳致富的积极性。不少困难群众与各合作社、企业签订劳务合同、就地就近就业。另外,在扶贫干部的协助下,不少地区的困难群众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开创网上交易平台,利用新型电商、微商平台、直播软件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打造地方品牌,逐步开拓自身视野,增强致富的勇气和信心。总之,脱贫致富单纯依靠“输血”不是长远之策,唯有实现自身“造血”,“输血”与“造血”相结合,方能推动脱贫工作持久深远。

  结语

  新疆脱贫之路“道阻且长”,但“行至将至”。目前,新疆已经实现了贫困县全部脱贫,新疆的脱贫攻坚工作虽取得重大成绩,但仍需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执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会精神,在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前提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深化挂牌督战、动态帮扶、成果巩固,推动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

  注释:

  ①和田地区将培育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创造性地提出“十百千万亿”级产业发展思路,即“十万”级规模的驴产业,“百万”级规模的多胎肉羊种羊产业,“千万”级规模的鸡鸭鹅兔鸽产业,“亿”级规模的食用菌产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 努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20-9-27(1).

  [2]全国832个贫困县名单[EB/OL].http://www.cpad.gov.cn / art / 2014 / 12 / 23/art_343_981.html,2014-12-23.

  [3]习近平.脱贫致富要从根上把教育抓好[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2/15/c_1114372674.htm,2015-02-15.

  [4]习近平谈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EB/OL].http://www.xinhuanet.com / politics / 2018 - 08 / 14 / c_1123264758.htm,2018-08-14.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8.

  [6]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3-07(2).

  [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7-48.

  [8]习近平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 / n1 / 2019 / 0716 / c1024-31238176.html,2019-07-16.

  [9]习近平.全面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N].人民日报,2020-06-11(2).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