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及障碍性因素分析

时间:2023/11/9 作者: 克拉玛依学刊 热度: 22204
段瑞琼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及障碍性因素分析

  段瑞琼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近几年,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建议已经引发热烈讨论。基于我国目前法定退休年龄存在的退休年龄偏低、退休年龄存在人群差异以及制度缺乏弹性等问题,延迟退休将成为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受制于一些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我国推行此项政策却又存有诸多挑战,为此还需采取更具灵活性和策略性的措施渐次推进。

  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必要性;障碍性因素

  近几年,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建议已经引发热烈讨论。延迟退休作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的措施之一,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一、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政策现状及由此引发的问题

法定的退休年龄是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解除劳动者劳动义务、开始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年龄界限。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干部55周岁、女性工人50周岁。对特殊工种职工退休又放宽五年期限,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根据上述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规定,可以总结出其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退休年龄偏低。上述规定制定时,我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50多岁,而目前我国人均寿命已经提高到了72岁,其中城镇人均寿命超过75岁。退休年龄与我国人口预期寿命延长以及老龄化趋势不相适应。其次,退休年龄存在人群差异,这主要体现为女职工按不同身份执行退休年龄以及男女职工退休年龄不同。最后,退休制度缺乏弹性。我国现行的退休制度是以法定退休年龄为临界点,达到法定年龄就必须退休。这样的刚性制度,并未充分考虑退休职工的实际情况,也没有留给选择退休或继续留在岗位的弹性空间。这样的退休制度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利用,不利于社会发展及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实施延迟退休的必要性分析

基于我国目前法定退休年龄存在的退休年龄偏低、退休年龄存在人群差异以及制度缺乏弹性等问题,实施延迟退休已经成为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为延迟退休提供了客观基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延长。1981年全国人口平均寿命为68岁,2000年为71岁,目前约为72岁,已达到世界中上水平,预计2050年将升至80岁。但是,我国目前对退休年龄的一般性规定,基本上沿用了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及1955年《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暂行办法》中对退休年龄的规定,这显然与我国目前人口预期寿命不相适应。因此,人均寿命不断延长的趋势,可以看作为延迟退休年龄提供了生理上继续就业的客观基础。

  (二)延迟退休是减轻年轻人负担和养老金支付压力的迫切需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不工作的老年人口的数量会越来越多,而这些人的养老金是由有工作的年轻人来支付的,这必然会加重年轻一代的缴费压力。目前我国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65岁以上老年人口,而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将会是2个纳税人供养1名养老金领取者,这样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将把各种社会福利保障包袱推向社会,这就必然会给原本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各项社会福利政策尚未健全的“未富先老”的国家增加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所以,实施延迟退休的政策,增加老年者工作收入,增加养老金积累,减少养老金支出,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人力资源开发工程。

  (三)延迟退休是平均教育年限延长、促进人力资本充分利用的现实要求

  当前我国教育普及率逐年上升,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同时我国劳动者进入工作岗位的年龄不断推后,这也就意味着减少了劳动者工作的时间。而体力劳动的最佳年龄段是30岁到40岁,智力劳动的最佳年龄段是50岁到60岁。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人才需求激增的信息时代,越来越重视脑力劳动和人力资本。但是按照现行退休制度,就意味着在智力劳动的最佳年龄段劳动者离开工作岗位,这必然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为社会和个人收回人力资本投资提供了可能。

三、实施延迟退休的障碍性因素分析

虽然实施延迟退休的政策有上述优点和必然要求,但目前在我国推行这项政策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养老与就业之间存在博弈,尤其是可能对年轻人就业产生“挤出”效应

  任何一种经济或社会决策,都会以牺牲另一种决策的成果为代价——延迟退休可以缓解养老压力,但同时会付出就业的机会成本。具体来说,延迟退休则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将不能释放给社会,尤其是对于年轻人,延迟退休使得老年人口退休年龄延后,往往会对年轻人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如果劳动力人口不能充分就业,同样会成为负担人口,最终会与老年人口“争夺”社会保障资源。失业和养老,构成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内在钳制关系,给社会保障发展与完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二)延迟退休可能会加重弱势群体的生活压力

  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些弱势群体,如从事体力劳动者低收入群体、下岗失业人员等,他们普遍反对延迟退休的政策。首先,对于收入较低或体力劳动者群体来说,他们工作负担重、压力大,但是由于其技能有限,只能获得低工资低福利,工资中扣除社保金及所纳税金,已所剩不多,而这所剩不多的钱又还需支付各种生活开销,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身体素质会越来越不能胜任其所承担的工作。其次,对于下岗失业人员来说,特别是那些女职工年过40岁、男职工年过50岁的“4050”人员,由于种种原因,很难再就业,所以他们就盼着退休,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后就可以享受国家的养老福利,而延迟退休年龄后,他们要缴纳更多的养老金,而享受养老福利的时间将会缩短,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利益受损。

  (三)延迟退休可能会阻碍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

  当前我国的养老制度覆盖面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在一个较好的养老体系中,社会养老保险应能覆盖到80%以上的人口,而我国目前只有25%左右,即使在覆盖率较高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只有50%左右。如果延迟退休,势必使得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工作受到很大冲击。延迟退休年龄意味着养老保险缴费的增多和享受时间的减少,所以可能使得许多原本未被制度所覆盖的人群拒绝参保或参保积极性不够。而养老保险覆盖面窄,也自然会减少养老保险的收入。所以延迟退休对基本养老险覆盖面的扩大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关于实施延迟退休的几点建议

实施延迟退休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应对人口老龄化以及减轻政府财政压力的发展趋势和潮流。但是目前在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重视和解决:

  (一)在延迟退休的时机上,要尽量避开就业压力高峰

  目前养老与就业之间存在博弈。失业和养老,构成了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内在钳制关系,给社会保障发展与完善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果延迟退休政策对就业造成很大冲击,那难免会顾此失彼。因此应该选择最佳时机,尽量避开就业压力高峰。一些国外经验表明,公众对延迟退休的态度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当经济形势好时,公众相对宽容;当经济形势下行时,人们信心不足,对延迟退休较为抵触。所以,当社会普遍认为,延迟退休所产生的大量高龄就业者,不至于对年轻人就业构成巨大压力时,利于延迟退休的实施和推行。

  (二)先试点,采取“小步渐进”方式

  延迟退休要受到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技术变革进程及其对老年人口影响程度、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推行延迟退休政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谨慎行之。采取先试点、“小步渐进”的方式较合适。我国养老制度改革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不过十多年时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研究所所长何平指出的“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3年延迟1岁”的做法,也许会为我国推迟退休政策的实行积累宝贵的经验。

  (三)不宜“一刀切”,采用弹性退休制度

  就目前来说,“一刀切”地延迟退休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如提高退休年龄,势必会增加就业压力;对于普通劳动者而言,延迟退休不仅意味着要晚几年拿到养老金,还要少领养老金,对这部分人,延迟退休有失公平。因此以这种办法来缓解老龄化压力,并不是最合理之策,我国应采用弹性退休制度,在退休方式、退休年龄上灵活化。在政府制定退休年龄指导性政策前提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根据自身发展的状况,如不同的工种、岗位和受教育年限等,适当尊重个人意愿,企业与职工协商确定退休年龄。

  [1]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涵义的复函[J].中国劳动,2001,(6):56.

  [2][3]法定退休年龄[EB/O L].http://baike.baidu.com/view/1274100.htm,2013-03-11.

  [4]吴玉蓉.我国退休年龄暂不做调整目前将控制提前退休[EB/O L].http://www.cnm n.com.cn/Show N ew s.aspx?id=54294,2005-12-16.

  [5]王皎,祝向军.关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相关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1,(11):250-251.

  [6]汪建强.英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现实考虑与启示[J].中国市场,2007,(35):110-111.

  [7]马金鸽.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利弊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1,(10):110.

  

  [9]泽清.我们为什么对延迟退休说不[EB/O L].http://new s.163.com/special/review s/retirem ent0608.htm l,2012-06-08.

  [10]徐晓雯,张新宽.对延迟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思考[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3):73-77.

  C 913.6

  A

  2095-0829(2013)03-0006-03

  2012-11-26

  段瑞琼,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行政管理研究生,研究方向:地方政府改革。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