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又称美感教育。“美育”概念是在18世纪50年代鲍姆嘉通建立“美学”学科体系之后,由席勒提出来的,其含义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1虽然美育的概念提出只有200多年,但在中国,从周公“制礼作乐”、孔子“六艺”,到蔡元培提出的“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中国美育的思想有着数千年深厚的历史基础。
现代的美育观,从狭义上看主要指“艺术教育”,包括“美感教育”“审美教育”等。广义的美育则指“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2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开始逐渐重视美育教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更是从国家层面倡导和动员美育工作,2022年,美育进入中考序列。当前以综合性跨学科为导向的新文科建设,也为美育工作的“美美与共”精神做了宽泛的铺垫。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美育通过渗透进不同职业、年龄、兴趣的人的心中达到的持续而深远的影响,消除日常生活中的烦躁,走近诗情画意的远方田园,是美育的终极目标的重要一部分。
当国家在政策层面对美育工作给予各种各样的鼓励与支持时,美育已从各个角度获得了蓬勃的生命力,因为当前提出新时代“国民美育”的观念,是具有广泛受众的美育,为倡导更为广泛的审美精神,是建立在具有刚性需求的“国民”受众基础上的持续性审美教育。
新时代国民美育的内涵解析
蔡元培在《哲学总论》中提到,“美育者教情感之应用是也”,3之后“美育”一词沿用至今,其要义是给予人们审美教育,特别是艺术审美教育。而新理念下的“美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审美技能的教育,更是全人化的国民精神、情感与道德品质的教育,以此来实现人的终身需求、滋養人的精神情感及实现“以德育人”的审美教化,这才是新时代国民美育提倡的精神内核。
新时代国民美育是对全体国民进行的审美教育。以往人们对美育有种种既定分野与认知习惯,国民美育则不然,其针对全体国民而不分阶段,认为审美是所有年龄段人们的需求,审美教育是彼此循环往复、交织累积形成的审美接受过程。“国民美育”概念第一次将美育的范畴扩大,同时对美育做了更深层的解释,这种倡导国民美育的外延所在,面向全体人的审美教育,即强调审美是不分年龄、不分阶层、通识性的“大美育观”,是对传统审美教育实施问题与缺陷的纠正与弥补。实际上,以往的审美教育仅被当作“学习阶段”的一门课程或公共课程,忽略了其背后更大的促发作用。所以,强调通识性的“大美育观”,是对所有人成长过程中反复需要与终身伴随的精神情感,是与灵魂的触发而进行的不可疏离性与全人精神的教育,让超出了“学习阶段”的“超龄人群”—老年人也有了获得审美教育的权利和契机。
线上教学—大美育观下新时代老年教育的新思路
从1983年中国的第一所老年大学在山东成立算起,中国的老年教育已经发展了将近40年。通过学习,老年人发展了兴趣,锻炼了身体,而且在与同龄人的沟通交流中,老年人的身心得到了宽慰和放松,老年生活更有活力。
在众多老年大学的课程中,钢琴是最受欢迎的科目之一。新时代老年人学习音乐的目标,是通过演奏钢琴获得自我的提升和实现。“互联网+”时代的加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智能化、移动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老年音乐教育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视听结合、声像一体,进行高质量的教学实践,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的意愿。我在疫情期间进行了一个“老年人线上钢琴课”的课题研究,很多老人足不出户地接触了钢琴演奏,他们的参与度和体验感都非常好。
老年人线上钢琴教育的研究与探索
1.老年学习者的特点
研究表明,智力和身体能力是一个“如果不实用就会失去”的“命题”,而钢琴学习则是可以用来保持这种肌肉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弹奏来刺激大脑,可以帮助减缓甚至阻止一般认知能力的退化,并保持精细动作的能力。从心理方面来看,新时代的老年人自我表现欲极强,有着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通过学习音乐获得幸福感和成就感,逐渐拥有人格的个体化发展和精神的满足,最终他们将获得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所说的“人生的智慧”—“以超然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4
2.老年线上钢琴教育的探索
(1)随时随地学习,展现网课优势
数字化生活的今天,大部分老年人都有了智能手机和移动端设备。在疫情期间,我带领学生进行了一个关于老年人线上学习的研究调研,我们利用腾讯会议和微信两个平台,通过直播课和录屏课吸引了大批老年音乐爱好者,同时开设公众号“常青藤音乐俱乐部”进行每周一次的推文更新,通过文字配合视频的方式,帮助年长学员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2)基于心理和生理条件,优化曲目选择
老年钢琴教育主要以愉悦身心、陶冶情操为主,以弹奏能力为辅。他们渴望可以弹出自己年轻时熟悉的音乐,又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因此,速度较为平缓、音量较低的曲目较符合老年人的演奏能力,可以考虑“老歌金曲”和一些较慢速度、音乐张力较弱的作品。
(3)口头导向先行,增加语言交流和讨论
老年人过往的人生经验和知识积累,是教学中无价的资产,他们的语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他们常常会通过科学的、理性的角度来看待钢琴弹奏,因此需要简练、清晰的语言,帮助他们理解。
(4)照顾心理诉求,保持低压力感及愉悦感
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的学习模式,照顾年长学员的心理因素,使他们在始终保持的一种低压力感和愉悦感中进行学习,是老年线上教学的重要特点。我们运用了自主报名和预录视频的回课方式来指导,既兼顾了学员的自尊心,提升了自信心,同时满足了教学的基本要求,是线下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新时代的老年美育—云端的诗意人生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传统的美育一直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审美教育,而新时代国民美育将美育的定义大大地延展了,它是面向全体人的审美教育,即强调审美是不分年龄、不分阶层、通识性的“大美育观”。认识到这一点,就不难理解,让老年人参与到数字和网络生活中来,让他们也同年轻人一样,享受与时俱进的人类进步的福利,正是新时代老年美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心理学实验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运动方面的问题不再重要,而人们对放松和愉悦的需求会有所增长。5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让老年群体的生活保持健康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音乐带给人心灵上的舒适,能够在四肢和身体渐渐衰老的同时享受音乐带来的每一个美好的瞬间,使得每个人都能够感受悦耳的诗意、旧时的回忆和心灵的幸福,给予老年人一种新的享受、新的视角、新的展望,这正是埃里克森所说的在人的“成熟期”当中自我调整,并最后达到对于生命和死亡超然物外的态度,以积极而宁静的态度走向人生的最终阶段。细腻的情感和熟悉的曲调能够使人终身创造和维持丰富的情感体验,建立和维系社会关系,并继续保持激活认知和情感功能。
因此,开展线上老年钢琴教育,是老年群体共享人生美学趣味的新时代美育生活,是老年群体体会人生美好时光的新阶段情感生活,是老年群体保持对过去逝去的时光的回忆、留存对现在仍能把握的春光的感受、消除对于未来身体衰老、情感流逝的恐惧,在云端享受诗意人生、宁静心灵,真正地让他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王向峰.文艺美学辞典[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573.
周德昌,江月孙.简明教育辞典[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432.
蔡元培.哲学总论.蔡元培全集(第-卷1883-1910)[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357.
百度百科: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F%83%E9%87%8C%E5%85%8B%E6%A3%AE%E4%BA%BA%E7%94%9F%E5%8F%91%E5%B1%95%E5%85%AB%E9%98%B6%E6%AE%B5%E7%90%86%E8%AE%BA/1579352?fr=aladdin.
[美]理查德·科威尔编著,章艺悦译.美国音乐教育者大會手册—音乐认知与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146.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