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政法干部的慷慨悲歌vs黑恶势力的末路挽歌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艺术评论 热度: 15467
周云汇

  兔年春节档最热电视剧《狂飙》掀起收视狂潮,引发全网热议,赢得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和好评。虽然因为收梢过于急切和草率而被诟病,但总体来说还是达到了扫黑除恶这一类型剧的新高峰。

  《狂飙》与以往同题材国产电视剧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向我们生动详实展示了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如何一步步走到黑社会老大的过程。《人民的名义》《扫黑风暴》等同题材作品往往聚焦于公职人员如何被拉拢腐蚀、迷失自我的过程,视角是自上而下的,而《狂飙》将视角放低,以临江省教育整顿指导组进驻京海开展政法系统教育整顿活动作为一个引子,牵出正邪两股势力彼此缠斗长达20年的“京海往事”,仿佛舞台大幕拉开,不同阵营、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同台竞技,以“呈现”而非“讲述”的方式娓娓道来。

  从叙事技巧来说,该剧对时间线与故事线的精心设计有效实现了时空维度的拓展与递进。情节的铺排通过时间线的交错与融合构成故事的主体,以大量旁白与闪回作为补充与提示。倒叙与闪回的形式勾起观众的好奇心,曲折的剧情令人惊叹,谁是内鬼、谁是幕后黑手、谁在和黑恶势力勾结,谁又是最大的保护伞,扑朔迷离,叙事的跳脱与呼应增加了悬疑性,全剧时间线跨越20年,层层拨开迷雾,在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正义的火种不断延续,罪恶的种子不停发酵。当然这种炫技一不留意就容易露出破绽,不容易形成逻辑闭环,如程程、陈书婷等人物的突兀下线,孟钰、杨健的性格转变缺乏铺垫,最后几集的剧情平淡而仓促,像是要迫不及待把前面没有交代的疑点一股脑儿飞速倒给观众一样,这和中间20多集“往事”部分张弛有度、详略合益的节奏完全不同,而且徐组长的旁白过于密集,说教意味浓厚,影响了可看性。

  從人物形象塑造来说,正邪两派都有可圈可点的人物,公职人员中既有赵立冬这样的大蠹虫、曹闯这样的变节者、李有田这样的老狐狸,也有安欣、李响、谭思言、陆寒这样的铮铮硬汉。而反派队伍更是丰富多彩,高启强和高启盛兄弟、大嫂陈书婷、小喽啰唐小龙和唐小虎、杀手陈金默,每个形象都立体而丰满。张译、张颂文、高叶等演员凭借卓越的演技“一剧封神”,让人印象深刻: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刑警安欣经过20年的蹉跎变成满头白发、佝偻身形的边缘人物,发型、表情、语气、站姿的变化都细致入微。高启强从刚发迹时的复古港风造型到进入政界后的老干部风穿搭、从壮年时的逞强使气到步入中老年后的老辣圆滑,所有表演均拿捏得当。

  优秀电视剧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狂飙》让我度过了一个充实的春节假期,意犹未尽之余也有一些浅层思考。

  启示一,要看到政法干部的坚定信仰。不讳言“黑”与“恶”的存在,真实展现正邪交锋与政法干部的坚韧不拔是《狂飙》成功的关键因素。李响、谭思言、陆寒、安欣等公职人员的前仆后继让我们看到黑恶势力的强大,也让我们看到政法干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安欣从愣头青式的轴与执拗,到后来蛰伏隐忍的低调谨慎,再到进入专案组以后的雷厉风行,甚至指导组与安欣之间也有从互相试探到逐渐信任的辛酸过程。读过李响的遗言以后,安欣依然坚定信仰,愿意放弃朋友、爱人等可能成为自己软肋的所有社会关系,独自应对挑战,做一位孤胆英雄,这份决绝与坚忍令人钦佩。

  启示二,要看到底层百姓的艰难处境。当高启强只是一个卖鱼摊主时,每天要面对地痞的欺凌与盘剥,低三下四给收保护费的龙虎兄弟送礼却被打得鼻青脸肿,大年三十被抓进公安局受审,弟弟妹妹拿着饺子瑟缩地站在公安局外恳求所有他们能遇到的民警。安欣的一个善念不仅让高启强吃到了饺子,还在之后被反复利用,让整个市场的普通小商贩们都轻信并羡慕高启强有公安系统的官员作为靠山。还有李青父子、黄翠翠母女这样的底层弱势群体,在时代洪流裹挟之下、在利益与权力的绞杀中被侮辱与损害,这些人物的命运与处境虽然在剧中着墨不多,却足够令人揪心与深思。

  启示三,人生方向的选择往往在一念之间。高启盛作为一个学霸,本来应有光明美好的前途,却因耿耿于怀曾经被人蔑视与欺凌的痛苦,逐渐成为一个癫狂嗜血、不择手段的斯文败类,这个“疯批”弟弟是高启强走上不归路的强有力推手。老默(陈金默)是刑释人员,为了“报恩”和“情义”一直帮高启强杀人,却不忍伤害曾经救助过他的安欣;他对女儿有着深挚父爱,手上却又不断沾染鲜血,他的各种矛盾和纠结最后只能随着自毙而解脱。这个人物有单纯的狠戾与执拗,毫无意义的江湖义气让他一条道走到黑,可怜、可恨复可叹。而当高启强走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应该能想起当年他们兄妹三人分享一碗猪脚面的旧时光,虽然清苦,却有着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暖。首尾呼应的饺子更是容易让人联想到“东门犬”“华亭鹤”的典故。可惜时光不能倒流,每个人终将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启示四,如何平衡政法干部的慷慨悲歌与黑恶势力的末路挽歌,大概是扫黑除恶题材电视剧的“尺度”最难把握之处。最后10多集的删改剪辑和飞快收尾对“保护伞”和滋生“黑恶”势力的土壤并未做太多深入开掘,颇有曲终奏雅、语焉不详的尴尬意味。正是因为前26集剧情饱满、逻辑自洽,使得观众似乎更愿意自动代入高启强,从卖鱼摊主“逆袭”为一方黑恶势力的“大哥”和又美又飒的“大嫂”都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典型人物。网友各种调侃“卖鱼”与“吃鱼”、《孙子兵法》、大嫂同款卷发等都成了趋之若鹜的爆款,而安欣这样的孤胆英雄却被大家在赞叹几句之后逐渐抛诸脑后,甚至大结局中莫名其妙暗示了小五才是安欣的官配,观众的兴趣立马坠入言情偶像剧模式,该话题一下子冲上了当晚热搜。何黎明、黄老在剧中成了“工具人”,赵立冬、蒋天与指导组的斗智斗勇显得过于“小儿科”,孟德海这个人物被改编成从“黑”转“白”,不仅剧情连贯性与逻辑闭环受损,全剧的立意与深度以及一部扫黑剧应有的警醒作用其实也是被削弱与分解了。

  徐组长在剧中的旁白金句频现,例如“拨乱必须清源,长治方能久安”“随着扫黑除恶工作的常态化,让英雄不再孤独地战斗”,相信以后的扫黑除恶题材剧会将视角进一步重点聚焦在“常态化”,带给观众更多思考。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