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在2020年推迟上映,从开年春节档“大年初一,一战封神”的院线宣传停顿到十一国庆档展映获得目前总票房亚军,因为疫情的原因影院关闭,电影市场经过大半年的偃旗息鼓,国庆档对于“合家欢”类型的优质动画影片期待胜于从前。《姜子牙》虽然因电影市场契机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收益成绩,但是在观众口碑上却高开低走,评论两极。相较于之前彩条屋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全方位成功,大大提高了观众们对师出同门的《姜子牙》的期待阈值,但在影片上映之后,对于一脉相承的《姜子牙》,却不能单纯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标准去简单衡量其优劣。
长久以来,观众的固有观念是“动画片”主要是拍给儿童看的,动画片的主要人物角色也是以低幼青少年为主。而《姜子牙》的主角设定是一个沉闷、失败、处于自我怀疑否定的中年人,不再是传统的影视剧中仙风道骨的七十岁才出将入相的老年姜子牙形象,更像是落魄倒霉、职场不顺的中年失败者,更能引发成年电影观众在现实社会职场经历上的“共情”感受,影片在人物关系设定上较之前的封神演义传说也颇具解构性。《姜子牙》一出场,就背负了太多沉重的心理负担,所以整部影片的基调就是偏深沉阴郁的,对于这样一个连接天庭、妖界、人间的主角人物,太多的羁绊使他的所有行为和选择都套上了无形的枷锁,在银幕前的观众就需要时间去理解他的动机。这样一来,就增加了观影的难度和融入度。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合家欢心理观影期待去影院的观众收获的感触自然也不一样。
无可否认,《姜子牙》在创作上的雄心和制作上的优点,再一次印证了“国漫崛起”并不是一时空谈无以为继,至少是正遵循着国际标准在不断向顶尖水平靠近。长期以来,我国动漫的制作水准、文化影响、传播效能、规模市场是无法和美漫、日漫相提并论的,但是在《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优质动画电影陆续获得市场好评和良好口碑之后,中国的动漫制作者们也找到了可以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向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和历史神话传说寻找改编素材,做具有中国特色和东方审美的动画电影。尤其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其对于传统故事的颠覆创新和制作上的热血精良,剧情、画风、特技让不少看美漫、日漫长大的“80”后、“90”后一代电影观众们直呼看出了民族自豪感,堪称“国漫之光”。而《姜子牙》是又一部承袭前作,野心勃勃的、企图打造“封神宇宙”的电影,依旧遵循前例采用神话改编故事,影片呈现的宏大悠远的世界观,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视效一流的美术设计,都让观众眼前一亮,值得去大银幕赏鉴。但随着故事讲述的深入,观众们会逐步发现,《姜子牙》所践行的,不同于《哪吒》所指向的少年热血动漫设定,也没有好莱坞惯常的动画标准参照,而是走向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国内目前没有的“成人向”动画创作探索之路。
从制作上看,《姜子牙》堪称银幕“视觉盛宴”,刷新了国产动画美术设计层面的新标杆。作为一部历时四年二维和三维结合的动画电影,主创者们耗尽心力,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头饰、花纹、人物设计、台词表演等,都是基于对《封神演义》《山海经》等传统经典文化志怪小说的查阅和研究。开篇用具备敦煌壁画美感的2D动画形式来呈现“封神之战”讲述前情历史,姜子牙建功立业故事起源的楔子,便可以看出制作团队的匠心和创意。一个短短两分钟的故事背景交代,是普通二维动画制作量的数倍,画面绘制的叠加层次和线条细节非常丰富饱满,一个画面里包含多个图层,工作量巨大,“制作速度有的时候一两天才能画出一帧画面,而电影呈现中短短两分钟的二维动画就花去了制作者们一年多的时间”。1导演曾说:“做动画,不是一个人的破釜沉舟,而是一群人的齐心协力”。2在官方发布的《姜子牙》三维制作特辑中,有这样一组数据:“参与制作人数达1600多人,历时超过1560天,总镜头数1851个,特效镜头超1300个,占全片70%,4000台电脑同时渲染,角色开发时间历时18个月,姜子牙迭代123版,美术开发时间15个月,场景设计平均迭代轮数40次……”3在这些大数据中,除了主创人员,还有国内40多家动漫公司参与协作。不难看出,一个动画电影体系分工合作完成的工业化规模雏形已经初现,这虽然不及好莱坞梦工场或皮克斯那么完善的动画工业体系,但是这种大型协作方式就为以后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
二维动画用来交代故事背景,三维动画用来叙述故事主线。电影主体的三维动画部分也完成的相当精彩。很多恢弘场面,如在北海冰天雪地的场景,姜子牙和小九在荒蛮山谷与冤魂之战,玄鸟在夜空中带走冤魂,姜子牙最后通往归墟等画面桥段都非常具有设计美感和造型质感,既有国漫独有的无法复制的古风视觉元素,也有目前动画行业考验技术的无与伦比的细节设计。在人物方面,姜子牙、申公豹、天尊、九尾狐等主要角色都延续或承接《封神演义》中的经典文学形象。袭击姜子牙的怪物腾蛇,是寄生在枯骨中的世间冤魂聚集,是根据《山海经》记载的神兽创作而来。玄鸟是上古神鸟,也是商王朝的祖先,眼含星宿引渡冤魂,在《山海经》中也是有据可依。玄鸟异兽与魑魅魍魉共存的北海古战场,是东方古典文化神韵与妖异魔幻世界的融合。最值得称道的是关于“四不相”的设定,保留了《封神演义》里姜子牙坐骑的经典形象,又参考了现代人喜欢的萌系宠物如猫、狗、雪貂、兔子等十几种动物,经过八十多版修改,才创造的独一无二的形象。这个宠物设定是非常具有现代意识的,“四不相”的萌宠属性与迪士尼诸多经典动画电影作品属性高度类似,一如《冰雪奇缘》里的宠物“雪宝”,是具有别样的商业可延续性和可开发性的。据悉,片中玄鸟、腾蛇、九尾狐、十二金尊、归墟等形象设计皆有出处,一闪而过的“巨灵神”也都有完整的详细设定。在古老神话之上赋予现代想象,让观众在银幕上直观地感受到了几千年前人、妖、神混居的神话空间存在。
可以看出,制作团队的技术实力还原了极高的神话场景和角色造型上的质感,将古典神话和现代技艺进行了完美的视效结合,将想象中的“封神世界”用电影化的方式展示在观众眼前。这种东方美学呈现是具有跨文化传播属性的,它用恢弘的场景和华丽的细节呈现了华夏远古时代商周时期神话传说的悠远广阔。将传统文化汇入现代语境,用美术视觉元素完成极富中国特色的动画影像文本。即使将来《姜子牙》拿到国外市场展映,如动画产业发达的美国、日本去交流,从动漫工业化水准上看也是不逞多让不输阵的。有无法取代的中国神话特色元素,也有更有趣的玄幻世界观。因此,在《姜子牙》之后,许多国漫制作者和国漫迷们提出了“封神宇宙”这个口号——“就像国外有‘漫威宇宙’,中国也可以有自己的‘封神宇宙’”。4
动画电影《姜子牙》
《封神演义》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志怪小说,也是影视剧热衷创编的一个热门IP,中国内地、中国港台地区、甚至日本都有很多以该小说原本为题材,改编创作的影视剧和动漫作品。《封神演义》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交涉了一个存在大量鲜活神仙角色的封神世界。这些神仙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封神故事体系,单独拎出来又可以有独立的角色剧情发展,除了现在已经做出的哪吒,姜子牙,像《封神演义》里的二郎神杨戬、雷震子、黄天化甚至是申公豹,都可以被独立制作成动画电影故事。至于他们的人物设定角色安排,也并非是一层不变的,比如申公豹这个形象,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是个干瘦阴险的腹黑小人形象,在《姜子牙》里却是一个忠诚憨厚的壮实青年形象,创作者们完全可以根据古代史实、剧情需要、人物设定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化的再创作。当然,这种创作并不是无所依托大胆妄为的,对于这些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我们还是要根据古典神话、宗教和文化流变的细节去设计,进行合理化的改造。一旦这些人物,一些场景,甚至是一些神化宝物,经过现在动画技术的加持,会焕发出比原始小说文字精彩百倍的视觉冲击效果来。但是“封神宇宙”的概念即使有了雏形,想要和美国电影工业“漫威宇宙”或者“迪士尼”抗衡也是不现实的,想要构建一个庞大的电影类型体系,本身就需要考验电影工业的全面化、精细化程度,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紧紧相扣,而且纵观全局,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运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行业经验、技术加持才能共同完成。但是《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动画的出现,也让观众们看到中国动画能够摆脱对美漫、日漫的模仿借鉴,不仅在制作水准上毫不逊色,更能挖掘改编传统神话故事,做出有中国特色中国味道中国审美的优质动画作品。
在制作的精细程度和审美创新上,《姜子牙》是有所突破的,但是之所以在口碑上没有一致性的好评,是因为姜子牙这个人物形象没有立住,他本身是迷茫的认知失调的。编导说自己是“把自己的中年危机也夹带私货进去了,做自己的神,不代表叛逆,而是对自己所相信东西的坚持”。5《姜子牙》原本可以参照《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模式,设计一个相对讨巧讨喜的“丧萌”人物形象,讲一个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故事,配合着日益成熟的符合中国观众审美的古典传统画风,将《封神演义》里的宝物类似《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山河社稷图”“指点江山笔”等重新进行电影化游戏化演绎,讨各个年龄层观众的惊奇和喜欢。但是《姜子牙》在故事讲述上却走向了另一个维度,用导演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做一个“姜子牙的哲学转变”,“姜子牙本身就是没有像大圣、哪吒那样叛逆有个性的,他是由人修炼成神的,在不做魔改的前提下,想更多的呈现中国人议古论今当下面临的困境”。6导演着力于将“众神之长去神化”,作为一个历史上有真实人物本源、又历经百年戏说演义的人物,导演在《姜子牙》的人物设定上有所失衡。
影片一上来就抛出了一系列人生矛盾的哲学命题。是爱吾师还是爱真理?是要名利还是存善念?是救一人还是救苍生?这些问题本身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而好的电影在于导演怎样用视听叙事的方法去呈现这一矛盾观念的思辨过程。影片对于仙界的设定,“师尊之上还有师祖”,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更是增加了叙事难度。体制与个体的对立,本来可以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但是电影在剧情上的语焉不详,以及节奏掌控上的欠缺,都增加了观众的疑惑,《姜子牙》的仙界设定是一个表面上虚幻迷离,实际上等级森严的世界,仙界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呢?收服师尊的师祖是什么样“不可说”的神仙呢?更高级别的神仙只有在姜子牙砸毁天梯之后,才会降罪,那么他为什么不能早一点明察秋毫,洞悉师尊的阴谋,来避免人、妖、神界的混战和姜子牙的冤屈呢?从姜子牙拒绝封神再到质疑神的权威,再到打碎神的形象,无处不彰显着对真相的追寻和对权威的反抗,但是姜子牙所追寻的真相,“狐妖的真相”和“师尊的真相”无法自圆其说,在追寻真相的明线上,人兽卖萌,兄弟CP、大叔萝莉等无关叙事的情节描述占据太多时间去炫技,勉强搞笑迎合年轻观众,削弱了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主旨,使剧情发展有些割裂。在具体的体制与个人问题探讨上执行力不足,将观点隐晦地藏进故事的暗线里,碍于电影的时长和市场接受度,它借神话传说的外壳,实际讲述的还是最具现实意义的人间社会。明线和暗线互不兼容,彼此抵消,就造成了叙事逻辑上的不通顺,最后在缺少铺陈的情况下,让姜子牙强行喊出“愿天下再无不公”的口号,削弱了影片应该具有的悲剧色彩和反思精神,无法归纳之前的剧情,也并没有带来真正光明的结局。
有形的梯已不复存在,但无形的梯却仍然牢不可破。艺术作品都是对于现实社会的某种折射,现实系统也是对于文艺作品的捆绑。作为一部探索人物心灵成长的动画电影,《姜子牙》的艺术个人化表达远高于《哪吒之魔童降世》所带来的大众娱乐性,但是它叙事和情节展开上的不足,使得主角心灵的成长、人物的共鸣、意识的思考很难一言以蔽之去总结。《姜子牙》必然是有争议性的,不同经历、不同年龄段的观众去看也会有不一样的感触,正如影片宣传语所说:“用你自己的方式,去成为一个真正的神。”这正对应着目前国漫发展的阶段,国漫发展还不似美漫、日漫的集团化、工业化、以制片人中心制为主,而更多是以导演创作者为核心,注重个人理念表达和观念呈现,这也是《姜子牙》所体现出的创新风格。中国的动画制作者们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去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解构神话或建构风云人物,让那些神话、传说、历史拥有现代性的解读空间和展示渠道,拓展中国动画的艺术创作边界,磨砺属于更多部真正属于中国动画的封神之作。中国的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是动画电影创作者们的无尽源泉宝库,“封神宇宙”已经在银幕上徐徐展开,《姜子牙》并未一战封神,但是它已经打开了动画宝库的大门,国漫会在此基础之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未来可期。
[1]阙政.两位导演访谈 <姜子牙>要解开封神千古悬念[J].新民周刊.2020(36):83.
[2]2020年1月23日《姜子牙》因疫情退出春节档声明。
[3]《姜子牙》发布三维制作特辑预告片,M1905电影网。
[4]阚丽丽.从“漫威宇宙” 到“封神宇宙”的思考[J].新产经.2019(9):34.
[5]阙政.两位导演访谈《姜子牙》要解开封神千古悬念[J].新民周刊.2020(36):83.
[6]选自《姜子牙独家纪录片》,腾讯视频。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