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现实主义与时代背景有机结合的一次行业剧创作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艺术评论 热度: 15114
羊含芝

  《在一起》的成功让我相信每个编剧都是因为心头的那一抔热血,投入到这个行业里,见到了光明,想为之立传;见到了黑暗,想怒而鞭挞;见到了趣事,想与尔分享;体会到的情感,想同历悲欢。借赵翼的诗来归纳:“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一部好作品的成功让多少编剧找回了创作冲动,希望所谓“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言”是吾等之事。

  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讲述的是十个抗击新冠疫情故事。“时代报告剧”是今年2月,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视频会议上提出的新概念,“时代报告剧”借鉴的是时代报告文学的模式,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总体体现出纪实风格,重在及时反映时代主题、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新闻性、强烈的文学性、深刻的政论性等三个特点。这部戏不同的是,它削弱以往命题作文中僵硬的“政论性”,描绘的是大背景下以小人物为主体的现实画卷,唤起了2020年初经历的这场疫情的集体记忆,实现了戏里戏外演员和观众的共情。编创人员采用的是克制和平衡情绪的创作方法,在有限的拍摄空间内汇聚成了一股股情感细流,堪称一次突破,对时代报告剧、现实主义剧、行业剧的创作有一定积极的意义。

在有限空间内汇聚戏内戏外无限的情感细流

戈达尔说“形式即内容”,这部《在一起》每两集讲述一个独立的故事,十组独立的创作团队创作十个故事汇集成二十集的系列剧,当年的事件当年策划,当年拍摄当年播映,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汇聚了国内现实题材创作领域中坚力量的编剧、导演、演员参与,全组上下拧成一条创作绳索,在创作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以普通人的感受为主,用平凡的视角为平民英雄写作才是《在一起》所有编创的基调,坚持这样的创作态度,使得《在一起》是一部在半年的时间内完成从立项到播映、完成度较好形成口碑护城河的剧,在这样短的篇幅内汇聚了一股股演员、真实事件原型者、社会事件的参与者观剧之后的情感细流,可谓是突出了编创的意图。每个故事都是以疫情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为基础,在真实和想象空间中拿捏有度,完全为了在有限的篇幅和创作时间内表达在疫情时代下各种阶层的人物百态,个人受到时代背景大事件的左右时出现的思想变化。拼盘单元剧模式借鉴了《我和我的祖国》,从周期和容量来看,都将“短”发挥极致,最长的一个故事拍摄周期是14天,最短的仅8天,但是“短剧不短”,作为这样背景下创作的剧,在有限的体量中尽量保持一定的艺术创作空间。有人说《在一起》是十部小电影,每两集都不是按照电视剧的方式来做的,是按照电影的方式去做,并且留给短剧集更大的创作空间,才能在短时间内凝聚成比较强烈的视听效果和供人思考的结果,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剧集越短越难创作,而在这部剧中,编创者选择的是一种克制收敛的创作方式,在短片《救护者》单元志愿者刚刚挪动完走廊上的一具尸体,镜头就停在身旁的手机屏幕上,那个不会再有回答的电话,所有的观众看了都意会了,戏里这个手机的特写表达的情绪我们都已经领会了,戏里志愿者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冲动,选择继续投入了紧张的急救中,角色的情绪已经通过亮起的手机屏幕穿过了银屏给了我们答案。在《生命的拐点》中,吕中饰演的许老太太儿子住院,她念叨着等儿子好了让他置办年货,但是最后儿子没有抢救过来,许老太太得知儿子去世后非常克制地深深地给医生鞠躬,说了一句“没受罪就好”,还嘱咐儿子的遗体捐献做研究。此时镜头停在绿植上,植物鲜活绿色盎然,亲人却不在人世,体现出命运的无常,以及老人蒙受丧子之痛的同时不忘感恩。释放情绪固然会有感染力,但是编创人员采用了克制的手法处理,随着老人鞠躬起立,镜头缓缓上升,我们在其中感受到的是角色情绪的流动。除了医患、母子之间的情感表达,《同行》篇中,赵今麦扮演的年轻医生和家人告别出发去武汉支援,父母亲忙着给女儿塞满食物和叮嘱,荣意含着眼泪转头骑车远去的镜头也是大家的泪点,没有台词刻意强调家国大义,都是普通的父母亲和身在异乡工作学习的儿女们之间的正常交流,但足以让我们体会到流动的情绪和镜头背后的意义。

从时代精神出发,观照现实为基础提炼人性的编创本心

《在一起》是一部在几个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合理平静内敛地提炼出戏剧冲突的报告剧,不同于对现实生活的复刻也不是纪录片式的纪录片,使得这十个短片在虚构、真实、升华中三者达到平衡,十个短片均有故事原型,拥有现实主义的三个典型的特点。《生命的拐点》中张嘉译扮演的张汉清原型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的张定宇院长,《摆渡人》里雷佳音扮演的出租车司机原型是滴滴司机王利等四位司机,《救护者》中朱亚文扮演的黎建辉原型是上海市第一个援鄂医生。现实主义文艺作品的三个特点一是形象的典型性,我们看到这些人物都有原型,另一个特点则是细节的真实,在《救护者》中的徐璐扮演的护士周周和一位患者的交流,在患者刚去世时,周周拿着冻疮膏给老太太涂抹的细节,瞬间可以让观者泪崩,从一盒小小的冻疮膏物件描绘出医患之间的关系,此时的这个动作比之语言、口号等的表达要有力量的多,本身编创团队就表达了要用电影的拍摄方式来摄制这部戏,画面和动作就是最有力量表达编创意图的方式。另外对于现实主义来说最重要的是描绘客观世界的真实性,在这部戏中,从拍摄方式到演员的表演,都是求真求实的笔触,用更加专业的态度和手段来编创,技术层面上的例如疫情的时间段是冬天到春天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在剧组开工的时候则是初夏,堪景的时候编创人员将绿意渐浓的场景避掉,对于《在一起》来说,这些场景若是避无可避了后期就会抹去痕迹。根据主制片人谈到该戏最大难度的其实是关于演员的反季节拍摄问题,《同行》中的杨洋和赵今麦穿的是春节时的羽绒服雪地靴装扮,《方舱》里的病患们穿着棉服盖着棉被,对于所有的一线医护人员全都穿着防护服,在夏季的温度中拍摄必然是汗湿几层。《救护者》令人最难忘的镜头是一系列的医护人员双手取下防护手套,拧出全是汗水的特写镜头,两个长镜头的调度将医护人员和疫情斗争,与死神赛跑阶段的高压状况,将紧张忙碌令人揪心的现场状况逼近真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种种细节都勾勒出了病人、家属以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丰富了整个在一起的情感层次。

  

  电视剧《在一起》

  再从整体的片子调性来看,值得关注的是编创的本心,不像以往歌颂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而是在平凡人中间挖掘情感,这种非日常的情感层次在戏里的表现从演员表演、语言对白、道具细节各个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功课。最突出的是雷佳音扮演的外卖小哥辜勇这个形象在《摆渡人》中,是根据很多个真实的外卖小哥形象提炼出来的人物,编创人员并没有回避人物在这样紧急情形下容易散发出来的消极情绪和态度,而是循序渐进地描绘了出来,塑造一个极其令人信服的外卖小哥的形象。在疫情开始,辜勇只是察觉到有人在囤口罩,于是自己也开始囤,一开始只是想要卖个高价赚点差价,从察觉到商机到自主自觉开始护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给医护人员送免费外卖这些行动的变化,是人性面对这样的环境下非常自然的变化过程。戏里张静初扮演的辜勇妻子文静得知他要去给医护人员送快餐的时候,在家中窗口对着楼下的丈夫辜勇大喊:“你给我平平安安地回来!”而在两人商量好要回家过年的时候,辜勇又一意孤行叫文静独自回去不要待在危险的城市,自己却拉开车门留下来。文静虽然气愤,但还是默默回家支持辜勇。这是《在一起》最可贵的地方,就是把真实的人性展现出来,编创者们的意图要将人性提炼出来让大家看到真实场景下普通人会做出的选择,而不是一开始就接受做出所谓的崇高的举动。类似的还有倪妮扮演的小护士在临阵脱逃时的情绪崩溃,在出租车内的心理活动以及表达自己离开的态度,就是没法去面对自己的同事得病离开,她也没法接受万一自己得病父母没人照应的恐惧。外卖小哥辜勇的同事会蹬着自行车两天一夜重回武汉,其实可能是为了补贴而做的行动而不是一般报告剧会表达的奉献成全的人物特点,但谁说小护士和辜勇的这些举动和反映不是我们真实的人性呢?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演员自然会参用体验派的表演方式,将真实自然的角色还原,没有刻意的扮演和拔高人物让演员去相信和美化人物,而是将自己真实地放入当下的环境里就自然可以成为当下的角色了。这样的真实尊重普通人,并且允许普通人退缩和哭泣,所以自有它的力量直指人心。

深耕细作行业剧的相关启示

相对于其他的行业剧来说,《在一起》从行业的角度迸发出的情感共鸣可以引起观众对其行业在专业度上的关注,在形态和专业模式方面为我们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对行业剧的认知。行业剧的难度是专业度的表现和戏里的人物关系,在前期调研中搜集资料和研究行业的特性更显尤其重要。因为一般在行业里的很多细节是人为编造不出来的,对一个行业的了解往往指的是对行业背景、行业生态、行业细节的了解。《在一起》这个项目开启的时候,当时武汉不能完全解除防控,不适合去当地拍摄,不能完全还原武汉场景,但是为了体验武汉抗疫一线现场、还原武汉的方舱医院,剧组就在上海体育馆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搭建了一座模拟的方舱医院。并且为了更加专业地表现具体情节,邀请参与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在《同行》篇章中,杨洋扮演的医生在拍摄前和专业的医生学习如何使用呼吸面罩、如何操作咽拭子酸检测,对于操作姿势的正确训练他也是找了很多现场指导者和观看视频资料的一些途径,力图在最短时期内学习到医学常识、急救方法和医疗器。

  从创作规律出发,创作故事的最主要从人物开始,所以编创结合现实情况尊重创作规律,对开展的故事都从主要人物身上寻找角色的“信念感”。剧中人物都不是大家熟知的英雄,但是这样的普通人才是公众心中的平民英雄。《方舱》篇的导演汪骏在创作前期就会对疫情的逆行者医护人员进行深度采访,他说在熟悉了解采访他们的过程中发现其实他们也会对未知感到无力,在宿舍洗澡也会为白天发生的生死离别而害怕惶恐,当病人逐渐向好的趋势他们也会给病人送花,为大家跳舞读书以此来庆祝病人的出院,这么多天的情感逻辑情同此心,这才是一个普通人面对公共危害事件本能的反应。靳东在和原型医生胡伟国畅谈,医生就着自制的PPT谈起,页面都是他用手机录下的抗疫一线的事情,胡伟国说以为自己是勇敢的,但是他去了武汉才发现,一家医院已经有4000多人全员报名。另外他的办公桌上有自己妻儿的照片,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作为演员和导演在采访时候都观察注意到了,所以成为了在创作该戏的时候给人物内心塑形的材料。因此,该剧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有扎实的现实基础,给这部剧勾勒了丰富的肌理。同样的,主创人员中的编剧高璇、六六认为所有的素材都是能沉淀下来反复回味,完全是不需要编撰刻画的,因为真实够打动人,而每件事情都是来自新闻报道或者一线外卖小哥的微博,最终编剧将这些材料捏成了同一个人就是《摆渡人》中的辜勇,在选择电视剧创作冲突的方式上并没有选择传统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强调将生活的真实细节放入,于是高璇就将亲眼所见的细节写入戏里,正如她所说的看见了一对老夫妇过马路时候招呼外卖小哥问道:“现在还有外卖送吗?”当两位老人得到小哥的肯定答复后好像是有了依靠般的笑了,高璇捕捉到了这样有真实的细节,诸如此类的细节都对创作人员的冲击力很大的。

  想要在行业剧里深耕细作就从方方面面的创作做起,从拍摄技巧的角度上说,在《武汉人》篇里,剧组不用棚拍也不用高端的设备三脚架等辅助器材而是为了营造氛围和人物心理的真实度,制造不稳定的感觉,全程采用手持镜头。刘敏涛在表演之前都会录音武汉的方言每天学习语言,为了沉浸入生活也会用流水化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体验生活,买菜、买药、做饭……正是因为这些微小的手段和方式制造出了疫情下生活的底色。

  创作就是一种在极致情境下的对人性的刻画、对社会的洞察,而这次疫情就像是一面放大镜,将多维度的人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公共危害事件里看到的人物遇到的事情都是我们编剧写不出的人性光辉,现实里出现了;编剧编不出的荒诞情节,现实里出现了;编剧琢磨不到的点滴细节,现实直接演给你看。国家的各层各面、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在各司其职,以前因为个人阅历达不到,看不清楚也看不全面。但现在的国难“大事件”前所未有地将人类社会所有层面都紧紧拧结到一起,呈现出一张动态的社会大观微缩图,每一个人被动参与,主动观察。生活便是最好的导师。我相信每个编剧都是因为心头的那一抔热血,投入到这个行业里,见到了光明,想为之立传;见到了黑暗,想怒而鞭挞;见到了趣事,想与尔分享;体会到的情感,想同历悲欢。借赵翼的诗来归纳:“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多少编剧找回了创作冲动,希望所谓“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言”是吾等之事。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