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演艺产业统计困境及对策

时间:2023/11/9 作者: 上海艺术评论 热度: 18212
薛诗怡 张 婧

  薛诗怡 上海戏剧学院艺术学理论以及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

  张婧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教师

  近年来,国家已把艺术文化生产的重要性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尽管演艺产业产生了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目前演艺产业统计研究受重视程度不高,原有的统计规则也很难反映演艺产业的现状,面临统计数据不全,衡量指标不清晰,相关研究滞后等问题,这一现状严重地影响了演艺产业的发展。文章梳理了国内外演艺产业的界定以及统计的现状,并在国家统计局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基础之上,对演艺产业进行了初步的分类,为未来的演艺产业统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与对策。

  演艺产业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不及其他产业产生的效益多,但是其带动效应为其他产业提供各种各样的附加值,推动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其带动力不可小觑。演艺产业也是衡量一个文明社会繁荣的标志,因为作为文化消费,不仅涉及剧院建造、舞台设施的设计及制造、舞台剧目、布景、服装、化妆、道具的生产和制作;旅游演艺与休闲;衍生品开发等而发生,演艺产业辐射半径覆盖了制造业、服务业、文化产业、创意和贸易产业,连接多个产业,创造经济价值和就业,但演艺产业面临数据缺乏,规模边际不清、衡量指标不清晰等统计困境。

  目前,国内对演艺产业的统计研究非常有限,本项研究从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发现,截至2020年初,缺乏相关演艺产业规模统计研究,因此,很有必要对此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演艺产业统计困境

(一)演艺产业统计研究现状

目前,笔者以“演艺产业统计”的主题词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里搜索发现,国内仅有一项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专门针对“2018年中国演艺装备行业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研究,这一研究报告对中国演艺设备技术行业从经营状况、产业结构、规模、布局、技术情况及增长情况出发,面向会员单位开展统计工作,以1169 家会员单位2015——2017年产业数据为范本,对演艺装备行业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发展现状进行量化分析。1又以“文化产业统计”的主题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里搜索发现,有45 篇相关的文献,其中7 篇是关于文化产业指标构建的研究;存在问题与对策10 篇;有7 篇是文化产业制度与方法的文章,其余的是对某一地区的文化产业统计调研报告、消费统计等。仅有一篇“影视产业在文化产业统计中的广元化拓展”论文,该文章分析当前应用统计指标的不足与缺陷,给出以投入与产出效益为视角的多元化统计范畴,拟搭建全面系统的数据分析平台为促进影视产业市场的良性发育和文化产业合理发展提供政策决策依据。2

(二)演艺产业统计现状

1.演艺产业统计方法落后于现实。

  固有的统计方法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还没有适应文化生产已从“事业模式”向“产业模式”转变这一事实,文化统计还停留在事业单位统计描述的初级阶段。从统计应用的角度看,社会上对文化产业增加值指标运用的意识还不强。又如在文化事业发展规划中,大多还在使用实物量指标,习惯于用机构数、人员数、演出场次、出版册数等作为文化发展的规划目标或规划完成情况指标,很少将文化产业增加值、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等指标作为规划指标,这也限制了文化产业增加值统计工作的加强。3我国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进程和影视产业准入门槛的调整,大量社会盈余资金开始向影视业注入,各种规模影视投资、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产业投融资实现社会化,跨行业、跨区域,甚至国际的合作极为普遍,而仍旧以制作和发行单位作为统计指标已不能很好反映产业投资现状。

  2.统计口径不一。

  目前,演艺产业发展势头和统计数据不相符,也不像其他文化统计已经有一套相对成熟的指标体系,演艺产业的统计面临基础数据缺乏,统计不全、统计口径不一的现状。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2013——2017年的《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国内演出市场按演出市场主体结构统计的收入规模由2013年的436.44 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75.43 亿元,2017年达到约490 亿元。从2017年的演出统计看出,演出票房收入、政府补贴收入分别为176.85 亿元、124.46 亿元;其他主体收入分别为:娱乐演出收入77.03 亿元;经营主体配套及其他服务收入50.91 亿元演出衍生品及赞助收入33.93 亿元;农村演出收入占比最低为26.33 亿元。而据《2018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7年艺术表演的总收入341 亿元,其中演出收入为147 亿元。可以看出行业协会和票务公司一起发布的数据和统计年鉴发布数据差了近150 亿元。4

  上述统计数据存在差异的原因就是统计口径不一,统计指标的类目也比较模糊。

  3.国家统计指标没有覆盖演艺全产业。

  第一,从统计方法和口径来说,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比较宏观,暂时不能形成全面、系统的数据。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发现71 个小类目和舞台艺术生产和剧院建造相关,但和演艺产业链相关度较高的有三个小类目,分别是文艺创作与表演(8810)、艺术表演场馆(8820)、舞台及场地用灯制造(3873)。演艺产业链涵盖了舞台艺术创作服务、场地以及场地用灯。但这只展现了演艺产业的一部分,并不是全貌。

  第二,从现行国家统计准则而言,被统计单位是以法人为基石,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需要就业人员为50 人以上规模以上的企业,年收入达到500 万元才纳入统计范围。但目前不少演艺机构一方面有不少没有达到年收入达到500 万元以上规模,很难纳入统计范畴;另一方面很多涉及与演艺的相关产业很难单独剥离出所产生的相关收益。

  因此,演艺产业的统计面临信息不全,行业统计的数据统计口径不同意,存在缺乏统一的度量标准等问题。

国外文化产业统计研究与实践

(一)国外对演艺产业统计的相关研究



  沪剧《敦煌女儿》(摄影:祖忠人)

  国外文献对演艺产业统计的探讨也很有限,其对表演艺术的界定分为营利和非营利性质。对国外剧院产生的商业价值有所探讨是约翰·布鲁尔在《想象的愉悦:18 世纪英国文化》中提到了18 世纪后半期商业剧院对英国城市化进程、戏剧对文化消费有着突出的作用。5鲍莫尔所著的《表演艺术的经济困境》一书系统地对美国表演艺术经济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表演艺术团体收入差问题,以及对表演艺术未来提出要从公共投入和财政支持的角度进行扶持,6该著述调查深入,数据全面,但文章并没有对演艺产业进行详细划分。《表演艺术价值链》一文中主要是以非营利机构为例,把表演艺术机构分为主要和次要两个类别:主要类别包括表演机构节目编排,主创人员,节目生产,促销、指挥、艺术家。次要类别通常以行政管理的形式进行分类,主要是辅助、支撑主要类别。包括人力资源、会计、财务、技术、外联和筹款,筹款是指所有除票房外的资金包括政府,企业或个人的补贴及捐赠;外联起到了连接社区和表演艺术家的桥梁作用。7

  以上文章都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演艺产业的生产经营及生存困境,也提出了演艺产业价值链的分类,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演艺产业的统计方法。

(二)国外对文化产业统计的相关实践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文化统计框架。

  1986年,为了收集各国文化统计数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文化统计框架。199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进一步地修正、完善使之成为了规范各国文化统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这一文件把文化部门定义为以艺术创造表达形式、遗产古迹为基础而引起的各种各样活动和产出,具体包括文化遗产、出版印刷业和著作文献、音乐、表演艺术、视觉艺术、音频媒体、视听媒体、社会文化活动、体育和游戏、环境和自然等十大类,每个部门分别划分为资源投入、活动过程、产出等活动环节,它们包含反映以创作和生产、传播和发布、接受和消费以及各项活动规模和参与为内容的文化统计指标,从而形成了文化统计框架矩阵。8

  2.美国非营利艺术机构。

  美国第五次艺术与经济繁荣调查(AEP 5)对全美各州341 个社区,人口从1400 万到1500 万,的非营利艺术机构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即便是非营利艺术机构及相关文化产业每年都能创造1.7 万亿美元的经济活动。

  美国国家艺术指数的开发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美国艺术的广度。它与其他研究计划的区别在于它关注整个艺术系统,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对艺术家、资金和投资、就业、出勤和个人创造,以及对81 个国家级指标进行超过十多年的追踪。该指数呼吁关注艺术新趋势,并提供调研过的数据。其中一部分指标有:艺术志愿者参与;艺术类书籍(音乐、剧院、跳舞、绘画)出版情况;新增加的歌剧、电影、交响乐作品数;艺术参与率;个人参与艺术开销;艺术版权申请;外国人参与艺术活动等指标。这些大数据已定程度反映了美国艺术文化的活跃程度和变化趋势。

  3.澳大利亚文化产业分类。

  澳大利亚统计局在现有统计分类的基础上,分别从行业、产品和职业三个角度对文化和休闲活动进行分类,反映文化和休闲活动的生产、支出和就业规模,形成澳大利亚文化和休闲分类体系。其中:(1)文化和休闲活动行业分类包括文化遗产古迹、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其他文化和休闲4 个大类、22 个中类和75 个小类。(2)文化和休闲产品分类包括26 个大类和227 个小类。(3)文化和休闲职业分类具体包括从事文化和休闲活动的经理和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助理专业人员、相关的服务人员和工人等9 个大类、159 个具体职业。9

  

  儿童剧《那山有片粉色的云》

演艺产业概念辨析与分类

因为缺乏明确演艺产业的概念和涉及圈层,以及指标体系,这一现状影响了演艺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必须梳理清演艺产业概念的相关研究。

(一)演艺产业概念界定

学术界对演艺产业大概有三种表述,分别是演艺产业、戏剧产业以及舞台演出产业,这三个概念既相包含,又相区别。

  首先,要明确演艺产业是从事表演艺术方面的机构与团体的集合,涉及电视、电影、歌剧、芭蕾、歌唱、交响乐、现代舞蹈、实景演出、音乐剧、民族戏剧、民间歌舞、杂技、曲艺、皮影等行业。随着其同旅游业、科技的结合,日益体现出国际化趋势。10近几年国内也出现了沉浸式剧院、演艺旅游等,演出不局限于舞台的表现形式。

  演艺产业指的是以演艺产品的创作、生产、表演、销售、消费及经纪代理、艺术表演场所等配套服务机构共同构成其产业要素。演艺产品具体形态主要有音乐、歌舞、芭蕾、戏剧、曲艺、杂技等各种表演艺术类型。

  演艺产业呈现出多元融合发展态势,它像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上、中、下游并不是泾渭分明,而是错综复杂的。演艺产业与工业产业链的划分方法不同,演艺产业的每一个单元都可以独立出来构成一条以研发、生产、销售为主线的产业链。比如舞台灯光、音响和乐器制造行业,其中包括专业剧场、表演艺术场所和临时搭建的演唱会或艺术节等在为舞台提供设施设备的同时,也开发出了一套服务于市场的产品链。另外,不少院线从演出经纪的角色转变成为内容和服务的供给方。比如保利院线近几年除了提供观演场所,也开始进行剧目生产,以及其他衍生品开发,比如演艺艺术品拍卖,形成了艺术品经营的全套产业链。

(一)演艺产业分类

根据文化产业的分类的原则,现将演艺产业分为五个层面:

  第一,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第二,创作表演服务:戏剧、舞蹈、歌舞、音乐、戏曲、芭蕾、曲艺、杂技、旅游演艺,以及表演艺术场所,如影视拍摄基地、剧院、实景演艺等;第三,演出中介机构与营销:演出中介机构、营销、宣传、推广;戏剧艺术品拍卖、演艺产业交易;第四,演艺设备及用品制造及销售:灯光、音响、舞台设施等,及服装、化妆、灯光、舞美、装饰、装潢、乐器等;第五,演艺金融与保险。

演艺产业统计对策

(一)尽快开展演艺产业专项调研

以国家标准产业分类、标准产品分类为基础,建立演艺产业统计框架,在此前提基础上,确定演艺产业范围界定与清晰的类别划分,制定科学标准,并能进行量化及可操作性,确保演艺产业统计数据客观、全面。推出专项调研工作,对演艺产业规模、结构、机构数量、经济投入与产出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基础数据,以填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形成演艺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与数据库

基于中国演艺产业各省市分布情况,形成一套可推广的统计指标体系,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才能更清晰地看到演艺产业的规模,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业的政策支持和监管条例。所以,应该尽快建立演艺产业衡量指标与数据库。

(三)构建演艺产业统计理论框架

借鉴国外经验,尽管由于国情和衡量体系不一样,中国可以汲取欧美艺术产业统计方法与理论,探索一套中国演艺产业链的统计方法论与路径,构建演艺产业统计理论框架。这将对中国未来演艺产业发展提供指导;有利于实现演艺产业整合不同资源以及市场做大做强演艺产业。

(四)培养一批演艺产业统计专业人才队伍

演艺产业统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亟需专业从业人员来开展这项工作。积极培养具有统计分析、数据的提取与综合以及数据的可视化表示等多种能力的统计分析从业人员,是演艺产业科学统计面临的重要任务。这项工作需要相关从业人员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核算、投资、人口专业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一方面在大专教育中加设演艺产业统计方向的教育;另一方面,需要培训相关人员学会具体的演艺产业统计工作方法、熟练掌握报表、演艺产业统计专业知识与理论。

  以演艺产业作为文化和创意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既有重要的社会作用,也有良好的经济带动作用。政府和研究机构要重视演艺产业统计工作,并借鉴国外、其他行业的统计方法与经验,设计演艺产业统计指标、构建方法模型、进行结果分析、建立模型进行统计分析,有效收集演艺产业相关数据,才可作出确切的政策规划,并提出相应扶持措施,出台有针对性的演艺产业的相关政策,促进演艺产业的健康发展。这不仅是深入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形势下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因此,系统地对演艺产业进行统计是非常必要。

  注释

  [1]中国演艺装备行业统计数据分析报告(续一)[J].演艺科技,2018(11):1-6.

  [2]李杨.影视产业在文化产业统计中的广元化拓展[J].电影文学,2013,01:23-24.

  [3]博赫.文化产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统计与决策,2008,04:17-19.

  [4]国家统计局社会科技与文化产业统计司;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办公室.2018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5]李新宽.18世纪英国文化消费的繁荣及其原因[EB|OL].光明日报,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6/0206/c49157-28115170.html.

  [6]W. J. Baumol and W. G. Bowen ,On the Performing Arts: The Anatomy of Their Economic Problem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55,No. 1/2 (Mar. 1, 1965), pp. 495-502.

  [7]Stephen B.Preece ,The Performing Arts Value Cha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Management Vol. 8, No.1 (Fall 2005), pp. 21-32.

  [8]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课题组.国外关于文化产业统计的界定[J].中国统计,2004,01:54-56.

  [9]国际统计信息中心课题组.国外关于文化产业统计的界定[J].中国统计,2004,01:54-56.

  [10]夏征农.大辞海[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C%94%E8%89%BA%E4%BA%A7%E4%B8%9A/22632092?fr=aladdin.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