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在兰州,黄河岸边
我见过一辆共享单车。陷入泥沙
却还站着。准确地说
它被人停在那里,兀自站着
它一定是停留得太久,就这样
直到河水咆哮,它第一次目睹了
黄河彻夜翻卷,形如巨兽。第一次
在惊骇之余,接受了河水的冰凉
那样的时刻终于过去。就像是
巨兽的利爪无力地滑落,它看见
河水缓缓退却,泥沙成为遗迹,在脚下
缓缓降落沉积。它看见的一切
我不曾目睹。我看见的只不过是
一条平静的疲惫之河,无声地
摇晃着锃亮的水面
还有什么呢?呃
大概就是这样:有一年,我见过
一辆共享单车。陷在河水退却的遗迹中
像低俗笑话里的濒死老头,强撑着
几乎用尽最后一口气,说:
快扶我起来,我还想再试试
(选自本刊2022年第五期“星空”栏目)
杜鹏品读:
我曾经和很多诗友讨论过,国内的当代诗人,似乎对工业文明下的“剩余物”或者说是“废弃物”缺少足够的关注。我想,其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原因,或许是因为这些“废弃物”由于自身具有极强的“可替代性”,天然在“非凡”上缺乏优势。我们知道,在诗歌里,寻常物是可以“非凡”,惠特曼就写出过“我相信一片草叶不亚于星球的运转”这样的名句。然而,“废弃物”尤其是“工业废弃物”却很难“非凡”。回到这首诗,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的主题替换掉,把“共享单车”换成是“一片枯叶”或者是“一条死鱼”,那么这首诗的效果就减弱了很多。而这首诗的意义就在于此,就是诗人用一种并不算太新颖的手法,为“共享单车”这样的“废弃物”赋予了某种“非凡”的能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