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残损之美(六首)

时间:2023/11/9 作者: 江南诗 热度: 16470
高鹏程

  鸿山的秩序

  一座仅80米高的土丘。但已经是

  这里最高的海拔。

  高居山顶的泰伯墓,让我想起了田纳西

  那只著名的坛子。

  一道由日、月、星、辰构成的墓道,

  整饬,森严。

  一种不容置疑的秩序,

  让我们的攀登,成为一种仪式。

  在它后山的腹部,几处不起眼的墓葬

  埋着专诸、要离和梁鸿夫妇

  散乱、随意的布局和山前的整饬森严

  构成了某种强烈的反差。

  而这正是我感兴趣的:圣人、隐士和刺客

  都已不在,但爱情和信义,

  仍旧聚集,不分等级地和谐相处。

  这说明秩序之外

  另有秩序,

  在某种被推高的道德之外。

  在鸿山和鸿山之外。

  潭柘寺

  古道如老藤。

  一盏青灯,挂在藤蔓的扭结处。

  燕云十六州风雨如晦。

  潭柘寺一灯如豆。

  时间的雨滴

  击打着一页泛黄的经卷也击打着

  一帙发白的圣旨。

  潭柘寺不动。京城

  不动。

  一个王朝过去了。

  又一个王朝过去了。

  京华烟云和古刹秘史,如同天王殿前

  那口銅锅里熬煮的稀粥

  已不辨彼此。

  现世安稳。钟声

  在一口旧钟里隐居。

  一尾石鱼,游回了书库里的经文深处。

  残损之美

  一方旧砚台,一锭残墨

  一块带着僵皮的玉石

  人到中年,我越来越顽固地认为

  美,就是不完美

  我习惯把自己从人群中剥离出来

  就像从墙上剥下一块陈旧的墙皮

  我会长久地注视雨滴

  它从高处到来,穿过多少虚无的道路抵达屋顶

  又从屋檐上的瓦片落到阶前

  最终渗入到污泥中

  人到中年,变得固执,以为美

  就是不完美

  我放弃了过多的光亮、平整和繁华

  开始喜欢素食,乡村

  喜欢菜心里的甜,脚踩在泥土上的松软

  我安于自己的衰老

  像一块苔藓

  安于自己的荣枯

  它认为

  所谓生死,事实上仅仅隔着一场雨水

  伯渎河

  据说鱼肠剑在刺杀王僚之后,被坐实为不详之物

  神秘失踪。

  三千年后,我们在鸿山脚下的湿地公园里

  吟赏春光。

  单樱胜雪,垂丝海棠香气里

  含着某种麻醉剂的成分。

  时间早已褪尽了血迹。

  如今,诞生勇士的地方,已经被吴侬软语包围。

  春色的剑鞘,裹住了历史深处的寒光。

  一把剑究竟去了哪里?

  事实上,没有一把剑能斩断时间。鱼肠剑

  也只能让一小段历史阵痛、发炎。

  即使当年王僚不死,也并不妨碍历史

  像伯渎河一样流淌。

  傍晚时分,我们观测过的水面泛起了细密的鱼鳞

  仿佛传说中一把剑的花纹

  ——上善若水,只有它能包容时间的谜团,

  以及鱼肠剑一样尖锐、锋利之物。

  五磊寺

  山门。鼓楼。钟楼。

  护法殿。天王殿。大雄宝殿。

  四大天王。地藏。伽蓝。韦陀。弥勒。

  毗卢遮那佛。卢舍那佛。释迦牟尼佛。

  我去过很多寺庙,熟悉寺院的格局。

  但我感兴趣的

  不是山门的雄伟,也不是佛像的庄严。

  比如五磊寺,吸引我的,其实只有山门前

  真明池水的幽静

  那里曾经出现过寂幻、太虚、谛闲和弘一法师的倒影

  很多年了,五磊寺已几经兴毁。

  而我记住的其实只有赤乌年间的一堆篝火

  一个异邦云游头陀的苦苦坚守。

  现在,我看到的是一个面含悲戚的香客

  点燃檀香的侧影

  在凝视它缓慢燃烧的过程中,我再次相信:

  是肉体凡胎构成了最饱满的法相,

  是人间悲苦,支撑起了我们

  所有的信仰。

  成都谒杜甫草堂有感

  像两盏将残的灯相互映照

  一间摇摇欲坠的草堂,和一个帝国的命运

  构成了互文。

  当最后一场雨沿着帝国的屋檐落下

  浇灭了最后一缕火光

  当最后一缕秋风,卷走屋顶的

  最后一根茅草

  一首诗

  替天下寒士,发出了最悲怆的呼号。

  是的,到最后,草堂和帝国

  都消失了

  它们都曾毁于兵燹,动乱。也毁于时间

  自身的衰败。

  但诗歌却活了下来。

  草木一样散落在世道人心。草木一样生生不息。

  很多年过去了。

  当又一阵风吹来的时候,

  那些被吹散的句子纷纷围拢,重新搭成了一座草堂,

  护佑天下寒士

  也护佑身处广厦却无家可归的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