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一场梦苏醒,你眼中
那温暖不会再化作破碎的残局
——《对视》
在张意临的诗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浪漫主义的抒情者形象:他年轻、敏感、痛苦且坦诚。这样的形象有着内在的精神支撑,它并非某首诗中的例外建构,而是贯穿了他诗中的不同情境。张意临在诗中偏爱把抒情主体置于一个辽阔、空旷又荒芜的境地中,在这样千万倍于个体肉身的空间里,孤独感在相对化中便自然地显示出来。如此一来,我们可以在他诗中发现较为开阔的感受力,这种感受力帮助年轻的习诗者避免了自我呓语和诗意空间的逼仄,想象力焕发的活力使诗行中的情感舒畅且充满能量。同时,他诗中有某种朝高处和远处倾诉的声音,在时空上渐趋古老的声音听起来渺远而带有一点宗教意味。因为没有借助任何隐喻的手段,诗中的抒情主体毫不掩饰其情感的赤诚和懊愤,倾诉的语调鼓励他剖白自我,让读者看到一种可交心的对话品质——不论是经典文学化的抒写路径还是思绪充沛的抒情声音,都会马上将我们拉到与诗人情感世界的共鸣中去。不过,正如我们都无法否认的那样,诗歌、尤其是浪漫主义诗歌在我们将经验文学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无法规避的装置性作用,这一点,我们在张意临的诗中也能隐隐看到。当经验的缺乏不能通过诗歌养料的大量攝取得到弥补时,写作者要面对的,不仅是如何修正那种毫无剧情铺垫的“自我戏剧化”的手段;还在于,如何从经典文学构成的、权威性的诗歌惯性中挣脱出来,以获得自我风格的进一步确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