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流水的诗篇

时间:2023/11/9 作者: 江南诗 热度: 17150

魔术师之死



  魔术师神通广大,能“无中生有”,比如,

  从一块手帕里变出一只白鸽子;在你的

  空口袋里,不知哪一刻变出了一块奶糖。

  也能“有中化无”:衣柜里明明站着一个人,

  打开时却空空如也——当他摘下黑礼帽,

  向观众鞠躬行礼,那人已站在台下。

  他甚至能玩“视死犹生”:让人躺进

  一只木箱子,然后用锯子把身体锯成两截——

  魔术师一招一式,虚虚实实,

  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最后一個节目,他亲自表演“起死回生”。

  就在上个月。很多人见证了这一幕:

  眼快不如手快——第一次他把自己变成

  一缕轻烟,飘散在潮湿的空气中!

  我们屏住呼吸,等待着某一刻:

  当他突然现身,神秘兮兮地

  出现在人群中——但是为了考验我们的耐心

  他不会在散场之前变回他自己。

水墨画



  群山在晨光中影影绰绰。山坳里

  有雾,像含在嘴里的糖

  浓得化不开。一个少年背着肩包

  出门远游。山道蜿蜒而上,从土屋

  通往山外。山岗上,那远去的背影。

  后来他成了一名画家,故土的爱

  融入了他的艺术生命。

  而记忆随着时间推远、淡出,进入

  更开阔的视野,呈现在

  墨韵与线条之中。画中:土屋

  点染于山水之间。

  画家小时候住在里面。木门吱呀一声推开。

校对员的职责



  差错在所难免。校对员必须从文稿中

  找出那些错误的,不恰当的字词句,

  标点符号也不能放过。

  现在他们围绕着一个词展开讨论:

  如何用更合适的词替换它——

  前提是尊重作者原意——他们无法确定,

  在多种可能性中选用哪一个。

  争论继续。“也许,我们都说得通——尽管如此,

  只能两者选其一:你或者我。”

  “我和你,本是充满歧义的两个词——

  要知道,我们的凳子可以调换,

  屁股却不可以。”

  于是他们站了起来,“看谁

  错得更准确,更有道理。”

  但是他们翻遍《词典》也找不到

  令人信服的解释,《语法大全》里面

  也没有想要的答案。不知该听谁的。

父与子



  夏日的清晨,父子俩袒胸露背

  一前一后,一声不吭地走向采石场。

  年轻人的目光似乎一直落在

  父亲的脚后跟上。绕过

  荆棘与藤蔓。父亲头也不回,

  偶尔几声轻咳,

  朝草丛中吐痰。两代人

  保持着某种特定的距离。

  跟石头打交道的人,赋予他们

  石头一样的性格:

  沉默、坚硬、冰冷。

  他们肱二头肌发达,语言已经退化。

  而两颗心在排斥与默契中

  彼此呼应,达成某种和解。

  时间不可更改。基因

  不可更改。命运不可更改。

  现在他们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一个扛着榔头,一个拿着钢钎。

人之初



  孩子醒来就哭。年轻的妈妈抱着他

  到门外让他撒尿。这时

  年轻的爸爸拿来一把竹椅,

  让她坐下。

  阳光明媚的午后。他看见她

  双手托着孩子粉嫩的屁股,并伸出指头

  逗几下那小鸡鸡。

  孩子躺在妈妈怀里蹬着小脚,

  依哩哇啦哭个不停。

  她喔喔喔地哼着,她的腿温柔地抖动着

  想让孩子安静下来而孩子并不安分

  仍在甜蜜的双乳之间

  哭闹。他站在那儿,

  感到手足无措。

  “哇——”地一声,

  孩子捏紧小拳头,

  哭得更嘹亮,当一道细小的喷泉

  划出一条爱的弧线。

  作者简介:蒋伟文,浙江永康人,1966年生,在《诗刊》《诗江南》《上海文学》《诗建设》《散文诗》等刊物发表作品,入选《中国散文诗90年》《新中国六十年文学大系》(散文诗卷)等。著有散文诗集《守望家园》《寻找爱情遗址》,诗集《证据》。endprint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