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大谷内外(五章)

时间:2023/11/9 作者: 星星·散文诗 热度: 10493
董进奎(河南)

樱花漫

拨不开迷雾的是樱花,拨开迷雾的也是樱花。

  水游离了岸,行走在升华灵魂的路上,七彩丝锦搭住巧云,洛神留连人间。

  抵达岸、沸腾于岸的是孩子,粉嫩的手花瓣一样地盛开。“雨”随风而动,老人的皱褶里推送着一层层微醺,找到了一生最可靠的岸。

  惊醒的鸟鸣清脆中有些锐利,一家人的吵闹、起哄像打通经脉时的捻针,舒服于微痛。

  疗养院开在樱花林,“观”可美容养颜,“敷”可美容养颜,“服”可美容养颜,也可润肺止咳醒酒。樱花内外兼修,对醉酒、迷途难返的人适度加大用量。

  天津桥蛰伏千年,只留下了几段肋骨警世。二月初二,龙高昂起头颅,借长堤的花簇摆尾渲染。

  是汉唐轴卷里的文墨泼落,樱花颠覆了堤岸,颠覆了汛情……

角 楼

在一个节点上翘起,在一个结点上颓废;从拐角处瞭望,复古、复兴的铜铃挽住了变幻莫测的风。

  护城的流水不是都适应急转弯。一股涡在历史的偏角打旋,不停地冲洗基石上的苔藓。

  对着泥皮粘贴的古埙,把持住诗经里的洛水,一个女人莺莺燕舞。

  夜钓的老者,善于用花瓣做诱饵,沉浮的青春此时只需要坚守,丝线钟情于粼粼繁华。

  我依在西南城墙,温习几块发掘的石头,隋唐的棱角残缺突出,不只一个拐点。

  不知角楼会不会踩痛过往的篇章,她隐于暮色守候暮色,展现锦衣抛袖,坦露自己新的拐点……

古 槐

向一堵危墙伸出臂膀,尽可能地遮挡住飘摇的风雨,骑在土墙上的黄河娃长大了。

  七百年的古槐树已掏空自己,挣扎的虬枝又挤出了滴滴春意。庇佑的绿荫里曾走过送亲的笙箫和迎亲的秧歌。

  墙没有就此老去的打算,土缝里掖着的几块石头是防身的根基;披头散发的汪汪狗草冒出了尖尖新绿。

  土灶靠在墙上,槐米、槐豆熬着粥饭,宿命里两位老者相偎相依。

  枝杈上住着喜鹊,也住着树神,一股股仙气把系着心愿的红丝带托到了更高处。

  一棵古槐抓住一口清醒的空气,透露出溺水状。返乡的人用一把麦秸泥涂抹在树洞上,一棵古槐从溺水状中,抓住了一口清醒的空气……

迎春的连翘

二十多年,一片黄丝巾从山脚沿着山脊飘上山梁,裹住了光秃、伤寒的山沟沟,这黄色的焰火引领着春光漫延!

  莫及触碰到妖娆的枝条,几只野鸡腾空亮翅鸣叫,似乎天空都震颤了一下。

  低矮的草棚连着窑洞,没有听到先前的狗吠,担心一年没见的老翁孤寡地没入孤寡的巅峰。

  多年认为这就是迎春花,开在料峭的夹缝。一次深入的攀谈,才知道这花叫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适宜于心病。

  在他那里我学会了“扦插”。捋去虚叶,剪去枝叉,留取几节挺直的身段埋入土中,叶芽仰望天空,生命的根系便在砾石里深植抗争。

  我品味过它的根茎叶花,把体内的微苦压在舌尖上,谨言慎语!如若开口,便是喇叭状的花样年华!

  多年相识不知连翘和他的真正名字,不知他们丰富的内含。蜿蜒几道沟坎寻觅,转折处一堆新土,几个花环。

  和他和花和山合影,我自拍,想发一个抖音,我叩首,想带走几棵新苗。

  多方打听,老翁大名:宋炳耀。临别,打开微信“识别君”想做最后一次确认,结果:迎春花。人生往往在误解中盛开、迎春!

一 夜

穿越峡谷,肠胃挡不住曲折的炎症,仿佛一只手探进去收回来,扒拉不到明晰的出入口。大王沟村隐于最深处,只有一条狭路的背景。

  终于可以寄宿,石头围拢着三座瓦房,格桑花沿着墙根走了一圈。看着饱满金灿的小米滑落,散发着亲人的光芒,一锅粥熬到了感动、哽咽的心头。

  入夜闲遛,环山聚不住暖气,看不透夜色人面。忽听一声老农吆喝:烤火了!一盆炭火先期把春天提溜了出来。

  第二天临别,我发现野生的、正气的霍香挺立于沧桑的房坡,踩着瓦楞高高地瞭望;还有院子里的竹帘上晾晒着的木耳,清楚一块腐木终于开出了隐忍的花朵。

  第二天临别,我抚摸了一把堆砌的石头,它们棱角的边沿,有磨刀的痕迹,它们呈褐色,富含铁元素,内心充满闪烁的矛与盾,相信一个不缺铁的山村从不贫血!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