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在朱仙镇,与诸仙相遇(组章选二)

时间:2023/11/9 作者: 星星·散文诗 热度: 8744
王幅明(河南)

与诸仙相遇

运粮河是朱仙镇一艳,木版年画是朱仙镇一绝。

  一艳不在,一绝仍存。

  朱仙镇木版年画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享誉四海。

  如今,这种古老的艺术,依旧在朱仙镇延续。

  失去了运粮河的漕运,仅靠木版年画,难以支撑朱仙镇的繁荣。众多艺人被迫转行。但也依然有人坚守。

  如今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版年画一条街,有数十间铺子。年画的墨香,依旧在街道上飘散。

  手艺精湛的师傅们在木板上雕刻门神。图样大多与神仙有关,他们成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守护神。

  在朱仙镇漫步,不时与诸仙相遇。

  诸仙在木版年画里,也在朱仙镇人的眉宇间。

乡愁永续

岁月令昔日的光环褪色。始终未变的,是朱仙镇人心中的乡愁。

  乡愁里有不灭的梦想。

  朱仙镇走到了历史的节点。受困于水,必将复兴于水。

  看啊,干涸的运粮河在挖掘机铁臂的挥舞下逐渐疏浚,上通黄河,下连涡河。

  梦想正在实现:临河的农民,终于用上了黄河的水。承载了朱仙镇衰败的运粮河,将重新造福于民。

  运粮河两岸,启封故园风景区游人如织。堪称中国第一大牌楼的启封楼,还有验粮楼、聚仙桥、状元桥、漕运码头、仿古商业街、凤鸣茶楼……众多的人文景观,重现了古镇风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当年的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因为发展迅速,早已升格为市,古镇身影难觅;四大名镇,朱仙镇成为仅存的一枚。何处怀乡?唯朱仙镇!

  如果能在“豫剧之母”祥符调的发源地听一段《窃符救赵》;在千年清真寺目睹古老的阿拉伯文碑;在岳飞庙亲手抚摸岳飞仅存于世的手迹石刻,买几幅心仪的门神画,品尝当地名吃五香豆腐干、清真十大碗……

  当你离开朱仙镇,带走的,不仅是历史、文化与美食,还有永续的乡愁。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