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壮乡物事(组章)

时间:2023/11/9 作者: 星星·散文诗 热度: 12369
黄焕红

  花背带

  与母亲有关,与温暖的记忆有关。

  与信仰有关,与壮族的始祖、花神米洛甲有关,与壮乡娃崽的保护神花婆有关。

  祝福是花神或花婆给予的,落在壮乡每一条娃崽的背带上,就成为花的影子。花的形象曾经被恭恭敬敬地绣于背带的显著位置,五彩大花里,于是就有了花里套花、花中开花、花上有花、花开遍地的喜庆吉祥。而其中心位置最大的那朵花,一定是壮族民间传说中的保护神花婆或者生育之神米洛甲了。

  古老的仪式里,壮家贺生时日,外婆会把绣了花的背带送到女儿手中。多年以后,女儿学着母亲,也把绣有花的背带传给自己的女儿,再由女儿把花背带传下去,一代一代往下传。

  母亲温暖的脊背上,花朵般的娃崽从此有了神灵的护佑。

  开花散叶。生殖繁衍。绵延子孙。每个壮家外婆都曾经用同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生命的崇敬以及嘱托。

  每个壮家外婆一定也坚信,始祖米洛甲与保护神花婆一定会通过背带上的花纹把祝福传递到她们的子子孙孙。

  背负起壮家娃崽的壮乡母亲们,于是也曾经一代又一代地把家族繁盛、人丁兴旺的荣耀背负在肩,直至岁月日趋浅淡。

  五色糯饭

  用枫叶捣出的墨,红兰草洇染的赤,姜黄成就的金灿,紫蕃藤泡制的幽蓝,连同大糯本生的洁白晶莹,浸泡蒸制一锅鲜香醇厚,壮乡人的日子就有了盼头。

  农历三月初三,五色糯饭把壮乡的一个节气点缀得五彩斑斓。

  很多年了,壮族的祖先习惯用花草树叶的天然汁液作染,精心熬制五色糯米饭,他们坚信花草的灵韵具备某种神秘的功效,他们也坚信色泽亮丽缤纷、味道清香绵醇、口感温润甘甜的五色糯饭不仅能够养活身体,还能够帮助他们达成一些素朴的梦想。

  拜山,祭祖,祭神。踏青,定情,赶歌圩。抓一手鲜润的五色糯饭,品咂与咀嚼中,咽下来年的希望。

  走近农历三月三,走进壮乡,五色糯香依旧绵绵长长,仍旧盈满壮乡的每家每户。于是好日子里,那些脱口而出的动人的山歌,很容易就唱出了一个民族庄重朴实、喜庆欢乐、丰收福寿、兴旺繁荣、圣洁良善的念想。

  感牛恩民俗

  漫长的农耕岁月里,牛一路走来,始终沉默。

  牛的身后,扶犁的壮族祖先沿着牛的足迹步步行进,生活的酸甜苦辣早已铭刻在心。

  是该让牛停下艰辛的脚步,稍作休整。

  四月初四的祈丰节里,于是有了大明山脚骆越子民对牛的真心诚意的表达。

  这一天,不役牛、不鞭牛、不骂牛。

  这一天,清牛舍、洗牛身、抚牛头、加牛食。

  这一天,全族人杀鸡备酒,鸣炮燃香,烧纸敬神,为耕牛披红挂彩,鼓乐助兴。

  为牛而歌其实就是为己祈福。

  当村庄逐渐城镇化,城镇逐渐城市化,耕牛渐渐退出村庄,退出历史的舞台。

  老祖宗们爱牛、惜牛、敬牛、祭牛的故事也就渐行渐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