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永远的开封(组章)

时间:2023/11/9 作者: 星星·散文诗 热度: 12123
开封铁塔

  千年铁塔,并非铁铸。

  它的筋骨,是泥土和先人的汗水结合的孩子。遍体通砌,褐色琉璃,混似铁柱,故从元代开始,民间称其为“铁塔”。

  这名字,很有风骨,注定了它的气节,从未倒下。

  遥想当年,潜伏在黄河中的水魔,一次又一次地剥去它的衣服,风之手抽走它的血脉,但这民间的结构艺术,精神不散,气韵不减。

  铁塔与我对视着。

  我只是个追梦的路人,找寻那些不曾风化的历史情节。我将目光定格在砖瓦之间,仿佛看到了麒麟在空中狂奔、美女在帷幔后闪现,现实和艺术和谐起舞。

  风雨交加之夜,洪水咆哮之时,大地的肌肉被天灾撕裂瞬间……

  不老的铁塔,屏着呼吸,顶天立地,直立着生命,完善着自我,不肯放弃身体。

  犹如大地的脊椎,方向通直,目标在高处。

  不倒的是历史,是生活,更是精神和财富!

  大相国寺

  北齐文宣天保六年的星月,点燃一炷香火,袅袅至今。

  在唐朝的天空,注定祥云连绵。僧人慧云的灵气在云端,可他的大爱却在土里。

  爱在路上,在四面八方,在众人的信任与温暖里;大爱将昔日的信仰从战火的遗留中托起,再现一段佳话,再现一路缘化的奇迹。而唐睿宗李旦恰似不经意间的挥笔,定格了历史的韵味,点染了皇家的自我与辉煌。

  相国寺。和国家有关。如一朵莲花,盛开在唐宋的天空,“金碧辉映,云霞失容”。从殿阁到钟楼,从罗汉到观音,代代文人留下无数感思,那些才情与睿智,至今在木石的缝隙里波伏。

  缕缕烟火,方向很遥远,讲述着相公相婆、千手千眼观音、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代代钟声,连绵到今天。如同一条路,穿越时空。

  虽然,黄河水曾将它的衣衫和皮肤埋没,但烟火和温暖钟声,不曾迷失。

  泥土是慷慨的,知道将人间的愿望养育。从宫廷到民间,善爱之根相连。

  相国寺依然。只是它身后的泥土,珍藏了大清乾隆抚摩其伤痛的影子。而更多的印象,则是众多布衣里的祈愿。

  包公祠

  包公祠之美,在于它的颜色和味道。

  铁黑的光彩,成就了一种威严和刚正不阿,那张黑青的脸,标记了一个民族的正气。

  “东府西祠、楼阁碧水”,说的是这里的风光;而永远的风景,则在人们的仰慕里,代代,年年。

  有时我想,国人的思想,风吹雨打之后,最不易消退的,就是那种古铁的颜色,像那远古的本真,呈现在伟大宽阔的土地上。

  那张清正的历史名片,叠映着人生的酸甜苦辣,际遇与起伏,悲欢与离合……

  其中的滋味,遗落在炊烟延续的日子里,溶化在安安静静的廉泉中。

  廉泉只是祠东花亭里的一口水井。井沿的青石黑褐,井壁内侧极深的纹道,就像深邃的眼,探寻到一条安邦爱民之路,冲破腐邪,直达青天。

  人间百味,与水相伴。或爽或甘,或苦或通,来源于不同的品德,和井水有关。

  三贤祠

  在古吹台,盛开一枝深情,绽放两朵友爱。

  是一种召唤,或是一种岁月的约定,唐朝的三位大诗人把酒对影,睡梦留在飘渺的琴声里。

  李白的床前月光,被肥美的字词覆盖,在飞燕的粉妆里,他的性情不可能飘舞。

  从长安到洛阳,诗人用长长的期待,握住杜甫的惊喜。二人用诗句相牵,用命运丈量着黄河的志向。

  曾经的冷落,随着夏天暖和起来。而在黄河边的开封,怀才不遇的高适,饮风嚼雨,浪迹写满河岸堤滩。

  是古吹台将他们收留。三人对酒,凭吊怀古,以酒煮诗。

  哀怨溶入酒中,郁闷乘风而去。推杯换盏,三人分别留下《梁园吟》《遗怀》《古大梁行》。

  味道有曾相同:“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舞影歌声散渌池,空余汴水东流海。”

  这是李白的“梁韵”,也是留在白墙上的三人心声。

  才子佳人——永远是我们的美好和祝愿。在传说中,在经典里,在那时的三人对饮处。

  我想,一定是后人的慷慨,一定是后人想象的富有,才推选出宗小姐对李白墨迹的仰慕,才演绎出“千金买壁”的故事。

  这是善良,是美好生活的景致,在我的笔下,应该静静延续。

  那么,宗小姐的举止,一定会填满诗人的空寂,安抚诗人的狂放不羁;

  情情相生,登门做媒,喜结良缘,也就顺其成章。

  更应记下的是登门做媒之人:杜甫和高适。

  这是友情和爱情的相碰,是史河流淌出的浪花,还是抱团取暖的果实?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