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袤拓书林:公共文化服务视阈下民国玉林县立图书馆发展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7854
谢秋妮

  (玉林市图书馆,广西 玉林 537000)

1 近代藏书楼向公共图书馆的嬗变

藏书楼古已有之,它不仅保存了丰富的文献典籍,也传播了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更奠定了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基础。封建王朝统治下的藏书机构归统治者所有,民间藏书楼多数被官僚士绅把控,普通民众无法享受图书资源。随着社会的变迁,新式学科、新式书刊、各类报纸日渐增多,传统的藏书楼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藏书楼到了清代末年便逐渐走向衰落,最终被图书馆代替。民国时期,各地公共图书馆发展十分迅速。192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仅294个,到1936年已达到 1 502 个。

1.1 民国广西藏书楼的消逝与早期图书馆的建立

20世纪初,旧、新桂系军阀相继统治广西。尤其是新桂系统治时期,广西社会相对安定,生产平稳发展,各项建设成就显著,曾被当时的《纽约时报》赞誉为中国的“模范省”。随着报纸的推广盛行,广西社会一度兴起办报热潮,各地区紧跟文化革新的步伐,开始增设对民众开放的阅读机构,一般附设于宣讲所、阅报所、民众教育馆以及各式学校之中。20世纪20年代前后,创办图书馆的社会舆论达到高潮,广西当局重视社会民众教育,各县创立近代公共性质的图书馆逐渐初见端倪。

  在“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理念主导下,广西当局抓住机遇,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地阅报机构纷纷涌现,图书馆文化随之兴盛。1912年,广西图书馆在靖江王城创立,是广西最早的公共图书馆。1921年,容县率先建立图书馆,1922年同正县图书馆建立,是为县图书馆建设之发端。此后,广西社会教育迅速发展,各县图书报刊阅览机构次第创设,陆续出现了面向公众开放的阅报所、书报浏览处、图书室、图书馆等机构。据统计资料显示,1933年,广西省具备一定规模的图书馆有38个,1934年达到58个。与此同时,书报浏览处大量涌现,1933年,广西全省共有书报浏览处618个,1934年为968个。

  玉林位于广西东南部,是桂东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广西新式教育的发展,受西方图书馆理念的影响,玉林地区的藏书楼开始向公共图书馆转型。20世纪30年代初,图书馆和书报浏览处已遍及玉林地区。1934年,玉林地区设立10个公共图书馆,包括鬱林1个,北流1个,陆川1个,博白6个,容县1个(见表1);书报浏览处在鬱林、北流、博白、兴业等县均有设置(见表2)。

  

  表2 1933—1934年玉林各县书报浏览处一览表[3]963—964

  在军阀割据、社会动荡的民国时代,广西社会的平稳安定显得尤为可贵。广西文化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玉林县立图书馆、书报浏览处等各类阅览组织机构克服艰苦环境,顽强发展,并在传播知识、开化思想、启迪民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民国玉林公共图书馆的初创

20世纪20年代以后,玉林各种类型的公共图书馆陆续创办。如表3所示,在玉林地区早期创建的公共图书馆中,1921年创立的容县县立图书馆,也是广西成立的第一个县立图书馆。加上玉林各地文化先驱的努力,玉林县立图书馆事业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博白县立图书馆(1924年)、北流县通俗阅报所(1927年)、陆川县立图书馆(1928年)、容县民众图书馆(1932年)、鬱林县图书馆(1933年)、北流图书阅报所(1933年)、兴业通俗图书馆(1933年)、北流县立图书馆(1944年)相继成立。此外,玉林地区还创建书报浏览处68处。

  

  表3 民国玉林地区早期主要公共图书馆创建一览表

2 民国玉林地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设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其核心功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公共文化服务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民国时期,玉林各县公共图书馆以书报阅读、流动书库、战地服务等方式服务民众,主要业务工作包括:阅览室公开阅览服务,巡回文库、流通图书馆等流动服务以及讲演、陈列、展览等推广活动,还有民众读物出版、开办补习培训班等。

2.1 图书馆的开放服务

2.1.1 公共、免费的阅览服务。自容县创立县立图书馆开始,具有现代公共性质的图书馆陆续在玉林地区建立,并在广西推广开来。公共图书馆与旧式藏书楼最大的区别莫过于面向大众开放服务,不仅突破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封闭传统,还广泛普及馆内外借阅服务。1938年,《广西各县设置县立图书馆办法》第8条规定“各县县立图书馆每年经常费至少定为国币三百元”。广西当局对基层图书馆普遍设置专职部门主管,每年拨付定额经费,保障各县公共图书馆的正常运营。博白县政府在1934年拨付给县立图书馆的经费支出如下:1)事业费 4 712 元;2)建筑费 2 000 元;3)薪工费 1 517 元;4)办公费318元,合计 8 547 元。政府拨付的经费是县立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物质保障。地方政府补助经费,有利于县立图书馆增加藏书,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图书利用率,有利于改善基层图书馆的开放环境,对全民实行公开、共享、免费的阅览服务。

  2.1.2 开放时间。随着社会进步和民众对图书文化需求的增长,1938年9月,广西省府订立《县县立图书馆章程》。章程订立了关于县立图书馆各事项12项,并对开放时间做了规定,其中,第九条要求图书馆“每年除规定休假日及晒书日外均一律开馆以便观览,但寒假期间得呈准,停阅若干日”。博白县政府充分考虑县立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与一般民众的工作时间相同,阅览多有不便,便令各县立图书馆于每日17点后、21点以前仍应照常开放,以供众览。公共图书馆开放时间由短到长、由白天到夜晚的调整,是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趋势。玉林各县立图书馆除了休息日,每日17点下班之后,还增设夜间开放的阅览服务,也反映了当地图书馆事业的进步。

2.2 巡回文库的流动服务

2.2.1 巡回文库的设立。除了采编、阅览、借阅等日常图书馆业务工作,玉林公共图书馆还普遍设立一项流动业务,即“巡回文库”。玉林僻处桂东南边陲,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文化发展相对迟缓,地方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投入极为有限,偏远地区的民众往往无书可读。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众求知意识日渐觉醒。1933年,广西全省行政会议通过教育改进方案,对图书馆教育的推行规定了有关扩充设备、加强组织、扩展视野的具体办法。1937年订颁的《广西省各县设置巡回文库办法》,对巡回文库的图书交接、保管、经费、赔偿等均有详细规定,并于1942年重新颁发《广西省各县(市)立图书馆设置巡回文库办法》。县立图书馆普遍设在没有图书馆覆盖的地区,或者是偏僻的乡村,专门设置一个图书巡回站,采取图书巡回流通的方式,深入僻远乡镇开展阅览服务,并不定期地更换图书,具有广泛性、便捷性、节约性的特点。

  2.2.2 巡回文库的流通。玉林地区的巡回文库是当地社会教育的组成部分,个别是独立设置,大多数归县立图书馆管理。当时的县立图书馆章程第八条中规定“本馆分设普通阅览室、儿童阅览室、阅报室及巡回文库”,巡回文库因而成为县立图书馆对外推广服务的重要手段。县立图书馆为便利阅览起见得设分馆巡回文库及代办处,并得与就近之学校订特别协助之约。以博白县立图书馆为例,该馆巡回文库共设4站,以沙河乡中心校为第一巡回站,龙潭乡中心校为第二巡回站,东平乡中心校为第三巡回站,凤山乡中心校为第四巡回站。巡回期间,每站流动时间定为两个月,依照各站路途次序巡回复始。巡回文库由博白县立图书馆运至第一站,由该站主任点收并签名盖章,至期满后由第一站通知第二站按期前往接收运回第二站。各站于巡回文库运到时通知当地民众到村街民众大会举行读书、识字宣传,并聘请当地曾受相当教育人士义务担任领导民众阅览。可见,巡回文库为当地民众提供阅览服务,尤其是对促进乡镇民众的文化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巡回文库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

2.3 多元化的推广服务

2.3.1 民众教育馆的出现。1932年,教育部公布《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规定各级民众教育馆:1)设阅览部,推行书籍、杂志、图表、报纸等公开阅览,巡回文库、民众书报阅览所等属之;2)设讲演部,讲演分固定讲演、临时讲演、巡回讲演、化装讲演及其他宣传形式。1932年8月17日,广西省政府委员会第54次会议决议公布《广西各县市普设民众教育馆办法大纲》,令“各县市应于三个月内遵照本大纲及部颁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并参酌本地情形拟具筹办民众教育馆详细计划及经临各费预算书呈报教育厅核准办理,并限于二十一年度完成”;要求县市民众教育馆开办时至少须设阅览讲演教学及生计部(或健康部);各县市已设有通俗教育讲演所、通俗图书馆、民众图书馆、体育场者得归民众教育馆办理。

  为做示范,广西省政府首先筹设省立民众教育馆。该馆分设生计、展览、教学、康乐、研究五部,各部设主任1人,干事、助理若干人。此后,各县相继效仿建馆。玉林民众教育馆、兴业县民众教育馆、博白县民众教育馆、容县民众教育馆、陆川县民众教育馆陆续建立。1933年秋,博白县立图书馆隶属博白县立民众教育馆,专责办理阅览事宜,乃在县属设阅报处40个;1934年因藏书激增乃筑第二书库,又为便利阅览起见,举行开架阅借;同年夏,取消民众教育馆,图书馆仍恢复独立,改组后并办理县属其他社会教育事宜。在各县民众教育馆馆舍中,有些是利用旧公所、寺庙等建筑改造而成,更多的是选择在原有的图书馆、讲演所等社会教育机构基础上扩充建立,成为各县实施社会教育的中心机关。

  2.3.2 讲演与展览服务。各县民众教育馆为当地民众提供了多元化的公共场所,原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被归并,成为其最基本的服务职能之一。作为传播文化的重要平台,民众教育馆利用县立图书馆的公共阅览空间举办讲演、文化展览等推广服务。陆川县政府在《本县二十一年份教育方针及施政纲要》的社会教育事项中提出,整顿及扩充民众学校、阅书报社和讲演所,筹设民众图书馆,举行演讲比赛会和巡回讲演,筹开县立图书馆和公共体育场,设立民众问字处,举行民众识字运动,扩大社教运动等。广西省政府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训令县立图书馆应尽量采购与科学、职业等知识相关的图书,并摘要介绍与阅览民众以便利;开展通俗讲演时应以科学常识、职业常识为重要材料;民众教育馆应陈列科学仪器与标本,并设立职业指导所及职业技能传习机关。20世纪30年代,展览举办更为频繁。社会教育机构在举行通俗讲演时,注意多采国耻事项之材料,且以电影、戏剧为推行社会教育之最大工具。1938年,各县图书馆举办抗战教育展览室,搜集与抗战有关的宝物、图片、文献进行公开展览,并在各村街国民基础学校设置书报阅展室。随着民众教育馆与县立图书馆业务内容日渐完善,文化讲演与展览服务作为公共文化延伸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快速发展。

3 民国玉林公共图书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启示

如今,我国正在逐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图书馆则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学界正热衷于探讨公共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的功能日渐凸显。在此背景下,笔者总结民国时期玉林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经验,从中获取基层图书馆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的相关启示。

3.1 安定的社会环境是公共图书馆兴盛发展的前提

抗战军兴,危机重重,百业凋零。1936年至1940年,广西县立图书馆数量增长缓慢,1937年仅增加1个县馆,到1938年甚至出现负增长,全省仅剩63个县立图书馆(见表4)。广西图书馆事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遭受严重损失。

  

  表4 1936—1940年广西县立图书馆概括比较[22]

  可见,社会环境与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兴衰密切相关。只有在政局稳定、社会中兴、文化繁荣时期,公共图书馆事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3.2 读者文化需求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

为实现“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宏伟目标,广西省政府在1928年制定《广西教育改进方案》,提出改进教育的行政、学制、经费等方案;1933年,广西行政会议通过《改进全省教育方案》,制定改进国民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实施纲要,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推动广西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另外,随着先进印刷设备的引进以及印刷工艺的进步,图书、报纸、期刊等印刷物日渐丰富,广西文化呈现出一派新锐之气,尤其是图书出版和图书行业为全国瞩目,影响延续至今。因而,读书阅报的风气逐渐下沉至乡野,普通民众越来越意愿参与到阅读之中。

  广西地方政府为满足民众的文化需求,提高民智及其生产生活能力,尤为重视社会教育的发展,大力发展阅报所、通俗图书馆、民众图书馆、书报浏览处等公共阅览机构。从图书来源方面看,公共图书馆藏书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购置、社会捐赠或是继承旧式书院藏书,最具代表性的是政府拨付经费或直接分发图书。广西省政府曾给各县市立图书馆先后分发了《万有文库》《图书集成》《辞海》等书籍,给各乡镇民众图书馆均有分发两套基本图书,每套有图书368种,内容规模,大体粗具。此后由省府陆续翻印分发中央所颁之《民众文库》,以资补充至各村街书报阅览室。每个人的生活阅历、受教育程度与思维方式因人而异,这就决定了民众阅读需求各异。而图书馆丰富的图书资料可供民众通过阅读来满足求知欲望,也可以通过阅读同样的文本内容让读者习得相同的群体认同、身份认同以及身份归属。

3.3 建立政策法规是完善图书馆法律环境的关键

民国时期,广西省政府通过出台政策、法规、制度鼓励和扶持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推动地方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

  1938年9月,《广西各县设置县立图书馆办法》颁布,设定县立图书馆直接隶属各县县政府,并设于县政府所在地。对人员设置也做了规定,要求“各县县立图书馆设馆长一人,由县政府遴荐教育行政委任,登记合格之人员,呈请省政府核委。如因经费短绌不能设置专任馆长者,得由县政府第三科科长兼任之”。1940年,《广西省普设民众图书馆计划》颁行,将图书教育推及各乡镇,并与广西建设研究社及文化供应社合作,编印民众图书馆基本图书,及拨发9万余元为编印费。1941年,广西省政府制订的《广西省普及图书教育实施计划》促进了广西各县图书的建立和发展,此后陆续在广西的61个县建立了公共图书馆,令省民众教育馆编写图书馆业务教材,对各县图书馆职员进行业务训练、制订制度、整理书刊、编制目录、开展借阅活动等。从北伐到日军侵桂前夕,可谓国民党统治时期图书馆建设的高潮。

  当时广西的各项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省、县(市)、乡镇三级管理体系,确立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办法,对基层图书馆的建立和运营作出了明确规范。反之,各县立图书馆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也为完善基层图书馆政策法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广西各级政府制订的相关章程、大纲、规程、办法等政策,涉及图书馆内部的组织机构、人事任用、馆务计划、读者服务等方面。因时代因素,各项政策在图书馆实际管理过程中并不能真正落实到位,但已积极应对,做到有理可据、有法可依。

4 结 语

民国玉林县立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当地民众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民众对基层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发挥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从服务对象来看,玉林各县立图书馆均对广大读者实行公开、共享、免费的开架服务,服务内容不断丰富,随着民众的需求逐渐开放书报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巡回文库,并顺势开展公开讲演、举办展览、开办补习班以及指导卫生、提倡体育等。从储存功能来看,玉林各县立图书馆的馆藏书籍多以政府调拨和社会征集为主,馆藏书籍经历了晚清、新旧桂系等几个阶段,历经政局的动荡与战争的洗礼,尤其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直接考验,大部分藏书得以保存,实属不易。总体表现为各县立图书馆服务对象的扩大、服务内容的丰富以及服务功能的完善等。玉林各县立图书馆汲取了不同形制的运营方式、管理经验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民情自我完善、不断成长,逐渐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