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需求驱动的公共图书馆精准化文旅融合服务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7772
王 洋

  (盘锦市图书馆,辽宁 盘锦 124010)

1 引 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与旅游成为人民丰富精神生活和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2018年,国家组建文化和旅游部并提出“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化和旅游工作发展思想,促进了文化和旅游事业快速融合和发展,也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文旅融合发展具有相辅相成的推动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公共图书馆需坚持平等、开放、共享的原则向公众提供服务,其作为公共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门,将有力支持文旅融合的科学、有序发展,并能在实践工作中践行文旅融合发展事业。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主动思考自身在文旅融合服务方面的优势与价值,在新时代发展中发挥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作用。为此,本研究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发展现状进行探讨,通过总结其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提出公共图书馆精准化文旅融合服务框架,为公共图书馆精准化文旅融合服务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

2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研究现状

近年来,对文旅融合的研究成为学界和业界的重要关注点。研究主要集中在文旅融合的理论研究、国外经验介绍、创新发展措施、以研学旅行为代表的服务模式等方面。例如,在文旅融合的理论研究方面,王世伟讨论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问题,认为“文”是文旅融合的灵魂和基础,“旅”是载体和平台,关键在“融”,并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想;周淑云等基于全域旅游对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理论内涵做了深入分析,指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以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流通、再生产和意义建构等多元过程的有机统一;王星星指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内在逻辑是以读者为中心,通过产业端和服务端结合实现文化、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在国外经验介绍方面,李悦昌等对比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发展实践,指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应该借鉴国外图书馆的资源、空间、导航、队伍、宣传等方面的经验,发展新模式。在创新发展措施研究方面,黄静提出城市文化新地标、新体验、研学旅行、老年用户信息服务、价值导向等5个方面的创新服务策略;黄小清采用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和层次法,分析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的需求资源、技术、特色文旅产品、管理理念等4个创新因素;黄安妮等提出了国家主导、主题图书馆、“阅读+行走”、全域服务4个方面的创新发展路径。在以研学旅行为代表的服务模式研究方面,幸娅从研学旅行的内涵和发展出发,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的研学旅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刘景会通过分析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的驱动因素,结合实践提出顶层设计、服务功能、主题协同、营销渠道等4个方面的发展策略。总体上看,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近年来关于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阶段成果逐渐增多,但关于精准化文旅融合服务的研究较少,缺乏从用户需求视角思考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的整体分析。

3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的主要模式

目前,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主要体现3个方面,分别是研学旅行、网红文化、文创产品,这也是当前热度较高的3种形式,而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也主要围绕这3种形式展开。

3.1 面向研学旅行

研学旅行是指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通过游览、参观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达到教育的目的。公共图书馆主要为研学旅行提供空间场所、书籍资源、阅读指导等服务,如联合中小学为学生提供到图书馆参观学习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资源展示、结合学生所学课程进行历史、地理、科学文化等方面知识的讲解,为学生搭建新的学习空间,丰富学习形式。例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以“文旅·融合·创新”为主题的研学旅游活动研讨会,号召地区内图书馆积极开展研学旅游,融合高校、图书馆、博物馆等机构的资源为学生打造丰富的研学资源和旅游活动,吸引学生参与。湖北省图书馆举办“同一个地球”主题研学活动,以植物园为地点,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增长见闻。研学旅行服务通过丰富的课外资源和新颖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3.2 面向网红文化

近几年,网红文化成为带动阅读和知识传播的一种时尚,以公共图书馆为代表网红地标成为游客在旅行中青睐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在游览图书馆的过程中受到图书馆场景、书籍、设备的吸引进行体验式阅读,感受文化和知识的熏陶。一些公共图书馆在建筑外观和空间设计上别出心裁,如中国国家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丰富资源和巨大空间,其二期工程更是以书籍和报章的形式建造,满足用户的需求。天津滨海新区图书馆设计并营造了具有科技感的空间场景,将阅读区域、书架、座位融入阶梯建筑中,其以“滨海之眼”理念建设的报告厅开展多场文化传播活动,为用户提供数字化、立体化、沉浸式的阅览服务。公共图书馆纷纷抓住文旅融合背景下网红文化发展的契机,在用户旅行过程中为用户呈现趣味性的资源阅读、科技性的空间体验,使图书馆具备了更多的社会价值和作用。

3.3 面向文创产品

文创产品作为集地区文化、旅游特点、艺术设计于一身的创意产品,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游客们的喜爱,它承载了红色文化、历史故事、人物、风景、建筑等地方特色,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旅行需求、知识需求。国内众多公共图书馆依据本地区特色和自身图书馆特色开创设计类型不一的文创产品,以满足用户需求。例如,南京市图书馆开发了生活物品、家具物品、服装首饰、文具等类型的文创产品;四川省图书馆融合了地方元素,开发出熊猫主题的文创产品,受到游客们的广泛好评。公共图书馆开发文创产品是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方式,通过将自身资源特点、文化特点、馆舍特点整合成富有创意的文创产品,可以加强图书馆、旅游部门、企业等不同机构间的合作,推动传统旅行服务的创新转型,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和升级。

4 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存在的问题

4.1 服务驱动力不足

虽然很多公共图书馆开展了文旅融合服务,但仍有部分公共图书馆没能将文旅融合服务视为自身工作范畴,而是以“帮忙者”和“旁观者”的姿态开展工作,没能利用自身优势开展含有文旅融合理念的资源、空间、产品等新型服务。文旅融合服务是新时代图书馆创新和转型的可靠路径,是帮助图书馆强化自身能力、提高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图书馆应该转变观念,从“帮忙者”和“旁观者”转型为“主导者”,担起文旅融合服务中文化传播的责任。

4.2 服务宣传推广不理想

公共图书馆在文旅融合服务中还存在营销推广不足、宣传力度小的问题。图书馆在宣传服务时多通过官网网页、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信息推送,辐射的用户群体较小,且难以引起用户的兴趣,实际浏览的用户人数不多,效果较差,很多用户不了解甚至没听过图书馆的文旅融合服务。且图书馆在服务用户过程在缺少与用户的互动,没能提高用户的黏性,用户仅在图书馆打卡留念,很少去阅读馆藏书籍资源。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归根到底是服务于广大用户的,需要让用户了解图书馆所具备的服务功能。图书馆应开发丰富的宣传渠道如自媒体、短视频、知识社区等来吸引用户的关注,并凭借优质的资源提供具有内涵的文化产品。

4.3 系统性和集成性不足

文化和旅游在融合层次上要求“深化”和“制度化”,是理念、产业、服务、职能、市场和交流等方面的全面系统的融合。而当前的服务实践,既没有在服务对象方面涵盖决策者、从业者、游客和居民等利益相关者,也缺少事前调查研判、事中跟踪监测和事后调整优化等时段性呼应,还欠缺各个部门、平台和载体之间共时性上的整体联动,因此给人一种随意散漫之感。如今,人们旅游不仅是为了放松娱乐、获得愉悦的感受,更多的是希望体验当地的文化特色、历史背景和风土人情。开展文旅融合工作仅靠专业人员和国家支持是不够的,基层公众的话语权和参与权也很重要。

4.4 品牌化服务精准程度低

文旅融合背景下,形成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是图书馆发展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将有利于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品牌的形成来源于图书馆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在用户的信任和口碑中得以体现,而目前很少有图书馆能够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旅融合服务品牌。虽然有部分图书馆建立的服务品牌吸引了大量用户,但没能形成系列的主题,仍存在单一、传统、特色不足、影响力不足的问题。这体现了公共图书馆对文旅融合服务品牌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当图书馆文化活动缺少特色和品牌时,便缺少了支撑图书馆长远发展的基础和根本,用户利用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的持续性和扩展性则会降低。同时,图书馆在融入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和发展背景上存在不足,没有对地区内的特色文化资源进行统筹,也没有结合地区发展水平进行品牌建设。

5 公共图书馆精准化文旅融合服务框架

公共图书馆实现文旅融合服务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即从用户需求视角出发来优化现有文旅服务模式。因此,笔者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实现用户需求和图书馆文旅服务资源精准匹配为核心,构建了需求驱动的公共图书馆精准化文旅融合服务框架(见图1)。该框架包括文旅资源层、数据采集层、需求分析层、精准服务层。其中,文旅资源层包括文旅服务案例库、文旅产业资源、图书馆数字化资源、特色文化资源等内容,为实现文旅服务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层包括图书馆设备数据、文旅服务数据、用户需求调查等方面,通过整合用户和文旅服务的多种数据来支撑需求分析。需求分析层在获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将用户需求整合和挖掘出来,同时将已有资源进行识别和抽取,形成匹配需求的服务项目,实现用户需求和服务资源的精准对接。精准服务层包括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资源服务、文旅知识服务、文旅产品服务、协同反馈服务等服务内容,满足用户的多种文旅需求,进一步做好图书馆精准化文旅融合服务。

  

  图1 需求驱动的公共图书馆精准化文旅融合服务框架

6 公共图书馆精准化文旅融合服务保障策略

6.1 转变服务思路,提升服务驱动力

文旅融合发展是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挥自身价值,实现角色创新和服务转型升级的良好机遇,也是满足用户新需求的奋斗目标。图书馆必须深度贯彻文旅融合服务的举措,坚持挖掘本馆和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以用户需求为目标导向,为文旅融合服务积极贡献力量。通过做好文旅融合服务,寻找业务新切入点,扩展图书馆服务功能,上新文化资源和产品,积极推动文化资源通过旅游方式走近用户生活中去。公共图书馆首先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积极拥抱新理念,将研学旅行、网红文化、文创产品等事物纳入图书馆发展规划视野中,实现文化与旅行相结合、文化与创意相结合、阅读与旅行相结合。通过为用户建设文旅服务的资源、空间、产品,满足用户对查询图书馆文献、学习旅行中遇到的文化知识、体验图书馆设备和空间等多方面的需求,如举办特色阅读活动、红色革命基地参观活动、与景区联合开发旅行讲解服务、开发地域风情的文创产品等。

6.2 整合地区文化资源,开发个性化服务

优质文旅服务的基础是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图书馆应积极担负起开发、保护、弘扬、传承文化旅游资源的责任,将地区内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历史文化、地理名人等融入图书馆文旅服务中。通过提高资源的开发和组织能力,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珍贵价值,将丰富的文献资源和采集到的非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以形成长久保存的数字文化资源体系,并可在此基础上开发旅游讲解资源,支持景区、博物馆等机构旅游产业的发展。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参与旅游宣传推广,推动文化信息和旅游信息的传播融合,让馆藏地方文献资源更加高效地服务于文旅融合发展。同时,图书馆应该利用新技术将数字化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集成起来,形成特色数据库和文旅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提供网上阅览、VR沉浸式体验等数字化服务。一方面,为用户搭建网络虚拟资源空间,提供线下空间和虚拟空间结合的体验服务,构建数字化文化资源与现实旅游景点的全面融合;另一方面,当用户结束旅行后仍可为用户提供网上资源服务,摆脱实体图书馆的物理空间限制,利用互联网获取馆外文化和旅游资源。

6.3 深化市场合作,强化服务融合能力

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图书馆文旅服务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图书馆应该深化与各产业和机构的合作关系,强化资源融合能力、产业融合能力、服务融合能力。公共图书馆首先需要文化服务机构建立协作关系,如与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电视台等机构进行资源共享共建,形成更完善的资源体系,加强服务能力和宣传能力,打造区域文旅服务联盟。同时,图书馆应积极与旅游产业内的机构合作,如景区、旅行社、酒店、民宿、互联网出行平台等,将图书馆特色文化引导为用户关注点,推动图书馆文旅服务转化为用户流量,打造“图书馆+”文旅活动,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和旅游产业的娱乐休闲功能,全面提升图书馆文旅服务的水平。另外,图书馆应积极与文化与旅游局、志愿服务协会等政府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建立联系,通过汇聚政府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力量来共同提高文旅服务质量,为文旅产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保障,推动其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

6.4 开发多元文化产品,打造特色品牌

文化品牌是图书馆文旅服务的形象化表现,品牌效应能带动图书馆和文旅产业的繁荣,提升图书馆文旅服务的宣传效果,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因此,图书馆要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旅服务品牌。首先,图书馆要剖析自身优势,明确品牌建设的目标和定位,如考古文化、红色文化等品牌,制订合理的品牌建设实施策略。其次,图书馆要开展用户调研分析目标游客群体,对用户的喜好、目的、年龄、文化需求、旅行需求等进行分析,鼓励用户参与到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来,充分考虑用户的建议和体验反馈,增强用户在图书馆文旅服务品牌建设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根据用户反馈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进而实现个性化、精准化的文旅服务。再次,图书馆应积极开发富含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通过短视频、知识社区、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推广,树立起图书馆文旅服务品牌的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力。最后,图书馆应坚持创新和改革,始终坚持以用户需求为本,坚持品牌质量优先,在品牌建设的过程中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7 结 语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公共图书馆积极参与文旅融合服务不仅可以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结构,更可以在提供文旅服务的同时以更贴近用户兴趣的方式为用户传播优秀文化,充分发挥社会价值。但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服务仍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应在服务实践中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探索发展路径,推动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并在服务用户过程中坚守本心,做好文化传播的使者。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