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2)
古籍钤印是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藏书家对经眼阅读或收藏书籍的标记。“藏书必有印记”,钤印盛行于明清,人们可以凭借古籍上印章的钤盖次序,考证古籍递藏、授受源流,探讨其文化传播的历史。
《白石道人歌曲》是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撰著的词曲谱集,是流传至今唯一的宋词音乐文献。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馆藏清张奕枢刻本《白石道人歌曲》所钤盖的藏书印颇多,部分收藏者的信息在该书题识中有所提及,辨析藏书印,理清藏书者之间的关系及其递藏情况,对研究该书的收藏史具有重要意义,其有序的钤印显示了该书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1 《白石道人歌曲》
1.1 版本和价值
姜夔(约1155—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都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著名诗词作家、音乐家。词曲谱集《白石道人歌曲》由姜夔撰著,收词80余首,其中17首为姜夔自己作曲并载有完整的旁谱,是流传至今唯一的宋词音乐文献,被史学家、文学家和音乐家认为是研究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乐种——“词”的可靠实例。清代学者陈廷焯云:“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大畅厥旨于乾以还也。”伴随着“词”在我国历史上的兴盛,《白石道人歌曲》自出现后不断被刻版和传抄,特别是在清代出现的刻本和传抄本最多。其中,最早最可靠的版本是宋嘉泰二年(1202年)钱希武刻本,为六卷别集一卷,是姜夔手定稿,可惜已经失传。元至正十年(1350年),元代文学家陶宗仪据宋钱希武刻本抄录《白石道人歌曲》(即陶抄本);清雍正末或乾隆初年,松江人楼敬思收藏有“陶抄本”。从楼敬思收藏的“陶抄本”抄出的有符药林抄本和周耕余抄本。乾隆八年(1743年),陆钟辉据符药林抄本,改并卷次,刻版为四卷别集一卷本即陆钟辉本;乾隆十四年(1749年),张弈枢据周耕余抄本,仿照宋本刻版为六卷别集一卷本即张奕枢本。这两个版本的差别主要在卷数和结构方面,而在内容方面基本是相同的,张奕枢本在曲谱方面错误最少,是《白石道人歌曲》译谱研究所依据的最好版本。
1.2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馆藏清张奕枢刻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广西图书馆”)馆藏一册《白石道人歌曲》,版框高15.3厘米、广11.3厘米,半叶11行,19字,上下黑口,左右双边,双对黑鱼尾。版心中刻书名卷次及叶次。无牌记,卷一有多字缺末笔避讳,如卷一叶一的“宗”“受”“光”,卷一叶六的“弦”“絃”“徵”,而卷二、三则未缺。首卷卷端题“白石道人歌曲”,卷前有内封、乾隆己巳中秋张弈枢序及目录。目录显示有六卷,广西图书馆存卷一至卷三,即仅存第一册。从仅存的一册来看,其封面、正文有修复,原封面、扉页和内封有多家题识。全册多达56处藏书印,分别钤于封面、扉页、序前后、目录前后、每卷卷首等。书中题识提及部分收藏者,与有次序的藏书印相呼应,反映了藏书家的信息及其递藏关系,从而可考证该书收藏有序,更显示出收藏家们对该书的欣赏与珍爱。
2 藏书印的辨析与归属
广西图书馆馆藏《白石道人歌曲》有藏书印56处,如“青柯真赏”“青柯馆”“叶名澧印”“陈曾右苏生印”“横云阁主”“陈询先秘笈印”等,有些钤印多次出现。结合书中题识,辨析其中钤印,考辨藏书印的归属,进而梳理该书递藏情况。图1 《白石道人歌曲》原封面
图2 《白石道人歌曲》卷一
2.1 钤盖于封面、目录、卷一卷端的印鉴:“青柯真赏”“青柯馆”“梦欧”“臣朗”“陈朗珍藏”
陈朗(生卒年不详),字泰晖,号梦欧,又号青柯,浙江平湖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官江西抚州知府。著有《青柯馆诗集》《集汉魏六朝句六铢词》二卷、《青柯馆词》三卷、《补遗》一卷。广西图书馆馆藏《白石道人歌曲》封面有题识“斯本刻于吾乡蓟葭圩,张氏丁亥秋访之,张氏适藏板停印。道士陆丹林以案上所存本赠余。戊子年阅已丑加硃圈”,落款“青柯记”,并钤朱文方印“青柯真赏”和朱文椭圆印“青柯馆”。在目录另有“梦欧”钤印,卷一卷端有“臣朗”“陈朗珍藏”钤印。
陈朗虽生卒年不详,但其为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进士,可以推测他应该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近代词学大师龙榆生所著《中国韵文史》中,在介绍浙西词派与朱彝尊时,提道“浙派之构成,实奉姜夔为‘圭臬’”,“作者如汪森(字晋贤,桐乡人)……厉鹗(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人)、张弈枢(字今培,平湖人)等,大盛于康熙、乾隆之际”。从中可看出,张弈枢为康熙乾隆间人,属浙西词派,崇尚姜夔,这与张弈枢在广西图书馆馆藏《白石道人歌曲》所写的序相吻合。同为浙江平湖人,陈朗在题识中提道“斯本刻于吾乡蓟葭圩张氏”,此张氏即张弈枢。由此,我们可以确定封面的上述题识为陈朗所题,再根据陈朗生活的年代,上述题识中提到的“丁亥”“戊子”等时间,应分别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说明其间陈朗得到此书,认真阅读并加以珍藏。
结合题识,书中所钤盖的“臣朗”应为陈朗的姓名印,“梦欧”应为陈朗的号印,“青柯馆”应为陈朗的斋堂馆阁印,“青柯真赏”应为陈朗的鉴赏印,“陈朗珍藏”应为陈朗的收藏印。
2.2 钤盖于封面、序、目录、卷一、三卷端的印鉴:“宝芸斋”“润臣”“叶名澧印”“汉阳叶名澧润臣甫印”“翰源”“澧”“名”“名澧”
叶名澧(1811—1859年),字润臣,号翰源,湖北汉阳人。清咸丰时期两广总督叶名琛之弟,道光十七年(1837年)举人。官内阁侍读,后改浙江侯补道。博学好古,工诗,喜藏书。室名“宝芸斋”。书中所钤盖的“汉阳叶名澧润臣甫印”应为叶名澧的地名姓名字号印,“叶名澧印”“澧”“名”“名澧”应为叶名澧的姓名印,“润臣”“翰源”应为叶名澧的字号印,“宝芸斋”应为叶名澧的斋馆印。
2.3 钤盖于扉页、卷一卷端、卷三卷端的印鉴:“陈曾右苏生印”“蕲水陈曾佑字慕杜号笃斋弌号苏生”“苏生”
陈曾佑(1857—?年),字慕杜,号笃斋,又号苏生,湖北蕲水(今浠水)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三甲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甘肃学政、提学使。曾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奏请在甘肃省城兰州建立图书馆,适逢辛亥革命爆发,未果。书中所钤盖的“蕲水陈曾佑字慕杜号笃斋弌号苏生”应为陈曾佑的地名姓名字号印,“陈曾右苏生印”“苏生”应为陈曾佑的姓名字号印。
2.4 钤盖于序后的印鉴:“左氏笏卿”“绍佐”
左绍佐(1846—1928年),字季云,号笏卿,别号竹笏生,湖北省应山县左家河人。清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刑部主事、员外郎、郎中,都察院给事中,军机章京,监察御史,广东南韶连兵备道兼管水利事。1914年,黎元洪荐入国史馆,后长寓北京。书中所钤盖的“左氏笏卿”“绍佐”应为左绍佐的姓名字号印。
2.5 多次钤盖于扉页、目录、卷一卷端的印鉴:“陈询先秘笈印”“横云阁主”“臣陈曾言”“横云”
陈曾言,字询先,生卒年不详,湖北蕲水(今浠水)人,为晚清官员、诗人陈曾寿的七弟。陈曾寿(1878—1949年),字仁先,自称苍虬居士。著有《苍虬阁诗集》。香港收藏家林章松编撰的《松阴轩藏印谱目录初稿·重修本》收录了陈曾言自辑的《横云阁主印存》。此外,扉页上的“陈询先秘笈印”“横云阁主”“臣陈曾言”“横云”这四方印的印泥颜色一致。由此,“横云”应为陈曾言之室名。同时,广西图书馆馆藏《白石道人歌曲》封面的另一题识“横云阁藏本宣统辛酉冬十一月重装于武林”应为陈曾言所题。
书中所钤盖的“陈询先秘笈印”“臣陈曾言”应为陈曾言的姓名字号印,“横云阁主”“横云”应为陈曾言的室名印。
3 广西图书馆馆藏《白石道人歌曲》递藏
通过辨析以上印鉴,结合序、题识以及收藏者信息,可梳理出该书的递藏顺序,即初为清乾隆陈朗,经叶名澧、陈曾佑、左绍佐传藏,至清光绪末年,则由陈曾言收藏。另据《陈沆状元及其家族名人概况》记载:“陈沆,生于清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六月十八日,卒于道光六年(一八二六)三月二十日……清嘉庆二十四年(一八一九),中头名状元……官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女婿叶名澧,字润臣,号翰源,汉阳人。道光十七年(一八三七)举人。官至文渊阁检阅及侍读等,后任浙江道员。藏书甚丰……曾孙陈曾佑,清光绪壬午年取优贡,嗣后乡试、会试、保和殿复试均取名第,殿试三甲十六名,朝考一等第一名,钦点翰林院庶吉士。任甘肃提学使。曾孙陈曾寿、陈曾德、陈曾矩三人同中光绪补行庚子辛丑恩正科举人,誉为‘陈门盛事’。”由此看出,叶名澧为状元陈沆的女婿,陈曾佑、陈曾言为状元陈沆的曾孙,他们同为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状元陈沆家族成员。他们相互之间有藏书的流传和经眼阅读实属正常之举。
4 结 语
《说文解字》云:“印,执政所持信也。”钤印,是书籍在流传过程中由藏书者钤盖的印记、印章,用以表明书籍的所有权,以及表达收藏者个性情趣的一种印记。它虽然对版本鉴定只起辅助作用,但是拥有一个独到之处,即凭借它可以考查出一本书的流传源流。通过对广西图书馆馆藏《白石道人歌曲》几位收藏者的印鉴、题识与序的相互映照,互为参证,为考证此书的版本以及递藏关系提供了重要线索。今后,还应加强馆藏古籍的钤印影像采集,全方位提取钤印的着色、形状、大小、位置等元素,建立馆藏古籍钤印数据库,分类别去研究钤印的图像信息,更深入考究古籍钤印的类型与意蕴、版本鉴别功能以及藏书者的思想情感,为挖掘古文献中钤印的中国文化元素,古籍数字资源的增值性开发,古籍信息资源的再利用提供新视角。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