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宋筠藏书聚散考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9836
谢 颖

  (河北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宋筠(1681—1760年),字兰挥,号晋斋,又号澹菴,河南商丘人。其父宋荦,是清初开府一方的官员和主持一方文雅的领袖。宋筠是宋荦幼子,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考中进士,历官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检讨、山西按察使、奉天府尹等职,著有《绿波园诗集》《使黔录》等作品。

  宋荦卒后,藏书之尤者归于宋筠,加之宋筠亦爱好藏书,因而其藏书十分丰富。吴涛在《绿波园诗集序》曾这样记载其藏书规模:“第见左右前后叠床架屋者,圣贤经史外,大而累朝典故暨名山大川疆土之纪载,小而名卿学士纂汇笺释与夫一家之言,旁及释道、医卜、杂技等书,几无不备,偶为翻阅,类生平所未睹闻,洋洋乎大观也哉!”由此可见,宋筠藏书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其藏书不仅在清初占有重要地位,在整个私家藏书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

1 《青纶馆藏书录》作者考

复旦大学图书馆和湖北省图书馆各藏有一部《青纶馆藏书录》抄本,然而前者署名宋筠,后者却署名宋至。潘景郑首先注意到这个问题,其在《著砚楼读书记》中写道:“《青纶馆藏宋元人集目》一册,王氏息尘盦所钞,前有康熙辛卯商丘宋至自序。至字山言,为宋漫堂先生之子,登康熙癸未进士,授编修,官至浙江提学道,著有《纬萧堂诗集》。此册录所藏宋元专集编次之,当非全豹也。丁氏《持静斋书目》著录《青纶馆藏书目录》一卷,国朝宋□□撰。后有跋云:‘宋兰挥侍御,即漫堂中丞之子。’盖误山言、兰挥为一人。叶氏《藏书纪事诗》遂沿其失,竟以此目为宋筠所撰。然至、筠乃昆弟行,非一人也。”

  潘景郑认为,《青纶馆藏书录》的作者并非宋荦幼子宋筠,而是次子宋至,此说恐不确。《青纶馆藏书录》卷前有序言曰:“忆堕地初,王阮亭先生即以英物见目,于读书家当有宿世种子。”宋荦在《资政大夫刑部尚书阮亭王公暨配张宜人墓志铭》中记载:“时余自黄州通判入觐,始与公定交,如平生欢。”考之宋荦生平,可知康熙六年(1667年)十二月,宋荦自黄州通判任上入京觐见,次年觐毕返回黄州。也就是说,宋荦与王士禛定交的时间在康熙六年(1667年)末至康熙七年(1668年)初,而宋至生于顺治十三年(1656年),此时宋荦与王士禛尚未相识,王士禛不可能在宋至刚出生时“以英物见目”。另外,序言又说“迨年渐壮,侍家大人宦吴门”,宋荦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担任江宁巡抚一职,宋至在宋荦甫上任时就已经36岁了,“迨年渐壮”与其年龄不合。因此,《青纶馆藏书录》的作者当非宋至。

  笔者认为,《青纶馆藏书录》的作者实是宋筠,原因有四:第一,宋筠生于京邸,时间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正月二十二日,此时宋荦在刑部郎中任上,与王士禛相交甚密,宋荦《亡妾薛氏墓志》记载:“辛酉正月二十二日生一子。前夕,见双灯冉冉自天下,大司成王阮亭先生命名曰筠,小字炬。”王士禛既曾为宋筠命名,也有可能“以英物见示”。第二,宋荦担任江宁巡抚时,宋筠度过了自己11岁至24岁的时光,与“迨年渐壮,仕家大人宦吴门”相合。第三,汪如洋《宋京兆公传》记载:“七岁,随少师公山东臬司任,继随江苏藩司任、江西巡抚任,复随江苏巡抚任。”此段经历与序言相合。第四,《青纶馆藏书录》中的部分藏书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书上多钤宋筠印章,并无宋至印章。综合以上观点,可证《青纶馆藏书录》作者为宋筠。

2 藏书来源

2.1 御赐

宋筠《绿波园诗集》卷五有《正月十二日蒙恩赐〈周易折中〉一部敬赋一律》一诗,诗曰:

  《易》学幽深自昔传,微言奥义圣人宣。

  天机默运阴阳内,妙蕴潜通化育前。

  赐出瑶编黄帕卷,擎来玉简赤文镌。

  微臣幸值同书日,得玩爻辞上下篇。

  宋筠《绿波园诗集》大体以时间为序排列,同卷有《丁酉奉命入闱即事》一诗,推测宋筠受赏时间亦在此年,即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

  《周易折中》,全称《御纂周易折中》,由李光地主持,参与编纂者凡五十人,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成书。所谓折中,是指此书宗主程颐、朱熹的注解,同时广采自先秦以来众家解说,为之折中。全书共二十二卷,每半叶8行18字或11行22字,小字双行22字,白口,左右双边。

  同卷又有《十月初四日蒙恩赐〈康熙字典〉一部恭纪》一诗,诗曰:

  圣世同书亘八埏,精微奥妙迥昭宣。

  形声有象通天地,点画无讹迈后先。

  赐出牙签诚郑重,携来宝册更华鲜。

  不因御苑承恩遇,笺释何由得豁然。

  在《康熙字典》之前,《字汇》和《正字通》风行很久,康熙认为《字汇》过于简略,《正字通》失之烦冗,于是任命张玉书、陈廷敬等人重新编纂一部新的字书。字典的编纂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此书之体例大体沿用《字汇》和《正字通》,然而后出转精。

  据张小李考证,《康熙字典》自问世后,有多个版本。康熙时有两个版本:一是内府朱墨精抄本,抄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14册;二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刻本,分为开化纸和太史连纸两种,书衣和函套均为蓝色素绢,此版本多用于内廷赏赐。宋筠受赏之本,或为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刻本。

2.2 继承父亲藏书

《中州先哲传》卷一记载:“(宋筠)喜收藏,荦遗图书,其尤者皆归筠。”宋氏藏书今存者众,从藏书钤印来看,不少藏书钤有宋荦与宋筠二人藏印,可见宋筠确实继承了父亲不少藏书。其中不乏宋元珍本,如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宋刻本《元公周先生濂溪集》、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元刻本《新编十一经问对》,皆钤宋荦、宋筠父子藏印。

2.3 购买、抄写

《青纶馆藏书录》仅收录其宋元专集,数量已颇为可观,其中有宋人集200种,元人集76种。序言对藏书来源交代得很清楚:“迨年渐壮,侍家大人宦吴门,数奉教诸长者,谈及藏书,无不津津亹亹。遂益用自喜,闻有善本,不惜悬金购之,遇友人以笈中之秘见示者,必手自录钞不置。二十年来,约有若干卷。”其中,宋筠从朱彝尊处抄书甚多,汪如洋《宋京兆公传》记载:“秀水朱竹垞先生藏书甚富,公搜罗秘本,借乞手抄,荟萃成帙。”

  宋筠亦时常购书,其在《使黔录》卷一记载:“(四月二十六日),过桥,行数十里,遇一旧识书估南来,携书一箧,云得自涿州故家者。余因发视,留赵明诚《金石录》、叶石林《燕语》二种,肩舆中随手翻阅,自哂好事。”有时,一时未得某书,则长久萦绕于心,其曾自言某次购书经历:“偶于京师书肆获睹宋椠精本,目骇情移,不能遽购,尝往来予怀。雍正庚戌,得于晋阳观察署中,如逢故人,还旧观,摩挲展览,为狂喜者久之”。

3 藏书散佚

3.1 散佚原因

3.1.1 家道渐衰。宋筠子嗣艰难,曾以五兄宋致第五子珮金为嗣。宋珮金(1706—1739年),十岁时即过继给宋筠,少时即聪颖异常,“家多藏书,宰冢公抚吴时,著作不名一家,悉付雕镌。君发而观之,口吟手披,几于忘食忘寝”,乾隆元年(1736年)由恩荫赴本省乡试,登贤书。此时宋珮金尚未弱冠,但是已声闻洛下。然而天不假年,乾隆五年(1740年)闰六月二十日,宋珮金卒于家中,年仅二十三岁。有子齐唐、齐魏二人,俱幼。其中,齐魏出为宋筠四兄子宋韦金为嗣。

  宋筠晚年又生子瑞金。瑞金(?—1782年),字炳文,小字藩,号彩航。乾隆癸酉年(1753年)中举,曾历两省五任,皆有惠政及民。三次为浙闱同考官,得人十八。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月卸任,八月遘疾,卒于湖郡之馆舍。

  宋瑞金有子宋齐登,生卒年不详,字丰亭,“不屑曲意工制艺,为公由监生捐盐运司经历。公是时不得已遵命赴都,幸获分发长庐。不料甫委署归化厂盐大使,旋丁内艰。公自是淡于宦情,不欲再隶仕籍,而家居终焉”。

  宋筠一支可考者仅上述诸人,此后则谱系不详。不过可以知道的是,其后再无入仕为官者。自此之后,宋筠一支家道日衰,这是其藏书不守的重要原因。

  3.1.2 水厄。吴翌凤在《镫窗丛录》卷三记载:“宋漫堂冢宰有别业曰西陂,在归德府城西二十里,中有渌波邨、钓家、苇萧草堂、和松菴、芰梁、放鸭亭诸胜。乾隆壬子,余客商丘,故人秀水王复为邑宰,欲同往访之,询其后人,则云频遭黄水之厄,久没沙土中矣。宋氏藏书甚富,斥卖殆尽,余得《十国春秋》一部,犹有其少子兰挥京兆小印。”

  查阅《商丘县志》,自宋荦卒后开始统计,至清代结束为止,可知商丘发生水患19次,其中,以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黄河决口受灾最为严重。吴翌凤所说之“黄水之厄”,当指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黄河决口。此次大水不仅冲毁了西陂别墅,更给宋氏图书保存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吴翌凤言及宋氏藏书“斥卖殆尽”,或为夸张之语,不过,宋氏藏书确实受到了水患的巨大威胁,因此开始大量流出。

  3.1.3 战乱。丁巳(1857年)孟春上浣,徐世昌曾于《督抚箴》上题跋一则:

  陆君中将宋明善,商丘牧仲太宰六世孙也。比以所藏太宰巡抚江苏时圣祖仁皇帝颁赐御笔《督抚箴》巨幅见示,天章摧残,蔚然焕然,其下题识之字,似即太宰所书,足以见君明臣良,一德交儆,宜其郅治之隆,上媲成康,而历世深仁厚泽,惠此元元,无不本于先朝谟烈,丕显丕承,以绥大其光猷也。龚耀伦题签有“咸丰七年剿贼亳州,检于郊野”之语,当是经乱遗失后,乃复归于宋。愿明善世世子孙,钦承天语,以追慕祖德于无穷。仁孝醰粹,为世族光,亦可见圣人典诰,与日月常新矣。

  《督抚箴》较为幸运,能够失而复得,而许多书籍则在战争中“消失”。陈重有《齐天乐》一词,词前有小序,具体如下:

  过宋氏授研斋感旧。斋为介如姑丈读书处,收藏之富,甲于吾郡。兵燹之后,百不一存矣。

  秋风卷尽琴书迹,重来可怜非故。砌冷吟蛩,廊迷梦蝶,立遍闲庭凉露。旧情难诉,叹燕入谁家,鹤归何处。零落山丘,怎堪华屋也尘土。

  《西陂清鉴》在否?烟云看万状,过眼无数。米老名船,倪迂秘阁,胜得萧条环堵。《招魂》漫赋,恐宋玉悲魂,更添栖楚。暗想风流,画阑还自抚。(《西陂清鉴录》,牧仲先生所记收藏之籍也。姑丈系先生五世孙。)

  “兵燹之后,百不一存”,可见宋氏藏书在此次战争中损失惨重。所谓“介如姑丈”,即宋荦五世孙宋广崃,字介如,其父宋圣澂。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初七日,“贼至,官民逃散。公犹踞城指麾,望见贼已乘城,犹不肯去。左右掖之下,遇贼于门,逼之降。公大骂不屈,遂被害,时年五十有三”。宋广崃是否为宋筠后人暂不可知,不过我们可以推知的是,太平军围城,曾使全城富户受祸严重。彼时人命尚且朝不保夕,身外之物更是难以保存。

  自咸丰三年(1853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商丘一地饱受战乱之苦,可谓损失惨重。进入民国后,战争不但不能停止,反而愈加频繁。在这样的局面下,宋氏藏书再也无法保存,或毁于战火,或被迫出售,最终散失殆尽。

  井俊起在《雪苑憨叟忆往》中记载:“(民国四年)征辑处采购河南人著述,与书贾时有交涉。余因常赴琉璃厂,研究古书版本,兼及名人书画。书业有文昌会,正副会长张成义、阎景昌,皆七十余岁。张曾到商丘数次,买宋氏古书及字画、古器物,与宋鼎九相识(清初宋公牧仲以赏鉴家著名,收藏丰富,保存至鼎九,始出售),倾谈尤洽。”宋九鼎其人,暂时失考,不知是否为宋筠后人,不过据此可知宋氏藏书在清末民初曾遭大批售卖。叶德辉在《郋园读书志》中记载:“乙未(1895年)冬,商丘宋氏之书始散出,一切宋、元旧本,皆为有力者持去。余于丙申(1896年)六月抵都,只收得此本(《西陂类稿》五十卷)及所刻王荆公《唐诗百家选》二种,皆初刻家藏者也。”宋氏藏书最后一次售卖记录,见载于刘乾《〈西渡诗集〉校集》一文:“解放前于宋氏故居亦得一本,亦康熙旧抄,半页十行二十字,字颇工美,格式如旧貌,且有目录,唯用纸无‘漫堂钞本’格栏耳。”

3.2 流散过程

3.2.1 进献朝廷。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浙江巡抚王亶望曾对宋荦孙子宋瑞金呈缴家藏抄本旧书一事上折,其中提道:

  据淳安县知县宋瑞金禀称:有携带任所家藏抄本旧书九种,际兹盛典,敬谨呈送备进。臣查宋瑞金系原任吏部尚书宋荦之孙,奉天府尹宋筠之子,家本藏书,检阅各种,多有照依宋本影写者,字画甚为端楷。如蒙采择,伏候命下,即将原书恭进。

  所谓旧书九种,查阅《四库采进书目·浙江省第二次进书目·又旧抄本九种》,可知为以下九种:

  《孟子传》二十九卷,宋张九成著,八本。

  《小学五书》一卷,宋张时举辑,一本。

  《古文四声韵》五卷,宋夏竦著,五本。

  《两汉诏令》二十三卷,(西汉,宋林虑编。东汉,宋楼昉编)三本。

  《九域志》九卷,宋王存等撰,十本。

  《黄祐新乐图说》三卷,宋阮逸等撰,一本。

  《学古编》一卷,元吾邱衍著,一本。

  《法书考》八卷,元盛熙明著,一本。

  《金壶记》三卷,宋释适之著,二本。

  《浙江采集遗书总目·丙集·古文四声韵》记载:“按录内有常熟毛子晋珍藏最佳本,凡九种,此编及横浦《孟子传》《小学五书》《两汉诏令》《元丰九域志》《皇祐新乐图记》《学古编》《法书考》《金壶记》也。或从宋本精摹,或出名手端写,皆纸精墨妙,光致悦目,校订无纤毫讹。子晋私印重叠,有一章曰‘希世之珍’,又一章刻赵松雪戒子孙铭一首。盖不啻爱如拱璧云。后为商丘宋氏荦所得。今荦孙瑞金令会稽,因取以献。”由此可知,宋瑞金所呈的九种书皆为汲古阁旧藏,珍贵异常。

  3.2.2 流入各大藏书家。早在乾隆年间,宋筠藏书即已流出。此后百余年,先后入藏于各大藏书家之手,其中以“太原温氏”和“延古堂李氏”所得最多。今可考知太原温氏购得宋氏藏书有十四种,具体如下:

  《续仙传》,唐沈汾撰,一册,两卷,抄本。每半叶10行,行24字,红格,白口,四周单边。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宋筠”“和松庵”“兰挥”“宋氏兰挥藏书善本”“藏真精舍偶得”“太原温云心诗词书画印”“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龙云先生文集》,宋刘弇撰,四册,抄本。每半叶8行,行18字,无格。卷上钤“藏真精舍偶得”“云心氏图书”“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默堂先生文集》,宋陈渊撰,二十二卷,抄本。每半叶10行,行19字,无格。卷上钤“藏真精舍偶得”“云心氏图书”“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古梅遗稿》,宋吴龙翰撰,六卷,抄本。每半叶9行,行20字,无格。封面有“己巳小除夕收”字样。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己丑进士太史图书”“友竹轩”“风月无边庭竹交翠”“藏真精舍偶得”“云心秘笈”“延古堂李氏珍藏”“周暹”等印章。卷末有温琴舫跋:“咸丰癸丑十月廿二日温琴昉读。”

  《巨鹿东观集》,宋魏野撰,七卷,两册,抄本。每半叶10行,行20字,黑格,白口,左右双边。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筠”“友竹轩”“藏真精舍偶得”“宋筠”“兰挥氏”“宋筠兰挥”“宋筠兰挥”等印章。卷末有跋文:“魏著作诗,世鲜刻本,此集从友人处抄借,中多讹字,不敢以意更改。当觅宋刻本校正之。乙丑六日既望录于云间之朱泾馆斋。拙修居士金侃识,兰挥手书。丁亥季春周龙藻校。”又有温忠翰校并跋:“魏著作集,旧传本有十卷,此册乃商丘宋氏藏本,惜仅得其七。壬子冬,雪窗无事,因以旧藏他本校阅一过。其中间有讹字,均为拈出,录于册首。有阙文者,则仍未敢妄为填写。校毕并集前贤集中所载者,录于卷末,以备一时参考。初六日灯下记。太原温忠翰。”

  《刘左史文集》,宋刘安节撰,一册,抄本。每半叶11行,行22字。卷首有王士禛跋文:“刘集中多经义,大抵老生兔园册子习气,当时科举之文如此,其视诗赋饤饾之陋,如此五十步笑百步也。王士禛借读偶书。”卷上钤“藏真精舍偶得”“云心秘笈”“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宋大家苏文定公文抄》,宋苏辙撰,明茅坤批评,二十卷,三册,明刻本。每半叶9行,行20字,白口,四周单边。卷上钤“藏真精舍偶得”“太原温氏收藏”“钦训堂书画记”等印章。此书现藏湖南图书馆。

  《云樵独唱》,元叶颙撰,一册,抄本。每半叶9行,行21字,无格。卷上钤有“宋氏兰挥藏书善本”“宋筠”“兰挥”“友竹轩”“风月无边庭竹交翠”“藏真精舍偶得”等印章。卷末有温忠善跋:“咸丰癸丑初冬五日,太原温忠善读一过,时落叶满阶,残灯欲灺,漏已三下矣。因记册末。”后钤“忠善”藏印。

  《知非堂稿》,元何中撰,两册,抄本。每半叶8行,行16字,白口,四周单边,版心下方有“槜李曹氏”“倦圃藏书”字样。卷上钤“洁躬”“曹溶之印”“槜李曹氏藏书印”“宋氏兰挥藏书善本”“宋筠”“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风月无边庭竹交翠”“晋斋”“藏真精舍偶得”“云心珍赏”。

  《郝文忠陵川文集》,元郝经撰,十二册,抄本。卷上钤“藏真精舍偶得”“云心秘笈”印章。

  《药房樵唱》,元吴景奎撰,三卷,附录乐府,一册,抄本。每半叶10行,行18字,无格。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己丑进士太史图书”“友竹轩”“藏真精舍偶得”“风月无边庭竹交翠”“兰挥”“宋筠”“云心秘笈”“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张淮阳诗集》,元张弘范撰,抄本。每半叶8行,行16字,无格。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己丑进士太史图书”“商丘宋筠兰挥氏”“友竹轩”“藏真精舍偶得”“云心秘笈”等印章。

  《皇明吾学编余》,明郑晓撰,二卷,一册,抄本。每半叶8行,行18字。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友竹轩”“藏真精舍偶得”“云心秘笈”“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法喜志》,明夏树芳撰。四卷四册,明代万历间刊本。每半叶7行,行16字,版心花口,单鱼尾。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藏真精舍偶得”“云心秘笈”“艺风堂藏书”“云轮阁”“荃孙”“缪荃孙藏”“汉阳叶名礼润臣印”“吴兴刘氏嘉业堂藏”等印章。现藏台湾图书馆。

  以上十四册书或钤有“云心秘笈”“云心氏图书”“太原温氏收藏”等印章,或有温忠善、温忠翰、温琴舫等人之题跋。“云心秘笈”是温启封的藏印。温启封(1788—1839年),字石峰,号云心,山西太谷人。十七岁举于乡,后来十次考试皆不中,援例授予刑部郎中。年五十二卒。著有《绿云仙馆诗集》。此人精鉴赏,富收藏,收藏图书较多。温忠翰和温忠善皆为温启封之子,温忠翰(1835—1889年),字西林,号味秋,又号鹤皋。同治元年(1862年)进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后视学湖南,典试湖南,光绪十二年(1886年)以疾引退。善抚琴,工诗善画。著有《蒹葭秋水楼诗》《欣赏集》等。温忠善,生卒年不详,字琴舫,亦工诗善画,精于鉴赏,潜心金石文字之学。

  从藏书印可知,自温氏之后,《续仙传》《龙云先生文集》《默堂先生文集》《古梅遗稿》《刘左史文集》《药房樵唱》《皇明吾学编余》七书,流入“延古堂李氏”手中。据张磊《天津延古堂李氏藏书考述》一文考证,“延古堂”乃李氏藏书楼,建于天津,建设者是李大纶,至李士铭(1849—1925年)、李士鉁(1851—1926年)时,广收图籍,名声大噪。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描述李士鉁藏书活动曰:“滨海居盐李士鉁,搜书吴越迄京津。双江二马传文苑,岂若闾阎颂善人。”四明卢氏抱经楼、南陵徐氏积学斋、聊城杨氏海源阁的散佚之书,皆被兄弟二人收入囊中。20世纪30年代,李家衰落,李士鉁子李宝训将大部分藏书以6万元售予北平图书馆,另一部分赠予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

  除上文七册藏书外,宋筠还有大量藏书归于李氏延古堂,具体如下:

  《春秋五礼例宗》,宋张大亨撰,原书十卷,阙卷四至卷六,残存七卷,两册,抄本。卷内钤有“友竹轩”“己丑进士太史图书”“宋氏兰挥藏书善本”“藏真精舍偶得”“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刘原父公是先生集》,宋刘敞撰,抄本。每半叶9行,行20字,无格。卷上钤“藏真精舍偶得”“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乐圃余稿》,宋朱长文撰,三册,抄本。每半叶10行,行20字,无格。卷上钤“藏真精舍偶得”“延古堂李氏珍藏”印章。

  《嘉禾百咏》,宋张尧同撰,抄本。每半叶9行,行21字,无格,单鱼尾,白口,四周双边。卷上钤“宋氏兰挥藏书善本”“筠”“和松庵”“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卷末有朱彝尊跋。

  《裨幄集》,宋赵万年撰,抄本。每半叶10行,行20字,无格。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一官常悲叹非才”“藏真精舍偶得”“江枫雨菊”“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雪窗先生文集》,宋孙梦观撰,一册,抄本。每半叶9行,行18字,无格。中阙4页。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己丑进士太史图书”“友竹轩”“藏真精舍偶得”“江枫雨菊”“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雪矶丛稿》,宋乐雷发撰,抄本。每半叶9行,行20字,无格。卷上钤“己丑进士”“宋筠兰挥”“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野处类稿》,题宋洪迈撰,两卷,一册,抄本。每半叶10行,行18字,无格。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己丑进士太史图书”“商丘宋筠兰挥氏”“江枫雨菊”“兰挥”“宋筠”“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吕敬夫诗》,元吕诚撰,一册,抄本。每半叶9行,行17字,无格。卷上钤“商丘宋氏兰挥藏书记”“兰挥”“宋筠”“藏真精舍偶得”“江枫雨菊”“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后圃集》,元黄枢撰,一册,四卷,抄本。每半叶9行,行21字,白口,四周双边,单黑鱼尾。卷上钤“宋氏兰挥藏书善本”“筠”“友竹轩”“江枫雨菊”“藏真精舍偶得”“延古堂李氏珍藏”印章。

  《白云集》,元释英撰,一册,抄本。卷上钤“己丑进士太史图书”“友竹轩”“宋氏兰挥藏书善本”“藏真精舍偶得”“筠”“风月无边庭竹交翠”“延古堂李氏珍藏”“仁凤号”等印章。

  《不系舟渔集》,元陈高撰,十六卷,两册,抄本。每半叶9行,行21字,无格。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己丑进士太史图书”“友竹轩”“藏真精舍偶得”“宋筠”“兰挥”“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姓觹》,明陈士元撰,四卷,二册,抄本。每半叶9行,行20字。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己丑进士太史图书”“友竹轩”“藏真精舍偶得”“和松庵”“兰挥”“宋筠”“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始丰稿》,明徐一夔撰,六卷,抄本。每半叶9行,行21字,无格。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己丑进士太史图书”“商丘宋筠兰挥氏”“友竹轩”“风月无边庭竹交翠”“藏真精舍偶得”“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胡仲子集》,明胡翰撰,两册,抄本。每半叶10行,行21字,无格。第一册钤“延古堂李氏珍藏”,第二册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筠”“友竹轩”。

  《石林居士建康集》,宋叶梦得撰,八卷,四册,抄本。每半叶8行,行16字,无格。卷上钤“藏真精舍偶得”“延古堂李氏珍藏”等藏印。

  《玄庵晚稿》,明穆孔晖撰,二卷,一册,抄本。每半叶9行,行20字,无格。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友竹轩”“延古堂李氏珍藏”等藏印。

  《光岳英华》,明许中丽撰,王士禛删定,十三卷,抄本。每半叶10行,行20字。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礼考》一卷,抄本,每半叶9行,行20字。原题“汝上吴岳编次并释”。吴岳,字汝乔,嘉靖十一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上钤“友竹轩”“己丑进士太史图书”“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藏真精舍偶得”“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乾坤清气》,明偶恒辑,六卷,一册,抄本。每半叶11行,行21字,无格。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己丑进士太史图书”“友竹轩”“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东溪遗稿》,明陈咨撰,一册,抄本。每半叶10行,行22字,无格。卷上钤“雪苑宋氏兰挥藏书记”“友竹轩”“藏真精舍偶得”“风月无边庭竹交翠”“延古堂李氏珍藏”等印章。

  《复社姓氏》,抄本,一册。每半叶8行。卷上钤“己丑进士太史图书”“藏真精舍偶得”“延古堂李氏珍藏”等藏印。卷末有曹寅跋:“合复社姓氏共二千二百五十人,为一卷。竹垞太史曰是得之于槜李士人家,知而记者如此,其后附会增益与脱落者不知凡几也。丁亥十月,退院考阅姓氏,知者十之不能一,求其所以,合立社之本意者,十一之中又无几焉。呜呼,即二千二百五十人而明亡矣。楝亭曹寅识。”

  以上诸籍,大多见载于《商丘宋氏西陂藏书目》和《青纶馆藏书录》,当前大多入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此外,自乾隆一朝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不少藏书家都曾收得宋筠藏书,下面将其胪列如下:

  吴翌凤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购得一部《十国春秋》;

  “璜川吴氏”藏有抄本《阳陵先生诗》《雪溪诗》《续夷坚志前后集》三种,以上三书见载于《平津馆藏书记》,可知又被孙星衍收藏;

  黄丕烈藏有“宋兰挥旧藏抄本”《金子有集》《金坤集》,又藏有宋刻本《丁卯集》,《丁卯集》现藏上海图书馆;

  袁芳瑛曾藏明刻本《方壶外史》,此书现藏湖南图书馆;

  丁日昌《持静斋书目》载有明正德刻本《郎君胄诗集》和元刊本《耿文明诗集》;

  明万历刻本《栟榈先生文集》,经张寿镛、陶湘递藏,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李文田藏有元刻本《新编十一经问对》和明刻本《鸿胪寺志》,《新编十一经问对》后经傅增湘递藏,此书现藏北京大学图书馆,《鸿胪寺志》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嘉靖五年刻本《文潞公文集》,经孙祖同收藏,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宋氏荣光楼抄本《宋儒鸣道》,经完颜景贤、周叔弢递藏,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抄本《存复斋文集》,经钱听默和周叔弢递藏,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宋残卷《周礼》,自宋筠后经章寿康、徐坊、袁克文收藏,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宋筠有两种《巨鹿东观集》,其一曾归“太原温氏”,另有一种归于章钰“四当斋”,二书皆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

  胡宗楙“梦选楼”曾藏明刻本《吕氏家塾读诗记》,此书2016年现身北京海王村古籍拍卖场,以32万元的价格流拍,目前下落不明;

  冯贞群藏有万历刻本《汉魏丛书》,现藏“伏跗室”纪念馆;

  傅增湘藏有抄本《唐摭言》,明刻本《周易本义》,二书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赵钫藏有明刻本《藕居士诗话》,此书后来又经袁克文收藏,赵钫还藏有抄本《读书敏求记》、明刻本《翠屏集》、明刻本《元包》,其中《元包》此前经朱文钧收藏,四书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

  张籁藏有抄本《兰庭集》不分卷,后将此书赠予山西大学;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有明刻本《古今律历考》,卷上钤有温氏及六篆楼藏印,可知曾经温澍梁与龙凤镳递藏;

  刘铭志藏有影宋抄本《精选古今名贤丛话诗林广记》,此书曾被康生抢走,“四人帮”被打倒后,流入北京师范大学古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后又转赠给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另有部分藏书,比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明嘉靖刻本《五子书》,明天启刻本《王谢世家》,抄本《揭公安集》《少傅野亭刘公遗稿》,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云峰先生集》,台湾汉学研究中心所藏抄本《雪航肤见》,美国国会图书馆所藏《周礼集注》,因卷上未见其他藏书家藏印,暂不详递藏源流。

4 结 语

汤右曾《皇清诰受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吏部尚书宋公墓志铭》记载:“藏书多近万卷,吴中得《荆公百家诗选》《施注苏诗》残本、《苏子美集》。”汪如洋《宋京兆公传》记载:“公归住西陂,罗列书籍,手自校雠,总计四十年来,约得十四万五千余卷。”宋荦藏书有近万卷,宋筠时增至十四万五千余卷,如此藏量,在私家藏书史上堪称“大家”,对其藏书来龙去脉的考查,既有助于了解清初的文化环境,也有助于完善古籍流转的链条。本文仅对宋筠部分藏书进行了考辨,仍有大量藏书处于失考状态,有待有心人进一步加以研究。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