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图书馆,辽宁 阜新 123000)
1 引 言
数字赋能时代,信息知识的获取和利用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承载人类文化和信息知识中心的图书馆在这场变革中被赋予了新的角色和定位,其服务功能不断扩展,已不再是传统的物理空间实体,而是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近年来,在互联网发展和用户需求变化的影响下,图书馆空间再造话题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热点,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空间提出了泛在化、智能化、个性化等多种需求,传统的借阅空间、休闲空间、自习空间配置已无法适应当前用户的智慧化需求,难以满足用户的智慧化体验,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智慧化进程已成为图书馆重要的发展方向。公共图书馆也不例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其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建设创新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更多知识服务和信息服务,从而发挥公共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名片和知识交流空间中心的作用。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驱动下,如何立足公共图书馆自身实际合理规划空间布局和构建新空间以满足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多种需求,是公共图书馆亟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围绕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智慧化这一核心开展研究,探讨可行的发展思路。2 目前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空间服务建设缺乏论证、目标不清
目前,公共图书馆空间建设与空间服务仍处于创新探索阶段,部分图书馆存在盲目跟风建设现象,大部分的空间设置都是自主设立,缺乏实际需求调研,尚未经过合理科学的论证和规划,同时缺少规范标准的指导,虽有一些智慧图书馆建设的设计规范指导和服务开展指导,但未能形成广泛认可,且对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的具体定位、空间结构、空间功能等方面未进行详细说明和规范标准,导致部分图书馆空间服务在空间建成后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形成有效的、用户真正需要的空间服务。另外,空间服务的目标存在不清晰现象,未能进行精准的服务对象定位,没能实现真正的应需而设,缺少对各群体用户进行深度调查和需求分析,应该面向本地区的用户类型特征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建设。2.2 空间服务功能较为传统、缺乏创新性
从调查来看,目前的公共图书馆内空间服务功能都是较为传统的配置,如学习空间、藏书空间、借阅空间、研讨空间。部分图书馆虽开设了创客空间、信息共享空间,但总体来说其空间的服务功能仍较为传统,服务内容多为文献传递、馆藏查询、图书续借、电子资源获取、活动报道和在线展览与讲座、咨询服务和简单的物理空间提供,在我国仅有北京、上海、辽宁、四川、湖南、青海和云南等地的7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提供有读者研习室、数字阅验区和创客空间。而且,这7个省级公共图书馆仅提供其中的部分服务,凸显出我国图书馆智慧空间服务的不足。不同群体在不同空间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需求,但图书馆现有空间服务模仿多,创新少,缺乏个性化、特色化的空间服务,应该在满足用户主体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兼顾少数群体和特殊人群的需求,更加注重公共图书馆在民众服务中的普适性,体现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坚持新时代中不变的以人为本。2.3 空间服务技术应用程度低、缺少智能化
技术是智慧服务开展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大多数公共图书馆运用智能技术不足。一方面,体现在智能化物理设备上,如智能座椅、智能机器人、智能区域化温控、智能终端设备等设施在公共图书馆应用较少,相应的控制设备、感知系统都仍在实践阶段;另一方面,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物联网、虚拟现实技术等智能技术尚未在公共图书馆实现广泛整合部署,仅有深圳图书馆等少数公共图书馆应用部分智能技术。此外,还有新媒体技术、智能图书馆空间管理系统等应用较少,不能有效获取图书馆用户的行为数据、业务数据,导致公共图书馆空间只能呈现阅读、学习、培训、展览等常规服务功能,不能提供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更多服务,无法开展虚拟空间中的智能设备互连、用户智能管理、用户行为智能分析、用户智能决策支持等多样化智慧服务。2.4 空间服务信息安全保障不足
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过程中必然会存在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保障和管理,然而,目前的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未能建立有效、完善的数据保障体系。当前,智慧空间主要以终端设备的感应采集能力为主来搜集用户信息,但由于智能设备应用不足,公共图书馆空间中的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和数据规范存在差异,限制了用户数据形成集成保障体系,同时,也限制了图书馆空间开展更多的虚拟服务、线上服务,只能以实体服务的形式呈现。另外,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技术安全人员配备不足,所拥有的技术安全权限级别也较低,在保护用户信息数据安全方面存在不足,信息安全成为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应该重视的问题。3 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的新特征
3.1 服务形式智能化
智慧化服务视域下,图书馆空间服务不再仅仅依靠人工服务方式,而应该更多采用人工智能助手服务,如人脸识别、人机交互、智能触控、图像识别、无人运书车、机器人、智能应答系统、智能搜索引擎、智慧服务平台等方式,这种人工智能服务方式不仅体现在图书馆空间管理业务中,还会在用户服务流程中发挥巨大作用。由人工智能助手实现的服务方式能够便捷用户使用过程,能够及时发现用户在某一空间中的需求,并以最高效率来执行用户对其作出的各项指示,在交互过程中满足用户需求。公共图书馆在建设智慧化空间和空间服务时应抓住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等带来的新机遇和新动能,合理选择智能技术来搭建智能服务方式,将其运用到图书馆空间服务中,实现服务形式智能化。3.2 服务空间多元化
各地公共图书馆应该面向本地区具体用户需求,搭建多元化空间类型以实现更多服务内容,摆脱服务空间和服务内容单一、传统的问题,如面向本地特色文化宣传推广建设地方特色文化空间;面向本地高校和科研单位协同建设科研空间和虚拟仿真空间;为用户建设沉浸式阅读空间、交互式阅读空间;为特殊群体建设辅助阅读空间;为创新创业群体建设创客空间,并配备相应服务设施;为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建设红色教育空间。公共图书馆可在前期开展广泛调研,了解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同时,适当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以空间的多元化支撑空间服务的多元化。3.3 服务方式主动化
互联网时代,用户往往倾向于接受推送式的主动化服务,更加青睐图书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精准式、个性化的服务推送,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对用户需求进行精准把握,思考如何让互联网时代的用户走进图书馆空间。公共图书馆需要依据用户意愿设计自主化设施和终端设备,让技术嵌入用户使用过程来提高用户的喜爱程度,可以为用户提供智能泊车指引、用户与书籍的智能定位、用户数据实时统计、智能空间导航、服务巡视机器人、智能介入、精准智能推送、智能发现等主动化的服务;在特定的空间场景中提供馆员与用户的深度对话、提供进一步的交互式服务,通过机器人的智能和馆员的人的智慧相结合,实现用户在图书馆空间中阅读服务、科研服务、参观服务、咨询服务、虚拟服务等方面的自动化,以服务方式的主动化提升用户使用服务的自主性和便捷性,进而提升图书馆空间服务的质量和效果。3.4 服务对象多样化
公共图书馆面向的用户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包括一般用户,还包括儿童用户、老年用户、残疾人用户、外国用户、农民工用户等群体,不同群体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的需求不同,获取空间服务的能力也不同。公共图书馆需要对本地区的用户群体进行划分,尽可能地为每一类用户提供所需空间服务,使每一位用户都有获得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权利和能力;还需要将其物理空间、用户的学习空间、工作空间、生活娱乐空间、家庭空间、网络空间等空间贯通,将图书馆空间与多类型的用户融合起来,提供泛在化、全域化的空间服务,为更多用户、更多类型的群体提供不受时间和地点约束限制的智慧化服务功能和内容,将信息、知识、文化通过服务的延伸传递到用户的具体需求情景中去,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的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帮助用户树立终身学习观念。4 公共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模式架构
本文通过对目前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存在的问题和新时代公共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的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公共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是在馆内空间基础上开展的智慧服务,是基于智能技术和海量资源,通过智能化的设施设备搭建起来的多类型图书馆空间中实现的多元空间服务,具有智慧化、精准化、个性化、交互式等诸多特点的集成服务功能和内容,旨在面向多类型用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智慧服务。因此,本文在把握公共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特征的思想指导下构建公共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模式框架(见图1),总体结构包括技术资源层、智能设备层、智慧服务层、空间交互层。图1 公共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模式框架
4.1 技术资源层
技术资源层是公共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模式最底层,是支撑智慧化空间服务实现的基础。公共图书馆为保障服务开展,需要打造智能技术体系和数据资源体系,可以通过引进相应的技术或与其他兄弟馆、高校图书馆等协同使用相关技术,如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5G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机器学习、虚拟仿真等,建立实体和虚拟结合的技术体系,实现空间的智能化。同时,公共图书馆还可以与其他图书馆建立馆际联盟共享书籍文献资源、地方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学术资源、网络资源等;通过自建数据库或引进数据库,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存储和保障体系,将用户使用空间内设备的各项数据存储下来,形成用户数据资源,并进一步分析处理,分析用户对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态度反馈、指导建议以及用户的行为特征、偏好、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例如,上海图书馆基于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资源条件通过部署智能技术和广泛采集数据资源,实现由“以资源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变,以技术和资源的优势赋予用户信息和知识,促进其能力提升和智慧发展。4.2 智能设备层
智能设备层是支持公共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实现的物理基础,主要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其中,硬件设施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书架、智能桌椅、传感器、RFID读写器、智能摄像机、智能温控、VR设备、人脸识别设备、智能书架、触摸屏界面、立体幻灯投影仪、人眼追踪设备、智能控制设备、智能互动设备、智能导航设备等;软件设施主要包括多媒体软件、开发软件、语音识别系统、计算视觉系统、定位系统、智能空间管理系统、数据模拟和可视化软件、智能服务平台等。通过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功能提供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中的线下服务和线上服务,支持实时服务获取和非实时服务获取,并可在移动设备、固定设备等多种设备上呈现使用。公共图书馆空间要根据需求部署智能设备,在设施部署上要具有灵活性,要适应用户需求的多样性也要适应设备的新老更替,不可盲目追求新设施而忽略实际需求程度,要善于运用智能设备与技术相结合,与技术资源层协同支持空间实现智慧服务、智能空间管理,实现公共图书馆空间服务的智慧化。4.3 智慧服务层
智慧服务层主要承担公共图书馆空间为用户提供智慧空间服务内容的功能,将是图书馆空间服务“智慧”特征的体现,将以用户为核心,围绕用户对图书馆空间的多样需求进行工作,发挥其智能、赋能的服务价值理念。公共图书馆丰富的智慧空间服务是吸引用户的关键,需要针对用户阅读、科研、学习、休闲、交流等需求进行规划,充分发挥空间作用,既有传统的资源获取服务,更有智慧化的体验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例如,可以为用户提供智能借阅、沉浸式阅读、交互式阅读、科学研讨、儿童老年辅助、创客支持、红色教育、智能推荐、智能问答等空间服务功能。此外,也可为公共图书馆和馆员自身工作需要提供空间管理和服务管理功能,如智能设备管理、系统管理、馆员介入、智能控温、智能预警、安全保障、数据可视化、用户管理、知识图谱等内容。例如,深圳图书馆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设置各类阅览区、视障阅览室、少儿服务区、讲读厅、读者讨论室、网络信息空间、创客空间、法律区、艺术设计区、影像馆、地方文献专区、政府信息公开查询专区等空间区域,从而将设备、技术、资源的效果发挥出来,实现空间服务由线下到线上、由现实到虚拟、由被动到主动、由单一到多元的优化,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空间服务。4.4 空间交互层
空间交互层是公共图书馆智慧化空间服务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层面,也是服务所依存的空间类型。图书馆在融合设备、技术、资源、馆员等众多要素的基础上搭建出智慧空间,形成综合服务系统。在空间规划上,公共图书馆应注重规划与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注重空间与用户具体需求情境的对接。例如,面向文化交流、阅读、宣传教育、虚拟体验等情境搭建出文化交流空间、沉浸式阅读空间、交互式阅读空间、儿童老年辅助空间、主题教育空间、虚拟仿真空间等类型的智慧化空间,形成多功能的空间设置,且空间之间具备相互协同和调整的能力,在保障文化知识传播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更多个性化空间,增强体验感、交互感,提升公共图书馆在公共休闲、文化社交、科研支持、智慧体验等方面的作用。5 总 结
空间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基础性、关键性的服务内容,是图书馆创新服务手段、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影响力的有效路径。虽然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公共图书馆尚未得到广泛运用,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公共图书馆智慧型服务空间的构建,公共图书馆空间将进一步向智慧化的方向迈进。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融合多种技术,以用户的个性化实际需求为导向,整合馆内丰富资源,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智慧化的虚拟和现实空间,开展系列智慧化、个性化、特色化的空间服务,从而丰富用户智慧服务体验,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内涵。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