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陕西 咸阳 712000)
1 引 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采集中心和教学科研的学术中心,肩负着重要的信息服务和信息素养教育职能,是学校开展文化活动、实践活动的场所,也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第二课堂。耶鲁大学图书馆员Bennett提出:“想让学习在图书馆中发生就需要先理解学习过程,了解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图书馆员更要像教育工作者,支持教师和学生,支持学习和学术是图书馆的使命。”建构主义对教育的最大影响是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重视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学习环境也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和途径,传统被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被主动获取知识和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引导、互动和协作式的学习模式所取代。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在进行学生教育时,可将自身的优势条件建构成学习支架,适时主动干预、介入学习意向的建构中,有效指导和支持学生。
通过CNKI调研近5年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文章共50篇,其中北大核心论文20篇。通过调研核心文章,梳理研究内容主要涉及3个方面:一是对国外高校学习支持服务活动调研,获取实践经验;二是利用例证法调研国内“双一流”大学先进经验并进行分析应用;三是从相关理论出发运用内容分析法、论证学习支持服务要素、探讨各种学习支持服务具体应用。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结合学习支持的各种服务形式,提出建立资源支架、信息素养支架、学习空间服务支架、人员服务支架,采用内容分析法、例证法、文献调研法提出支架应用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2 支架式学习策略的理论概述
2.1 支架式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研究儿童学习过程认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最近发展区”,即儿童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水平称为第一发展水平,在教师或其他指导者协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潜在的能力水平称为第二发展水平,在这两个能力水平之间的区域称作“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建立合适支架,教师为儿童的学习过程提供指导性理论和实践学习支持,则会促进学生潜在学习能力的发挥和提高,即顺利到达第二发展水平。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它是支架式学习策略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核心思想是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发现、探索和处理问题,寻找事物的本质规律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掌握知识意义建构、提升学习能力。目前,较成熟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一就是支架式教学。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LIII)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支架式学习策略的提出结合了维果斯基的学习概念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特征,它的主要环节是支架的建立和学习任务的分解与引导。该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中的应用是指馆员利用图书馆丰富资源、空间、人员等工具在“最近发展区”建立学习支架,对学生进行同质性引导、激发其学习潜能,使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到达第二发展水平。2.2 支架式学习策略的内涵
“支架”(Scaffold)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是建筑楼房时施予的暂时性支持,当楼房建好后,这种支持就撤掉了。根据这个建筑隐喻,Ross最先借用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将“支架”意象应用于学习过程源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过程理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环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支架式学习策略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教师协助,构建引导学习深入的支持性框架,帮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习能力。因此,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建立不同形式的学习支架帮助学生实现自主性学习及特色化学习,从而提高学习主动性及创造性。3 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中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分析
3.1 当前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中存在问题分析
2018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开展关于图书馆利用服务与服务需求大样本调查,结果显示北京大学学生纸本文献借阅率高,对数据库尤其是外文数据库需求也很高,八成学生在学习中有利用图书馆资源系统借还书和到馆自习、阅读的需求。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充分性与学生优秀表现紧密相关。调查反映出大学生对高校图书馆专业需求高,期望图书馆能够提供优质、便捷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通过网络调研发现,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活动形式多样,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资源利用服务、信息素养教育、学习空间利用服务及馆员支持服务方面。3.1.1 信息资源利用服务。馆藏资源不能与学生的有效需求相匹配。首先,学校专业课程每年都会有调整,如果不能根据专业需求变化及时配置相应资源,就会影响学生对图书馆需求和学习积极性;其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面临各种类型考试及技能测试,希望改善考试资料匮乏和时效性不强的状况,通过主动学习考试资料、课程辅导资源及数据库资源,提高应试能力;再次,不同学习状况学生对资源需求有区分,图书馆若不能针对学习阶段、学习层次的需求变化提供相应专业课程资源服务,就会影响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和能力提高。
3.1.2 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对学生进行信息的筛选、评价、检索、利用及信息交流能力的培养。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专业课程信息素养教育针对性不强。通识性教育缺少课程层面指导,没有与专业规划相结合或嵌入课程教学,学生对专业学习没有系统地认识和规划。二是不同学习阶段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缺乏区分度。新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应侧重于信息习惯培养及检索、获取信息能力培养;高年级学生应侧重于信息的鉴别、使用、评价及伦理素养培育;毕业班学生应侧重于围绕论文撰写中涉及的信息获取、课题调研、查新技巧培养及信息诚信遵守。
3.1.3 学习空间利用服务。首先,物理空间声音缺乏区分度,影响学习效果。图书馆应该将学习空间划分为安静区域(学习研究、阅读)、低噪音区域(讨论协商)、活动区域(会议等举办场所)。在区分度空间标设警示语,根据活动布置环境,这样不但能增强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果还能激发学习能力。例如,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图书馆针对图书馆内的声音出台噪音政策并设置“噪音区域”,UCSF把噪音分为4级:“交互式学习”(Interactive Learning)、手机友好(Mobile Friendly)、体贴学习(Consi-derate study)、安静学习(Quiet study)。其次,虚拟学习资源缺乏整合,课外活动形式单一。美国许多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学习空间的开辟利用,空间设置多用途学习室,如自修室、会议研讨室、学习策划室、讲座室、写作室等。上海师范大学学习共享空间(Learning Commons)创建了金融和教育学科博客,由学科馆员负责更新和维护,它定位于学科导航,为读者提供专业化的知识资源指导,促进学习科研,实现资源共享,学科博客还提供RSS定制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此外,利用学习空间开展对毕业班职业规划指导,如举办讲座、推送社会需求信息、培养职业技能素养、安排专业实践模拟课,创新实践课等。当前,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尚存在不足。
3.1.4 馆员支持服务。馆员是图书馆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的人力资源保障。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是馆员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由于历史条件制约影响,部分馆员专业能力薄弱,不能给予有效的学习支持,也不能与院系合作,完成资源嵌入整合,不利于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及部门间业务协作。二是馆员传统观念制约了学习支持服务。建构主义强调馆员要转换思想,在学习中扮演引导者、支持者,强调对学生学习意向和能力理解和判断,所以,馆员与学生交流互动就十分重要。相比一般的信息资源服务,学习型信息资源服务更强调面向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活动或学习过程提供支撑性或支援性的帮助和服务,即以信息资源为主的同时整合包括工具、支架、认知、情感、策略在内的各种物质、社会、心理等要素。这就要求馆员要积极提高自身多种技能,适应多方面要求。
3.2 学习支持服务中采用支架式学习策略发展趋势分析
通过网络文献调研2016至2020年度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活动,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发展趋势:
一是强调资源获取的便捷性、专业性。学生自主学习时第一需求就是资源获取是否全面、快速、高效。徐益在《基于资源学习与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探索》中将学习资源划分为学前服务、学中服务和学后服务。学前服务强调新生入学时的信息素养培训,即指导帮助制订专业阅读计划,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加强导读,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学中服务是指在短时间内获得有效信息,如参考咨询馆员通过沟通及时了解学习需求,指导学生快速查询有效获取信息资源;学后服务是指良好的后台援助,如学习环境构建、人机交互学习界面创建、专业化资源布局设置。赵蕾等在《开放教育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研究》中提到加拿大阿萨巴斯卡大学图书馆在开放教育领域有着独特资源服务视角,图书馆将搜集到的资源都集中于图书馆网站并将免费获取资源标识出来,建立统一的检索入口,学习者可通过网站检索到图书馆搜集的所有信息资源。网站设有自动“布局”功能,在输出检索结果时自动选择优先输出可以免费获取资源。另外,学习者可通过移动设备终端享受同样的资源和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
二是强调学习支持服务中师生之间互动性、协作性。建构学习理论提倡激发学习兴趣,引导主动学习,注重学习中的互动交流。朱轶婷等在《日本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探索》中指出日本文部科学省于2008年4月发布的《本科教育的构筑》提出重视学生参与型授课、协调协作学习、课题解决和探求性学习。在此基础上,日本高校图书馆界认为图书馆员可通过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与授课教师协作促进学生学习。日本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学习支持服务分为常规学习支持服务、特色学习支持服务,其中,学习咨询、写作辅导、研讨会、资料查找辅导、工厂辅导和生活咨询是常规支持服务。辅导者有学生代表、学科馆员及院系兼职顾问或专职辅导教师,增强了学校各部门、各层次人员之间的互动协作。此外,学习支持服务还通过资源推介、数据分析开展特色支持服务,如北海道大学图书馆推出“学术地图”“学术导航”“学术顾问”帮助学生选择专业研究方向。龙朝阳在《德国康斯坦茨大学图书馆协作学习支持服务探析及启示》中描述了康斯坦茨大学图书馆的协作学习服务过程。该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体验实验室设立学习空间,配合小组协作建立学习设施,如研讨学习设施、自主学习设施,活动中学习小组通过协同检索、任务分配、个人检索和讨论整合4个阶段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增强了师生间协作交流,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信心。
三是强调特色化信息咨询服务活动的开展。高校信息咨询服务包括常规性服务和特色化服务。其中,常规性服务指面对面咨询答疑及网络虚拟咨询,如QQ、微信等移动工具的即时咨询。特色化服务指针对不同服务对象学习需求开展针对性咨询,如对新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帮助制订阅读计划,方便快捷地使用馆藏资源;为毕业生开设文献检索课程,培养检索技巧,协助论文撰写;为考试学生举办辅导课,提高应试技能;为不同层次学生举办阅读推广会、真人图书馆等活动,通过讲述亲身经历来激发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技巧。俞德凤在《美国大学图书馆课程服务及启示》中提到“课程资源服务”即图书馆资源如何嵌入专业课程设置,围绕课程教学提供特色资源服务。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加拿大300多所院校E-reserves平台使用Docutek Ereserves系统将教学信息及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组织,教师在平台上传教学习资料、实时授课、发布公告、智能答疑、查阅资源;学生在平台上进行自主在线学习、互动交流;馆员对平台进行资源组织、传递及管理维护。嵌入式课程知识服务E-reserve平台的建立可整合优化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教学活动中,加强师生间交流合作。
4 支架式学习策略在高校图书馆学习支持服务中的应用
4.1 学习支架的应用形式
4.1.1 资源支架。高校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包括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网络多媒体资源以及各类数据库资源(特色资源库、学术论文资源库、考试资源库)和教学参考资源等,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但是,众多的资源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如何选择有效资源,更不知道如何将搜集到的资源进行筛选、整合、使用。因此,馆员在建立资源支架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能力状况及专业需求将资源整合成“支架”形式提供给学生。通过馆员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支架意图,配合馆员支持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学生掌握支架的形成及使用后,馆员逐步减少帮助,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尝试自主式学习,学会构建新的资源支架。4.1.2 信息素养教育支架。信息素养教育是高校图书馆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教会学生获取、识别、筛选、利用信息、遵守信息规范形成正确信息伦理观念重要课程。在课程学习中,馆员如果能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及专业信息需求搭建合适的支架,学生就能有效提高使用信息的能力。例如,对刚入学的新生,引导他们认识分辨信息,学会搜索信息,了解与专业课程相关的信息查询,培养信息伦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专业探索打下良好基础;对高年级的学生,建立支架重点是引导他们识别、筛选、辨别网络信息、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完成信息的查询、科技查新、熟练掌握和利用数据库,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毕业论文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国内外许多高校图书馆都将信息素养课程嵌入专业理论课程学习中,根据课程计划建立合适的支架,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培养信息素养。与专业相结合、与课程相结合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学习和探索。
4.1.3 学习空间服务支架。学习空间包括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在物理空间建立支架就是根据学习需求的环境状况匹配学习环境。一些研究表明,读者对安静空间需求正在增长,但是,图书馆内协作和社交空间也在增多,高校图书馆需要在安静空间和协作空间之间找到平衡。建立学习空间支架目的就是对图书馆学习环境进行细化。在安静空间限制噪音,用绿植和名人字画装点和布置环境,改善光线强弱,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和温馨雅致的学习氛围;在协作活动空间要根据活动内容来布置区域环境,营造气氛激发学生主动创造性及协作互动性;在虚拟空间要根据学习需求模拟真实情景,创设虚拟学习情境并引导学生进入。例如,在虚拟空间设立的学习支架有: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网络学习辅导讲座,邀请院系教师指导阅读、写作及心理调节,通过在线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适应新环境,激发学习兴趣;对高年级学生开设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网上就业形势咨询,帮助学生及时获得就业资讯、就业技能指导,通过虚拟实践课堂掌握和实习相关职业技能,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4.1.4 人员服务支架。人员支架指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构建支架、掌握学习方法、引导自主性学习的馆员,参与相关活动的院系辅导教师及协作学习中提供支持的学生。首先,馆员在设立学习支架前要充分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当前学习状态(已经掌握的学习程度和要实现的学习目标)从而设立相应的学习支架。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学生了解建立支架的意图,配合馆员通过交流互动完成学习目标。馆员根据学习效果撤去支架后,学生能独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并自行构建新的支架学习;其次,馆员可与院系教师合作,尝试将图书馆资源嵌入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或联合建立课程资源学习平台,授课教师在平台上发布课程资源(教材、教参、习题、试题讲解等相关学习资料),馆员针对学生不同需求设立学习支架,协助学生整合资源自主性学习;再次,馆员可根据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组织研究型学习小组、创客小组。在活动中设立学习支架,以小组协作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代表协助馆员参与支架的建立、引导示范等环节。在协作中,学生间的交流互动既促进了被辅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提高了学生代表实践活动能力。
4.2 支架式学习策略的应用启示
丹麦学习实验室(Learning Lab Denmark)克努兹教授在《我们如何学习》中提道,对于个体来说在某种相关情境下适合的发展性学习,其自身条件能够运用的学习类型,才是“更好的”。学习作为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阶梯与每个个体的成长和进步息息相关,每个人一出生就面临各种学习环境,但是,如何学习才更有效是我们应该思考和有所选择的,为此,我们要了解学习、认识学习的特点与我们的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习过程变得富有意义。近年来,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前景下,高校图书馆愈来愈强调学生利用资源、技术、人员等工具进行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基于建构学习理论的支架式学习策略正是在学习理念转变、馆员角色转变的学习发展背景下提出的。一是学习策略强调探索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学习。馆员的职责是帮助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能力,根据学习需求构建学习意向,利用支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二是学习支架策略强调馆员对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学习能力内化的示范引导。为学习者实现在“发展区”中的通达提供最优的支撑是一门艺术,这更多地取决于在情境中激发起来的教师及设计者的实践智慧。这就要求馆员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需求建立的支架应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是学生能够理解和做出反应的,这样才能配合馆员引导达到提升学习能力目的。三是学习支架策略强调学习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和自信心的激励。通过馆员、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及学习支架循序渐进阶梯式引导,能够增强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激发学习能动性、创造性,随着学习探索的进一步深化提高学习能力。5 结 语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空间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员资源,将这些优势资源整合、优化形成动态学习工具和框架从而嵌入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及其他学习需求非常重要。学生通过学习不仅学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了学习能力,学会了自主性学习。支架式学习策略的提出将上述资源和学习通过支架这种有效方式结合起来,为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个性化学习、特色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提供了拓展空间,是高校图书馆提升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途径之一。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