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自2008年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概念以来,大范围计算机集群和云计算技术应用于分析、预测、建模和数据处理,从而获得更大程度的洞察力,更好地做出预测和计划。“智慧地球”概念经过不断深化和加工,外延和内涵已不断扩大,2003年提出的“智慧图书馆”概念也被不断完善。笔者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以“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为检索词,通过限定检索条件“主题”“关键词”“篇关摘”,共搜集495篇学术论文,筛去“建筑科学与工程”“电信技术”“医药科学”等无关学科,共有485篇学术论文,论文相关国家课题23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相关研究主要是从2012年起不断展开(见图1),研究成果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文献调查来看,相关研究学者主要针对智慧馆员概念、智慧馆员准入机制、智慧馆员发展态势、智慧馆员提升策略和智慧馆员评价进行研究。在不同时期,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研究侧重点。2012—2016年,“学科馆员”是研究热点,在当时背景下,图书馆作为知识资源储备中心,主要通过馆员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随着大数据技术、5G应用、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技术不断普及,图书馆服务不断升级,自2016年后对“智慧馆员”及图书馆智能化、智慧化的研究持续升温。本文以智慧图书馆建设现状与智慧馆员研究类别进行深入分析,以智慧馆员要对智慧图书馆建设起到辅助甚至主导作用为目标。“十四五”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文化等服务业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阵地,要在文化强国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图1 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学术研究趋势
1 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研究现状
1.1 智慧图书馆演变历程
图书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多次理论和技术的变革,经历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智能图书馆(见图2),在理论上还有“复合图书馆”,但是其概念和发展起步晚,逐渐湮灭在图书馆发展长河里,最终逐渐走向现在的智慧图书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1.1.1 数字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即进入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其主要表现特征为数字资源的广泛使用,如电子光盘、影像资料、音频资料、数据库等,都是推动图书馆数字化的基础资源。早在1993年美国就提出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倡议,1995年IBM公司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此后,数字图书馆开始不断发展。武汉大学陈传夫针对数字图书馆现状,提出数字图书馆对大数据的需求及其应对技术、观念、服务模式都应与时俱进。在此阶段图书馆员所承担的角色是极其重要的,图书借阅、文献共享都依赖于图书馆员。
图2 智慧图书馆演变历程
1.1.2 智能图书馆。智能图书馆实际是智慧图书馆的前身和初始状态。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加强图书馆的智能化水平,如门禁系统、智能推送系统、RFID射频识别等。在此阶段,图书馆已经实现部分服务智能化,能为读者带来一些便利,虽然没有达到“人馆合一”的状态,但却为下一阶段的智慧图书馆发展提供了技术积累和平台建设经验。
1.1.3 智慧图书馆。云计算、5G、AI技术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智能图书馆时代所积累下的资源在智慧图书馆时代得到充分发掘。图书馆智慧化的特征:首先,是服务上的变化。2003年,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提出智慧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可移动服务,不受时空限制;加拿大渥太华智慧图书馆联盟于2004年就建立了一站式检索服务平台。其次,是模式上的变化。颜栋认为智慧图书馆使用技术改变读者和信息资源交互的方式,从而提供智慧化服务;董晓霞等认为利用感知智慧化和数字智慧化服务达到智慧图书馆服务。最后,是空间上的变化。夏立新等认为智慧图书馆是传统的“馆藏空间”“借阅空间”转化为如今的“交流空间”“传播空间”。
总而言之,“智慧图书馆”是图书馆前所未有的形态,其中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空间的转变都伴随着图书馆技术创新、发展理念和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进行。随着图书馆的改变,对图书馆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只有智慧馆员才能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动力。
1.2 智慧馆员演变历程
在图书馆员智慧化演变历程(见图3)中,为了不断适应图书馆服务变化的脚步,对馆员的自身要求也不断提高。1.2.1 学科馆员。“学科馆员”制度发展已久,最早实施该项制度的有清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的图书馆能够满足图书馆读者的阅读需求,更加便利地为读者提供专业化服务。杜也力曾提出学科馆员要发掘读者需求、提供学科化培训、建立学科检索服务等。初景利等在学科馆员制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二代学科馆员概念,要求“融入一线、服务一线、组织一线”,同时进行责任绑定、服务绑定、创新绑定、考核绑定,还要善于营销自己。
1.2.2 智慧馆员。虽然一些图书馆已初步实现智慧化,但离真正的智慧图书馆还相去甚远,现阶段图书馆员的专业素养还需要不断提高。丁鑫等认为智慧馆员应当符合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兼具过硬的专业素质。唐琳娜等认为智慧馆员应当面向教学、科研、阅读推广开展智慧化服务。沈伟认为智慧馆员应满足两个要求:一是必须是学科馆员;二是必须是嵌入式馆员。
图3 智慧馆员演变历程
2 湖南高校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建设案例
2.1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以长沙为中心,西安、南京、武汉、合肥为区域,形成“1+4”的建馆模式。所面临的有校区分散、阅读推广活动系统层面支撑不足、资源分散、经费有限等的问题。
该馆智慧图书馆建设理念有4点:1)开放共享,系统提供统一的接口标准、用户身份统一授权、流动数据性强;2)智慧管理,通过对应用数据进行搜集、组织和管理,并对比云服务展开数据决策管理;3)资源整合,纸本和电子资源的管理和服务整合,平台通过模块配置整合管理各类型资源;4)智慧服务,通过建立读者用户画像库,预测读者需求,提高读者满意度。
该馆将图书馆打造成“一中心、两门户、三系统、多服务”(“一两三多”)模式:“一中心”为平台管理中心;“两门户”为综合门户、微门户;“三系统”为纸本资源管理系统、电子资源管理系统、智慧馆务管理系统;“多服务”为多维度服务、活动管理、资源远程访问。
目前,在此基础之上,二期工程已初步建成,主要包括智慧运营监控及数据中心、国科大智能交互信息系统、学科数字分馆及建党百年专题。三期工程正在规划建设“一两三多”的智慧图书馆体系框架。
对于智慧馆员建设,该馆一直走在实践探索的道路之上。图书馆员队伍一直按照不同比例的各专业高水平人才来建设,推动图书馆智慧化,拓宽和深化图书馆科研和服务水平。智慧馆员建设工作包括解决数据孤岛问题,开展阅读推广,进行科技查新,建设新型开放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等。智慧馆员除了完成图书馆基础服务工作、活动,还承担科技快报的任务,主要搜集国际最新军事类科技快讯和最新研究成果并及时推送给学校师生,促进智慧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建校性质特殊,该馆馆员编制管理特别严格,新进馆员主要来自统一的军队文职规划,其专业门类限制严格,每个馆员都不同程度地具备智慧馆员建设的知识储备基础。
2.2 南华大学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建设
原中南工学院、衡阳医学院和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原简称“核六所”)先后合并组建成新的南华大学,原两校图书馆和核六所的情报研究室也随之合并为南华大学图书馆,有红湘校区图书馆和雨母校区图书馆两个分馆。南华大学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建设项目分三期建设,其建设目的为创新服务内容,塑造图书馆新形象,开拓数据价值,形成数据价值闭环,辅助馆内决策,夯实文献资源建设。其建设理念为实现电子资源管理,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馆内优化馆藏结构,合理配置;优化信息服务系统,实现智慧化服务,提供强有力的信息保障,提高学校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资源与服务大数据的融合,为准确、实时、高效掌握读者信息需求提供强大工具;建设多终端门户,实现信息资源的同步更新与管理;大力开发基于教学、科研、行业场景需求的微应用体系,为适应持续发展变化的读者个性化需求创造服务通道。
南华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开启于2018年,通过一、二期智慧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引入了前沿技术应用于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通过与智慧馆员的配合协调,重新赋予图书馆新的活力和能量,带给学校师生优质的服务和阅读体验。其一期项目建设主要有:1)智慧图书馆服务管理平台系统,采用微服务框架,依据功能分解为多个微应用,智慧馆员根据馆内服务情况,将所需应用及时上架,采用云端部署模式;2)智慧图书馆智慧门户管理系统,可以综合展示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同时,可以将图书馆相关的数据分析后展示在平台中,对图书馆采购的电子资源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智慧馆员通过图书馆主页,实现南华大学学术搜索的全资源整合,支持智慧馆员创建多个网站,能够实现不同校区图书馆建设分站,提供网站统一检索功能,无缝对接各类检索系统,支持实时对接多种搜索引擎,支持搜索创建为站内搜索工具;3)智慧图书馆电子资源管理平台,一是中央知识库,二是中央元数据库,中央元数据库是一个用来进行资源管理的数据存储库,主要为智慧图书馆提供数据和服务支撑。其秉承“一切皆资源”的概念,包括电子资源、数字资源、元数据,还包括链接解析器、平台接口、使用许可、机构数据等,且可以对中央元数据库进行信息编辑、取消挂接等操作。智慧馆员和读者可查看本馆已购数据库的详细信息、往年订购情况、资源包情况,且可以对中央知识库进行信息编辑、取消挂接等操作。利用图书馆后台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挖掘系统提供的大数据分析结果,智慧馆员可以对图书馆各应用系统和服务进行统一管理,如可直接查看学科保障分析、图书保障分析、馆藏绩效分析等。
二期项目建设分四大模块:智慧图书馆微服务架构平台、入馆教育、移动App端和智慧图书馆纸电智能采选平台。智慧图书馆微服务架构平台通过将复杂的系统去耦合,依据功能分解为一个个微应用,用每个微应用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应用间互相协调、配合,智慧馆员统一在平台上管理。入馆教育考试系统与OPAC系统打通,用户在系统中参与考试、得到成绩,由程序判断成绩是否合格。移动App端根据不同的角色可提供不同的界面,用户可根据自身的需求管理页面。智慧图书馆纸电智能采选平台提供国内最全的新书目录,支持智能选书,可选择馆藏等级、单本价格、学科范围,系统根据筛选条件自动推荐书目,智慧馆员通过简单操作即可便捷地进行图书采购。
三期项目建设是在前两期的基础上,建立学科分馆和学术头条。建立学科分馆有利于深入挖掘图书馆用户需求,使文献资源建设及服务更加紧密围绕学科教学和科研活动,有利于智慧馆员进行更加深入和专业的知识服务,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信息需求。学术头条即新视野门户,能帮助学生开阔学术视野。二者最终目的是推动图书馆服务转型,以此提升图书馆服务效能、提高馆员服务质量。
2.3 湖南信息学院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建设
湖南信息学院图书馆始建于1997年,新馆建成于2012年8月,图书馆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设有中外文期刊阅览室、社会科学图书阅览室、经济管理图书阅览室、文学图书阅览室等18个阅览室,现有阅览座位 3 748 个。湖南信息学院图书馆在当前阶段的主要建设内容为人脸识别进馆系统、电子借阅证、座位预约、学分认定。人脸识别进馆系统能提高图书馆的安防系统能力,减轻馆员工作负担,为读者提供便利。电子借阅证进一步优化了图书馆借阅系统,用户只需一部手机即可使用图书馆所有功能。座位预约用的是超星座位预约,这是一款基于移动终端的图书馆共享学习空间座位管理微应用,能将座位实时信息与数据库以及前端页面结合起来,为用户使用座位提供统一、方便的路径,有效解决了高校图书馆占座现象严重、座位资源紧张的问题。学分认定是通过图书馆云端提取学生纸书借阅、座位预约、活动参与等记录后,智慧馆员及时将数据进行共享,与教务处共同认定学分。
湖南信息学院图书馆未来规划要建成新馆智慧空间以及数字服务平台。新馆智慧空间包括数字成果展示区、数字阅读区、自助借还体验区、室内研讨空间,数字服务平台包括智慧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平台、云舟知识空间服务系统、中文发现系统、移动App。规划完成后,智慧馆员能更高效地为读者提供文献检索与利用、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式教学和学科服务、文献定制、学科趋势分析、学术评价、信息推送、数据分析、成果分享、决策支持和知识产权等服务。
2.4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建设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作为毛泽东同志的母校,其建设意义和影响价值巨大。该校图书馆建设逐渐形成以毛泽东思想研究、文哲史、小学教育为特色,社科和自科相融合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推动学校特色学科发展。为进一步激发图书馆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图书馆实行新一代的图书馆与馆员协作建设,主要分两点:一是可自定义的系统流程。从原有的北大新洋系统更新为LSP系统,提高便捷性、开放性等。智慧馆员通过一台电脑、一个浏览器即可操作整个图书馆系统,而无须在每台电脑上安装系统软件。新系统使用API开放接口,可引入外部新应用,同时无须技术人员专门服务,每个智慧馆员都可以随时随地操作。
二是更加全面的分析功能。通过数据挖掘、数据采集、机器学习、特征指标学习,协助智慧馆员实现智慧采购,购买更加符合图书馆和读者所需资源。还可实现个性化智能推荐,减少传统馆员工作,提高智慧服务水平。其采用列式数据库完成大数据量在线业务分析,查询效率比传统数据库更高。经过分析的数据可实现可视化导出和实现推送,便于智慧馆员进行下一步操作。
3 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建设意见
目前,图书馆与馆员之间仍需要不断加强融合程度,而未来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发展方向必是“人馆一体”,从而发挥图书馆最大效能和馆员主观能动性。3.1 智慧馆员与智慧图书馆应用
在当前背景下,图书馆设备偏向智能化、智慧化,具备自我操作的功能。笔者曾调研超星集团湖南分公司智慧图书馆项目建设,了解到该公司针对图书馆开发了一套微服务架构,它通过将复杂的图书馆系统分解为多个微应用,一个微应用解决一个模块的问题,馆员通过操作,可实现应用的添加或删除。该微服务架构既解放了馆员的双手,又充分调动了馆员的创造性。该架构后台根据相关数据自动生成用户画像,馆员可为用户上架个性化应用和服务,以提高图书馆的智慧化程度。
3.2 智慧馆员搭建智慧图书馆空间
基于学科馆员的基础,综合智慧馆员的复合才能,由每个馆员选择适合的智慧讲座主题,不仅能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又锻炼了馆员的教学技能。目前,很多图书馆都建立了智慧学习空间,但是实用性不强,图书馆可将其打造成一个学术资源传输中心或学术交流中心,由馆员负责管理,既可以传递文献资源,也可以开展信息咨询工作,还可以通过学术交流不断提高馆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3.3 SFIC协同治理模式(1)SFIC模型包括四个部分,即起始条件(starting conditions)、催化领导(facilitative leadership) 、制度设(institutional design)、协同过程(collaborative process)。
SFIC协同治理模式可应用于解决复杂的公共事务,也可用于同级别不同主体之间的治理。图书馆与馆员分别是两个不同主体,适用此治理模式。它包括四部分,分别是起始条件、催化领导、制度设计、协同过程。起始条件设计多主题,笔者认为在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建设中应以馆员为主导,在充分考虑各方面条件背景的前提下,设计针对馆员的约束和奖励机制。在催化领导过程中,领导力是协同治理的关键因素,此处图书馆本身的利益是智慧化发展程度,将不同协同方利益联系起来,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制度设计是治理模式中关键一环,主要内容为制订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发展路径和行为准则。在协同过程中,明确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发展目标,做好发展规划,做到有章可循。3.4 智慧馆员打通智慧图书馆宣传渠道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抖音短视频、微信公众号、视频直播间等应用传播甚广,已经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借此契机,智慧馆员应当打通多媒体宣传渠道,入驻各大新媒体平台,以此吸引读者参与其中。通过宣传,对图书馆进行各种推广,如阅读推广、服务推广、建设推广等,也可以在线举办一些活动,如分享读书心得、在线学术交流等。一方面可以丰富图书馆的多媒体运营方式,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人馆融合的程度。3.5 建立智慧馆员培养制度
通过建立馆员激励制度,促进馆员的智慧化发展水平。引入评分考核制度,针对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掌握程度、个人学科服务水平、专业科研能力、参与会议次数等作为考核内容。鼓励馆员利用业余时间提高服务技能,参加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会议论坛。实施馆员专业技能延伸策略,针对馆员专业基础,进行针对性培养,帮助馆员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和个人学习计划。4 结 语
根据现有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以及调研的湖南几所高校图书馆建设情况来看,目前确实存在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不匹配的问题。图书馆建设应紧随理论进行改革创新,而智慧图书馆与智慧馆员作为新一代图书馆发展理念,信息服务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基础,智慧馆员建设是智慧图书馆的发展根基,智慧馆员的任务应是建设图书馆应用平台、智慧空间,做好用户画像和打通新型宣传渠道等。在当前图书馆与馆员智慧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只有馆员不断进行自我能力的提高,同时持续深化图书馆发展理念,才能满足图书馆智慧化发展要求。当前,“十四五”规划对文化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要以此为契机,主动创新,坚定智慧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助力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