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 成都 610207)
1 王偁与《虚舟集》
1.1 王偁生平与仕宦
王偁,字孟扬,福州永福人,生于洪武三年(1370年),卒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王氏本为东阿人,《自述诔》云:“宋宝元康定间用兵西方,士有没于元昊者,王氏遂为西方人。”宋宝元(1038年11月—1040年2月)康定(1040年2月—1041年11月)间,宋对西夏用兵,王氏陷落西夏后在武灵落地生根。王偁出身行伍世家,《自述诔》云:“高祖王父某从下江淮,授武德将军总管,镇庐州。曾祖王父某、祖王父某相继袭爵,改上千户。”元初,王偁高祖附元,并随大军南下,移家庐州。此后,曾祖、祖父也相继袭爵。王偁之父王翰,字用文,元时曾任庐州路治中,历任江西、福建行省郎中,官至阶朝列大夫、潮州路总管。元覆灭后,王翰化身道士避居永福山中达十年,明太祖闻其贤征召之,王翰不愿为二姓臣,乃自尽。是时,王偁九岁。文献记载中王翰自尽时王偁的年岁有分歧,或为六岁,或为九岁,经林美云考证,偁父王翰死时乃洪武十一年戊午(1378年),是时王偁年方九龄,今从其说。王翰死后,王偁由母亲刘氏抚养长大,《自述诔》中云:“太夫人守节自誓,艰难备尝,手疏先君之迹与古今豪杰大略教之。”除了偁母用心教导,闻过斋吴海也受王翰之托教谕王偁。吴海去世后王偁与其弟子陈从范交好。洪武庚午,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王偁会试礼部失利,入国子监,后乞终养。返乡后,王偁与闽地文人交游酬唱,闲适自得,《自述诔》云:“穷幽极深,徜徉物表,趣豁如也。”
永乐元年(1403年),王偁领荐授翰林检讨,仕宦生涯由此开始。同年七月,明成祖朱棣敕修《永乐大典》,王偁担任副总裁,与解缙交好。《皇明通纪集要》有载:“(永乐九年六月)先是缙入奏事,适上北往,见皇太子而归。上还京,赵王言:‘缙瞰上远出觐储君,无人臣礼’,上怒。时检讨王偁亦以罪谪交趾,缙偕偁趋广东娱嬉山水。且上言请用数万人凿漳江以便往来,上大怒曰:‘为臣受事则引而避去,乃欲劳民如此?’并偁俱下狱。”解缙在永乐年间的夺嫡斗争中受到冲击,触怒朱棣后下狱,与解缙交好的一批文人,包括王偁也受到牵连下狱,于永乐十三年(1415年)死于狱中。
王偁为人耿介超然,解缙云:“孟扬之为人,眼空四海,壁立千仞。”偁有诗名,“闽中善诗者称十才子,鸿为之冠。十才子者,闽郑定侯官王褒、唐泰,长乐高棅、王恭、陈亮,永福王偁及鸿弟子周玄、黄玄”,王偁为十才子之一。“闽中十才子”这一概念最早由明万历人袁表、冯荧明确提出,徐中行《闽中十子诗序》云:“今洪、永之世,闽中有十子而皆以唐诗称,多元之遗才也”,对十子诗风进行了总结。
1.2 《虚舟集》概况
王偁的作品多有佚散,其文集现已不存,《虚舟集》为偁诗集,偁诗集以“虚舟”为名,解缙《虚舟集叙》有言:“孟扬视功名泊如,每有抗浮云之志,期在息机,与物无竞,故其集以‘虚舟’名,亦可见其志焉。”《虚舟集》共收诗四百八十三首,词一阙,文两篇。四库馆臣以为“偁诗恬和安雅”,《四库全书总目》云:“其命意亦殊不凡,故集中若〈感寓〉诸作,规模拾遗。〈咏史〉数篇,步趋记室。〈将进酒〉〈行路难〉等,亦颇出入于太白。虽未必尽合古人,而意度波澜,时复具体,固不比于优孟衣冠也”,对偁评价颇高。《虚舟集叙》为本集可知写作时间最早的一篇序言,由解缙受王偁之托于永乐五年(1407年)春撰写,“握手都门,出其集征余言,遂敬书以复之。……永乐丁亥春翰林院学士兼春坊大学士国史总裁庐陵解缙书”。另有一篇有明确纪年的序言由王燧撰写,“永乐辛卯孟春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编脩前脩国史吴下王汝玉序”,永乐辛卯即永乐九年(1411年)。由此可知,在永乐五年(1407年)至九年(1411年)之间,王偁诗作基本成集。桑悦所作《重刊虚舟集序》是《虚舟集》中写作最晚的序,作于弘治六年(1493年),“欲翻刻其《虚舟》以传。……弘治六年重阳前二日柳州府通判思玄居士东吴桑悦民怿书”。由此可知,弘治六年此次为翻刻,而《虚舟集》此前便已刊刻成书。2 现存版本概况
2.1 《虚舟集》版本概况
明清目录学著作中记录有《虚舟集》者有七(见表1)。表1 《虚舟集》目录学著作记载情况表
相对其他明代知名文人之文集,《虚舟集》在明清两代目录学著作中的记载较少,可知传本较少。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有言:“(王)孟扬才名与解大绅相伍,其获罪亦同,然诗格华整,远胜学士。闻当日有明诗选本,惜无从见之。”朱彝尊之时便惜明诗选本“无从见之”,虽则其时文献获取不易,传本亦确为稀少。今对现存的五个版本进行梳理考辨。
2.2 明钞本
此钞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每半叶十行,每行字数不定,至多三十四字。残本,共五卷,卷一至卷四全,卷五残缺。扉页上以篆书题有“库籍之迹明初写本虚舟集”,书末以正书小字题写时间“壬申四月南皮张厚璋署签”,句末钤“厚璋”印。此外,其扉页还钤有“汉章读过”一印。卷首有三篇序言,除了诗集叙署名“吴下王汝玉”,其余二序皆无署名,首序“虚舟集序”下钤有“河藏龛读书记”一印。序后附《自述诔》一篇。无目录,各卷诗作排列顺序亦与其他传本有所不同。卷五不全,有乐府八首,第八首《少年行》不全,其下钤有“□□书库”一印。卷末有王崇焕两篇跋语,跋语末钤有“王崇焕印”。图1 明钞本《虚舟集》藏印(1)左图有“厚璋”“汉章读过”二印;右图有“河藏龛读书记”印。
张厚璋与王崇焕认定此钞本为内阁大库流出之明初写本,经考,此钞本所据底本应系明初版本,而是否入藏内阁大库则仍需进一步考证。
王崇焕,字汉章,晚号娱堪老人,福山人,王懿荣幼子。崇焕卒于1951年,所藏图书多归天津图书馆。因而可知扉页“汉章读过”是崇焕钤印之一。王懿荣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殉国,是时王崇焕九岁,后被过继给懿荣从弟王鸿发,此后寄居天津。由此可推知崇焕应生于光绪十七年(1881年),卒于1951年,稍长于张厚璋。王崇焕两篇跋文分别题于“丁卯十一月朔”和“丙子五月十四日”,根据崇焕生卒年可推知“丁卯”“丙子”应为1927年、1936年。可知,在1927—1936年间,此钞本定为崇焕所藏,厚璋于1932年题字极有可能是受厚璋所托。因此,此钞本系内阁大库散出之明初写本这一结论是由藏书者王崇焕得出,崇焕在卷末的跋文《库本明钞虚舟集考略》中详细阐述了判定依据。
王崇焕言:“壬戌之秋,内阁大库典籍散出,焕从京都市上购得八千余斤,搜剔整理,所获弥多,此明抄《虚舟集》五卷亦其一也。”内阁大库“是清代中央最重要的档案库,有清一代皇家档案秘籍皆藏于此,……图书多为明文渊阁遗存之物,档案则包括明档、京旧档、清档三部分”。内阁大库中图书多为明文渊阁遗书,占比较小。清末,内阁大库所藏多佚散各地。内阁大库所藏文件在1921年因历史博物馆资金短缺曾被当作废纸变卖,出售的文件有八千麻袋,因此此次内阁大库文件大量散失事件也被称为“八千麻袋事件”。“壬戌”即1922年,崇焕于此年收购散失的内阁大库文件,收得八千余斤,经过整理挑选,发现了此钞本,并定其为内阁大库藏书。得知内阁大库文件被随意售出之后,罗振玉等人回购了大部分文件。崇焕也闻风购书,但直接证据不足,因此是否入藏过内阁大库仍有待商榷。
钞本有三篇序言,仅第三篇署撰者姓名“吴下王汝玉”,崇焕查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后确认第一序为解缙所作,第二序撰者姓名仍无从考,崇焕以为出于徐善述或梁潜之手,明重刻本以及《四库全书》则署名“庐陵解缙书”。钞本《自述诔》后又有一篇《王孟扬画像赞》,亦未署名,《福州历史人物》以及《太原王氏沙堤乡志》认为此系解缙所作。王崇焕对钞本进行了断代,以其为明初钞本。因材料稀得,故录其推论如下:
“此帙缮写草率,颇难卒读。首列序一、文集序一、又诗集序一,前二序不书撰述姓名,诗序署名吴下王汝玉,序后附汝玉一札及偁自述诔。今阅钱牧斋《列朝诗集小传》乃知第一序系解缙撰,所以不署姓名者,盖因涉及当时文禁,以是审其为明代钞本。且在遵化古松段公及天顺元年金城黄谏辑录《解学士文集》前,则又当为明初写本矣。……第二序撰者姓名无从考校,或出于徐善述、梁潜辈之手,故不署名欤?第三序王汝玉名亦见于《列朝诗集小传》。……然则汝玉以曾蒙洪熙昭雪之命始敢具名。呜呼!文字之狱良可怵矣。”
崇焕认为,此钞本有两篇序言未署撰者姓名,一篇未署名者为解缙所作。永乐年间,解缙、王汝玉皆坐罪死,汝玉洪熙年间昭雪,恢复官职;而解缙的诗文至天顺元年(1457年)才被整理刊刻,有《解学士文集》。此钞本署汝玉而不署解缙名应是受文禁限制,是时汝玉当已昭雪复职而解缙还未恢复官职,崇焕据此判定此钞本应在《解学士文集》之前,为明初钞本。经考,此钞本不署撰者姓名确受文禁限制,系明初写本且抄写于《解学士文集》刊刻之前。
历朝文禁情况都不尽相同,《中国出版史》将明代的禁书概括为如下6个方面:1)“禁天文图谶及‘妖言惑众’之书”;2)“禁‘奸党’之文字”;3)“禁亵渎帝王圣贤的词曲、小说”;4)“禁冒犯程朱理学”;5)“禁八股文选本”;6)“禁官颁教材违制改制”。所谓“禁‘奸党’之文字”即禁止忤逆当权者的罪臣文字出版,明成祖登基后便将反对他而效忠建文帝的臣子判为“奸党”,严禁其作品刊刻出版。此钞本抄写草率,或有省去撰写者姓名的可能,但书一省一,不合常理,因此,钞本作此处理当是受文禁限制。
王汝玉,名璲,以字行。永乐初,预修《永乐大典》。明仁宗朱高炽为太子时就对汝玉礼遇有加。汝玉与解缙、王偁等交好,后因受解缙牵连死于狱中,《明史·邹济传》对王汝玉下狱瘐死以及洪熙平反有如下记载:“(永乐)七年坐修《礼书》紊制度,当戍边。皇太子监国,宥之,以为翰林典籍。寻进左赞善,坐解缙累,瘐死。洪熙初,赠太子宾客,谥文靖,遣官祭其家。”又考《明谥纪汇编》卷十四臣谥上可知“王汝玉,赞善,赠太子宾客,洪熙”。洪熙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年号,即1425年。可知王汝玉在洪熙年间(1425年)便已昭雪获谥,此钞本当在汝玉昭雪之后抄写,即洪熙(1425年)后。解缙,字大绅,吉水人。永乐初修《永乐大典》,为总裁。在朱高炽与朱高煦的夺嫡之争中,解缙以一句“好圣孙”助朱高炽坐稳东宫之位。朱高煦衔恨,且解缙处事不够谨慎,缙后被其谗至入狱,抄没家产,家人也遭流放。永乐十三年(1415年),解缙在成祖授意下被纪纲处死。《明史·解缙传》:“正统元年八月诏还所籍家产。成化元年复缙官,赠朝议大夫。”根据《明史》记载,正统元年(1436年)便归还解氏被抄没的家产,而解缙在成化元年(1465年)复官,而天顺元年(1457年)年《解学士文集》便已经刊刻流传,此钞本当在《解学士文集》刊刻之前抄成,即在天顺元年(1457年)之前。王崇焕的断代是恰切的。
此钞本抄写草率,字迹潦草,字体偏草书不易辨认,且第五卷不全残缺。但时代较早,且诗作排列顺序、内容与其他各版本有所区别,可知与明重刻本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版本系统。
2.3 明嘉靖重修刻本
嘉靖重修刻本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有二册本与四册本,二者版式相同,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字,四周双边,双黑对鱼尾,黑口。此为全本,共五卷,前有弘治六年(1493年)桑悦为袁州守王世英翻刻《虚舟集》所作的《重刊虚舟集序》。后有解缙《虚舟集叙》及王汝玉《虚舟集序》,汝玉序后乃解缙另一序,题为《王孟扬文集序》。此明重刻本还有两篇画像赞,其中王汝玉所作之《虚舟子画像赞》除被明重刻本收录外,《四库全书》文津阁本中也有收录。序后接目录。目录后“卷之一”下有钤印“梅甫草堂”。卷五后遗文附录有《续书评》《自述诔》。卷末有嘉靖元年(1522年)陈墀所作的《书虚舟集后》,亦为此明重刻本独有,其他现存版本皆无此篇。二册本与四册本二者所收诗文内容、顺序以及版式特征相同,仅分装册数有别。经过对比,二者断版处相同,而二册本裂痕较浅,字体较为清晰,可知二册本与四册本虽然分装册数有别但刊印所据版片相同,而二册本印刷时间较四册本更早。
图2 明重刻本二种断版对比图(3)左为二册本,右为四册本。
桑悦为重刊《虚舟集》所作的序中言:“闽之三山世英王先生……欲翻刻其《虚舟》以传,因求予言弁诸首。予观孟扬之文止有〈续书评〉一篇。”可知,弘治六年(1493年)王世英重刊《虚舟集》时,王偁之文便多已佚散,仅存诗作。陈墀于嘉靖元年(1522年)再次翻刻此集时“俾后之观是集者,因诗以知文,因文以考其为人”,陈墀虽以弘治六年重刊本为依据订讹补阙,但《虚舟集》仍为孟扬之诗集。经过对比,可知明重刻本与明钞本之间的差异较大:
其一,收序数量与顺序不同。明钞本无《重刊虚舟集序》和《虚舟子画像赞》。明钞本中解缙所作的两篇序言在前,王汝玉序在后;明重刻本则将王汝玉序置于解缙的两篇序言之中。
其二,诗作之诗名、排列顺序不同。诗名或有不同,钞本现存四卷八首,以明钞本第一卷为例,第一卷中诗名与明重刻本不同的便有十三首(见表2)。
表2 明钞本、明重刻本《虚舟集》卷一诗名差异表
其三,诗作内容有差别。明钞本中有两组诗收诗数量与明重刻本不同。《守默》一组诗作,明钞本收录五首,明重刻本仅录四首。又《题畦乐处士成趣园》一组诗作,明钞本此诗题为《畦乐》五首,明重刻本仅收录四首。细查《守默》之第三首与《畦乐》之第四首仅明钞本收录,明重刻本及他本均无,可补他本之缺,异常珍贵,故全录于此。
《畦乐》其四:“种瓜一亩间,搸蔓苦翳之。雨深苗未抽,恻然令我悲。清晨负锄梨,芟艾亦忘疲。仰观天宇宽,俯视群物滋。却忆南山老,终年淡无为。”
综上,明重刻本与明钞本当属不同版本系统。
2.4 《四库全书》本
《虚舟集》收录于《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五中,《虚舟集》四库底本目前还未得见,今将文渊阁本和文津阁本《虚舟集》与明钞本和明重刻本进行对比,可知其《四库全书》本与明重刻本属于同一版本系统,而文津阁本与明重刻本更为接近。文渊阁本、文津阁本与明重刻本属于同一个系统,但文津阁本与明重刻本更加接近,内容更全。理由有三:
其一,文津阁本提要之后所收序言与明重刻本所收序内容及顺序一致,且有一篇文渊阁本未收录的王汝玉所作的《虚舟子画像赞》,经对比可知,此赞仅明重刻本与文津阁本有,且无异文。
其二,诗作内容上文津阁本也更加接近明重刻本。据明重刻本可知,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的诸多异文均是由于文渊阁本妄改造成的错误。例如,《咏史》(翩翩城隅雀)中“番番无颜冠,出语自聋期”句,明重刻本、文津阁本均如是,惟文渊阁本妄改作“番番老黄冠,出语惊耄期”。查《闽中十子诗》卷二十二《王检讨集》一所收王偁诗此句文字与明重刻本、文津阁本同,可确定此系文渊阁本妄改。又如,《与鸣秋赵山人夜宿山居述怀有赠》中文渊阁本“眇彼天际云,非君相与俦”句,明重刻本、文津阁本、《闽中十子诗》均作“不见温白雪,非君相与俦”,可确定文渊阁本妄改。
表3 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异文对比表
由此可知,《四库全书》本与明重刻本属于同一版本系统,有相同的祖本,文津阁本更接近明重刻本。
其三,文津阁本相较明重刻本收诗更全但无卷末的《书虚舟集后序》。明重刻本中有多处墨丁,文渊阁本和文津阁本中所对应的墨丁的内容都是完整的,文津阁本中被补出的内容与明重刻本更接近。同时,明重刻本无《乌崖积雪》一诗,文津阁本补出了此诗。明重刻本中有作于嘉靖元年(1522年)的《书虚舟集后序》,而文津阁本无此序。
经过校勘对比可知,《四库全书》本与明重刻本属于同一版本系统,且馆臣进行了校勘整理,修改了明重刻本的错误、增补了明重刻本的缺失。例如,明重刻本《自述诔》中有“(王翰)耻为二姓臣,遂自引决。呜呼!是时偁生方六龄,家觳然壁立”。王翰身死时王偁为“六龄”,《列朝诗集小传》亦作“六龄”。《四库全书》本则改作“九龄”,明钞本亦作“九龄”。又考《国朝献征录》及《明史》,皆作“九龄”。四库馆臣或是参考了不同的史料对明重刻本进行了校对修改。又如,明钞本、明重刻本无《乌崖积雪》一诗,文渊阁本、文津阁本补出了此诗。
《四库全书》本《虚舟集》与明重刻本属于同一版本系统,四库馆臣对底本进行了校勘,纠谬补阙。文渊阁本与文津阁本之间有诸多区别,文津阁本更接近明重刻本。
2.5 清钞本
此清钞本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每半叶八行,行二十一字,无行格线,为传抄本,全本共五卷。清钞本《虚舟集》共有522首诗,1阕词,2篇文章,共有229条异文。清钞本扉页自言为传抄《四库全书》本,卷首只录提要及一篇解缙作的序,序下有钤印“延古堂李氏珍藏”。序后无目录,文渊阁本、文津阁本增补的《乌崖积雪》清钞本并未收录,卷末无《书虚舟集后》,全书没有关于抄写时间的记载。经过对比可知,此钞本自言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但与《四库全书》本之间有诸多异文,且与明重刻本有部分内容重和,如:其一,明重刻本中的部分墨丁清钞本多作空字处理,而明钞本、文渊阁本、文津阁本皆全(见表4)。表4 清钞本与明重刻本、《四库全书》本异文对比表
其二,缺诗相同。《四库全书》本补出的《乌崖积雪》,清钞本并未补出。
其三,部分违碍内容未进行修改。清钞本有避讳,如改“玄”为“元”,改“丘”为“邱”,但部分涉及违碍的内容没有进行修改(见表5)。
表5 清钞本违碍字修改情况表
可知此本虽自云以《四库全书》为底本,但部分内容与明重刻本重和,且违碍内容修改不多,可知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传抄《四库全书》本,或曾以明重刻本校过。
3 《虚舟集》的版本流变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虚舟集》于明永乐年间即以诗集形式成集,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弘治六年(1493年)王世英重新刊刻《虚舟集》,但流传不广。嘉靖元年(1522年)陈墀因版坏书缺,便以弘治六年(1493年)本为底本,再次刊刻《虚舟集》。有清一代,《虚舟集》以钞本和刻本形式流传。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虚舟集》入集部别集类五,四库馆臣所用底本与明重刻本接近,属于同一版本系统。清末有传抄《四库全书》本,但内容与明重刻本更接近,或曾以明重刻本为参校本进行校勘修改。此集版本流变可以图3示。图3 《虚舟集》版本源流示意图
4 结 语
经过梳理研究,可知明钞本与其他四个版本属于不同的版本系统,明重刻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四库全书》文津阁本、清钞本《虚舟集》属同一版本系统,有相同祖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文津阁本二者之间有较大区别,文津阁本与明重刻本更加接近。清钞本虽自言以《四库全书》本作为底本,但与文渊阁本、文津阁本有较大区别,或曾以明钞本或明重刻本系统之版本进行校勘修改过。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