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三种藏书志体之比较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8437
张 妍

  (宁夏大学人文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1 关于“藏书志体”

藏书志是清中后期以来形成的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为某个藏书单位中的特定范围的古籍(主要是指善本)编纂的以考述版本为主撰写解题为辅体例规范的目录。黄永年的《古籍整理概论》系统地提出了藏书志体的概念,其认为藏书志体是一种题跋和书目合一的版本目录体式。后来严佐之在其著作《近三百年古籍目录著作举要》中对这种目录体式论述得较为详细,认为藏书志体是“客观记录和主观研究的结合,资料性和学术性的结合,蓄含着更多的信息量,比以往的叙录解题更符合书目揭示图书形式和内容特征的本质要求”。

  而关于藏书志体的由来,黄永年和严佐之均认为是始于清代张金吾编纂的《爱日精庐藏书志》,严佐之尤其强调《爱日精庐藏书志》对藏书志体的典范意义,认为其名就源自《爱日精庐藏书志》。然而,藏书志体是否最早由张金吾所创立已无从考证,但值得肯定的是,《爱日精庐藏书志》总结了前人藏书目录体例成果,再加上自身具有创新突破的实践,使藏书志体的版本目录体式得以确立和传承,并对后世藏书家和目录学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藏书志体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版本目录,对研究古籍的版本信息和内容价值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与其他目录体式比较,藏书志体信息量大,辑录了大量前人序跋或书籍版本信息和藏书源流,保存了大量文献资料,有较强的客观性。藏书家根据自身情况对书籍加以修订和考证,使其提要更加能揭示书籍的内容和形制特点,避免“一叶障目”,与《四库全书总目》相比,不涉及评论书籍的内容优劣,从而使题跋内容具有更高的文献参考价值。藏书志体是清代目录体式不断发展完善并趋于成熟的创新体式。

  清代中后期私家藏书中,除了《爱日精庐藏书志》以外,海源阁《楹书隅录》、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志》、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廖荃孙《艺风藏书记》、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等基本沿袭了这种体式。黄永年在《古籍整理概论》一书中认为《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皕宋楼藏书志》《善本书室藏书志》是标准的藏书志。《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是常熟瞿氏为其私家藏书楼所撰写的藏书目录,共二十四卷,此书目按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四部下又分四十四小类,与《四库全书总目》相同。现存版本有上海图书馆藏光绪五年刻本、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武进董氏诵芬室刊本、通行本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瞿启甲修补刊本,另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瞿氏家塾刻本。《皕宋楼藏书志》是归安陆心源的藏书目录,共一百二十卷,《续志》有四卷,也仿照《四库全书总目》采用四部分类法,四大类又分为四十四小类,个别类目名称略有不同。其例言明确说明了该藏书目录撰写的方法,并在第一条就说明是仿照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的目录体例,并且例言内容大多与《爱日精庐藏书志》例言相似,可见《爱日精庐藏书志》对其影响之深。《皕宋楼藏书志》现存版本有光绪八年(1882年)陆氏十万卷楼刻本。《善本书室藏书志》是钱塘丁丙为其家族藏书楼八千卷楼撰写的善本书目录,共四十卷,附录一卷。收书时间范围上至宋朝,下至清代道光年间,种类齐全。其收书二千六百六十余种,同样仿照《四库全书总目》采用四部分类法,四部下又分为四十四小类。丁氏藏书志还为后世提供了其研究实践而得出的“善本观”,即:旧刻、精本、旧抄、旧校。这种观念和定义对后世善本标准的“三性”“九条”产生很大的影响。《善本书室藏书志》现存版本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钱塘丁氏刊本。

2 三种藏书志之比较

2.1 收录书数量、质量之比较

藏书志体是针对善本书籍所编纂的目录体式,因而本文将这三种藏书志的善本数量进行列举和比较(见表1),进一步探究藏书志体的形制特点。

  

  表1 三种藏书志的善本数量(单位:本)

  善本数量是衡量一个藏书家藏书是否丰富的标准。从数据上可以看出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辑录的善本数量在三家藏书楼中最多,并且除却子部书籍,经、史、集三部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两家。而瞿氏《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数量最少,甚至与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数量相差一倍左右。笔者认为是太平天国战乱而导致书籍遗散,书目尽失是数量相差较大的原因之一。例如,瞿凤起在《先父瞿良士先生事略》中提到“曾祖子雍先生所著《铁琴铜剑楼书目》二十四卷,先于咸丰中付梓,已成经部七卷,旋被毁,再以原稿录副,倩通人继事校订”。瞿良士也在《铁琴铜剑楼藏书题跋集录》自序中称“……先嗣、先君抱书而亡,散失宋元本卷以千计……至若当时未入书目之明清人著述,则又不可胜数矣”。可见,在战乱之中,瞿氏虽尽力保全,但宋元珍善本散失以千计。而后在光绪二年,《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再修订,并于光绪二十四年刊刻完成,其书目可供研究和参考价值虽高,但其所呈现的善本数量终究不可与原楼藏书规模相较。

  善本数量虽然是衡量藏书家的重要依据,但是,衡量藏书家收藏品质的最重要标杆则是所藏宋元刊本,批校本数量。因而将这三种藏书志的各版本情况列举如下(见表2)。

  

  表2 三种藏书志的各版本数量(单位:本)

  由统计数据看,以宋元刊本数量为标准,《皕宋楼藏书志》的宋元刻本数量居于三家之首。但岛田翰在《皕宋楼藏书源流考》中对此项数据存在质疑:“原皕宋所以名楼,谓储宋本二百种,今合并原目所载,分析一书为数种,以充二百种。”经过岛田翰的统计,数量应当如下:“以检其宋元本,实不过宋本百十部,元本百五十五部,约四千余册,而更严汰其假宋版、仿本、修本,当减三分之一。”他还质疑李宗莲、俞荫甫为其作序时言辞夸张。由此可知,《皕宋楼藏书志》所记载的宋元珍本数量与实际存在出入,《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的宋元珍本数量当为三家之最。

  2.1.1 从藏书特点来看,瞿氏藏书以珍本秘籍而著名,尤其是宋元旧椠。有不少研究者指出瞿氏藏书中经部书所藏较为精善,瞿氏提要中将他的校勘成果保留在经部中是最多的。但瞿氏精善本并不限于经部,史部、子部、集部也有很多珍本善本。例如,世上仅存两部北宋递修刻本《汉书》,原均为黄丕烈所藏,而瞿氏则得两本之最善本,也成为今之通行本。又如,子部宋刊本《忘忧清乐集》一卷,为世上仅存善本,不仅刊本为精善之本,瞿氏也收录了不少宋元影抄本,多保留了古籍原貌,具有较高的文献和校勘价值。

  2.1.2 从侧面来看瞿氏的藏书历程,不难发现瞿氏藏书在当时就颇负盛名。例如,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所言“艺芸散去归何处,尽在南瞿与北杨”意指艺芸书舍所散出来的宋元珍本都被瞿氏和杨氏的藏书楼所收录,因而提升了两家的藏书质量。又如,根据四大藏书家之间的交游情况可见,瞿氏藏书在当时就因对宋元旧椠和珍本善本而闻名于世,不少私人藏书家慕名而来,如八千卷楼的丁氏就参观过铁琴铜剑楼并发出了“皆稀有秘籍”之感叹,并且经常借瞿氏的藏书抄录,以充盈自家藏书。

  2.1.3 从统计数据来看,三家之中,《善本书室藏书志》所收录的高丽刊本和日本刊本最多,而《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则没有收录。在《善本书室藏书志》收录的域外汉籍来看,有东瀛刊本九部,东瀛钞本一部,日本刊本十二部,日本写本两部,东洋活字印本一部,高丽刊本和活字本共三部。陈登原在《古今典籍聚散考》中对此评价为“多日本、高丽刊本,可以见异国风光也”。丁氏善本书室虽宋元善本数量较少,但是从上述数据看,明刻本和钞本数量为三家之最多,丁氏钞本有其中有六百七十三部旧抄本。且据考证,《善本书室藏书志》所著录的旧抄本,最晚应该在道光、咸丰年间,而抄本的最晚时代则是光绪年间。由此可见,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收录的古籍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地域上范围都较广,为我们研究域外汉籍和清晚期文献都提供了丰富资料。

2.2 体例形制之比较

三种虽然都是藏书志体,但在解题体例上仍有差别。

  著录解题虽长短不一,但是格式基本一致。前两部分都是每一书顶格为书名、卷数,下用双行小字注明版本。如: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后汉书一百二十卷 元刊本

  或下用小字单行注明版本及藏书之处。如:

  《善本书室藏书志》

  周易十二卷 明正德王氏抄本 张氏正谊堂藏书

  《皕宋楼藏书志》

  周易集传八卷 影写元刊本 周松霭旧藏

  第三部分解题部分内容都较为丰富,辑录书籍来源、书籍内容、版本信息、版式、序跋、校勘、评价等,以《后汉书》为例: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后汉书 一百一十五卷 宋刊本

  全书一百二十卷,此阙帝纪三至五志一二。凡五卷其目录及首二卷志二十一至二十三,列传六十至六十二皆钞补书,未题“右奉淳化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敕重校定刊,正下题承奉郎守将作监丞直史馆赐绯鱼袋,臣孙何承奉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直集贤院赐绯鱼袋,臣赵安仁”。二行后列景祐元年余靖上言书中敬徵字皆阙笔,而琐字不阙,当为仁宗时刊本。自列传三十五至三十七,五十四至五十九,六十八至七十三,多元时补版。如郭泰传初太始至南州以下七十四字,钱氏养新录,谓本章怀太子注引谢承后汉书之文,溷于正文,今此本不误亦可见此本之善也。

  《皕宋楼藏书志》

  后汉书 一百二十卷 宋刊元修本张月霄旧藏

  宋范晔撰,唐章怀太子贤注,三十卷晋司马彪撰,梁刘昭注补

  景祐元年秘书丞余靖上言,案板心有注,大德九年元统二年补刊者盖宋刊元修之本也,每叶二十行,每行十九字,注二十五字,版心有字数及刻工姓名,大题在下卷末有“右奉淳化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敕重校定刊正一条后列承奉郎守将作监丞直史馆赐绯鱼袋,臣孙何承奉郎守秘书省著作佐郎直集贤院赐绯鱼袋,臣赵安仁”衔名两行缺下每卷后间有宁国路学正王师道,校正十字,案藏书志,所载缺五卷,此本完全想是后来补完耳。

  《善本书室藏书志》

  后汉书 一百三十卷 明人重刊元大德宁国路学本

  范晔唐章怀太子贤注

  前列景祐元年九月,秘书丞余靖上言,目录后光武起后汉乙酉戚改建武元年传及十二帝至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庚申凡一百九十五年十二帝后纪一十二卷志三十卷列传八十八卷,首行小名在上,中列范晔次行章怀太子贤注,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二字,与前汉书款式相同,前汉系翻太平路学本,此当翻自宁国路本也,按宁国路本有大德九年乙巳河南云谦跋,云江东宪副伯都公语谦曰:“浙西十一经已有全版,独十七史则未也。”今文移有司,懂其役庶九有成谦应曰:“此盛举也苑郡学分刊,后汉书自大德己巳,孟夏刻梓至仲冬,书成版计二千二百四十有奇,字计一百二十余万,郡侯谨齐夏公力赞其成,今此跋未见重刊,姑记此以见元刻之源流焉”。

  从以上解题中可以看出,《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的解题对书籍版本的著录较为详细,校勘也较细致,所收版本为此三家中最优,并且也比较其他版本得出评价。《皕宋楼藏书志》则详细记载了书籍版式和序跋内容,但只简要叙述信息,并无考订和评价。《善本书室藏书志》则无此宋刊本或元刊本,只有明人重刊元本,可见丁氏藏书宋元旧椠数量较少。但是在著录此书解题时,丁氏也著录了书籍目录内容、版式、刊刻源流,也包含了对此书的版本考订,较为全面和细致,体现了丁氏的善本观念。《善本书室藏书志》在格式上略有可惜的地方是此书解题中全篇皆用同样大小的字体,并没有在注释部分采用小字双行的格式,而《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中在案语、校勘记、藏书图记等采用双行小字进行注释,与正文区别开。这种缺点与丁氏当时仓促成藏书志不无关系。

  总体来说,这三家藏书志的解题内容也各有特点,《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之解题侧重于版本著录和版本校勘考订。省去对作者、内容、序跋等的介绍,只保留版本信息。其他两家书目的解题中虽然也有著录书籍版本,但基本上与介绍作者生平以及抄录原书序跋融合在一起,而《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中的对宋元版本所作的解题是非常细致和考究的。《皕宋楼藏书志》的特点则是大量著录前人序跋,这个特点经常被世人所不屑,但是若藏书家自身眼界水平有限,所作解题可参考价值也并不大,甚至会对读者产生误导。从文献考证的角度来看,辑录前人序跋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也为古籍的收藏流传提供了坚实的依据。而《善本书室藏书志》解题的特点在于内容丰富细致,如在解题除了必要的版本信息、版式、藏书印等,还经常加入作者、作序人、藏书人、校书人等的小传或案语,且对作者生平信息的考订尤为细致,尤其注重给浙江文人作传,无论是作家、刻工还是收藏家,范围较广,也体现了丁氏喜爱辑录乡邦文献的特点。这些信息使读者在了解书籍之余,也可对作者及当地文化有一定了解。

2.3 目录分类之比较

目录是藏书志体的核心内容,目录分类可以看出藏书家的藏书理念和学术素养,现将这三种藏书志的目录分类简要列举并比较(见表3)。

  

  表3 三种藏书志的目录分类

  

  续表3

  从目录分类中可见,三种藏书志都分为四十四小类,但《善本书室藏书志》属类最为详细和烦琐,现将第三级属类的比较情况总结如下。

  2.3.1 属类有所减少。此类情况在《皕宋楼藏书志》中最为明显,与其他两家藏书志相比,《皕宋楼藏书志》的属类最少,具体为:1)经部礼类缺礼记、通礼、杂礼属;小学类缺韵书属。2)史部诏令奏议类《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与《皕宋楼藏书志》均未分属;地理类缺宫殿疏、边防属;职官类未分属;政书类缺通制、典礼、邦计、法令、考工属;目录类未分属。《善本书室藏书志》史部政书类缺宝训属。3)子部天文算法类未分属;艺术类缺篆刻属;谱录类未分属;杂家类缺杂品、杂编属;小说家类未分属。4)集部词曲类未分属。

  《皕宋楼藏书志》所收书目并不是三家中最少,如职官类所藏书目与其他两家无异,但并未分属。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陆氏修订《善本书室藏书志》时将精力主要放在序跋的抄录和考订。原书序跋著录完整丰富是《皕宋楼藏书志》的特点,为其他两家所不及。

  2.3.2 属类有所增加。在此三家之中,《善本书室藏书志》的属类分得最为详细,因此把《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与《善本书室藏书志》进行比较:1)经部礼类多三礼总义属;2)史部诏令奏议类分为诏令、奏议两属;3)集部多词选属。《善本书室藏书志》在目录分属上实际并未创新,基本沿袭了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志》和《四库全书总目》总结编纂而成。

  2.3.3 属类有所变化。在这三种藏书志中,属类名称变化的情况不多:1)《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史部前两类是圣迹、名臣;2)《善本书室藏书志》与《皕宋楼藏书志》是圣贤、名人;3)《皕宋楼藏书志》集部第一属为离骚类;4)《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与《善本书室藏书志》为楚辞类。这种属类名称变化源于藏书家自身的理解,例如《楚辞》包含《离骚》,《离骚》为《楚辞》的代表作。《皕宋楼藏书志》离骚类仅著录了《楚辞》十七卷的两种版本和一部《楚辞集注》八卷。《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和《善本书室藏书志》则辑录了《楚辞》相关书籍和《离骚》相关书籍。相比较下,《皕宋楼藏书志》的分法不为错,但其他两家的属类名称更合适。

3 结 语

自张金吾在《爱日精庐藏书志》中首创这种体式,后世藏书家一直跟随效仿,使藏书目录成为在当时清后期广泛使用的目录体式,也使藏书志体不断发展和成熟,《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皕宋楼藏书志》《善本书室藏书志》都为标准的藏书志。三家藏书志在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下编撰而成,体例相似但各有特点,都反映了藏书家的学术水平和价值取向。《皕宋楼藏书志》继承了《爱日精庐藏书志》的编撰体例并加以变通,使藏书志体这种形式得以完善丰富,但不足在于目录的属类分得不够详细和科学,对版本的鉴定有些粗疏草率。《善本书室藏书志》则以收录了大量乡邦文献和明人著述而著名,藏书志体例井然,内容丰富,考证独到而 有启发,但不足之处在于因编纂时间过于仓促,大多辑录他人言论而少有发明,版本著录上欠缺缜密翔实。《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以其珍藏宋元旧椠数量最多而成为清代私家藏书楼之翘楚,其藏书志也考证精审、版本信息著录翔实,但在辑录文献序跋上较为简略,有些解题也过于简略,不如另两家收录原书序跋,具有较高参考价值。

  三家藏书志虽各有特点和不足,但藏书志体在经历了这三家的发展之后,体例几近成熟完备。后世缪荃孙的《艺风藏书记》也采用这种体式。傅增湘在其著作《藏园群书经眼录》也采用藏书志体但对藏书志体的发展历程和体例进行总结,更丰富了这种体式,如在“案语”部分有对从前藏书志版本的鉴定,并且对一些不常见的古籍,除了著录版本、版式特征外,或简要叙述其内容、卷目,或简要考证其作者,使其“解题”除了有对版本的考订,还涉及书籍里的内容。这使得藏书志体体例形式越来越充实成熟。

  藏书志体从清中期衍生,经过后期不断发展完善,成为清代最具有代表性的藏书目录体例。这不仅对目录学影响深远,而且在版本学、校勘学方面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研究私家藏书提供了诸多文献材料的同时,也对后世在辨伪、考证等方面的研究有很大启发。因此,藏书志体有不断深入的研究价值,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发展,藏书志体可以在现代文献专业或图书馆行业继续发挥它的价值。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