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东盟信息服务多元供给研究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8547
张 颖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3)

1 引 言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经济建设为主导,全面推进中国与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伟大工程。东盟国家是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伙伴,东盟信息资源是双方合作交往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充分发挥东盟信息资源的效益需要相应的信息服务支撑。本文通过考察国内东盟信息服务的供给现状,在分析和总结现有服务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东盟信息服务多元供给策略,为优化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2 国内东盟信息服务供给现状

东盟信息服务是以一定数量的东盟信息资源为基础,提供相应服务为标志,满足用户对东盟信息资源与服务的需求,为东盟相关事务的推进和决策提供信息保障。目前,国内东盟信息服务呈现供给主体日趋多元化、服务方式与主体性质相关的特点。

2.1 东盟信息服务供给主体日趋多元化

信息服务主体是信息服务的承担者,即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提供者。随着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产生了大量东盟信息需求,使东盟信息服务迅速增加。目前,东盟信息服务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图书馆是专门的信息服务机构,主要从事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与加工,提供基础性、公益性的东盟信息服务。传媒机构是东盟信息资源的生产者、重要传播者,其宣传报道的东盟资讯具有较高时效性、实用性和参考价值,新闻媒体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东盟信息服务供给之中。以出版社、数据库商、专业咨询机构为代表的企业,是富有活力的东盟信息服务市场供给力量,主要提供出版物、数据资源、咨询报告等信息产品以及服务平台工具等。

  除了图书馆、传媒机构、出版社、内容提供商和专业咨询机构等传统的信息服务机构,非专门的信息服务部门、由个人或民间自发形成的团体均参与到东盟信息服务的行列中。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等并非专门的信息服务部门,但在其主营业务中附带提供了一定的信息服务。政府是整个社会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控制者,政府部门所拥有的大量权威性、政策性文件在东盟信息服务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及科研机构是东盟学术信息的生产者,在东盟学科教学和东盟研究基础上产出高层次智力研究成果。

2.2 东盟信息服务方式与主体性质相关

近年来,政府主导的东盟信息服务逐步增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东盟研究迅速发展,图书馆逐渐加大对东盟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传媒对东盟信息的供给崭露头角,提供东盟相关资源与服务的企业日趋活跃。不同供给主体开展东盟信息服务的目标、对象和方式各具特点(见表1)。

  

  表1 不同主体开展东盟信息服务的特点

  政府职能部门提供的东盟信息资源具有权威性,但存在对信息资源开发不够重视、服务力度不足等问题。高校、研究机构开展的东盟信息服务具有较好的针对性,但对用户来源进行了限制,服务的受众面较局限。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公益型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的往往是面向大众、基础需求的东盟信息资源,主要满足用户的共性需求,对用户的个性需求关注不足。资源提供商、咨询公司等营利性企业,为追求商业利润必然容易忽视缺乏市场价值的用户需求,重点关注盈利机会较大的信息服务需求。传媒机构提供的东盟信息服务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但追求新闻价值会更多关注热点而非用户实际需求。

2.3 东盟信息服务多元供给实例分析

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是由中国和东盟多国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经贸盛会,从2004年至今举已连续举办17届,历届东博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相关信息服务的支持。具有政府性质的东博会秘书处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论坛活动、投资贸易、系列展会、品牌合作等权威信息,为用户了解东博会提供了便利的信息渠道。由研究机构编制的《东盟研究报告》《中国—东盟博览会发展报告》等智力成果,是开展投资合作、商品贸易与服务贸易的重要参考。海内外新闻媒体对东博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实时报道,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讯。在政府、研究机构、媒体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下,信息服务有效促进了东博会的顺利召开。

3 现有东盟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许多机构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信息服务领域发展的新变化,加快东盟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创新,有力支撑了中国与东盟各项交流合作的平稳有序发展。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3.1 各服务主体定位不清晰,开展东盟信息服务动力不足

  由于东盟信息服务供给主体的功能与定位不明确,导致部分职能部门和信息机构在服务供给上存在缺位现象。重视资源建设、忽略开发利用的观念长期存在,导致本应承担东盟信息服务的部门未能充分履行职能,直接影响了东盟信息服务的数量、质量与效率。全国性信息服务机构难以协调各类东盟信息资源与服务的有效供给;地方性信息服务机构虽然在东盟信息服务中掌握一定主动权,但信息资源、人才、技术等积累不足,制约了本区域东盟信息服务的发展。

  机构定位模糊,弱化了东盟信息服务支撑“一带一路”发展的作用。以图书馆为例,对服务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定位,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与资源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从事东盟信息服务的人员主要是现有馆员,受限于专业背景、学历职称、业务技能,难以胜任专业化、精细化的东盟信息服务工作,有的馆员身兼数职,无法集中精力开展东盟信息服务工作。由于东南亚各国文化差异大、包含语种众多、部分国家整体发展较为落后等因素导致信息难以搜集,需投入较多资源才能推进相关业务,这直接影响了图书馆开展东盟信息服务的积极性。

  3.2 未能把握用户信息需求,东盟信息服务有效供给乏力

  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东盟信息服务需求,用户既有获取原始信息资料的需求,又有直接利用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求。受限于传统用户需求的搜集方式和用户需求表达渠道不畅,导致服务机构对用户需求的把握较为片面,服务内容单一、针对性不强、应用价值不高,难以满足用户对东盟信息服务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同时,在东盟信息服务领域用户参与处于较低水平,用户仅作为信息服务供给的对象,缺乏用户与服务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用户参与的价值并未引起足够重视。

  我国现代信息服务行业体系呈现公益型和经营型服务相结合的二元结构。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虽然不以营利为根本目的,但东盟信息服务属于超出常规工作的新业务,需要资源、经费、人员、技术和设备等多方面的投入。这使服务主体必须权衡自身服务行为的成本与收益,其行为并不是无私的“利他者”而具有“经济人”特性,制约了服务有效供给。经营性信息服务机构遵循市场规律,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势必通过限制条件对服务对象进行筛选,进而将服务供给集中于利润较大的领域。这导致小众化需求被排除在外,东盟信息服务的供需矛盾突显。

  3.3 用户获取信息服务不便,东盟信息资源建设效益偏低

  东盟各国语言属于非通用语种,受众范围小,普及程度远不如英语。东盟信息资源涵盖语种多,跨语言障碍致使东盟信息资源建设面临巨大挑战。首先,东盟原版文献资源跨区域采购成本高,非再版资源回溯建设周期长,前期资金投入短期内难以看到显著效益。其次,东盟国家出版业和电子数据产业发展差异巨大,传统采购途径尚未成熟,制约了东盟数字资源建设。再次,东盟信息资源组织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信息组织标准化问题长期存在,现有的东盟语著录标准不统一,简单套用中文编目字段导致数据参差不齐,增加了东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难度和协同管理的成本,现有CALIS联合目录检索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跨语言检索需要技术攻关。图书馆现有东盟信息资源的数量相对不足、服务层次偏低。新闻媒体提供的东盟信息资源良莠不齐、缺少开发,整体质量不高。部分研究机构具备较好的资源与服务水平,但其东盟信息服务局限于小范围用户。不同机构的东盟信息服务水平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存在数字鸿沟。

  东盟信息资源具有载体丰富、语种多样、来源分散等特点,客观上增加了用户获取信息资源的难度。加之许多信息机构许多忽视对东盟信息资源的宣传推广,严重影响了用户对东盟信息资源与服务的知晓率和利用率。东盟信息资源建设效率偏低,用户发现获取服务成本过高,严重阻碍了东盟信息服务的健康、稳定发展。

  3.4 现有服务缺乏统筹协调,主体间合作竞争机制不完善

  受我国行政体系制约,不同系统的信息服务部门相互独立,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由于服务理念和管理方式整体上较为陈旧,影响了东盟信息资源建设效益和服务提供,加之政策资金等激励的缺位,导致许多机构的服务功能尚未充分发挥。

  各机构间合作与竞争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长期存在,缺乏合作易造成重复投入和资源浪费,缺少竞争易导致相关业务单一和服务效率降低。图书馆是公益型东盟信息服务供给的代表,虽然综合性的图书馆联盟、协作网络运行成熟,但东盟学科联盟尚未建立,共建共享的范围和层次都十分有限。由于缺乏制度激励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合作共识,东盟信息服务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各主体对东盟信息资源共知、共建、共享不够重视,跨部门、跨系统的统筹协调较为匮乏。经营型信息服务机构由于行业壁垒,极易形成垄断而导致服务惰性,缺乏改善东盟信息服务的动力,造成东盟信息服务供给不足、服务效率较低等不利局面。

4 东盟信息服务多元供给策略

健全的东盟信息服务体系是支撑中国与东盟合作交流,实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坚实基础。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东盟信息资源与服务供给,不但符合信息服务发展规律,还能通过各主体的合作竞争,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东盟信息服务需求。

4.1 明确服务主体职能定位,形成多元供给格局

清晰的职能定位是各主体开展东盟信息服务的前提。由于部门职责和行业分工的差异性,不同主体在东盟信息服务领域各有所长,政府在公共服务政策管理、规章制度制定等方面具有权威性;市场在公共服务创新、推广成功经验等方面更具优势;社会则在完成非营利的任务方面更显强势。由地方政府主导,协同中央部委、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构成的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通过服务方式创新实现东盟信息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协作,提高东盟信息服务供给水平和社会效益。因此,有必要对东盟信息服务进行细化分类,发挥不同主体的特色和优势,构建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东盟信息服务供给模式。

  政府是东盟信息服务的核心和主导,除了提供政府出版物、政策性文件,应发挥顶层设计引领作用,对东盟信息资源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制订东盟信息服务发展目标。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细化责任与权利,推动东盟信息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高校、科研机构服务于东盟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工作,产出高学术价值的东盟教学和研究成果,为决策提供智库服务和理论支持。图书馆承担着信息中介职能,以公益服务保障公众获取东盟信息资源的基本权利。传媒机构是新闻的生产者、传播者,借助报刊、广播、电视、计算机、移动网络等媒介平台传播东盟信息,是中国与东盟增加了解、沟通交流的重要手段。企业应发挥在成本控制上的优势提供有偿服务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以竞争促进东盟信息资源优化配置,提高东盟信息服务的供给效率。

4.2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用户参与价值

我国的东盟信息服务仍处在积累阶段,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东盟信息服务机构的转型、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同时,完善用户参与东盟信息服务的制度设计,结合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用户参与路径,促进东盟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东盟信息服务的有效供给和高效利用,推动形成东盟信息服务与用户需求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用户参与对深化和拓展东盟信息服务的内涵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现代东盟信息服务是以需求为导向,用户通过参与能表达需求和偏好,从而促进东盟信息资源与服务的优化;另一方面,庞大的用户群体在某些领域具备参与东盟信息服务供给潜力,借助一定的条件能够发挥用户的主体作用,扩大东盟信息资源与服务的基础。

4.3 重视东盟信息宣传推广,优化服务内容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通过网络获取东盟信息服务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应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加快推进数字化东盟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系统梳理现有东盟信息资源的分布与构成,形成全面的目录体系,以数字图书馆、学科门户为依托,推动特色专题数字资源建设,实现多载体形式资源兼容并举;另一方面,服务主体应综合分析国家战略、区域发展需求,把握用户需求发展趋势,优化东盟信息资源结构,协调各类资源比例,适度向重点领域、急需方向倾斜,优化东盟信息服务内容和方式。

  不同主体可根据自身情况开拓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移动客户端等访问渠道加强宣传推广。例如,在官方网站开辟网页专栏,集中展示东盟信息资源,或使用统一标签凸显专题内容,方便用户快速查找相关资源。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交互功能,转载热门文章、专题推介等受用户欢迎的内容适当引流,提高用户关注度,扩大资源与服务的传播范围。此外,尝试运用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新技术创新信息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探索智慧化的东盟信息服务。

4.4 建立健全合作竞争机制,提高资源服务效益

完善制度建设是促进东盟信息服务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是细化东盟信息服务的标准体系,通过制度规范东盟信息服务的供给数量与质量;二是加强行业指导和过程管理,发挥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合作组织对东盟信息服务的协同作用;三是推进信息服务工作评估和质量监督,切实提高我国东盟信息服务质量;四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以法制化引导东盟信息服务发展。政府、企业、传媒、高校及科研机构、图书馆等均是东盟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它们既有共同的服务对象,又有各自的服务重点和服务范围。这就决定了东盟信息服务的多元供给格局,不同主体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并鼓励适度竞争。

  除了服务主体的内生驱动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样不可或缺。公益型东盟信息服务受政策影响极大,相关主体应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同时,探索赞助、捐赠、合作共建等经费来源,形成多元筹资机制,巩固经济基础确保东盟信息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局部引进俱乐部型产品,以制度激励社会合作提供多样化的东盟信息服务。经营型东盟信息服务存在市场竞争压力,应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企业,提供更适应用户需要的东盟信息资源与服务产品,创造更好的资源与服务效益。

5 结 语

通过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东盟信息资源与服务供给,充分发挥政府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图书馆、传媒机构、企业等各主体的特色和优势,将能全面满足用户的东盟信息服务需求,更好地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