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面向大学生的职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述评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8642
吴 琼,李 跃,苏瑞竹

  (1、3.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2.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广西 崇左 532200)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IL)也叫作信息文化,1974年,首次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 Zurkowski提出。它被公认为是接受教育和参加社会就业的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成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大学生职场(Workplace)信息使用的现实情况。我国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更多反映的是公民的学习和科研情境,而国外的相关研究多反映公民的生活和工作情境,尤其研究信息素养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聚焦公民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主题成为欧洲信息素养大会对职场信息素养探讨的热点。人职匹配(Person-Job,PJ)是指个人特征与工作特征之间的相容性,而信息素养能有效帮助大学生建立PJ的适应,本文借鉴国外职场信息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国内外面向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信息素养教育进行研究,为国内现阶段职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可行性方案,也为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参考。

1 职场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

职场信息素养并非新概念,最早由Bruce于1999年提出,他在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信息素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这一新概念。近年来,国外对职场信息素养的研究兴趣日益浓厚。根据Kirton等的说法,职场信息素养(Workplace Information Literacy)是指能够定位、访问和使用信息以帮助公民解决与工作相关的问题以及在工作中使用各种合适的信息资源的能力。Louise等指出,具备信息素养的员工应该知道如何学习、如何组织知识和如何定位信息,并能以一种互相学习的方式使用同事的信息。

  就业能力(Employ Ability)即“可雇佣性”,这一概念最早于1909年由英国经济学家Beveridge提出。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部分学者强调就业能力是一个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以及重新选择、获取新职业的动态过程。2005年,美国教育与就业委员会明确指出就业能力的概念,“Employ ability”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这一概念不仅包括狭义上找到工作的能力,还包括广义上持续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

  因此,信息素养教育关系着就业能力,换句话说,面向公民就业能力的就是信息素养教育也就是职场信息素养。后疫情时代就业的严峻现状,使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与大学生的就业情况,高校图书馆在职场信息素养教育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关注、加强大学生的职场信息素养将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2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分析

2.1 国内现状分析

考虑到国内有关职场信息素养的研究较少,该研究采取同义词替换的方式获取相关文献。例如,以“就业”替代“职场”。通过中国知网构造检索式“主题=信息素养”AND“主题=就业OR主题=职场”,时间限定为2010年至2021年进行检索,最终得到相关文献90篇,学科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各学科相关文献分布(单位:篇)

  2.1.1 国内面向大学生的职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核心定义、相关性、必要性、意义和进展上。黄碧等认为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即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始于20世纪的英国,就业能力包含多种能力,是一种能力的集合体,它关注的是个人与工作的适配程度,强调这种能力有助于社会需求与个人就业目标得以实现、自身价值充分发挥。黄燕从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的视角出发,指出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关注和获取、理解和应用本行业、本专业信息的能力和意识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因素,建议以信息素养教育来提升大学生就业率,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文炯通过LISREL8.70软件,分析采集样本,同样发现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与其就业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发现对其样本进行专业限制,正相关关系依然成立。郭红生以就业意识为角度,提出大学生信息意识欠缺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认为应该从信息意识、信息技术、信息道德、信息能力4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史秀宏探讨加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意义,认为信息素养是解决当前就业形势紧张的有效路径。

  综上所述,国内的研究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和就业目标,但是相关研究尚不深入,多数研究多侧重于概念引入和以大学生就业的实现为信息素养研究的终点,并没有长期关注信息素养对个人就业乃至就业之后保持及维持工作的能力。

  2.1.2 国内面向大学生的职场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现状。国内面向大学生的职场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现状主要集中在信息素养面向就业能力现状、教学实践、就业宣讲、就业模式、教育保障和就业服务。高全宝等分析研究生就业能力的现状,认为培养单位在就业能力之信息素养培养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陈亚鹏等结合其所在学院发现在职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将信息素养教育贯穿其中,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并通过“套餐式”选修课、“流程式”必修课、“专兼职”示范、“校园环境”的营造4种模式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徐学萍等认为从信息素养的角度来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非常重要,通过就业宣讲或就业指导课程平台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搜集、辨别和处理的能力。宫晓慧将信息素养教育嵌入就业教育,并做出可行性分析,构建嵌入信息素养教育就业模式的3个阶段:准备阶段、嵌入阶段和服务阶段。毛永贤认为应构建信息素养教育保障体系,提高对高智商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改变信息素养教学即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这一传统教学思想,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就业与教学管理部门的协作,提升就业质量。

  由此可见,国内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仅面向专职生这一群体,并且局限于学习场所,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给工作带来的转变以及职场信息素养与学术环境的信息素养研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因此,面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必须延伸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扩大信息素养教育内涵的外延。

2.2 国外现状分析

关于英文文献的获取,考虑到与“workplace”邻近的术语为“employability”,笔者主要通过Springer期刊数据库和Emerald全文期刊库进行高级检索,时间限定为2010年至2021年,检索式为“Keywords=employability OR Keywords=workplace”AND “Key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得到文献630篇,学科分布如表2所示。

  

  表2 各学科相关文献分布(单位:篇)

  2.2.1 国外面向大学生的职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现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就业能力的核心概念,对信息源的认识,信息素养在职场的定位以及信息素养培养工作人员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在对就业能力概念的理解上,Mawson认为就业能力可以被定义为“成功获取并持续拥有你青睐的工作的能力——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随之带来经济上的转变”。Goldstein认为信息素养能力与就业能力之间存在对接关系,因此构建出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共通属性,包括业务和客户意识,应对职场的复杂性,分析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够利用人际网络获取信息,职业管理和终身学习能力5个方面。

  关于职场信息素养的定位,Fisher驳斥了信息素养定义为高等教育环境中信息搜索能力的观点,并指出信息素养通常可以视为一种对信息做出批判性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然而,与高等教育环境相比,职场IL的学习条理性较差,并且更具有合作性。职场中重视的IL技能和专业知识与特定情境相关,并非依赖于统一的标准和指导,而是在实践中和不同利益相关者在情景中形成“主体间协议”。

  关于信息素养培养就业能力的重要性,Goldstein等通过一个名为DeVIL的项目,研究从工作人员、系统、空间和客户关系4个方面的投资到效率、盈利能力、员工积极性、客户服务和遵守法规等方面的回报,证明在职场提升信息素养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投资回报。Pavlina等指出高校教师认为信息能力对未来的专业工作至关重要。教师需要以更系统的方式教学并丰富课程内容,从而更集中地发展信息能力,使学生尽可能为将来的专业工作做好准备。

  综上,国外的相关文献研究多涉及雇主、客户、工作场所。从中可以发现,国外对信息素养研究的情境已经扩及至商业场所、职业场所,对信息素养的研究更为深入,不仅表现在对信息源的认知程度,还表现在信息素养对企业带来的投资回报和经济效益。

  2.2.2 国外面向大学生的职场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现状。实践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部门的变革、信息素养的社会属性、职场信息素养受环境影响、信息素养增强职业认同和帮助适应就业市场、高校图书馆支持就业措施等方面,其中,在信息素养的社会属性、信息素养增强职业认同和帮助适应就业市场、高校图书馆支持就业措施3个方面研究较为深入。

  在信息素养社会属性研究方面,Collard认为信息素养不仅是掌握一种信息技能,还必须具有信息视野(Information Landscape),因此,信息素养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社会环境下的信息实践,涉及“终身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以及在信息社会中互动的能力”。信息素养至少有3个方面的社会属性:1)它依赖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作为其资源;2)它塑造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3)它(至少部分)是一种集体成就。

  在信息素养增强职业认同和帮助适应就业市场研究方面,Pew Research的研究表明,超过一半的成年人认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培养和发展新技能对于跟上职业的变化至关重要。Anne-maree介绍其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救护车服务中心对救护人员学习信息的使用以及与有经验救护人员的持续合作情况的调查结果,探讨IL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及职场实践的本质、意义和表现形式,认为信息素养引入工作环境需要将重点从个人层面转移到组织层面,而信息文化是由它的使命、历史、领导、员工行为和价值观等诸多变量决定的。Annemaree研究的重点是研究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两个消防站的新手和经验丰富的消防队员如何在工作实践中获取和使用信息以及如何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这项研究从消防员的角度探讨职场的信息素养,研究信息素养的性质和作用,使消防队员了解自身的职业和实践的措施以及信息素养在职场实践中的表现。Hjelt将信息素养放在组织层面,探讨管理层如何支持信息素养的培养,并从信息文化的角度加以探讨,关注个人与工作信息之间的关系,强调与组织内信息的互动。将这一研究与信息素养研究相结合,可以提高对职场信息素养的整体理解。Golenko结合法律从业人员的案例,指出法律从业人员除了要掌握专业法律技能,还应提高日常工作中的IL技能。其原因是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因特网的迅速发展,法律新领域的各类需要多样检索技术才能满足检索需求。由此可知,大学生必须适应就业市场,市场对他们的能力要求不断变化,他们必须“在就业能力上寻求保障”,而不是在“就业”中寻求保障。

  在高校图书馆支持就业措施方面,Bridgstock强调就业能力远比就业本身重要,指出目前高校采用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及其教育的核心结构特点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现在和将来所需的能力。对此,他构建出一个以体验式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称为实践社区,使学生定期与专业专家、更有经验的学生和与自己能力相同的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触。因此,高校必须与行业利益相关者、其他高校、教育或培训提供者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以利用最新的信息和知识来开展教学活动。随着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日益重视,英国和全球范围内的一些高校图书馆开发了就业能力指南,其中,大多数使用Springshare LibGuides软件。Mawson论述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为支持大学生就业开展的相关工作,包括与其他服务机构合作举办商业意识讲习班,将学生和校友的声音纳入就业能力指南,并比较职场信息素养与学术界信息素养的差异,强调在就业领域与大学生和图书馆以外的服务部门合作的优势。

  总结发现,国外对信息素养的研究多以实证研究为主,从具体岗位出发,将其定义为社会环境下的信息实践,指出当下的高等教育环境,不利于培养大学生将来的就业能力,而当下大学生学习情境的信息素养教育难以适应工作语境下对非线性、不可预测性的信息利用。

3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的异同及问题分析

3.1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的异同

3.1.1 对信息素养的认识。国内外学者在对信息素养促进公民就业能力的认识上,有着相同的结论,均认为信息素养与就业能力的内涵较为匹配,加强信息素养教育,有助于公民就业能力的提升。不同之处在于国内学者将学术情境的信息素养与职场或就业情境下的信息素养等同,而国外将学术情境的信息素养与职场或就业情境下的信息素养有所区分。此外,国外将职场或就业情境下的信息素养命名为职场信息素养(Workplace Information Literacy),即培养公民就业能力的信息素养就是职场信息素养。同样,国外还认为职场信息素养的信息源与传统信息素养不同,强调人作为信息源的重要性,相比传统信息素养,职场信息素养更强调信息分析能力,更注重信息预测能力等。

  3.1.2 相关研究与实践的主体。国内外学者研究与实践的主体均包括高校,认为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不同之处在于国外更注重公民就业能力的持续性培养。例如,大多数研究与实践主体分布在公司,关注企业内部对员工的培养,而国内几乎是站在高校或高职院校的视野论述信息素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

  3.1.3 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客体。国内外学者研究与实践的客体均包含大学生,这与大学生是踏入职场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此外,国外学者还注重工作人员的职场信息素养教育,如消防员、护士、律师等,而国内的主要关注对象是大学生。

3.2 我国研究与实践现状的问题

通过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借鉴国外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开展面向大学生的职场信息素养教育。通过分析与梳理,笔者认为我国的职场信息素养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3.2.1 教育主体不明确。有些高校将职场信息素养的主体确定为院系;有些高校将职场信息素养的主体确定为图书馆;有些高校将职场信息素养的主体确定为高校就业部门。教育主体不明确,权责不分明,因此,教育目标便不够明确。

  3.2.2 教育体系不完善。不同的学者、不同的实践机构对大学生的职场信息素养教育模式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侧重教学实践的,有侧重就业宣讲的,也有侧重教育保障和就业服务的。归根结底,还是职场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教育体系不完善,便做不到深层次的职场信息素养教育。

  3.2.3 教育维度不全面。我国学者在对课程设置、就业宣讲等一系列职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过程中,缺少一种社会维度。事实上,目前国内各高校采用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及教育的核心结构,均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现在和将来所需的就业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教导学生如何找工作,不如教导学生找工作的必备技能。正如上文所述,国外认为职场信息素养的信息源与传统信息素养不同,强调人作为信息源的重要性,强调信息分析能力,更注重信息预测能力等。

4 国内外研究与实践成果对我国大学生职场信息素养教育的启示

4.1 依托高校图书馆主体地位,强化大学生职场信息素养

  首先,高校图书馆具备海量的信息资源,拥有专业的信息服务能力,高校图书馆和就业指导部门相互合作,有利于开展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就业信息服务过程中,通过信息搜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信息评价等手段,可以准确、有效地寻找大学生的偏好和兴趣,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就业信息服务,并且搜集真实、准确、丰富的招聘信息,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其次,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国各地高校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均包含:新生入馆教育、信息检索培训、开放资源获取、科研工具使用、主题论坛讲座、选题写作指导等。例如,英国国家和大学图书馆协会(SCONUL)除了传教团体,还代表英国和爱尔兰的所有大学图书馆。它的设立提高了人们对学术图书馆在支持卓越研究、学生成就和就业能力等方面作用的认识,人们可通过它向政府和监管机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兴趣,它的存在有助于学术图书馆通过共享服务协作向用户提供有效服务,分享知识和最佳实践。

4.2 结合具体职业工作实践,架构职场信息素养体系

国内的相关信息素养研究几乎集中在学术界,而信息素养面向大学生就业能力这个主题本身就包含了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因此,如果单纯地从教育界作为出发点和回归点,很容易泛泛而谈,难以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结合相关行业去探讨信息素养对就业能力的提升,将加深大学生和其他从业者的认识,使相关工作得以落实。所以,在构建新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时,信息素养不再局限于学术信息意识、查询、检索和评价,而是以就业方面的信息意识、查询、检索和评价为新的信息素养教育架构。职场信息素养教育体系应包括:如何获取行业信息(信息意识),掌握何种能力以胜任信息的获取(信息思维),相关行业有哪些企业和单位(信息查询),自身适合何种职业(信息分析与评价)等4个方面(见表3)。这一系列问题将有助于实现大学生对自身的定位,减少其就业的盲目性、主观性。此外,职场信息素养还受工作环境、人际网络的影响,这将导致大学生对信息源的认识产生改变。因此,在多变的市场环境、经济环境下,大学生能准确地、适时地调整信息素养各个要素的定位,如信息获取的渠道,信息的效度和信度,在工作环境下更应该区别对待,从而使大学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能够在转瞬即逝的市场中把握机遇,实现职业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表3 职场信息素养体系

4.3 拓宽信息素养的社会维度,增强就业能力的行业指导

目前,各高校采用的课程和教学方法及高校教育的核心结构,均不利于培养大学生现在和将来所需的就业能力。拓宽信息素养的社会维度,通过知情学习使大学生乃至从业人员的商业意识、社会认知、团队合作、信息视野等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加强高校与商业合作伙伴的联系,可使大学生实时掌握市场状况与需求。《2017年数字素养影响研究:NMC地平线项目战略简报》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应该与行业从业者、雇主、政策制定者和政府合作,建立有效合作伙伴关系,促进高等教育中的数字素养和技能发展,帮助学生拥有未来就业所需的数字能力并促进其职业成功。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更多地帮助大学生培训工作技能并提高课程的社会性,此社会性并非抛弃专业课程的理论性,而是对书本知识的补充以期促使其相辅相成。

  对于某项课题或某个项目而言,项目可以兼其一定的商业和社会属性,让学生尝试着商业检索、商业评价。例如,对两家汽车公司的汽车性能进行比较并分析各自优势,能使大学生对相关行业有初步认识,并有效地拓展其视野与格局,从而增强其就业意识,以防真正踏入行业时而变得不知所措。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中心,配备各行各业的信息资源,可定期面向各学院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邀请商业领域知名专家来馆开展讲座,解读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根据大学生对商业课题解答的情况给予相关奖励,此外,还应主动购买相关专业数据库,满足其学生的特殊需求。

5 结 语

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每个公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我们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职场信息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现状的分析与讨论,总结了我国职场信息素养教育的问题,最后得出依托高校图书馆主体地位,强化大学生职场信息素养;结合具体职业工作实践,架构职场信息素养体系;拓宽信息素养的社会维度,增强就业能力的行业指导3条启示。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