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正文

诗词 散文 小说 杂文 校园 文苑 历史 人物 人生 生活 幽默 美文 资源中心小说阅读归一云思

政协文史资料采访的实践与思考——以中国国家图书馆为例

时间:2023/11/9 作者: 图书馆界 热度: 18144
黄炜宇

  (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 100081)

  文史资料是政协系统组织征集、整理、出版的一种重要史料。它是一种文化产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开辟了史料积累、研究的新途径,可以匡史书之误、补档案之缺、辅史学之证。它反映了社会各界代表人士从不同角度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看法,蕴含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作为一种重要史料,它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目前,对文史资料的研究更多是从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角度去研究文史资料的沿革、价值、征集、编辑、开发、利用等。从图书馆文献建设的角度来看,文史资料的研究更多体现在地方文献的资源建设中。本文从图书馆专题文献资源建设的角度出发,针对文史资料采访工作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

1 文史资料概述

1.1 定义

文史资料是由政协系统征集的、具有统一战线特点的、以“三亲”为基础的近现代纪实性史料。1959年4月29日,周恩来总理在招待60岁以上全国政协委员的茶话会上提出:“戊戌以来是中国社会变动极大的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要从各方面记载下来”。此后,政协全国委员会成立文史资料委员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协也相继成立文史资料工作机构开始文史资料征集。文史资料的征集内容非常广泛,主要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宗教、民俗等方面。

1.2 特点

文史资料的显著特点是“三亲性”即“亲历、亲闻、亲见”,强调必须是历史当事人、见证人、知情人所亲身经历、亲见、亲闻的第一手资料,是直观叙述历史、记录历史的“原生态”形式。虽然这种史料多是以回忆、追忆的形式讲述或撰写,难免会受撰写者主观因素及时过境迁出现记忆偏差的影响存在一些不足,但文史资料的征集、编写是以真实为前提的。且文史资料作为史料,它首先供历史研究者参考,历史研究者只有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其进行分析、比较、鉴别、核实后,才能对史料的真伪及其价值作出客观评价。所以从整体上看,文史资料是多说并存中对各种相近或相异的表述加以比较和鉴别,从而更有利于获取最为接近真实的历史资料。由此可见,这种“三亲”史料是较为可靠的史料。

  此外,文史资料具有史料性。史料是研究历史最基础的资料。没有史料,研究历史就无从下手。从史料层面看,它涉及各个层面,既有关乎国家军机的大事,也有记述普通百姓的凡人小事,可谓三教九流无不涉及,对历史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曾说过:“研究历史要有史料,但史料不等于历史”。文史资料作为一种史料,它不同于党史、国史和地方志,它不是研究和编写党史、国史、地方志,而是为历史研究、历史教学、文艺创作等提供和积累素材。文史资料是记录当事人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而党史、国史、地方志主要由专家学者根据历史档案或文献编纂。文史资料对某些历史过程、人物活动、言论等的记录更为具体、翔实。对党史、国史、地方志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使它们的内涵更加丰富、事件背景更加翔实、历史过程更加具体、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1.3 价值

文史资料的作者大多是政协委员和政协所联系的各界人士,他们是众多历史事件的参与者、见证者,为历史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弥补正史的不足,澄清重要史实。对于同一历史事件,提供不同角度的史料,通过辨别、考证得到比较全面的结果。例如,2002年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文史资料文稿选编》,共26卷,从近3亿字库存资料中选出 4 000 多篇近 3 500 万字的文稿,主要介绍东征北伐、十年内战、抗日战争等历史资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自晚清戊戌变法起到新中国诞生为止的历史过程。其作者大都是中国近代一定历史阶段中具有影响的重要人物,他们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他们留下的文字,都已是绝难再求或已成绝笔的宝贵历史遗产。王汝丰认为:“政协文史工作的丰硕成果,丰富了我国历史文献资料宝库,也使广大读者从中获得‘鉴往知来’的教益,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几个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盛世修史’,最重要的基础是资料。”任继愈也曾说过:“我们的文史资料,在反映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党派方面都有原始的记载,而且保存齐全,显得非常难得和珍贵,将来编修民国史有这样好的参考资料,会产生传世之作。”随着政协文史资料工作的不断发展,其成果也日益丰富,势必将形成庞大的史料资源,对中国近现代史、国史、党史、地方史等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2 文史资料的采访现状

2.1 馆藏情况及文献分析

文史资料的图书或期刊是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产生的成果,因此,文史资料的编者主要来自全国各级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可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全国性的文史资料是由全国政协统一组织征集、整理、出版,采取各级政协大协作的方式来出版文史资料;地方性的文史资料主要是由各地方政协自主征集、整理、出版的文史资料。中国国家图书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藏文史资料至今,馆藏共计 5 000 余种,收藏范围涵盖中央、各省及地方政协出版的文史资料,收藏较为全面,但缺期较多。

  文史资料的出版形式为图书和期刊,两者在出版方式上又分为正式出版和非正式出版。在图书方面,正式出版的文史资料主要由全国各大出版社出版,以中国文史出版社和各地方的人民出版社为主。内容上有专题性和综合性。非正式出版的文史资料主要由各省、地方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进行内部出版,主要以地方史料为主。在期刊方面,也分为正式出版期刊和内部期刊。另外,还有正式出版但内部发行和以盗号书形式出版的文史资料。

  文史资料的出版除了专题性或成系列的丛书,都具有连续性,从出版时间上看,除了期刊,大多为非定期出版。全国省级政协每年出版文史图书、期刊较多,各地方政协基本上是一年一辑,甚至多年出一辑。文史资料一般在封面、题名页、书脊等位置印有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各下辖地区名称为“某某文史”“某某文史资料”“某某文史资料选辑”“某某文史资料选编”,并标明期、辑等信息。很多文史资料都以上述形式作为图书或期刊的名称,尤其是地方的市、县级地区。例如,《衡阳文史》第15辑《衡阳交通发展纪实》《安徽文史资料》第7辑《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前期史料专辑》《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9辑《统战工作史料专辑》等。其他则以本书的专题性内容为题名来反映本书的主题,如《海派收藏名家》一书,是上海文史资料选辑总第176辑,主要收录与上海有关的收藏家采访资料和藏家后人的回忆文章。而部分以专题形式出版的丛书则按各专题进行描述,自成系列。例如,中国少数民族文史资料书系,截至2020年共有34种,包括《撒拉族百年实录》《土族百年实录》《苗族百年实录》等分册,分别记录各少数民族的民族的变迁、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社会民情、民族风情、当代风貌、重要人物等内容;北京文史资料精华共8册,分别包括《世界风云》《文苑撷英》《商海沉浮》等。丛书主要收录北京地区的史料,内容涉及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医卫、工商经济、社会生活、文学艺术、名胜园林等。

  在文史资料出版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同一种文史资料的不同期、辑的出版形式和发行方式不同的情况,既有按期刊出版,也有按图书出版,既有正式出版物(含内部发行),也有非正式出版物。例如,《江西文史资料选辑》,其第5辑在1981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内部发行;其第25辑《国民党政治生活见闻》在1987年为非正式出版物,内部书号为“江西省出版事业管理局赣字八○年第五五号”;其第29辑《李烈钧将军》在1988年为内部期刊,内刊号为“江西省报刊登记证第034号”;其第42辑《景德镇陶瓷古今谈》在1991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正式出版。此外,同一种文史资料的名称也会变更,如湖南省政协编辑的文史资料,先后出现过图书《文史资料》《湖南文史资料》《湖南文史资料选辑》、期刊《湖南文史》《文史博览》5个名称。

  综上所述,文史资料出版和发行的特点,使文史资料的采访在系统性和连续性方面增加了难度。

2.2 文史资料采访工作分析

2.2.1 文史资料采访的方法。目前,文史资料采访方法主要有4种:1)接收交存本。主要通过中国国家图书馆交存管理平台接收各出版机构交存的正式出版物。2)接受捐赠。接受捐赠通过社会各界的赠书来丰富馆藏,是文献采访的传统方式之一。除了接收正式出版的文史资料,还包括非正式出版的文史资料,这也是非正式出版文史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3)购买。一是利用馆藏信息和使用工具书核查补缺,交由图书供应商购买;二是通过图书供应商提供的书目对文史资料进行补藏和扩充。4)征集。通过电话、邮件、外出采访等方式对文史资料的编辑出版机构、个人等进行征集。

  这几种采访方法中,文史资料采访的主要手段是交存和购买,交存主要是针对正式出版物,而非正式出版物则主要来源于购买。对捐赠和征集来说,因采访数量较少,只能作为采访的补充手段。

  2.2.2 文史资料采访存在的问题。根据上述采访方法,结合文史资料采访效果,分析文史资料采访存在的问题如下。

  首先,采访缺少体系化建设的意识。鉴于文史资料的出版形式多样,期刊、图书、内部资料等虽都有搜集,但限于各类型文献有各自独立的收藏标准和范围且各类型采访人员缺乏对文史资料收藏的横向联系,容易造成漏采的情况。例如,内刊不在期刊的收藏范围,很多内刊形式的文史资料往往不被收藏。各类型文献并没有针对文史资料进行统一征集,没有形成统一规划。

  其次,采访过于依赖购买。采购主要以非正式出版的文史资料为主,这种有价值的内部出版物流通范围小、存量少,可以说是文献的稀缺资源。因此,专门从事采购的图书供应商数量较少且提供的数量也有限,加之采购经费的逐年下降以及文史资料价格的增长,此消彼长,购买数量将逐步下降。长此以往,将极大地影响采访工作。所以,将来的文史资料采访方法应逐步以征集为主,以购买为辅。

  再次,采访缺乏主动性。目前,文史资料的采访方法更多在于文献的“接收”,一般通过采访过程中的查漏补缺进行文献采集。反映最为突出的是对非正式出版文史资料的采集力度不够。传统采访方式诸如电话、邮件等方法对非正式出版的文史资料的征集效果甚微。鉴于内部资料的敏感性,相关机构都不愿意捐赠,图书馆缺少与之相关的交流与沟通。此外,缺乏文史资料采访的宣传,如没有发布文史资料征集公告等。

  2.2.3 文史资料采访的难点。首先,文史资料补藏困难。自1960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第1辑《文史资料选辑》(内部发行)后,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不断发展,所产生的文史资料众多,至今因时间跨度大,年代久远,使补藏难度增加。尤其一些内部发行的正式出版物发行数量较少,出版社、编辑单位也没有存留,即使在旧书网也难寻。

  其次,非正式出版的文史资料采访困难。文史资料存在很多非正式出版物。非正式出版物的一些特点使采访工作增加了难度,如书目信息不详或根本没有出版信息,让采访人员无从下手;文献发行范围有限,数量较少,让采访人员不易获取。

  最后,保证文史资料采访的完整性、连续性困难。对于连续性文史资料,为确保其连续性和完整性,后续的采访追踪工作会面临着如下问题:一是文史资料品种众多,出版、发行形式多样,需要大量人力进行辨别和追踪,使采访人员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二是被采访单位人员变更,需要及时重新建立联系,尤其对一些内部出版的文史资料征集,往往会受到捐赠单位负责人的捐赠态度、捐赠意识的影响,改变或终止捐赠工作,造成文史资料无法及时采集或中断。三是文史资料缺少交存制度的支持,没有法律层面的要求让各单位或出版机构将文史资料交存图书馆,容易导致一些非正式出版的文史资料无法获取,使文史资料缺期、辑等,导致文史资料缺乏连续性。

3 文史资料采访的思考与发展策略

3.1 树立专藏理念,加强专题采访

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馆藏,是文献采访工作的重要目标。文史资料作为政协文史委主导编辑、出版,具有“三亲”特色的史料具有明显的范围划定。因此,此类文献应按专题进行采集,形成有特色的专藏文献。首先,对文史资料的采访要有整体规划,要树立专题收藏理念,明确采访政策,统筹各类型文史资料的采访工作。其次,加强采访的主动性,要对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展开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征集启示,积极与各类媒体合作,增加宣传的多样性,宣传内容可为文史资料的重要作用以及收藏意义,使之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同时,征集要“走出去”,针对出版机构及政协文史委等部门进行专门拜访。对图书馆和文献收藏的意义进行沟通,争取文献的入藏。再次,采访人员应以专题追踪的方式进行系统征集,设法保证成套文史资料的完整性。因此,一方面,要定期梳理文史资料的入藏信息,补充缺漏;另一方面,要积极联络追踪,与各政协文史委员会保持联系,获取出版信息。

3.2 逐步形成交存制度

2018年1月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明确指出,出版单位需向图书馆交存正式出版物。因此,可以文史资料为专题建立相关的交存制度,并尝试与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政协相关部门沟通,逐步开展非正式出版文史资料的交存工作。例如,利用现有的中国国家图书馆交存管理平台,增加文史资料的交存功能,开发专项功能用于专门征集、统计文史资料的出版情况。文史资料交存制度的建立将加强催缴和查漏补缺,减少采访的盲目性,使采访工作更有针对性,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这对文史资料采访的系统性、连续性将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对文史资料后期的文献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 加强与政府机构的合作

图书馆与政府机构的相互合作,将为文史资料的征集、整理、利用等提供有利条件,也为充分发挥文史资料的作用提供平台。根据文史资料的出版和来源看,最为相关的是全国各级政协文史委和各地方新闻出版管理局。在合作的过程中,一是可以获取文史资料的出版信息。尤其是在征集非正式出版的文史资料时,其出版信息的获取对采访工作至关重要。二是便于征集工作的开展。图书馆与政协文史委隶属不同系统,通过邮件、电话、拜访等方式征集,采访效果差。因此,可借助各级机构间的隶属关系或工作指导关系等来协助文史资料征集。同时,文史资料作为政协文史委工作的成果,也可通过与图书馆合作对文史资料进行开发利用,更好地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

3.4 发展文史资料的协作采访

全国各地方政协出版的文史资料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在图书馆地方文献建设上占有很大比例,各地图书馆无疑具有地域上的优势和便利。因此,在文史资料的采访过程中应通过馆际之间的联系,相互交流信息、文献资源等来充实各自馆藏,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国家图书馆应在业界发挥其引领和协调作用,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全国文史资料的采访网络平台,充分发挥资源的共建共享作用。

3.5 注重文史资料的资源建设

文史资料的采访工作与后期的记到分流、编目加工等图书馆业务工作紧密相连。文史资料后续资源建设工作的好坏将影响着采访过程中的查漏补缺、统计分析等工作。例如,有些专题类的文史资料,编目时按专题分类,并未给出文史资料的分类,使文献在统计分析上无法查全。又如,一些非正式出版的文史资料,由于出版形式不规范,使一些体现“文史资料”的相关信息(如某某文史资料、某某辑、册等)在记到和编目过程中被忽略或是遗漏的情况出现,导致文献的查重工作出现问题。所以,在文史资料的编目过程中应在附注项、分类等字段给出能够体现文史资料的信息,或可针对文史资料在附注项中统一标识说明,以便为其采访以及后期的文献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3.6 着力培养采访专业人员

良好的专业人员队伍,是保证文史资料采访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一名合格的文史资料采访人员不但要全面掌握图书馆学专业知识和文献采访的知识、理论、技术,还必须全面了解文史资料类文献的形成原因、过程以及文献的出版发行特点、采访政策等。采访文献的过程是考验图书馆员学识与专业水平的过程,图书馆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鼓励文史资料采访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专业会议,与业界交流,扩展学术视野和知识面,为文史资料的采访工作提供保障。
赞(0)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

欢迎登录归一原创文学网站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