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唐景崧(1841—1903年),广西灌阳县新街乡江口村人,晚清同治四年(1865年)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台湾道员、布政使、署理台湾巡抚。他的两个弟弟唐景崇、唐景崶先后于同治、光绪年间考中进士,“一县八进士,同胞三翰林”成为灌阳县科举史上的佳话,在晚清桂林府和整个广西科举史上享有盛誉。在今天桂林市七星区三里店古莲文化街上,还塑有唐景崧同胞三翰林的青铜雕像,供人参观学习,用以教育启迪后人。唐景崧是一位爱国官员,热血翰林,也是一位民族英雄。在清末光绪八年(1882年),他主动上书朝廷请缨出关,说服并协助刘永福抗击法国侵略,取得纸桥大捷和宣光攻坚战的胜利,中法战争后以功擢升台湾道员。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唐景崧署理台湾巡抚,积极领导台湾民众坚决反对清政府割让台湾,组织台湾军民抵抗日军对台湾的侵占,在保卫祖国领土主权完整斗争中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1895年5月底,日军登陆台湾攻占基隆,省会台北形势大乱,唐景崧从台湾内渡厦门,后被清廷解职回籍。唐景崧晚年闲居桂林八年期间,利用自己扎实的国学功底,热心推动广西地方文化发展,为桂林的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三大贡献:一是创作改编桂剧。唐景崧利用自己在京城为官20年对京剧和各地方剧种的熟悉和研究,对桂剧的服装、道具、演出风格、唱腔、曲调等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组建桂林春班,培养了一批桂剧女演员。与此同时,唐景崧撰写了《看棋亭杂剧》四十出,改变了桂剧演出无剧本的历史,成为第一位桂剧剧作家,为桂剧传承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二是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唐景崧曾任榕湖书院(经古书院)和桂山书院山长,培养了一批科举人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应广西巡抚黄槐森之聘请,就任广西体用学堂中文总教习,他认真教学,培养了马君武、邓家彦等一批著名学生。三是积极参与维新变法活动。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全国维新派领袖康有为第二次来桂林讲学,唐景崧与之交往密切,大力支持康有为的讲学活动,为培养广西维新人才作出了贡献。
国内学术界研究唐景崧,往往集中在他请缨出关协助刘永福抗击法国侵略,在台湾组织抵抗日本对台湾的侵占等方面,或关注他晚年闲居桂林期间在桂剧创作和从事教育方面的贡献。其实,唐景崧酷好读书,喜欢购买和搜集图书,其中有不少藏书存放在他的桂林私人府邸五美塘的藏书楼里,从这方面说,唐景崧也是晚清桂林一位著名私人藏书家。
1 唐景崧在台湾的藏书楼及文化教育活动
唐景崧于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考中进士。作为文人进士出身的封建官员,唐景崧从小在桂林就跟随私塾老师精读四书五经,受过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从此打下了扎实深厚的国学功底。他对读书、购买和收藏书籍有一种特殊的嗜好。唐景崧在台湾担任道员和布政使期间,组织编纂《台湾通志》,聘请台湾知名人士主持海东书院。唐景崧积极购买图书,修建号称“万卷楼”的藏书楼,据《客家先贤——台湾爱国志士丘逢甲传略》记载:“唐景崧藏书极富,其藏书楼有‘万卷楼’之称。丘逢甲有机会在唐的官邸里再次博览群书。这比他少年时代在三角庄吕家时的读书机会更为难得和重要。……更因为唐景崧是个与张之洞关系密切、主张学习西方、思想较为开明的洋务派官员。他收藏的图书种类繁多,既有民间不易看到的官方典册文书,也有许多介绍西方的译著。丘逢甲一头钻进‘万卷楼’中,废寝忘食,‘于古今中外朝闻国政及百家小说,无不览,亦无不记。’”可见,唐景崧任职台湾道员和布政使期间,允许台湾著名文人丘逢甲到自己的私人藏书楼读书,是对丘逢甲的极为赏识和大力提携,反映了唐景崧对培养台湾人才的重视,为台湾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连雅堂的《台湾通史》详细记载了唐景崧在台湾任职期间,采取各种措施推动当地文化事业发展的盛事:“台为海中奥区,人材蔚起,景崧雅好文学,聘进士施士浩(洁)主讲海东书院,庠序之士,礼之甚优。道署旧有斐亭,葺而新之,暇则邀僚属为文酒之会。又建万卷堂,藏书富。太夫人能诗,每一题成,主评甲乙,一时台人竞为诗学。十七年,升布政使,驻台北。台北新建省会,游宦寓公,簪缨毕至。景崧又以时勋之,建牡丹诗社,饬纂通志,自为监督,未成而遭割台之役。”可见,唐景崧在台湾任职期间,热衷于藏书等文化事业,为促进台湾文化教育发展尽心尽力。2 唐景崧晚年在桂林的藏书楼及文化教育活动
唐景崧在甲午战争后被清朝廷休致回籍。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秋天,他郁郁南归,可谓经历了人生的大起与大落,往日官场上的风光无限让位于南国桂林小城里的寄情于丝弦歌舞的无奈与悲凉。但是自己得活下去,生活总得继续,于是,唐景崧选择接受“休致回籍”的严酷社会现实,在桂林榕湖南岸买地建造别墅,名曰“五美塘”,作为他晚年闲居桂林的私人府邸。回到桂林安度晚年,唐景崧没有丢弃作为官绅文人对读书、著书、购书以及藏书的爱好,在五美塘私人府邸花园里筑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私人藏书楼。据对五美塘非常熟悉的90岁桂林老人刘荣华先生回忆,“光绪年间,台湾自立‘总统’唐景崧,因抗日失败回到桂林,择五美塘西端大兴土木,建造了一座带有戏台、藏书楼、书房及大五进居宅和宽阔花园的大公馆,时称‘五美塘别墅’……唐公馆内的大小花园就有数处……花果丛中,有五开间的藏书楼,还有四开间的读书房。”可见,唐景崧的私人府邸五美塘的私人藏书楼建筑规模非常大,图书阅览的空间也很宽阔,估计其藏书数量不下数万卷。唐景崧晚年闲居桂林期间,经常到藏书楼读书、写作:“归来退隐桂林五美塘旧宅,读书著作,又别号退怡庐老人。……至所著读书日记共数巨册,似仿照四库全书目录体例,今家中所藏手迹内未见此稿。”由于私人藏书楼性质,一般普通桂林市民难以进入五美塘的藏书楼阅览看书,能够进入唐景崧私人府邸阅读看书的,只能是唐氏的亲朋好友以及在桂林省城内与唐景崧交好的达官贵人,如云贵总督岑毓英之子岑春煊(当时也闲居桂林)、广西巡抚黄槐森等。全国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第二次来桂林讲学,唐景崧与康氏来往密切。康有为也是广东著名藏书家,在广州建有万木草堂藏书楼。值得一提的是,康有为1927年在青岛病逝后,其家属有意出售在广州万木草堂的2万余册藏书,时任广西大学校长马君武(唐景崧在体用学堂的学生,也是康有为的学生)得知消息,立即派人前去洽谈,最后,以六千银圆(另一说以一万银圆)购得,成为当时广西大学图书馆的馆藏珍贵古籍。20世纪50年代,全国院系调整,广西大学撤销,康有为藏书转归广西师范学院(今广西师范大学),成为该校图书馆的珍贵古籍,可以说,这是康有为与广西桂林历史文化的缘分。康有为第二次在桂林讲学期间,唐景崧多次邀请他到五美塘戏台观看自己最新改编的桂剧演出,其间亦有可能到唐氏私人藏书楼参观和阅读。至于唐景崧五美塘私人藏书的图书种类和阅读利用的详细情况,由于缺乏史料记载,不得而知。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唐景崧听说京城某大员奏请朝廷起用,于是,从桂林坐船顺桂江南下广东,寓居广州大市街某宅,准备经香港取道海路北上京城,后因故耽搁,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春天偶发小疾客逝广州。其在桂林五美塘的私人藏书楼的藏书,随着唐景崧的病逝,摆脱不了最终散佚的命运。据推测,唐景崧五美塘藏书楼的少部分藏书在民国初年,其长子唐钟元担任广西教育总会会长期间被捐赠给当时刚成立的广西图书馆,而大部分藏书可能被其后人平分保管了。
3 唐景崧对晚清广西藏书事业的影响
唐景崧晚年闲居桂林期间,除了自己建筑私人藏书楼,购书、读书,收藏利用古籍图书,他对晚清广西藏书事业的影响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重视利用广西体用学堂的藏书楼藏书,教育学生刻苦攻读,为国效力
唐景崧担任广西体用学堂中文总教习期间,重视利用广西体用学堂建有的藏书楼的图书,教育学生勤奋读书:“学堂内建有藏书楼,搜购经史子集四部书颇多,并购有翻译泰西科学的书籍备学生阅读。”据说,唐景崧在给学生上课时,能够根据自己在中法、中日战争期间的亲身经历进行讲授,谆谆教育士子们刻苦攻读,为国家为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教习唐景崧讲解经史策论是每旬一次,但每次讲解也是三小时,他选择经史策论的重要问题对学生讲解,常有时间已达三小时而讲解仍未完毕的……而他在上课讲解经史及在批答学生课艺的文字中,将历代王朝屈服外国,割地丧师等事,加以口诛笔伐,不稍容忍。”唐景崧这种结合时事进行授课的方法,很有说服力和趣味性,颇受体用学堂学生们欢迎。3.2 积极捐资捐书支持康有为在桂林的维新变法活动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全国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应广西桂林籍学生龙泽厚的邀请,从广州坐船第二次来到桂林讲学。康有为在桂林讲学期间,组织“圣学会”,创办《广仁报》,开设广仁学堂,以提倡新学,开通风气,为广西培养了一批维新人才。广西巡抚史淳之拨给万金以购书、办学,并提倡捐赠借藏,官绅踊跃捐资、捐器、捐书,其中以唐景崧捐助最多。当时澳门出版的《知新报》在《桂林圣学会续闻》中报道:“顷闻桂中官绅,或捐书,或捐器,或捐款,布政游公智开,捐廉一千两,唐中丞景崧,岑京卿春煊,各捐款为时务课加奖,而佽助图书,尤以唐中丞为最。……桂地虽僻,有此会而士人藉以通知时务,讲求经济,他日人士之成,孔教之不坠者,官绅提倡之力也。”3.3 在唐景崧影响下,其弟唐景崇也是一位知名藏书家
唐景崇是唐景崧的大弟,唐氏三兄弟从小一起在桂林长大,长兄唐景崧勤奋用功读书考中进士,给唐景崇起了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唐景崇长期在京城为官,官至晚清学部大臣。唐景崇一生为官谨慎,仕途平稳顺畅,且热心读书、著书和购书藏书。伦明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将唐景崇列为清末辛亥以来藏书家之一,为此记载:“尚书晚岁注新唐,律历天文志最详。兰台难得班昭续,竹简休同孔鲋藏。”“灌阳唐春卿尚书景崇,晚岁注《唐书》未成。有见之者,谓《天文》《律历》二志最详且精,列传全缺。尚书卒后,稿存其侄焕章许。焕章挟以为利,条陈粤西当局,请拨巨款,开局聘员,从事修补。当道置不理。焕章寻殁,争议纷起,卒定由唐氏家属及戚属余陈二家,共同保管,未悉其意何居?以言藏也,曷不寄之北平图书馆耶?以言刊也,曷不付之商务印书馆耶?同学友余戟门,尚书甥也,俟见面一询之。”唐景崇精研《唐书》,花费毕生心血为之作注,民国初年去世后,由其外甥余戟门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七月出版《唐书注》本纪七卷四册,铅印本。现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收藏一部。3.4 唐景崧的藏书爱好,对其子孙后代热心藏书、推进桂林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广西第一所省级图书馆,即广西图书馆,建于清末的省会桂林。清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广西提学使李翰芬奏准在桂林筹建广西图书馆,将筹组事宜委托广西教育总会办理。会长唐钟元、陈智伟遂倡议募款,李翰芬率先捐银500两,并向参加优拔考试之生员按名派捐,共得银 16 170 两,在桂林靖江王城兴建馆舍,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竣工开馆。首任名誉监督唐钟元,驻馆提调(馆长)龚鉴清。广西教育总会会长唐钟元是唐景崧的长子。唐钟元等率先倡议创办广西第一所省级图书馆,得益于其父唐景崧生前对读书、购书、藏书的爱好与其教育子孙后代要勤奋读书求知、爱护保护藏书的家风、家教。
4 唐景崧藏书事业未能进一步拓展的原因
唐景崧是清末桂林著名私人藏书家,但是,其藏书事业并没有在清末桂林得到进一步拓展,笔者认为原因有两个方面。4.1 唐景崧晚年没有把主要财力和精力投入搜书、购书和藏书事业
唐景崧在署理台湾巡抚任上,适逢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割台的多事之秋,由于唐景崧率领台湾民众七次上书清政府坚决反对割让台湾,最主要是唐景崧组织台湾军民成立“台湾民主国”抗击日军侵占台湾,这实际上是台湾民众为了保全中华民族领土主权完整的正义行为,唐景崧在内政和外交方面千方百计保全中国台湾不被日本侵占的所有努力,触犯了大清政府的底线,损害了其颜面。唐景崧从台北内渡回到大陆后,随即被清朝廷“休致回籍”,被当作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割让台湾的“替罪羊”。当时,唐景崧应十分委屈和不甘心,因为国势衰弱、时事日非,清政府处处受制于西方列强才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唐景崧刚好54岁,正值人生壮年和大有作为之时。从署理台湾巡抚的封疆大吏到遭到贬斥休致回籍为平民百姓,唐景崧内心的巨大反差和不甘沉沦的痛苦情感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因此,唐景崧晚年闲居桂林,并非如清末社会上广泛流传的那样在桂林日夜沉溺于丝弦歌舞、在政治上毫无追求以安度晚年。实际上,唐景崧还是时刻想东山再起为国效力,并为此多次运动开复,可惜均没有结果。因此,唐景崧对于购书、藏书的兴趣仅局限于供自己阅读、写作或教育子孙后代读书的需要上,或者说仅仅是一种摆脱苦闷心情的业余爱好与消遣罢了。因为搜书、购书、藏书均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精力才能做到,纵观中国近代大藏书家如广东的莫伯骥、徐信符等的发迹史莫不如此。唐景崧晚年闲居桂林,尽管爱好藏书,但由于财力都投入运动开复、捐助康有为在桂林的维新变法活动和改良桂剧、畜养桂林春班等巨额开销上,故其藏书事业没有得到进一步拓展。晚年唐景崧闲暇时光也爱好赋诗博饮,为人慷慨豪爽,家财不是很富有,这决定了其没有更多的财力购置图书,因而,唐景崧没有成为晚清桂林的大藏书家。相比之下,近代广东地区却涌现出了康有为、梁启超、莫伯骥、徐信符等以雄厚财力大量收购宋元明清各朝刊刻珍本的全国著名藏书家。唐景崧的主要履历和经历首先是晚清政府的官员,然后才是一位业余爱好读书、著书、购书、藏书的私人藏书家,他一生对于购书、藏书的爱好,既不如他追逐晚清官场上名利的专心致志,也不如与人博饮、猜谜、看戏、改编桂剧一般有着浓厚的兴趣。4.2 广西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广西地处岭南西部,由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客观地理环境的制约,自古以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科教人文风气远不如广东浓厚。广西古代的藏书楼发轫于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创立的宣成书院,建有藏奎阁专供藏书之用。降至清代,桂林的秀峰、榕湖、桂山、宣成四大书院都建有藏书楼,专供科举士子们阅读,可惜藏书量不是很多,据记载,桂林著名的秀峰书院所属桂垣书局藏书楼规模在 16 754 册的规模。尽管宋元明清以来,广西各地府县都建有数量不等的大小书院,较大的书院一般都建有藏书楼,但是规模都不大、藏书量过少,这是广西社会经济文化欠发达使然。晚清广西著名学者如吕璜、郑献甫等曾经担任过桂林秀峰书院山长,唐景崧晚年闲居桂林期间也先后担任经古书院、桂山书院山长,但是,广西省会的书院和各地府县书院的教育功能一样,大都致力于应付科举考试,所购置的多为四书五经,经史子集之类图书,对于多方搜集和购买宋元以来珍本秘籍等加以储藏、阅读、研究、刊刻利用的兴趣不大,也没有更多的财力、物力、精力投入藏书事业。民国以前,作为广西文化中心的省会桂林,藏书多集中于秀峰、宣成、经古、桂山等四大书院,并且藏书量不多,主要受制于桂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高的社会现实条件,晚清桂林城内像唐景崧一样建有数万册藏书楼的私人藏书家,几乎是凤毛麟角。总之,唐景崧是清末桂林一位著名藏书家,也是一位爱国官员、热血翰林和民族英雄。从藏书事业方面分析评价,唐景崧在桂林的私人府邸五美塘藏书楼的藏书,如同他在台湾道员任上自建的万卷书楼一样,“种类繁多,既有民间不易看到的官方典册文书,也有许多介绍西方的译著”。但由于缺乏史料记载,唐景崧五美塘私人藏书楼的具体图书数量、种类,后人不得而知,估计这些数量庞大的万卷藏书楼中必定有一些珍本秘籍,并且文献价值较高。尽管唐景崧的兴趣爱好广泛,但并非精通版本目录学的藏书家,最重要的一点是,他的著书、搜书、购书和藏书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阅读兴趣、 撰写桂剧剧本或是教育子孙后代读书的需要。他的藏书以实用为原则,从未有向桂林普通民众开放,他的私人藏书楼的社会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这是唐景崧作为私人藏书家的不足和缺陷所在。然而,唐景崧在台湾为官和晚年回到桂林闲居期间,均喜欢读书、购书和藏书,并且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藏书楼勤奋读书,其在《奎光楼记》中有言:“藉勖吾党读书励行……况乎登斯楼也,烟岚吐纳,苍阔绵邈,俯仰之间,适承厥秀,名山则象鼻在左,侯山在右,独秀居后,水环其前,是曰莲荡。……生其间者,当思文章事业必如何而后不负斯境,是则所望于吾乡人士。”这是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热爱中华民族乡邦文化的表现。他们晚年退休回归乡闾之后,醉心教育事业,既有热心培育后人勤奋读书成才和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本能,也有为此付出心血的实际行动,为晚清以来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尽管唐景崧的私人藏书楼没有发挥应有的社会教育和服务功用,但是,作为一位有地位有影响的私人藏书家,唐景崧晚年在主持广西体用学堂、创作改编桂剧、支持维新变法等方面为清末广西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唐景崧对于藏书的爱好,对教育子孙后代勤奋读书成才等产生了耳濡目染的重要影响,其子孙后代中以唐钟元为代表,热心推动广西图书馆事业进步,为广西近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