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江苏 镇江 212400)
1 引 言
近年来,学科服务在本科院校图书馆发展如火如荼,已突破了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1]。根据对江苏省84所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站学科服务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提供的学科服务内容单一,缺少学科馆员合理配置和制度,资源整合转化效率低。与此同时,笔者在中国知网以“高职图书馆”和“学科服务模式”为主题词,对近十年的期刊文献理论研究进行检索,发现基本都是论述高职高专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必要性,围绕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馆员、服务平台3个方面对学科服务模式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但目前并无成熟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考虑到高职院校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急需构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的学科服务模式,以解决当前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落后现状。2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分析
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同用户需求以及现状和问题,构建涵盖学科服务内容、学科馆员设置与制度、学科平台建设等学科服务重点构成要素的学科服务体系。2.1 属性定位
高职院校发展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与之相适应的特性与服务。1)一般性:高职图书馆学科服务也应遵循大学图书馆服务一般性规律,满足在校师生各种信息服务需求,通过文献信息检索服务、跟踪科研等手段为师生提供教育教学、科研帮助;2)职业性:高等职业院校为国家培养各类专业性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需掌握上岗专业知识技能,取得该专业资格认证;3)实用性:职业教育以培养从事产品制造、维护、生产、修理施工等的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实训动手能力;4)地方性:职业教育必须围绕区域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区企业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需求为其提供人才培养服务;5)特色性:高职图书馆应立足本校重点专业,特色馆藏,整合本专业与行业相符合的资源,构建具有专业、行业特色资源库,满足学院和地区本行业信息需求。2.2 服务对象及需求分析
由于职业教育的多样性,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对象一般分为在校师生、部分社会读者、校企合作用户、扩招的退役军人、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不同身份的用户对学科服务的需求也不同(见表1)。在校教师的需求侧重于教学、科研、管理方面,包括专业学科知识、专业教学参考、专业学科科研动态、前沿学术成果、文献查新传递等;学生用户的需求侧重于考试、完成学业、求职就业方面,包括学习课程相关考试要点、专业技能掌握、毕业论文撰写、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求职技巧就业信息资源等;部分社会读者的需求侧重于提升自我综合素质;校企合作用户的需求侧重于企业机构完成科研或生产任务方面,包括提供企业竞争情报、特定企业信息服务、市场信息、环境政策、企业决策等;扩招后退役军人、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等这部分人群的需求侧重于职业技能、综合素质、提高就业机会方面,包括工作技能培训、就业形势、法规政策信息、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方面指导等。表1 不同身份用户的学科服务需求
2.3 学科服务内容
根据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自身定位和战略发展目标,结合前期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网站学科服务实践情况调查,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应包含以下内容(见表2)。表2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
续表2
(1)学科资源建设:与院系定期保持良好互动,动态了解学科专业调整,构建高职院校学科资源保障体系和重点学科专业库,资源内容能涵盖本校、本地区专业和行业领域需求,具有较强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性;
(2)基础服务:辅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撰写课程设计,教师日常教学科研等一般性学科服务;
(3)支持课程教学服务:深入各专业学院及时掌握动态学科专业调整方向,关注课程的教学研究项目和精品课程建设进展,根据各院系专业布局、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购进相关教学辅导资料等,整合馆内资源和网络有关图书、课件、教学视频等课程资源融入课程教学管理提供相应服务;
(4)嵌入式科研服务:以用户科研需求为导向,根据科研项目不同研究阶段向用户提供持续性高质量的学科服务;
(5)实训技能服务:高职图书馆是高职院校专业与岗位对接体系的重要支撑,收录资源更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还有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利用馆内文献资源和空间布局,建立学科专业展览厅和模拟操作现场[2]98,实现用户在馆内一边查阅资料,一边进行工业流程的模拟操作,实现教育培训相结合;
(6)职业岗位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以培养专业职业人才为目标,提升职业能力发展,帮助用户取得上岗专业资质;
(7)信息素养教育:学习能力的教育,使师生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获悉专业课题的研究流程及研究工具使用。图书馆发挥资源优势,把信息素养教育与用户特征需求相结合,才能达到学科服务的目的;
(8)创业就业支持:高职院校图书馆分别从本校各专业学科职业教育、职业发展、就业信息需求方面多角度向毕业生提供就业支持服务;帮助学生支持创业,提供资金、技术指导、创业政策及市场环境分析;
(9)企业支持服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关键,图书馆为校企合作企业提服务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共建行业资源库,输送专业实用性人才,实现共赢,增加图书馆社会影响力。
2.4 学科馆员设置与制度
2.4.1 学科馆员设置。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发展理念和服务对象群体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既要传承普通高校图书馆服务思路,又要体现出高职院校特色,学科馆员的设置不能照搬普通高校图书馆。根据职业院校特有属性,学科馆员设置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按照高职院校专业学科划分,图书馆根据馆员专业背景分配给各学科1—2名学科联络员,负责定期或不定期与各系部联络教师沟通交流,了解学科专业动态调整、职业需求,及时做好学科文献资源保障,提供常规性学科咨询服务,参与教研改革、重点学科精品课程建设,提供相关服务。2)嵌入式学科馆员,图书馆专门为学院重点科研团队配备1—2名专职学科馆员,他们比一般学科馆员更为专业,既要有相关的学科专业背景,又要有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能够全程配合该专业科研团队,提供项目立项支持服务,追踪该学科前沿,为项目申请立项提供科研资源、咨询保障服务等。3)学科馆员团队小组,图书馆选拔各部门优秀馆员成立图书馆科研团队,负责图书馆内部科研项目,如信息素养课程改革项目、读者活动项目、特色数据库建设项目、有关其他图书馆科研项目,保障图书馆科研能力的推进。4)行业学科馆员,图书馆选拔具有学科背景行业实践的馆员负责与学院有合作企业服务,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相关的特色信息服务,包括竞争产品开发和技术信息、市场信息以及政策,进入企业开展行业知识专题讲座、信息素养培养、示范性实验与实训等[3],为本行业地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例如,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把自身专业特色融入海事行业情报服务,为海洋专业机构提供知识情报服务,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99。高职院校图书馆应设置不同学科馆员队伍,开展相应的学科服务项目,完善学科服务责任分工(见表3)。表3 各类型学科馆员服务项目
2.4.2 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中扮演重要角色[4]。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顺利开展也同样取决于学科馆员,要充分发挥学科馆员的作用就需要有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进行保障[5]。建立一套完整的学科馆员制度需要从学科馆员遴选条件、工作职责内容、绩效评价考核、激励措施等方面调动学科馆员服务的积极能动性,使学科馆员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1)学科馆员应优先考虑图情业务能力、专业背景,并且结合个人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与所服务院系或团队相关联;2)工作职责细化,明确工作内容,主要有7个方面:联络扩展、学科资源建设、信息素养教育、支持教学、嵌入科研、决策支持、宣传推广;3)从学科馆员服务能力和不同身份服务用户满意度等多维度对学科馆员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价,得到考评数据更为客观、公平,促进学科馆员制度有效运行;4)激励机制可以促使学科馆员可持续高质量开展学科服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学科馆员的团队中,物质上按照工作绩效奖励,精神上与服务用户科研成果联合署名,增加外出培训、项目申报、职称晋升等方面机会,物质与精神奖励并用,最大限度保证学科服务质量。
2.5 学科服务平台
学科服务平台确保学科服务工作可持续性进行。目前,我国高职图书馆有代表性的学科服务平台有3种形式:1)Web2.0学科服务平台,如图书馆利用新浪博客搭建学科博客群[6];2)第三方机构(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等)参与建立学科服务平台,如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与中国知网合作构建3个全国示范性专业学科服务平台,根据用户个人专业科研方向,定期推送相关领域科研动向、最新研究成果、领域内热点人物研究动态等;3)依托图书馆网页自行建立学科服务资源库,学科资源一部分来源于专业领域内公共资源自动推送,另一部分来源于专业教师个人论文、著作、专利等以数字化资源形式上传于平台,以静态网页形式供用户使用。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平台系统是由用户、信息需求、学科馆员、技术、学科资源、学科服务、管理等要素构成,满足用户配置学科服务资源到完善学科资源建设再到个性化精准学科服务需求[7]。
学科服务平台包括学科资源和学科服务两大主要部分(见图1)。用户是学科信息需求主体,学科馆员是管理主体,对学科服务平台、学科资源、用户等要素进行管理,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学科馆员既要负责学科服务平台数据搜集、整合、存储,又要对用户基本信息管理,以及跟踪用户平台浏览、搜索内容、查询记录等信息行为,深度挖掘隐形学科信息需求,预测用户未来信息需求行为,匹配相适应学科服务内容,精准化推送给用户。
图1 学科服务平台系统结构
3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图书馆依据自身特点选择使用学科服务平台,以用户信息需求为导向,建设具有本校本地区特色专业行业资源数据库和特色服务项目,实现教学、科研、实训、求职一体化学科服务模式。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有几个模块组成,分别为用户登录模块、用户识别模块、个体行为模块、用户需求分析模块、学科服务内容模块、学科服务平台、学科馆员管理模块(见图2)。用户使用电脑、智能手机或者其他方式登录学科服务平台。系统根据用户名、密码验证,并且识别用户身份(学生、教师、校企合作用户、社会用户等)和用户特征(性别、年龄、专业、年级、职称、兴趣爱好、研究偏好等),记录用户个体行为,如图书查询、借还荐购、文献检索、下载浏览,学科咨询服务内容等。
用户需求分析模块是对用户识别模块数据采集和对用户行为模块数据深度挖掘,从个体基本信息数据、浏览访问数据、行为跟踪数据进行采集筛选组织整合,分析出当前信息需求、潜在信息需求、预测未来信息需求,并建立用户行为数据库和咨询与服务数据库。
学科服务模块是由学科服务类型和方式组成,根据高职院校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信息需求划分为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结合职业教育特有属性确定学科服务的类型[8],通过各种学科服务方式向用户进行精准推送。
学科服务平台是系统核心,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资源保障平台包括馆藏资源、重点行业数据库、特色专业数据资源库。学科用户提出学科服务需求时,用户需求库与馆藏资源库、行业数据库、特色资源库等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由学科馆员将精准的、针对性强的服务内容推送给用户。
学科馆员是对整个学科服务平台的管理,协调各方资源服务用户。其工作重点一是维护平台的正常稳定运行,二是针对不同身份用户信息需求及学科服务内容匹配适应的学科馆员类型,给予用户最优质的学科服务。
图2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模式
4 结 语
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是适应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事业发展、升级图书馆服务层次、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9]。现代教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已切身感受到学科服务的关键作用性,学科服务在高职院校图书馆虽已逐步开始,但是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相比仍差距明显。目前,有能力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可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尽快构建学科服务平台,并通过学科馆员将学科服务嵌入师生科研、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所需要的学科信息,为高职院校学科建设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保障。
赞(0)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