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图书馆,湖北 襄阳 441000)
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阅读经典是全社会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源源活水。徐雁[1]认为,经典文学作品在所有读物中,与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最为接近,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们的读书、学习。因此,开展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推广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 我国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推广工作的现状
1.1 经典阅读氛围浓厚
在国家层面,纲领性文件的相继出台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为国家战略。2017年,国家颁布并实施《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和《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前者首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系统地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阐述为什么传承发展、传承发展什么、怎样传承发展的问题;后者则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细化为5部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挖掘和创新发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振兴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和发展传统工艺。在新闻出版层面,媒体和出版界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呈现给中小学生。央视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中国成语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栏目,均取材于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出版界也注重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经典阅读体系。例如,接力出版社打造了旨在启发儿童想象力、好奇心、创造力的“少儿万有经典文库”;江西教育出版社以优秀的民间故事、神话、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为素材,出版了《给孩子讲中国故事》系列丛书。
在教育界和图书馆界层面,推进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成为核心工作之一。2017年底,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精读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作品,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内容包括《论语》《荀子》《老子》《孟子》等部分篇章。教育部于2019年制定的《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中要求:推动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实施,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2019年初,中国图书馆学会(以下简称“中图学会”)启动“让经典走向大众——《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推介全国行”活动,以讲座、展览等多种形式,引领大众学经典、诵经典、演经典、画经典、讲经典,在全国形成了浓厚的传播经典、传承文化的阅读氛围。
1.2 馆校合作形式多样
公共图书馆作为儿童教育的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继续[2]。图书馆和学校也是除家庭外,中小学生最主要的阅读场所[3]。在共同的服务对象和共同的使命下,长期以来馆校双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宁波市大学园区图书馆放弃“总分馆制”的做法,与各县(市)区中小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搭建全市学校图书馆联盟平台,开展包括经典阅读在内的多种阅读推广活动[4]。图书馆联盟突破了以往馆校间“一对一”合作的局限,将公共图书馆打造成各学校开展活动、交流经验的开放性平台。内乡县图书馆通过开展诗词朗诵、国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不仅激发了中小学生阅读国学经典的热情,而且加深了其对国学经典的理解和认识[5]。深圳图书馆南书房充分发挥典藏资源丰富的优势,邀请中小学教师开展讲座,分析和讲解经典作品。诸如此类的实践探索,为馆校合作开展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推广工作的深化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1.3 多角度的理论研究
为更加有序、合理地推进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推广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王余光[6]认为,经典是具有深远人文内涵、影响经久不衰的书籍,应具备影响力、历史性和广泛性的特质,可分为四书五经、前四史与《资治通鉴》、先秦诸子、其他子部书、唐宋诗文、其他诗文、古典小说及其他等8类。亢琦和徐建华[7]强调,新时代少年儿童需要话语权、数字阅读时间长的特点,指出经典阅读推广具有品牌化、新媒体化、主题活动化的趋势,并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阅读推广主体加强经验交流、学校家庭图书馆形成合力的建议。王雯琦[8]认为,推动中小学生经典阅读,需要图书馆、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通过分级阅读、自主文本深阅读及快乐阅读的方式,激发中小学生经典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回答了经典阅读中“读什么”和“怎么读”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契合时代发展的建议,为馆校合作推动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推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综上所述,在浓厚的社会氛围、大量的实践探索、丰富的理论研究背景下,中小学生经典阅读的热潮已渐形成。2018年,国学普及读物的销量同比增长近131%[9]。经典书籍的热销,折射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被社会广泛认可。经典阅读正潜移默化地发挥着提升个人素质、凝聚民族信念和爱国热情、铸造民族精神的作用[10]。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推广工作,笔者从阅读偏好、阅读方式、阅读活动、阅读指导4个维度,考察襄阳市部分中小学校在校生的阅读特点及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善馆校合作的具体方式。
2 襄阳市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及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襄阳是一座拥有2 800余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9年底,襄阳市所辖的9个县(市)区共有中小学716所。其中,中学243所(普通高中42所,初中201所),小学473所,在校中小学生64.2万人。2019年10月至11月,笔者以地处襄阳市襄城区的第二实验小学、恒大小学、第二十三中学、第四中学等在校学生为对象,以学龄段为单位,共发放调查问卷1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 1 419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6%。其中,小学生461份,中学生473份,高中生485份。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分析后发现,襄阳市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鲜明,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2.1 不同学龄段学生的阅读偏好迥然不同
小学生首选的是“漫画卡通”,如漫画版的《西游记》《封神演义》等。这反映出该学龄段学生,更容易被色彩、图案和装帧形式等书籍的物理属性所吸引。对“科普类”的偏爱,体现出小学生对外部世界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且具备了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11]。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可选择绘本、漫画和普及版的经典名著激发其阅读兴趣。初中生关注的内容与小学生相似,最大的变化是“文学小说”成为阅读的首选。该学龄段学生的身心发育迅速,希望透过阅读增加生活体验。因此,初中是扩大经典阅读量、养成经典阅读习惯的重要阶段。高中生的身心发育已接近成年人,并开始思索自身的未来发展,更多地关注“人物传记”和“励志心理”类读物。经典阅读有助于高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馆校双方应围绕各学龄段学生不同的阅读偏好进行馆藏资源建设,为开展经典阅读推广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图1 中小学生的阅读偏好
2.2 数字化阅读趋势明显
数字化阅读有利于提高未成年人的阅读兴趣、阅读技能、信息素养及认知能力[12]。此次阅读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一,纸质阅读依然是中小学生主要的阅读方式;其二,数字化阅读的占比随着学龄的增长而增大。当代中小学生可谓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中国城市儿童阅读调查报告》指出:儿童数字化阅读呈现出内容广泛化、阅读方式多样化的特点,数字化阅读逐渐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然而,《2017—2018首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科幻”类网络文学最受青少年欢迎,“名著”类却仅位列第4。在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和家长大多排斥学生使用数字产品,对数字化阅读也鲜有积极正确的引导,这是导致数字化经典阅读陷于窘境的重要原因之一。图2 中小学生的阅读方式
2.3 阅读推广活动内容略显单调、形式较为单一
李国新、张怀涛、王余光、王波等为代表的不少学者都认为,活动是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抓手和主要载体[13]。襄阳市中小学生虽然参加了一些阅读推广活动,但无论是“朗诵经典”“班级阅读”还是“征文活动”或是“写读后感”,都是着眼于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然而,这些活动都需要在熟悉和理解经典作品内容及思想内涵的基础上开展,否则,即便是手捧经典美文,读之却味同嚼蜡,所写内容更会空洞无物、游谈无根了。此外,“朗诵经典”和“征文活动”在各个学龄段都有开展,对不同学龄段学生的心理状态、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考虑不周。这种落于窠臼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特别是小学生)阅读经典的热情。图3 中小学生参加的主要阅读推广活动
2.4 阅读指导课名存实亡
要提高青少年一代的阅读力,就要在学校开设专门的阅读课,教会孩子认识阅读、进行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14]。经典作品的内容博大精深,而中小学生往往会感到晦涩难懂。阅读指导课可以教会学生识文断句,了解成书时代的社会背景,理解作品中包含的人文思想,是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推广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次抽样调查的各学校,虽然都开设了阅读指导课,但却没有真正发挥指导学生阅读的作用。小学阅读指导课的内容大多是“读课文”和“读范文”,不过是语文课的延续。初中和高中的阅读指导课几乎全部被挪用,成为“上课”“考试”“自习”的时间。造成阅读指导课功能缺失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校对阅读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够,更重要的是缺乏具备专业阅读推广知识的人才。襄阳市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及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中小学生阅读推广工作整体的现状。馆校双方应紧紧抓住这些阅读特点,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中小学生接触经典、阅读经典、理解经典。
图4 中小学校阅读指导课开展情况
3 馆校合作推进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推广工作
3.1 以分级阅读为理念共建馆藏资源
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馆藏资源,是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基础。基于分级阅读理念的馆藏资源建设,要求小学阶段的馆藏图书符合学生的阅读趣味,旨在培养阅读兴趣;初中阶段的馆藏图书,要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高中阶段的馆藏图书,内容须有态度、深度和温度,能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和评价能力[15]。然而,在现实工作中,中小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几乎全由上级主管部门(教育委员会)配送,学校自主购买的数量微乎其微[16]。统一配送虽然便捷,但极易造成馆藏资源无法准确契合中小学生阅读需求的后果。公共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正好可以弥补中小学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弊端。例如,襄阳市图书馆现存有《语文新课标分级阅读系列丛书》《美国国家地理儿童英语分级读物》《迪士尼英语分级读物》等多种类型、语种的分级读物。此外,襄阳市图书馆还拥有漫画版、注音版、青少版、白话版、点校版等多个版本的“四大名著”“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等经典书籍,能满足不同学龄段中小学生的阅读需求。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公共图书馆可通过“总分馆制”或“图书馆联盟”等方式,将中小学图书馆纳入服务网络体系,也可直接为学校、年级、班级办理集体借阅证,利用流动图书车定期配送的方式,为中小学生提供精准的经典阅读资源。
3.2 加强数字化经典阅读推广工作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学校的教学和学生们的阅读。在针对89个国家 2 846 位教育工作者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数字化学习对中小学生的成绩(95%)和教学效果(92%)有积极影响[17]。数字化教学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形式,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不少中小学校都开展了在线数字化教学活动,而数字化阅读正是数字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与其将数字化阅读视为洪水猛兽,馆校双方倒不如以积极的态度,从以下两方面为学生们创造良好的数字化阅读环境,开展数字化经典阅读推广活动。首先,甄选数字资源。数字化阅读凭借方便快捷、信息量大的优势,已然成为公众主要的阅读方式,但也给读者带来了选择上的困扰。《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指出:在享用互联网给生活学习带来的便捷高效的同时,未成年人也面临着网络违法侵害、不良信息影响、个人隐私泄露、网络沉迷成瘾等网络风险和伤害。从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数字阅读资源中,甄选出适合中小学生的内容,是馆校双方应共同肩负起的重要责任。随着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化,我国已整合各级公共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成了全媒体数字图书馆平台,形成了覆盖全国的数字图书馆服务网络。在共享其他公共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同时,襄阳市图书馆还自建了“襄阳市老照片”“汉水文化”“地方戏曲”等多个特色资源数据库,全方位地展现了襄阳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这些丰富的数字资源,不仅涵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也突出了地方文化特色,是襄阳市中小学生开展数字化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保障。
其次,开展丰富的数字化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数字化阅读突破了时空限制,拓展了经典阅读推广的渠道和形式。公共图书馆可把重点放在阅读平台的建设上,充分发挥其开展活动、发布及共享资源、大数据分析的功能。襄阳市图书馆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读者QQ群等数字化平台中划分出中小学生服务专区,联合数字资源商共同开展了“元宵线上猜灯谜”“怀旧经典看图识画”“全民网络诗词大赛”等活动,灵动地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作品的内容。中小学生可通过这些平台阅览襄阳市图书馆的电子图书和特色数据库,也能随时观看其他公共图书馆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讲座视频资源。在开展线上活动的同时,公共图书馆也应积极运用大数据分析功能,为不同学龄段的学生推送个性化数字资源。中小学校一方面可结合教学需要,将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经典名著资源引入课堂,使数字化经典阅读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中利用数字化经典名著,培养学生检索和甄别数字资源的能力,提升其信息素养。
3.3 共同改善阅读推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虽已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活动,但还普遍存在着合作频率较低、合作时间固定(一般集中在传统节日、大型读书节、寒暑假及周末)、合作形式单一等问题[18]。为避免馆校合作流于形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首先,将阅读推广活动常态化。要使阅读推广活动走出“应景活动”的尴尬,公共图书馆加强与学校社团的联系是可取之道。此次调查发现,襄阳市各中小学校已普遍成立了全校性的学生社团,如实验二小的蓝天朗诵艺术团、第四中学的浩然文学社等。馆校双方在策划阅读推广活动时,要考虑活动的可参与性、趣味性、分享性等要素。学校社团在长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强化了组织和协调能力,在学生中有强大的号召力。襄阳市图书馆可将既有的品牌阅读活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小皮匠悦读园”、以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为目的的“市民大讲堂”、以学术讲座为主要内容的“汉江讲坛”等,分别与中小学校的社团活动对接,使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常态化。
其次,根据各学龄段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熟悉经典作品内容之后,可通过制作绘本和“故事衣”等形式进行复述,并融入自己的感受[19]。初中生已具备了较强的理解能力,应注重通过对原文、译文、注释等的讲解达到精读的效果。同时,开展“诵读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增强中学生对经典作品的理解和记忆。高中生已具备根据阅读需求自主选择阅读内容的能力。在加强经典原文以外的补充性阅读(对经典的注解)的基础上,适当开展“阅读征文”“阅读分享”等活动,将对其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大有裨益[20]。总之,馆校双方要以依据各学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精心设计活动,才能达到最佳的经典阅读推广效果。
其三,立足本地文化元素,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承载于语言文字,还存活于书法、曲艺、绘画、陶瓷、剪纸、刺绣、雕刻等诸多艺术形式中[21]。不少图书馆正是利用这些富含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开展经典阅读,激发起中小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例如,上海市虹口区图书馆开展“一起读经典·千字文”活动,将经典与上海的地理、历史、经济、社会等方面有机结合[22]。北京图书馆开展的“名家带你逛北京”活动,由知名学者讲解北京的历史名胜古迹、名人故居,促进人们对文史书籍的阅读。沈阳师范大学图书馆先后开展“奉天烽火·盛京记忆”“满清文化”等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23]。襄阳地区拥有古隆中、岘山、水镜庄、习家池、鹿门山、米公祠等一大批名胜古迹,其中蕴含着书法、诗词、佛教、道教等丰富的文化元素。襄阳市图书馆可与之联系,在实地开展主题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此外,襄阳市还有老河口丝弦、襄阳花鼓戏、湖北越调等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漳剪纸、谷城黄杨木雕、枣阳手工粗布纺织技艺等3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浩然传说、双钩书法、荆蛮秀活等9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涵盖文学艺术、手工技艺、社会风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方位地体现了襄阳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也是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素材。
3.4 共同开展阅读指导工作
我国在1989年发布的《关于中小学图书馆工作的若干规定(讨论稿)》中明确要求:中小学图书馆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开设“阅读指导课”。大量研究成果也表明:阅读指导对于学生阅读方面的学业表现和综合能力(包括阅读态度、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信息素养)有显著的正面帮助作用[24]。虽然中小学校目前已普遍开设了阅读指导课,但如同笔者此次调查的结果一样,阅读指导课名存实亡的学校不在少数。开展针对中小学生的阅读指导工作,需要阅读推广人具备教育学、少儿心理学、阅读学、图书馆学等多种专业知识。但毋庸讳言的是,我国的中小学图书馆往往成为学校临时安置非专业人员的场所。这导致不少中小学图书馆仅能满足学生们日常借阅的需要,无法开展参考咨询、信息检索、心理辅导等外延服务,更遑论阅读指导这样的专业工作了。而语文课教师又大多专注于教学,无暇顾及阅读指导工作。因此,要使阅读指导课走出目前的困境,需要尽快在中小学校培养专业的阅读推广人。
第一,加强馆校间的人员交流培训。图书馆员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图书馆学、阅读学等专业知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又是每位中小学教师所必备的基础知识。馆校双方应定期开展人员交流培训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阅读指导的合力。第二,利用专业平台提升阅读指导能力。中图学会主办的“阅读推广人”培训,内容涵盖了阅读推广基础工作、少儿阅读推广、阅读推广基础理论与品牌建设、小学生分级阅读指导等多个主题,是图书馆界培养阅读推广人的主要途径。中图学会青少年阅读推广委员会与中山市图书馆共同组建了全国青少年阅读推广团队“树精灵使者团”,以“馆员+教师”的模式培养从事青少年阅读推广的“树精灵”成员。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自2014年起,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试点工作,同时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培训班”,旨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工作培养骨干人才。馆校双方应积极利用这些业务培训平台,提升阅读指导能力。第三,共同开展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并不仅是教会学生读懂文章,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导论、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方法指导、相关思维训练和阅读能力提升等环节,培养学生们的阅读素养[25]。馆校双方应共同设计、组织、开展阅读指导课,并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和完善,使阅读指导课真正发挥促进中小学生经典阅读的作用。
综上所述,激发中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阅读素养,是馆校合作开展经典阅读推广工作的共同目标。在合作过程中,应以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中心,合理规划馆藏资源、利用数字阅读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活动、共同开展专业的阅读指导工作,这样才能保障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推广工作持续高效地进行。
4 结 语
馆校合作是开展中小学生经典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途径。满足中小学生的阅读需求、针对中小学生的阅读特点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是馆校合作的中心工作。为了长期、有序地推进馆校合作,不仅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双方的各级主管部门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协同一致,使馆校合作实现主体、观念、资源与技术的合作,形成长效机制。
赞(0)
最新评论